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行为策略角度研究建筑节能服务企业与银行贷款融资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为解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资金短缺提供了重要依据。利用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了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激励契约模型;从对称信息和不对称信息下企业和银行最大收益目标分析入手,研究了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契约均衡;最后基于信息不对称从政府、企业和银行3个角度提出了相应措施,为建筑节能服务企业项目融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政府在 PPP 项目中采用两阶段招标以期发挥潜在社会资本方的技术创新优势,但由于政府和投标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不具有技术优势的投标人中标。通过构建投标人博弈模型分析两阶段招标对社会资本方投入新技术的激励机制。研究结果表明,PPP 项目两阶段招标能够保证建设市场中对该项目具有技术优势的社会资本方中标,而且激励其努力投入新技术。然而,当新技术具有不确定性时,两阶段招标可能导致投标人选择投入可靠性较低的新技术。此时,政府可以设置适当的违约金抑制投标人的投机行为,保证两阶段招标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政府和私人合作(PPP)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基础设施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运用,PPP项目作为多个利益相关者行为相互影响、互为决策的结果,可以用博弈论来解释。结合高速公路PPP项目,首先分析了PPP项目博弈结构,运用经济学的市场供需原理,系统阐述了PPP项目的博弈问题,并定义了参与人、行动顺序、支付函数和信息等博弈基本要素,详细分析了不同参与人的支付函数;其次结合PPP项目博弈行动顺序具有主从递阶结构的特点,引入Stackleberg博弈分析了PPP项目的博弈策略,提出了PPP项目的双层目标规划博弈模型。  相似文献   

4.
论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深入分析了国企经营管理者的各种选择行为,建立了有关国企经营管理者薪酬激励与其行为选择之间的模型。运用此模型分析了国企经营管理者薪酬激励机制与其行为选择之间的关系,为有效地发挥薪酬激励的作用,尽可能避免国企经营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和投机行为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 PPP 项目整体绩效水平,实现物有所值,针对 PPP 项目运营过程中政府对社会资本投机行为监管不足的问题,引入新媒体环境下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构建社会资本、公众和政府部门三者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新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和影响力对博弈三方策略的影响关系,并对演化博弈系统中不同条件下的稳定点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新媒体真实报道概率越高或报道影响力越大,对社会资本越能起到正向激励作用;政府部门加大对社会资本的绩效费用扣留额、社会资本对公众的补偿额,能够抑制社会资本的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遏制可行性缺口补助PPP项目中社会资本不努力经营、谎报运营收益等机会主义行为,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政府激励与约束视角出发建立两阶段效用模型,分别求得社会资本方最佳努力水平、运营收益谎报系数以及政府方最佳绩效激励系数、经济产出奖惩系数,为此类项目政府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由于收益率偏低等原因,多数PPP项目需要财政补贴;而现实中,社会资本可能会采取偷懒、虚报成本等方式获取更多的补贴,从而产生财政依赖性。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博弈模型,分析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社会资本采取偷懒、虚报成本两种行为与政府激励机制、监督惩罚力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建立激励性补贴机制、加强信息公开程度和提高政府监管效率可以有效抑制社会资本的财政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BT模式逐步成为政府解决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紧缺的一种新的尝试,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政府和投资人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在BT项目中引入激励机制,通过建立政府给予投资人的最优激励报酬模型,分析影响最优激励系数变化的各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激励报酬模型在以BT模式建设工程项目过程中应用的建议,有助于解决政府和投资人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并实现政府与投资人之间利益最大化的均衡。  相似文献   

9.
定价机制是PPP模式设计的核心要素,是公私合营各方利益聚焦点。针对高校PPP项目中核心资产与非核心资产分类运营的特殊性,以实现政府、社会资本方、项目使用者三方之间的经济与社会利益平衡为基准,通过构建多目标规划模型解决高校PPP项目分类运营下的定价问题。借助改进NSGA-Ⅱ算法对构建的高校PPP项目多目标定价模型进行求解,实现三方满意的固定服务费、日常服务费和补贴金额的计算,并以某市高校PPP项目为例,证明模型与求解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公私合作模式需要建立可持续的利益分配机制,而补贴方式是建立利益分配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目前公共项目财政补贴确定模式的基础上,分析补贴方式存在的激励机制不健全问题;从公私合作的委托-代理理论出发,确定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补贴额度确定问题,提出PPP项目私营合作者激励性补贴思路,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1.
PPP 模式逐渐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中。在项目的前期阶段,特许期是政府和项目公司决策的重要参数,特许期过短,社会资本方不能按期回收资金,造成投资积极性减退。特许期过长,项目社会资本获得过多的利润,增加用户的负担。本文通过分析充电基础设施 PPP 项目特许期影响因素及特征,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实际案例进行了模拟分析确定特许期,并通过调整相关参数,模拟因素变化的影响,得到不同因素对充电基础设施 PPP项目特许期的重要程度,可以为政府部门和项目公司确定充电基础设施 PPP 项目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采用 PPP 模式,是带动城市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的新特征。公私部门合作需要利用激励约束 机制来调动参与项目建设投资的积极性,以获得经济社会公益与经济效益共赢。通过对实践案例研究发现,有效建立激励机 制,取决于政府在项目建设中为私有部门提供的报酬及其为自身积极努力的程度。激励机制效用是政府独特约束控制权确定 的关键。为了论证研究方法在项目实施中的效用,构建了激励约束机制方法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 PPP 模式的项目运 营决策标准存在差异性,激励约束机制在 PPP 项目运营中作用和风险分担能力最强,收益约束监管难度最高。因此,建立 激励约束机制便于规避 PPP 模式在城市建设运营中的风险且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PPP模式下特色小镇的公私合作机制,以演化博弈论为理论依据,构建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双方的演化均衡稳定策略。选取案例项目进行数值仿真,探究各相关变量对演化路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提高社会资本方的收益回报,降低积极合作成本,增加消极合作的惩罚力度,降低政府方扶持成本,提升特色小镇PPP项目的社会效益,能改变博弈收敛方向,实现稳定的合作共赢策略。  相似文献   

14.
PPP 项目周期长和可变因素多等原因导致后期存在较多争议项需要进行再谈判,为解决 PPP 项目再谈判策略选择问题,以 PPP 项目的两个主要参与方即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为博弈主体。综合考虑再谈判可能发生的利益、风险以及再谈判结果的社会影响等因素,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二者动态博弈的适应度函数并求解复制动态方程,分析模型主要参数与再谈判演化稳定策略的关系,得出影响双方选择强硬或妥协策略的关键参数,并据此深入了解 PPP 项目的特性,提出有效的再谈判诉求,完善再谈判的解决机制等建议,为促进 PPP 项目再谈判有效进行和 PPP 项目整体顺利推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科学合理的政府补偿机制是实现养老 PPP 项目可持续运营的重要保障,补偿机制设计已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分析政府补偿决策思路和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社会资本利益结构视角,构建政府补偿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仿真和敏感性分析,从公众利益、社会资本收益、政府财政支出等方面设计政府补偿机制。结果表明:政府需对项目进行补偿才能使社会资本获得基本投资回报,政府补偿机制设计应综合协调养老机构补偿和价格补偿,以满足政府、社会资本和公众三方利益  相似文献   

16.
顾坤  石磊 《工程管理学报》2020,34(2):106-111
PPP项目中社会资本方期满退出并将项目设施无偿返还给政府是较为理想的状态。然而PPP项目的长周期、高风险等特点,特别是在项目需求不足下社会资本方合理的提前退出、提高项目的抗风险能力成为现实需求。构建政府和社会资本方的收益函数,识别和分析需求不足风险下政府允许社会资本方提前退出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允许社会资本方提前退出条件受既有社会资本方和新社会资本方的资金成本、通货膨胀率、退出时间及无谓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旨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以期增强项目资本的流动性,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土地整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从项目投入、过程、产出、效益的流程逻辑出发,综合考虑行为绩效与结果绩效选取评价指标。据此进行指标筛选及指标权重分析,建立PPP 模式下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物元分析法综合利用定性和定量方式描述评价对象的特性,运用物元分析法构建PPP 模式下土地整理项目的绩效评价模型。以江苏省某项目为案例,运用评价模型进行分析,最终项目评价等级为良好,各指标评级也通过关联度确定,为推广PPP 模式服务于土地整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PPP 项目动态绩效激励机制中棘轮效应的作用机理,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建立PPP 项目单阶段静态绩效激励模型和两阶段动态绩效激励模型,通过动静态模型结果的对比,分析了棘轮效应对社会资本方努力程度、社会资本方经济效益、政府综合效益的影响;引入市场声誉机制寻求应对棘轮效应的措施,模型结果表明声誉激励有助于弱化棘轮效应,但并不能完全消除棘轮效应的影响;并提出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相结合的动态绩效激励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探寻我国建筑类央企参与PPP 项目中“融资难”问题的成因,对我国建筑类央企参与PPP 项目的可融资性影响因素进行剖析。通过访谈和网络资源收集相关资料,基于扎根理论方法,采用NVivo11 质性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归纳识别出建筑类央企参与PPP 项目可融资性的影响因素,并深入分析各影响因素对PPP 项目可融资性的影响机理和作用强度。结果显示,项目基本面、政府方因素、社会资本方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因素是影响建筑类央企参与PPP 项目可融资性的4 个核心因素。研究成果以期在建筑类央企参与PPP 项目前期,为PPP 项目可融资性的评估和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PPP 模式对于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回报低,社会投资方将面临较高的收益风险,因此,我国大部分 PPP 项目的社会资本方为国企或国企与民企的联营体,纯粹的私人资本参与 PPP 项目的积极性并不高。为了激发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投资热情,当政府与不同投资方合作时,有必要基于项目参与方的公平偏好程度设置相应风险分配机制,一方面降低私人资本投资方所面临的收益风险,另一方面改变政府承担项目付费的现状,实现风险的合理分配。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模拟项目收益风险分配机制,在考察投资方公平偏好的前提下,对传统的收益函数进行了调整,构建了基于公平偏好理论的 PPP 项目收益风险分配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社会效益会随着投资方公平偏好的增大而增加,投资方承担风险比例亦与其公平偏好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