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健侧胫后血管供血的小腿桥式肌皮瓣修复小腿严重损伤的疗效。方法:临床治疗4例小腿严重损伤,用健侧胫后血管皮瓣蒂制成血管桥,切取股前外侧肌皮瓣,通过暂时借用健侧胫后血管供血以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结果:4例肌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 4月~24月,皮瓣色泽红润,外观饱满,肢体远端血运良好。4例患者均保全肢体,避免截肢。结论:用健侧胫后血管供血的小腿桥式肌皮瓣是解决患侧肢体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的一种理想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建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2):926-926,974
目的:探讨带静脉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胫骨骨缺损,同时合并同侧腓动脉损伤的病人,做带腓静脉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缺损。结果:两例带静脉血管蒂的腓骨移植与带腓动脉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缺损的功能康复结果相近。明显优于单纯用腓骨移植。结论:胫骨大段骨缺损,同时合并同侧腓动脉损伤或同时合并胫前、胫后动脉损伤需保留腓动脉的病人,给予带腓静脉血管蒂的腓骨转移,是一个可行的手术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带血供腓骨移植临床应用的结果。方法:分别采用膝下外血管,腓血管为蒂的游离腓骨移植和以腓动脉为蒂的腓骨顺行或逆行转位移植,治疗13例炎症,肿瘤,先天性畸形造成的尺挠骨(包括骨骺)缺损。结果:双膝下外血管为蒂的腓骨上段骨(骨骺)移植,修复挠骨远端缺损,重建挠腕关节疗效满意1例骨骺移植,获较好的继续生长,随访3年,与对侧等长,以腓动脉为蒂的腓骨干移植,无论是游离或转位移植,用于修复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观察其与单纯植骨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先通过改良的watson显露旋股外侧动静脉较粗分支,再将股骨头死骨清除干净后,可在大小转子间取松质骨植入股骨头内,切取适当长度带腓血管的腓骨段插入股骨头颈中心并固定,将腓动静脉与旋股外侧动静脉较粗分支无张力吻合,并避免血管蒂受压.结果:手术26例,术后进行1~2年的随访,其中22例股骨头存活,4例术后1年股骨头坏死,患者行股骨头置换.结论: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可提高股骨头存活率,有效缓解疼痛,改善Harris评分,延迟全髋置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侧小腿内侧皮瓣桥携游离皮瓣移植及二期大隐静脉重建修复小腿静脉营养不良性溃疡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7例小腿静脉营养不良性溃疡的病例采用健侧胫后血管蒂小腿内侧皮瓣桥(含大隐静脉)携带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应用修复的皮瓣种类:侧胸皮瓣2例,股前外侧皮瓣5例。5周后血管造影显示皮瓣与周围组织之间血液循环完全建立后断蒂,断蒂时应用健肢大隐静脉重建患肢大隐静脉,改善静脉回流障碍。结果随访6个月~5年。7例皮瓣一期完全成活,二期患肢大隐静脉重建血管造影显示静脉回流通畅,溃疡根治。结论 健侧胫后血管蒂皮瓣桥(含大隐静脉)携带游离皮瓣移植及二期大隐静脉重建修复小腿静脉营养不良性溃疡的手术方法,是保证游离皮瓣高质量成活以及重建静脉系回流通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特别适用于修复小腿严重创伤或感染引起的慢性溃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胫骨创伤后节段性骨缺损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1985年至2003年,本院共收治胫骨骨缺损28例。其中自体松质骨移植10例,牵拉骨生长术12例,带血管蒂腓骨移植6例。结果 自体松质骨移植10例,深部感染1例,再发骨折1例;骨不连2例,平均愈合时间为30周,全部病例行2~5年随访。牵拉骨生成技术12例,骨缺损愈合延迟愈合4例,平均愈合时间38周,1例因治疗失败而行截肢术。带血管蒂腓骨移植6例,除1例8个月骨性愈合外,术后3~6个月均达骨性愈合。供体部位病变1例,再发骨折发生1例,二次手术愈合。结论自体质骨移植、游离带血管蒂蒂腓骨移植、牵拉骨生成技术等治疗节段性骨缺损疗效比较肯定,但持续时间长,且伴有很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应用改进的桥式吻合血管背阔肌穿支皮瓣移植方法,修复5例小腿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连带肩胛下与旋肩胛血管,与健侧小腿胫后动脉行端端吻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8个月~3.5年(平均2.7年),无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健侧小腿经临床观察与Doppler检查,胫后动脉通畅。此术式适宜修复伤肢软组织缺损仅有1条主要动脉者,行桥式游离皮瓣移植保存了对侧肢体胫后动脉通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健侧胫后血管供血的小腿桥式肌皮瓣修复小腿严重损伤的疗效。方法:临床治疗4例小腿严重损伤,用健侧胫后血管皮瓣蒂制成血管桥,切取股前外侧肌皮瓣,通过暂时借用健侧胫后血管供血以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结果:4例肌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I期愈合。随访4月~24月,皮瓣色泽红润,外观饱满,肢体远端血运良好。4例患者均保全肢体,避免截肢。结论:用健侧胫后血管供血的小腿桥式肌皮瓣是解决患侧肢体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的一种理想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髓炎合并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根据胫骨缺损的长度,切取带血管蒂腓骨移植至胫骨缺损区,外固定.结果 手术治疗40例,随访2~3年,骨愈合时间正常,踝关节功能正常.结论 应用带血管蒂腓骨治疗胫骨骨髓炎合并骨缺损简便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游离股薄肌腱移植治疗Kuwade 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自体游离股薄肌腱移植治疗Kuwade 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18例,术后给予石膏外固定,常规康复治疗,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测量小腿周径和小腿三头肌跖屈肌力,Amer-Lindholm标准评定踝关节的功能情况。结果所有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7~20个月)。其中2例患者出现切口并发症,经换药后治愈,其余16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所有18例患者患肢小腿的最大周径均小于对侧肢体,小腿三头肌肌力弱于对侧肢体,患肢踝关节的活动度与对侧相比,轻度受限,Amer-Lindholm标准评分6例为优,12例为良。结论自体游离股薄肌腱移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确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应用健侧胫后血管皮瓣蒂桥式携带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对侧小腿严重毁损伤所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骨缺损或外露 ,免除截肢所造成重大残废。方法 :临床治疗 14例 ,切取 12cm× 18cm -2 4cm× 38cm背阔肌皮瓣 ,通过暂借健侧胫后血管桥式携带修复小腿巨大缺损 ,断蒂时同时修复健侧胫后动脉。结果 :14例暂借桥式背阔肌皮瓣全部成功 ,3例皮瓣轻度感染 ,1例皮瓣下血肿 ,经及时处理均一期愈合。随访 1~ 8年 ,肌皮瓣外观饱满 ,质地均匀。远端肢体供血明显改善 ,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 ,避免截肢残废。结论 :对于小腿巨大软组织骨缺损外露 ,应用暂借对侧胫后血管桥式携带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带血供腓骨移植临床应用的结果.方法:分别采用膝下外血管、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腓骨移植和以跳动脉为蒂的腓骨顺行或逆行转位移植,治疗13例炎症,肿瘤,先天性畸型造成的尺挠骨(包括骨骺)缺损.结果:以膝下外血管为蒂的腓骨上段骨(骨骺)移植,修复挠骨远端缺损,重建挠腕关节疗效满意,1例骨骺移植,获较好的继续生长,随访3年,与对侧等长,以用.动脉为蒂的用腓骨干移植,无论是游离或转位移植,用于修复长度>6cm的长骨缺损疗效满意.结论:根据不同骨缺损,灵活运用四种不同腓骨移植可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带蒂比目鱼肌肌辩行桥式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后,应用血流阻断器行断蒂训练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自2008年以来我院采用对侧带蒂比目鱼肌肌瓣行桥式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18例,同时用新型断蒂训练器进行断蒂训练。结果15例切口一期愈合;2例皮瓣远侧缘有小的表浅感染,经两周换药后愈合;1例肌辩表面植皮小部分坏死,择期行点状游离植皮后愈合。术后随访8个月-4年,平均2.8年,骨折愈合牢固,肢体功能基本恢复;受区皮瓣外形良好;供区愈合满意,外形较好。结论该血流阻断器使用相对简单、安全,适用于桥式皮瓣或肌瓣的断蒂训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腓肠内侧动脉带蒂肌瓣修复髌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用这种方法修复5例髌前区软组织缺损,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供区均选用同侧小腿。结果:除1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交换敷料逐渐愈合,其他4例肌瓣和其上植皮均全部成活,无供区功能障碍,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该肌瓣以腓肠内侧动脉为血供,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肌瓣较薄的优点,带蒂移植适宜修复髌前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方法 临床收治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采取以小腿胫前或胫后血管与胸脐皮瓣的腹壁下血管相互吻合的方法修复创面.结果 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2个月~5年,皮瓣成活良好,肢体功能恢复.结论 胸脐皮瓣为腹壁下动脉供血,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可切取面积大且易于切取、适宜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和带血管蒂的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足部软组织缺损7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 ̄2.5年小腿足部伤口无复发,功能及皮肤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带血管蒂游离移植腓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6 0 0块腓骨上 ,用细钢丝、游标卡尺测量了腓骨的长度 ,滋养孔数 ,滋养孔在腓骨各面上的分布 ,孔径以及滋养孔至上端腓骨头的距离 ,并列出回归方程。结果 :腓骨平均长度为 34.5 3cm± 2 .2 1cm ,滋养孔大多分布在腓骨后面占 73.37% ,滋养孔至上端腓骨头的距离平均为15 .5 5cm± 3.94cm ,滋养孔径平均为 0 .73mm。结论 :通过测出供侧腓骨的长度 ,就可推算出腓骨滋养孔至上端腓骨头的距离 ,再以滋养孔为中心截取所需移植腓骨的长度 ,就可保证被截取的腓骨带有主要营养血管。  相似文献   

18.
陈仕平  黎忠文 《广西医学》2009,31(2):224-226
目的探索应用组合组织与健侧血管桥接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及长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10例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缺损患者,行带血管腓骨或髂骨与股前外侧皮瓣或背阔肌皮瓣形成组合组织,与健侧小腿内侧皮瓣包含的胫后血管桥接,同时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及长段胫骨缺损。皮瓣面积最大35cm×12cm,移植骨长度最长28cm,术后2个月断蒂。结果10例皮瓣成活,伤肢伤口愈合。随访2—3年,骨折愈合,移植骨变粗,伤肢逐渐恢复功能。结论该术式是治疗小腿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的保肢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建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1):926-926
目的探讨带静脉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胫骨骨缺损,同时合并同侧腓动脉损伤的病人,做带腓静脉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缺损.结果两例带静脉血管蒂的腓骨移植与带腓动脉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缺损的功能康复结果相近.明显优于单纯用腓骨移植.结论胫骨大段骨缺损,同时合并同侧腓动脉损伤或同时合并胫前、胫后动脉损伤需保留腓动脉的病人,给予带腓静脉血管蒂的腓骨转移,是一个可行的手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血管化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下颌骨大部缺损患者应用血管化腓骨瓣游离移植整复。以腓动静脉为血管蒂切取腓骨瓣,根据下颌骨缺损的形态特点对腓骨进行截骨塑形,行血管蒂吻合,微型钛板进行移植骨坚固内固定。结果12例腓骨瓣移植均获得成功,成活率100%,术后3个月复查,患者面型恢复良好,开口度达到三横指,无语言功能障碍,咀嚼功能基本正常,供区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腓骨瓣是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理想组织瓣,血管化腓骨瓣移植是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