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复杂形式的建筑设计日益普遍,几何学对于建筑师理解复杂建筑形体的操作实质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并以此催发几何学与建筑学关联性的重新审视。本文从梳理两者关系的演变历程出发,分析了当代数字化建筑实践的4种几何建构策略——几何生形、几何转化、协同模拟和几何重构,并结合具体案例研究,指出面向建筑本体需求的数字化几何思维是建筑学传统的回归,可以为数字化建筑设计提供更为合理的认识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任振华  沈晋京 《建筑创作》2011,(11):180-187
在这个复杂性科学兴盛的年代,建筑设计已经深受其影响,拓扑学、分形几何学的成果被用在建筑领域,复杂性科学发现的自然界规律:简单的重复与迭代生成复杂的不可预知的现象和物体,这被建筑领域用来作为复杂形体设计的基本方法,元素与规则生成设计的思想正在深入人心,建筑形体与空间追求动态、随机,从而明确了这种新的设计思潮鲜明的立场。大同市图书馆正是这么一个建筑,形体和空间通过元素与规则生成,设计追求了复杂性的特征。然而,这种追求对于建筑的后期设计和建造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传统的设计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建筑的后期设计要考虑建筑材料的特性、建  相似文献   

3.
李晓岸 《住区》2022,(2):101-106
近年来众多复杂形体的建筑在世界各地作为地标建筑建成,其背后是不断成熟的数字设计建造技术为建筑的高完成度提供保障.数字设计建造工作流程是复杂形体建筑设计建造的核心工作,保证了建筑设计数据和模型信息能够准确建立、分享和使用,搭建起设计各阶段之间、设计与建造之间的桥梁,提高复杂形体建筑设计、建造工作的效率和精度,降低建造成本...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史学基础上,提出面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建筑数字史学"和建筑语法概念,梳理"数字之人"探索空间、结构和形体等"建筑大数据"的计算性表达与生成方法的研究历程,探索建筑语法和"建筑数字史学"的基本框架和方法,探讨未来"数字之人"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5.
建筑设计方法形体学,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理论分支,是通过对建筑的功能载体和建筑形态的分析,研究从建筑设计构思到具体的建筑形态的动态思维过程。本文以BIG建筑事务所的作品为例,参考建筑形体学理论知识以及使用建筑形体学分析建筑实例的方法,从建筑创作理念、创作思维模式和建筑形体手法三方面探讨其具体内涵,相互作用以及建筑设计方法形体学在建筑设计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总结和分析建筑设计创作中形体产生的内在逻辑,以指导提升建筑设计作品的创新性、时代性。  相似文献   

6.
在今天,借助于当前计算机的数据和图形分析技术,虚拟技术和数字化控制制造技术,自由的、流动性的、形体和空间关系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人想象力的非线性形体可以轻松地设计并制造出来。计算机技术不仅是建筑形体设计及成果表达的手段,随着编程、参数设计、形体生成等方法的运用,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已经上升到观念和方法论的层面。  相似文献   

7.
所谓理论指导实践。建筑创作的实践同样需要建筑设计理论的指导。建筑方法形体学是建筑设计理论的一个分支,是指导建筑设计实践和分析建筑设计成品的其中一种思维角度。笔者通过阅读任兰滨的《以使馆建筑为例的建筑设计方法形体学研究》,参考其使用建筑方法形体学分析建筑实例的方法以及其中例子,结合笔者亲身参与安徽省博物馆投标设计的构思经历,从平面设计,形态设计和细节设计3方面探讨其先后次序,相互作用以及建筑方法形体学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总结建筑设计和分析建筑设计的内在逻辑,减少建筑设计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8.
狂草建筑     
近几年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领域,尤其是CAD/CAM技术已经成为辅助建筑设计与建造过程的重要设计手段。本文通过"狂草建筑"空间装置设计,讨论自由形体设计与建造过程中CAD/CAM设计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建构的最基本方式,"连接"赋予建筑最真实的魅力,是建筑生成的必然途径。在建造中精心组织和设计连接工艺,掌握其难点和局限所在,促成材料的巧妙连接,是建筑师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本文关注建筑设计中基于工艺局限性的"连接"问题,探讨建筑师为克服工艺局限性所采取的精彩的连接设计方法及其中所蕴含的对建筑形成及其表现的深刻思考,从而引导建筑设计回归建造的逻辑与本源。  相似文献   

10.
江晓辰 《安徽建筑》2013,(3):21-22,96
文章选取美国西海岸建筑师埃里克.欧文.莫斯(Eric OwenMoss)的代表建筑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建筑师的背景经历,归纳总结其主要建筑设计思想,并从几何形体的生成和材料的运用方面研究分析其外部复杂形体下的内在逻辑。文章试图通过此分析给当代处理新旧建筑的建筑设计手法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工业化建筑设计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借助BIM一体化协同设计平台,从建筑学的边界研究出发,阐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建筑设计与建造的边界问题,并进一步结合当前数字化浪潮中装配式建筑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提出在数字设计与机器人建造等新的生产力作用下,建筑学的边界正回归到设计与建造一体化的模式。通过介绍装配式智慧建造新模式、新技术和新产业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说明建筑的数字化、信息化、工业化和智能化在建筑领域拓展新边界、创造新模式、引发新变革、催生新产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以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为例,深入阐述了大型交通枢纽建筑在形体的设计、分析和建造三阶段的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控制方法实践。  相似文献   

13.
王晶  曾坚 《华中建筑》2007,25(3):66-68
该文剖析了信息时代建筑设计中"复杂性"理念的形成的思想根源;分别从建筑设计的形体生成、形体表现、形体实现和空间体验几方面对"复杂性"设计理念在实践中的表现进行了归纳与分析,指出其实际上包含一种非线性特征和回归自然的倾向,并认为随着人类对环境和自我状态的认识深化,"复杂性"设计理念是未来建筑发展一种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从数字化时代建筑师的"数字著作权"概念的辨析开始,本文一方面探讨了机器人建构是如何成为工程建筑学的新范式的,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了算法与机器作为核心技术是如何影响了以生形、模拟、迭代、优化及建造为特点的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全流程的;另一方面也提出机器人建构是面向可持续的高性能发展目标、人机共生的设计建造方法,并将继续指导建筑师,甚至整个建造行业,促进建筑生产体系的升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形态构成的认识,运用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阐述形态构成在现代建筑形体中的运用。这种从形态构成的角度分析建筑形体设计的方法,有助于更容易地在建筑设计中抛开建筑的复杂性,运用几何抽象的概念把握建筑设计的要素。  相似文献   

16.
建筑设计方法形体学是通过对于建筑功能的载体——建筑形态的分析 ,研究从建筑设计构思到具体的建筑形态的动态思维过程。“建筑设计方法形体学”的研究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深化了建筑设计的理论依据 ,对于现代的建筑创作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美国驻德国大使馆和美国驻印度大使馆为例 ,从平面设计、形态设计和细节设计 3方面探讨建筑设计方法形体学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从而寻找建筑设计的内在逻辑性 ,减少建筑设计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7.
彭兴 《华中建筑》2014,(2):18-21
在面对复杂形态建筑设计时,现阶段的低级软件很难准确表达建筑师的设计意图,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已远不能满足各个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且很难将复杂的建筑形态最终建造出来。数字建构在这一背景下诞生,并迎合了复杂建筑的形态设计与营造需求。"数字建构"是指在建筑设计和建造的各个阶段、层面运用数字化的工具模拟实现建筑目标的状态和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进和普及,数字化在未来几年会逐渐成熟,乃至成为主流的建筑设计模式。该文试图从数字建构的概念、应用的必要性、实现方式等方面,解析数字建构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建造     
<正>本期《时代建筑》杂志聚焦"数字化建造",旨在纵览和梳理数字化设计和建造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呈现数字化建造技术对当代建筑实践的深刻影响。建筑设计的方法、工具,建造的过程、逻辑深刻地影响着设计新范式的产生。当我们审视多重系统理论推动下的当代图解理论与计算逻辑时,可以看到:建筑图解对于建筑的功能性、环境性、可建造性都进行了与现代主义完全不同的描述和思考方式;而计算逻辑可以与图解逻辑打通联系,如程序编码和参数建模正普遍成为现实。新的算法技术不是为了形式的建模,而是用编写代码的方式来创造形式,而且,这一建筑设计领域的新范式正通过数字化建造技术的发展得以逐步实现,如数控机床(CNC)、3D打印机、激光切割和各类机器人的使用。这些数字化  相似文献   

19.
胡骉  杜宇 《新建筑》2012,(1):28-33
湖南大学数字建筑实验室(DAL)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教学思路,与台湾通大学建研所、ZHA+CODE等设计研究机构合作,每年主办多次主题丰富的数字建筑workshop。参与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了解数字建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特别是掌握基本的参数化设计软件和数字加工设备在设计中的运用,制作大尺度数字化物理模型和参与建造大型空间构件,完成数字设计到数字建造的全过程。DAL总结了数字建筑workshop的教学经验,并在建筑学四年级的大跨度建  相似文献   

20.
袁烽  何金 《新建筑》2012,(1):4-9
多维逻辑在建筑设计中为建筑师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视角.多维逻辑下的数字化建造,即利用计算机技术及数控加工技术,将建造材料进行多种手法的变化,增加其本身在空间中的维度,实规完整建筑形体的多维性营造.结合发展中国家国情,将复杂的参数化建筑付诸实践,以求不再单纯地追求高技,将技术与传统有机契合,从而使二者和谐共处.通过多个实践项目,深入说明数字化设计与低技手工施工相结合的建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