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桂雷  陈庆良  姜楠  王联群 《天津医药》2012,40(4):387-388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09年12月完成的537例OPCABG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79例(14.7%)和对照组458例,比较2组相关因素的差异,统计术后AKI的发生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AKI危险因素.结果:2组间年龄≥70岁、高血压、术前肌酐水平、移植血管桥数量、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及术后低心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年龄≥70岁、高血压、术前肌酐水平、移植血管桥数量、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低心排是OPCABG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70岁、高血压、术前肌酐水平、移植血管桥数、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低心排是OPCABG术后AK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严山  田晓沂  张学锋  李江津 《中国医药》2013,8(8):1045-1047
目的 探讨老年病患者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评价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住院患者98例,其中男68例,女30例.根据踝臂指数分为踝臂指数≥0.9组(72例)和踝臂指数<0.9组(26例).评价踝臂指数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踝臂指数与不同病变支数的关系以及踝臂指数对3支或左主干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 ①踝臂指数<0.9组与踝臂指数≥0.9组的SYNTAX评分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YNTAX评分:(26±8)分比(12±6)分,左心室射血分数:(46±9)%比(54±10)%,均P<0.05].②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踝臂指数与SYNTAX评分呈负相关(r=-0.598,P=0.001),即踝臂指数越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狭窄程度越重.③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无病变、单支病变、2支病变、3支或左主干病变患者例数分别为8、33、29、28例,踝臂指数分别为1.02 ±0.19、1.01 ±0.19、1.03±0.09、0.81 ±0.16.3支或左主干病变的踝臂指数低于无病变、单支病变和2支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病变、单支病变、2支病变的踝臂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48[95%置信区间(CI):0.668~0.829,P<0.01],以踝臂指数<0.9作为截断值预测3支或左主干病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78.5%)和敏感性(67.6%).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YNTAX评分、踝臂指数<0.9、左心室射血分数是预测3支或左主干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SYNTAX评分:优势比(OR)=3.004,95% CI:2.001 ~6.007,P=0.022;踝臂指数<0.9:OR=1.624,95% CI:1.091 ~3.067,P=0.035;左心室射血分数:OR=2.185,95% CI:2.042~5.815,P=0.016].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踝臂指数可能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主动脉夹层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临床特点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3年1-12月北京安贞医院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意识错乱评估方法作为谵妄诊断工具,分析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84例患者纳入研究,发生术后谵妄28例,发生率为33.3%.21例(75.0%)为一过性谵妄(<24 h);7例(25.0%)为持续性谵妄.术后谵妄最常见的表现是精神运动性兴奋(23例,82.1%);其次是睡眠-觉醒周期紊乱(21例,75.0%);多数患者有思维紊乱或者不连贯、定向力障碍、意识水平改变.将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为术前、术中和术后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与谵妄发生有关的术前危险因素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30%[P=0.023,比值比(OR)=1.99,95%置信区间(CI):1.29~3.31]、脑梗死(P=0.002,OR=2.86,95% CI:1.43 ~ 5.72);术中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持续时间(P=0.023,OR =0.90,95% CI:0.49 ~ 1.67)、深低温停循环时间(P =0.019,OR=1.18,95% CI:1.06 ~2.97);术后危险因素包括机械通气时间(P =0.043,OR=1.17,95% CI:1.00 ~1.37)、血氧饱和度(P=0.001,OR=2.77,95% CI:1.51 ~5.11)、重症监护病房时间(P=0.036,OR=1.10,95% CI:1.10~1.21),上述各因素对术后谵妄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脑梗死(P=0.017,OR=1.48,95% CI:1.07 ~2.04)、深低温停循环时间(P=0.002,OR=2.86,95% CI:1.43 ~5.72)、重症监护病房时间(P=0.030,OR =2.18,95% CI:1.07 ~4.44)是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既往脑梗死、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持续时间是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应激性高血糖对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造影剂肾病(CIN)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1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318例,患者均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根据入院血糖水平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63例)及非应激性高血糖组(255例),分析应激性高血糖与CIN的关系.结果 318例患者中,发生CIN共60例(18.9%),其中应激性高血糖组中CIN 18例(28.6%),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16.5%(42/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血中白细胞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4±2.8)×109/L比(9.6±2.5)×109/L,(9±5)mg/L比(7±3)mg/L,(47±15)%比(51±14)%,均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再灌注时间长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5.7±1.8)h比(4.5 ±2.1)h,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应激性高血糖是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9,95%置信区间为1.32~1.86;P<0.05).结论 应激性高血糖是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预测因素及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阵发性心房颤动首次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患者158例,排除37例左心室射血分数<50%者后,64例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者为观察组,57例左心室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同时评价射频消融术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年龄、伴随高血压者占比、左心房前后径、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峰值、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峰值/舒张早期心肌运动速度(e')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62±9)岁比(66 ±±5)岁,伴随高血压:43.9% (25/57)比68.8% (44/64),左心房前后径:(39±4) mm比(41 ±4) mm,A峰:(59±20) cm/s比(89±19) cm/s,E/e’:(8.3±2.5)比(12.0±3.7),P<0.05],对照组E/A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7±0.42)比(0.85 ±0.26),P<0.05].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相关因素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左心房前后径是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比值比(OR)=1.098,95%置信区间(CI):1.034~1.165,P=0.002;左心房前后径:OR=1.128,95% CI:1.018~1.249,P=0.022].术后6个月随访时,不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情况下,观察组和对照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分别为79.7% (51/64)和82.5% (47/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心室舒张功能至少提高1个级别者16例(25.0%).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射频时间、放射线时间和心包填塞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和左心房前后径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有关,应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脑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脑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患者中共有17例发生术后脑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1.2%;不同性别及骨折手术类型患者,脑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患者较65岁以下患者更易出现脑功能障碍;术前合并其他疾病、手术时间≥2h以及术中出现低血压状态、术后有并发症发生的患者,术后脑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术前身体较好、手术时间较短、术中无低血压以及术后恢复较好的患者,各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2.000,95%CI:1.498~96.149)、手术时间(OR=5.318,95%CI:1.678~16.851)、术中低血压(OR=7.051,95%CI:2.195~22.650)以及术后并发症(OR=5.333,95%CI:1.630~17.449)是老年骨科患者术后发生脑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合理评估患者年龄及身体健康程度,术中多学科协作控制生理指标稳定,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减少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脑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院内发生心衰的原因并分析可预测心衰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77例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老年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的资料,按院内是否心衰分为心衰组和非心衰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心衰相关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来判断预测效果.结果 AMI患者院内发生心衰与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CK-MB)、肌钙蛋白Ⅰ(Tn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呈正相关,与甘油三酯(TG)、前白蛋白(P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OR=1.00030,P=0.033)、TnⅠ(OR=1.016,P=0.039)、Hs-CRP(OR=1.125,P=0.003)是老年AMI患者发生心衰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785(95%CI:0.716~0.854,P=0.000).结论 肌酸激酶峰值、肌钙蛋白峰值和高敏C反应蛋白均为老年AMI患者行PCI术后院内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C反应蛋白相对危险度最大。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研究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 患者合并颈动脉狭窄 (CAS) 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3 年 6 月—2015 年 6 月择期行 OPCAB 治疗的 34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术前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 CAS 组 71 例(单侧或双侧狭窄≥50%)及对照组 271 例(狭窄<50%或无狭窄), 比较 2 组基本资料, 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CAS 的危险因素。比较 2 组术中及术后情况, 对术后死亡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2 组患者年龄、 吸烟史、 高血压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显示, 高龄(OR=1.050, 95%CI 1.014~1.086, P<0.01)、 高血压病(OR=2.566, 95%CI 1.299~5.071, P<0.01)、 COPD(OR= 7.573, 95%CI 1.106~51.834, P<0.05) 是 OPCAB 合并 CAS 的危险因素。有 CAS (OR=4.530, 95%CI 1.361~15.078, P< 0.05)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OR=7.685, 95%CI 2.289~25.800, P<0.01)是 OPCAB 术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 高血压病、 COPD 是 OPCAB 术患者合并 CAS 的危险因素, CAS 患者行 OPCAB 术后死亡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对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3年6-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及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64例青年女性(年龄≤44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患者(46例)和多支病变患者(18例);选取同时期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诊断的青年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关系.结果 ①青年女性中,心肌梗死组高血压比例(56.2%,36/64)高于对照组(8.3%,5/60),多支病变患者高血压比例(77.8%,14/18)高于单支病变患者(47.8%,22/46) (P <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年女性患者中,高血压[比值比(OR)=16.173,95%置信区间(CI):4.130 ~ 63.328]、血红蛋白(OR=1.039,95% CI:1.002 ~1.078)及尿酸(OR=1.008,95% CI:1.001 ~ 1.016)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③心肌梗死组中,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38.9%,14/36)多于非高血压合并多支病变患者(14.3%,4/28) (P<0.0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77.8%,14/18)的比例高于单支病变组(46.2%,18/39) (P <0.05).结论 高血压是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高血压的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甘华文  唐其柱  周恒  袁园  纵静 《中国医药》2012,7(5):529-531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DC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房颤组(48例)与非房颤组(129例)年龄、心功能分级、血尿酸水平、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的差异.按尿酸水平分为升高组(88例)与正常组(89例)后比较房颤发生率,并分析尿酸水平对于房颤发生的影响.结果 与非房颤组比较,房颤组患者年龄较大[(64±13)岁比(59±15)岁,P<0.05],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491±135)μmol/L比(424±121) μmol/L,P<0.01],左心房内径明显增大[ (48 ±8)mm比(43 ±5)mm,P<0.01];血尿酸升高组患者房颤的发生率较正常组高[34.1% (30/88)比20.2% (18/89),P<0.05];血尿酸水平(OR:1.003,95% CI:1.000 ~1.006,P<0.05)和左心房内径(OR:1.147,95% CI:1.076~1.224,P<0.01)是DCM患者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尿酸水平是DCM患者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DCM患者发生房颤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张锡栋  葛建军 《安徽医药》2013,17(8):1333-1335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博辅助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重症冠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0月该院心脏外科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32例重症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32例手术患者,术前心脏手术风险评估欧洲系统评分EuroScore(6.5±2.3)分,其中6分者23例(71.9%)。麻醉诱导后置入IABP 26例(81.2%),术中置入IABP 6例(18.8%),搭桥数目3支者14例(43.8%),4支者17例(53.1%),5支者1例(3.1%),术后呼吸支持时间16(12,19)h,ICU住院时间(76±46)h。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呼吸道感染3例(9.4%),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6.3%),切口愈合不良5例(15.6%)。全组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重症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置入IABP可以明显获益。患者有IABP应用指征时,应果断尽早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喷他佐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64例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男性患者,将其完全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喷他佐辛1组、喷他佐辛2组和喷他佐辛3组,每组16例,分别用喷他佐辛0.50、0.75、1.00ug/kg加0.9%氯化钠溶液至200ml。芬太尼组用芬太尼2mg加0.9%氯化钠溶液至200m1,每组均以2ml/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记录患者连接止痛泵后4、8、12、24、36、48、72、96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和要求追加止痛剂的情况。结果喷他佐辛1组8h和12hVAS评分[(2.4±1.2)、(3.2±1.8)分]高于芬太尼组和喷他佐辛2、3组[(1.7±1.0)、(1.7±1.1)分;(1.9±1.1)、(1.9±1.2)分;(1.8±1.2)、(1.7±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喷他佐辛1组镇痛优良率为68.7%(11例),喷他佐辛3组的镇痛优良率[100.0%(16例)]高于芬太尼组[87.5%(14例)](P〈0.05)。结论0.75ug/kg喷他佐辛用于术后镇痛效果可靠,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芬太尼,更适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13.
周庆  杨劲松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427-2428,2430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其中8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组),8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苏醒时间、输血量、住院费用、带管时间、搭桥数目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ICU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体外循环组,输血量、住院费用少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带管时间、搭桥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组围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安全性较好,住院费用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张凯  王联群 《天津医药》2018,46(7):708-711
目的 探讨单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新发房颤(POAF)发生的术前相关 危险因素。方法 单纯非体外循环下CABG患者1 888例,根据POAF定义分为新发房颤组(POAF组,389例)与未发 房颤组(NPOAF组,1 499例)。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前生化指标、术前心脏超声、冠状动脉病变及术 前用药情况,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POAF发生率为20.60%(389/1 888), POAF组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和心肌梗病史比例、术前尿素氮(BUN)水平、左心房内径(LAD)、左室 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高于NPOAF组,术前心功能HYHA分级劣于NPOAF组(P<0.05);POAF组患者术前应用 β受体阻滞剂比例明显低于NPOAF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与LAD增大是发生POAF的术前 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是POAF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年龄、LAD及术前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与单纯 非体外循环下CABG患者POAF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06例拟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3例,对照组103例,观察组采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测定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和肺功能。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LVEF均有明显降低,并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t=2.659,P〈0.05),两组LVEDD和NT—proBNP术后均有明显升高,并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t=3.226、2.726,均P〈0.05)。术后两组的肺功能均有明显降低,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t=2.620、2.094、3.016,均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不仅创伤小,而且对心、肺影响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外周血中心肌营养素-1(CT-1)与脑钠尿肽(BNP)在围手术期及术后长期的浓度变化情况,及其在心脏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例择期OPCABG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6 h、72 h及1周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T-1、BNP浓度,术后10个月随访时再次检测,并记录患者心功能指标.结果:(1)CT-1浓度在围手术期无明显变化,术后10个月较其术前基础值升高.(2)BNP浓度术后6 h即有上升,72 h达峰值,并维持至术后1周,术后10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3)术前CT-1、BNP浓度均与NYHA分级、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术后10个月CT-1、BNP浓度与NYHA分级、LVEDD、LVEF无线性相关性. 结论:OPCABG可引起外周血CT-1与BNP表达升高,但CT-1较BNP反应更缓慢和持久.在心脏外科CT-1、BNP血浆浓度术前可指导心功能评价,但其术后长期观察的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34例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术前C反应蛋白水平分为CRP≥3.0mg/L组(386例)和CRP〈3.0mg/L组(348例),记录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30d内CRP≥3.0mg/L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9%(19例)]高于CRP〈3.0mg/L组[4.0%(14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5.2±1.8)年,CRP≥3.0mg/L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2.0%(78例)]明显高于CRP〈3.0mg/L组[12.2%(4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CRP≥3.0mg/L不能预测术后30d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但是预测术后远期心血管事件最强因子,COX分析术前CRP≥3.0mg/L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其次左心室射血分数〈45%。CRP≥.0mg/L组5年实际生存率明显低于CRP〈3.0mg/L组[(90.0±1.2)%比(94.0±0.8)%,P〈0.05]。CRP≥3.0mg/L和左心室射血分数〈45%二者合并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88.0±0.4)%。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预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远期临床疗效,提示血管壁的炎症程度与远期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桥血管的中远期通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OPCABG术后复查的患者113例。根据搭桥术后再血管化的程度分为通畅组和病变组,比较2组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和血脂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PCABG术后影响桥血管中远期通畅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间性别、OPCABG术后随访时间、旁路血管数量、术后再发心绞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和旁路血管数量增加是影响OPCABG术后桥血管通畅的危险因素。结论 OPCABG术后的中远期通畅率与性别、旁路血管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对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患者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心肌保护效果。方法:本院心外科在2010年5月至2012年11月,抽取术前左室射血分数小于45%的CABG病例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在手术中开始应用多巴胺静脉维持泵入,试验组同期加用左西孟旦,初始负荷量为10ug/kg,注射时间10min,随即以0.1~0.2μg·kg-1·min-1起泵入持续23h。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监护室滞留时间、房颤发生率、多巴胺治疗时间、30d死亡率、记录手术后前3d的床边心脏超声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比较,以及手术后早期ICU即刻(0)、术后6、24、48h的肌钙蛋白I(cTnI)指标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死亡病例。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手术后多巴胺治疗时间缩短(P〈0.05),房颤发生率降低(P〈0.05)。术后6h和24h试验组的cTnI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1、2天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左西孟旦对于术前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的CABG患者具有一定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