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麻杏合剂治疗小儿肺炎初步观察报告李连达等 上海中医药杂志1959年2月端正对《伤寒论》的认识 张志民 浙江中医杂志1959年3期针药并用治疗热入血室 林一杏 浙江中医杂志(3):46 1959加减“白头翁汤”对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疗效观察 旅大市传染病医院 辽宁医学杂志(3):32 1959桃花汤治疗慢性阿米巴痢疾的初步体会李健颐(4):162 1959小柴胡汤加味治疗间日疟及三日疟经验介绍 刘光汉 中医杂志1959年4期桂枝汤类方治验二例 莫万国译 浙江中医杂志(6):37 1959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部分 *读《伤寒论》札记王亲寒中医杂志1 957年1期 ,关于《伤寒论》的初步研究万友生中医杂志1957年1期 ·关于《伤寒论》的初步研究(续一)万友生中医杂志1957年2期 ·评《伤寒论新注》的价值沈仲圭钟春帆江苏中医1957年2月 长中药治愈尿闭症一例介绍王挚峰广东中医1957(2):20 ·关于《伤寒论》的初步研究(续二)万友生中医杂志1957年3期 二明王肯堂伤寒证治准绳自序章次公新中医药1957年3期 ·伤寒杂病论集原序的新释周歧隐江西中医药1957(3):54 *关于《伤寒论》的初步研究(续三)万友生中医杂志1957年4期 ,学习《伤寒论》后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阅读《湖北中医杂志》1980年第4期《略论‘存津液’在<伤寒论>中的运用规律》(以下简称“存津液”)一文颇受启发,但有几个问题不揣愚昧,提出来请教该  相似文献   

4.
(1979年) <<伤寒论》部分 茨魏甫贤·病在三阴如何看法·江苏中医 志1979年第12期药 1979年第 4期 技胡亚文·浅谈《伤寒论》中的病与证- 须辍瑞吞·试论( 篡论》中和法的运用·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年第4期浙江中医约19了9年冤4期 出趴怪耸.洗谊供恣后 倔 谅·订 中 叔 技来承汉等·试论《伤祭论》的下利证“。。n,n。—。一 __。J/。_—。。、、I/4·。、F。IW。。’”’。一 医二9 7 9年篇3期渐江中医蓟1叭9年寨4期、..、,。_、。、。_,。_、A。,。__;u_““’一二。:丫二 二z。丁G二、_。N_,;_。。,x》孙后风·试论《伤寒论》与温插宇…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部分 邱明义·浅谈《伤寒论》中下利的辨证论治·中医杂志1979年第5期 陈大舜·《伤寒论》退黄六法·中医杂志1979年第6期 曲昆·浅谈《伤寒论》猪苓汤证·中医杂志1979年第8期 袁山·附子泻心汤的临床应用·中医杂志1979年第11期 天津中医医院儿科·吴茱萸汤的应用经·中医杂志1979年第2期 吴文清·小些胡苓桂术甘汤治疗心悸和脉不正的经验·辽宁中医1979年第2期  相似文献   

6.
(1 974一1975) 一《伤寒论》部分 .桃仁承气汤叶执中新中医1974年第1期 .十枣汤叶执中新中医1974年第2期 .“白头翁汤”加减灌肠治愈十五年患慢性阿米巴痢疾一例戴利华新中医了4):38 1974 .炙甘草汤治疗心律不齐疗效观察王佩芳新中医1974年第5期 ,应用十枣丸治疗水肿病的体会张萃农新中医1975年第1期 .大承气汤新解郑国柱新医学(4):2 2 2 2 975 .四逆散临床运用经验陈源生等新医药学杂志1975年第7期 .关于《四逆散临床运用》一文的补充周文泉新医药学杂志1975年第11期 .五答散新解董岳林新医学(11):542 1975 亥金匾要略》部分 .加味瓜萎越白…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部分.乌梅丸的临床应用及类似方剂举例张.真武汤临床运用点滴经验唐声庵等浩良浙江中医杂志(l)= 28一30 ·大青龙汤治疗外感高热的体会1 966刘浩江炸全霭寒霉箕聋鬓聂碧探施家珍中医杂志‘”戈雳霎碧。逆汤治愈小,。麻痹证一例报10例8期样等育舅骥巍蓄覆霎羹:缭黯藻戛董:蕾鬓霎叠羹噪履豪二中医杂志(12):17 2065 ·大承气汤对家兔实验性肠套叠还纳过程的影响毛会亭天津医药杂志(10):840 1 965·大承气汤对肠道推进机能及肠容积的影响于宋志等天津医药杂志(10):790.小柴胡汤治愈败血症一例1 965 广东医学(祖国医学版)(6):21毛李黎1…  相似文献   

8.
~~从“癃”“淋”避讳看《伤寒论》自序真伪质疑@杨佃会$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伤寒论》;;张仲景;;自序1 田代华校勘学. 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546 2 张灿王甲.中医古籍文献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2 3 宁可.中华五千年纪事本末.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12 4 范行准.中国病史新义.第1版.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89:111,115 5 郭秀梅,冈田研吉.《伤寒论》中的方言俗语.医古文知识 1998;(1):39 6 廖又明.《伤寒论》自序质疑.浙江中医杂志 1995;30(7):320…  相似文献   

9.
目的:收集整理现代中医应用《伤寒论》经方治疗肺炎的文献信息,为临床应用《伤寒论》经方治疗肺炎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关于《伤寒论》经方治疗肺炎的文献,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分析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方治疗肺炎的文献总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探讨性文献,个案报道、非RCT文献和RCT文献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RCT文献近年来上升趋势相对较大。现代中医运用多类经方治疗肺炎,运用范围较广,常用的方剂如麻杏石甘汤、小陷胸汤、真武汤、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小青龙汤、白虎加人参汤、承气汤加减类方、理中汤等。现代中医多运用经方原方或加减治疗各类肺炎,如非典型肺炎、支气管肺炎、支原体肺炎、重症肺炎等。结论:经方治疗肺炎越来越得到现代中医的重视,研究设计方案亦较前严谨,现代中医常灵活运用各类经方加减治疗各种类型的肺炎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部分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玫瑰糠疹16例 龚子夫 新医药学杂志 1976年第4期 小柴胡汤加味治愈疟疾14例介绍 刘光汉 陕西新医药 (4):6O 1976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李继先 陕西新医药(5):28、1976 半夏泻心汤临床体会 张俊杰 天津医药(5):243 1976 重证治验(五苓散的特效)薛瑞译新中医 1976年第6期 伤寒变证治验一则 刘宇等 新医药字杂志 1976年第11期 苓桂术甘汤治愈“干渴证”1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王药雨 陕西新医药(1):52 1976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版本文献、病证机制、临床实践三个方面阐述《伤寒论》第176条白虎汤证,提出:该条文"里有寒"是符合医理临床的,因阳不敛藏,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运用白虎汤治疗是对证的。  相似文献   

12.
白虎汤被称为寒剂之祖方。而后来的桂枝白虎汤、苍术白虎汤、化斑汤,甚至有的学者(陆九芝)认为溫病中辛凉解肌法、甘寒清热法等都是继承仲景《伤寒论》白虎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伤寒论》白虎汤主证归纳起来有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等四大症(但不必全见),而以热厥、神昏谵语等为副证。在特殊情况下,由于汤明热郁则  相似文献   

13.
曾庆明  雷跃 《中医研究》1997,10(4):9-12
《伤寒论》“因势制宜”治则再探广东518049深圳市梅林医院曾庆明雷跃主题词《伤寒论》治则笔者1992年在《江西中医药》第4期曾发表《略论〈伤寒论〉因势制宜》一文,就因势制宜治则在《伤寒论》中的应用作了粗探。随着对原著的继续学习和临床的不断实践,深感...  相似文献   

14.
<正>白虎汤出自《伤寒论》,作为辛寒重剂而被广泛运用。但在《伤寒论》中,白虎汤并不只是用于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四大症的治疗,即不单纯是起清解实热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仲景治未病的治疗思想,试总结分析如下。纵观《伤寒论》一书,"白虎汤主之"这句话共出现3次。一是《伤寒论》太阳病篇176条之"伤寒,脉浮滑,此为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该条在《伤寒论》中是首次出现,一出现就引发了诸多争议,即  相似文献   

15.
<正> 白虎汤(现今有些方书改名为石膏知母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该书第181条(据赵开美本)云:“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此条《玉函经》改白虎汤为白通汤,以迎合“里有寒”句,而不顾“脉浮滑”三字之义,这无异于削足适履。考《伤寒论》第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以此证彼,白虎汤证者,必是里有热,而非里有寒也。181条的“表有热”必是表有寒,“里有寒”必是里有热的错简。因为181条之首明明冠以“伤寒”二字,表有寒者,是表有寒邪之意也,表之寒邪不解,传里化热,则  相似文献   

16.
当我看到2006年第3期《浙江中医杂志》上的“我与浙江中医杂志50年专栏征文启事”时,得知《浙江中医杂志》创刊50周年了。在这里我热诚地祝贺《浙江中医杂志》这5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同时非常兴奋地打开我的书柜,取出所有的《浙江中医杂志》加以整理、欣赏,这是我非常珍惜的藏品。  相似文献   

17.
余读《伤寒论》,发现论中有的条文值得商榷。如第175条云:“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本条提要曰:“白虎加人参汤证及禁例”(成都中医学院主编《伤寒论讲义》1964年版)。接着释义曰:“白虎汤的用法,必须在表解后内热盛者,方可使用。”观之临床,殊不尽然。张仲景设此禁之意,是针对表证而无内热者,郑重告戒庸医不可妄投白虎汤,以免遭冰伏难解之弊。清代吴鞠通提出用白虎汤有四禁:“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中谈到用粥的有33条7方(其中桂枝汤18条,白虎汤4条,白虎加入参汤5条,竹叶石膏汤1条,十枣汤1条,三物小白散1条,理中丸3条),为中医食品作药用的特殊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一、用粥方法先用与后用:《伤寒论》中直接用粥作为治疗药物的有白虎汤、白虎加入参汤、竹叶石膏汤三方。此三方均用粥养胃和中。具体方法,如26条:“白虎加入参汤,……知母、石膏、石膏、甘草、粳米、人参、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就是将其他药与米放在一起煮熟,去渣后温服。三方用粥法基本相同,是先用粥法。后用法有理中丸(汤),桂枝汤、三物小白散、十枣汤四方。其中理中丸(汤)用粥法是“服(理中丸)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386条)。所谓“食顷”,是指服理中丸(汤)后极短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学术探讨】 中医理论的实验研究(贾得道) 试论中医学与耗散结构理论(瞿岳云等) 谈《伤寒论》分流疗法(肖相如等) 良工施治当重择时 —略论《内经》择时施治说及其临床意义 (胡剑北) 《伤寒论》小柴胡汤和法探析(乔模等) 辨证施护的先驱—张仲景(瞿岳云) 从“化学平衡,,规律看中医“阴阳平衡”的科 学性(彭洪云) 陆惫修伤寒学术思想探讨(沈敏南) 试论张元素的治学方法与思路(白兆芝) 经时空(CTS)论(朱式夷) “但见一证便是”之我见(王忠民) 论河间火热论的价值和影响(王大鹏) 试从《伤寒论》六经辨证论仲景对《素问·热 论》的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去年的《中医杂志》上,陈可冀、危北海等同志分別就中医理論研究和临床研究工作方法(見本刊1963年,3期第30頁及同年,11期,第26頁)提出了一些新的意見,个人认为,这个建議是很值得重視的。回顾复刊后的《中医杂志》,各期論著均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