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虹膜根部断离修复术的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6例(36眼)眼外伤所致的虹膜根部部分断离在手术显微镜下行小切口分段拉出式缝合修复术的情况及其效果。结果36例(36眼)经修复术后,瞳孔恢复圆形,视力提高,单眼复视消失。结论适时进行分段小切口拉出式缝合修复术可以恢复圆形瞳孔和其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同时进行瞳孔整复,治疗青光眼急性发作后的瞳孔散大。方法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后在上方切口处直接缝合虹膜组织,或同时在下方采用闭合式缝合法缝合虹膜组织。结果15例(15眼)术后瞳孔直径小于或等于4mm,眼压控制良好。结论晶状体乳化吸出可以作为治疗晶状体因素引起的青光眼的有效方法,术中采用开放式和闭合式虹膜缝合法整复瞳孔,可以治疗青光眼急性发作后的瞳孔散大,提高术后视力,避免单眼复视及眩光。  相似文献   

3.
巩膜移植术的应用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进了同种异体后巩膜移植加固术的方法,观察术后移植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变化。使用新西兰白兔巩膜组织,经酒精脱水制备后再复水,移植到30只新西兰兔眼后极部四个象限平铺展平,切口不需缝合。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植入的巩膜片容易与受眼巩膜愈着,但1年时巩膜组织被吸收消失。移植物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检测均为阴性,Langerhans细胞术后1~3月检测为阳性,6月时阴性。结论:巩膜移植物不诱发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提示术后临床上不需要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虹膜根部断离修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虹膜根部断离的临床特点、修复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外伤性虹膜根部断离38例(38眼),断离范围60°~80°。对其临床特点、修复时机和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的虹膜根部断离均得到修复,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瞳孔基本恢复圆形或椭圆形,复视症状消失。结论适时进行分段小切口拉出式缝合修复术可以恢复圆形瞳孔和其生理功能,黏弹剂、虹膜钩和缩瞳剂的应用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小瞳孔状态下施行白内障手术,手术难度加大,处理不当就容易造成术中及术后的诸多并发症。为提高手术效果,我院通过虹膜剪开及术后缝合的方法治疗了16眼白内障合并小瞳孔的患者,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1年4月~2003年12月共治疗16例(16眼)伴小瞳孔的白内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白内障手术中同期实施虹膜缝合对病理性瞳孔散大眼行瞳孔成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30眼)瞳孔直径≥5mm的眼行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虹膜缝合瞳孔成型术,男15例,女11例;年龄15~70岁,平均44.5岁;外伤性瞳孔散大或虹膜部分缺失20眼(66.67%),光学虹膜切除术后6眼(20.0%),青光眼性瞳孔散大4眼(13.33%)。视力光感~0.5。缝合后瞳孔直径约3.0mm。结果术后随访3~12月,平均7.3月,矫正视力≥0.5的22眼(73.33%)。术后第二天有5眼的眼压在30~40mmmHg之间,药物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随访中未见眼压再升高者,未见虹膜线结导致的刺激反应。病人的羞明、眩光、复视症状基本消失。结论虹膜缝合瞳孔成型术是治疗瞳孔散大或虹膜部分缺失的有效方法,可有效地恢复瞳孔的自然外形,消除羞明、眩光的症状,适应自然光线。  相似文献   

7.
虹膜根部断离连续锁边缝合修复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虹膜根部断离连续锁边缝合修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1例(11眼)虹膜根部断离,于虹膜根部断离对侧角膜缘内行透明角膜(穿刺)切口,注入黏弹剂;用已穿入10—0尼龙线的1mL注射器针头,将断离的虹膜采用连续锁边式缝合至角膜缘后2mm板层切口的巩膜床中:结果11眼虹膜均复位,瞳孔形态改善明显,恢复近圆状或椭圆状。其中5眼达到圆形复位,视力均有不同的提高。结论连续锁边式缝合虹膜根部断离修复术,不需特殊器械,操作简单、方便,损伤小。  相似文献   

8.
透明质酸钠在角膜穿孔伤缝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角膜穿孔伤的处理及透明质酸钠在缝合术中的作用。方法对52例(52眼)角膜穿孔伤进行缝合的过程中应用透明质酸钠,观察疗效。结果37眼瞳孔恢复圆形,无虹膜前后粘连;9眼瞳孔变形,轻度前粘连;6眼瞳孔严重变形及部分虹膜缺损。视力较术前提高,0.06以上者28眼(53.85%)。术后前房形成良好,角膜伤口对合平整,无严重眼内炎症反应。结论在角膜穿孔伤缝合术中,使用透明质酸钠不仅提高了手术的效率,还减少丁术后虹膜的粘连,使患者的视力能恢复得更好。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虹膜根部断离缝合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外伤性虹膜根部断离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10例(10只眼)钝挫伤、穿通伤及手术创伤所致虹膜根部断离患者进行显微镜下的缝合修复。结果 10例中9例经显微手术缝合后瞳孔基本显园形,1例因严重穿通伤术后玻璃体疝入前房而致瞳孔麻痹性扩大。结论 外伤性虹膜根部断离如能及时进行显微手术修复,完全可以保持术后园瞳孔并维持其生理功能。脱出创口的虹膜如未感染坏死,经处理后仍可还纳回前房,手术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瞳孔成形术在眼外伤修复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瞳孔成形术在眼外伤修复术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多种瞳孔成形技术联合其他眼科手术(如角膜修补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玻璃体切除术等)治疗各种伴虹膜损伤的外伤43眼。随访3月-2年。结果 42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z=-5.567,P=0.000),无一眼出现单眼复视。所有病例术后瞳孑孔呈圆形或类圆形,瞳孑孔中央位40眼,瞳孔偏位3眼。术前伴继发青光眼5眼,术后眼压控制。术后前房积血3眼,玻璃体积血1眼,经保守治疗痊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边缘暴露于瞳孔区1眼。结论 瞳孔成形术既能恢复虹膜的完整性,又能改善光学效果和美容效果,还能稳定眼内环境,在眼外伤修复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临床上遇到的合并有虹膜缺损、瞳孔散大、瞳孔移位的无晶体眼或白内障病例,植入人工晶体的内时行瞳孔整复术,以恢复瞳孔的圆形及居中,提高术后视力并预防单眼复视、眩光等。方法:9点至3点方位的虹膜缺损及瞳孔上移者用10-0聚丙烯缝线直接在上方切口处行虹膜缝合(开放式);3点至9点方位的虹膜缺损则采用前房外缝合虹膜(闭合式)。结果:22例中术后视力0.5以上者占65%,瞳孔接近圆型占67%,瞳孔直径小于等于3mm占73%,瞳孔基本居中占67%。结论:人工晶体植入的同时进行瞳孔整复术,可以使各种原因引起的瞳孔变形恢复接近正常的形态、大小有位置;聚丙烯缝线应用于虹膜缝合,反应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眼病理学在眼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眼病理学在眼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夏瑞南孙宪丽眼病理学是重要的眼科基础学科,作为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桥梁,对深入认识眼病的发病机制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具有重要作用。眼病理学诊断几乎是眼科临床的最后诊断,因此如何促进眼病理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近年来大量...  相似文献   

13.
实验性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兔眼实验性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及其发生与直肌切断的数目和组合之间的关系 ,以及分离保留直肌睫状前血管是否能预防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发生。方法  8只新西兰大白兔分成 4组 ,分别切断内和外直肌、上和下直肌、内和外直肌加一条垂直肌、 4条直肌 ,其中右眼分离保留睫状前血管 ,左眼不分离保留血管。在术后 4周取兔眼的虹膜和睫状体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所有保留血管眼以及不保留血管眼中切断两条水平肌眼未出现明显病理学变化 ,而切断上下直肌以及 3条以上直肌眼出现明显的缺血性病理学变化 ,其中包括 :虹膜上皮细胞及基质水肿 ,睫状体基质出血、白细胞浸润等。结论 单纯切断兔眼两条水平直肌一般不引起眼前段缺血综合征 ,同时切断上下直肌或 3条及以上的直肌则可能引起眼前段缺血综合征 ,虹膜和睫状体表现出一系列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分离保留睫状前血管可预防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改良虹膜缝合技术治疗虹膜裂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改良虹膜缝合技术在虹膜裂伤中进行虹膜缝合、瞳孔成形的效果。方法对21例(21眼)虹膜裂伤以改良的虹膜缝合技术作瞳孔成形。结果21例不完整的瞳孔,术后完全恢复圆形16例,5例近圆形,视力均有所提高。6例出现术中少量前房积血,术后1~2 d均完全吸收。结论改良虹膜缝合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对虹膜损伤少,瞳孔形状恢复好,对恢复视功能、减少畏光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闭合式单直针连续缝合法治疗虹膜根部离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患者经闭合式单寅针连续纳式缝合术治疗的手术方法、技巧和应用效果.方法 对19例(19只眼)虹膜根部离断患者采用闭合式单直针连续纳式缝合法进行修复.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良好修复,术后瞳孔完全恢复圆形14例,近圆形5例;消除了双瞳孔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视力的不良因素,视功能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对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患者采用闭合式单直针连续纳式缝合法进行修复,可有效地恢复瞳孔,提高视功能,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粘连性瞳孔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体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21例(21眼)行6mm巩膜隧道切口,虹膜放射状剪开后再缝合,白内障囊外摘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 21眼中有3眼轻度炎症反应,全部恢复圆形瞳孔,术后1月裸眼视力0.1~0.2.5者2眼,0.3~0.4者3眼,≥0.5者16眼。结论 小切口虹膜放射状剪开缝合白内障摘出治疗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轻,视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17.
肖津安  任梅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0):1814-1815
目的:探讨小瞳孔下超声乳化切除白内障的临床技巧。方法:临床确诊小瞳孔白内障98例116眼。术中应用黏弹剂及人工晶状体调位钩或用虹膜恢复器和囊膜剪扩大瞳孔,撕除虹膜表面机化膜等方法将瞳孔扩大至4~5mm,并在囊袋内完成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术。结果:术中116眼(100%)将瞳孔扩大至4~5mm均顺利完成撕囊及超声乳化术,术后106眼(91.4%)瞳孔恢复。其中8眼(6.9%)后囊破裂,20眼(17.2%)角膜水肿,均于3~5d内消失,6眼(5.2%)未植入人工晶状体。结论:利用黏弹剂及晶状体调位钩或囊膜剪扩大瞳孔等措施能简单有效的扩大瞳孔,不损伤瞳孔括约肌,术后维持瞳孔圆形,且存在瞳孔对光反射,因此在保留瞳孔功能的同时顺利的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相似文献   

18.
小梁切除联合周边虹膜嵌顿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一种新手术方式,它有提高远期疗效及术后仍保持园瞳孔的优点。共作40例42眼,近期手术成功率达97%;远期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联合Siepser滑结缝线法瞳孔成形术处理复杂的眼前段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杂的眼前段外伤35例(35眼),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联合Siepser滑结法虹膜缝合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随访3月,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35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3月平均裸眼视力从术前的(0.04 ±0.02)提高到(0.39±0.18)(t=-11.4,P<0.01);术后3月平均瞳孔直径从术前的(6.23±2.01) mm缩小至(3.35±0.71) mm(=7.99,P<0.01);术后2眼眼压出现一过性升高,经降眼压治疗后恢复正常;所有术眼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虹膜前、后粘连或瞳孔膜闭等改变,术后35眼瞳孔均呈圆形或类圆形;无一例出现单眼复视症状;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均无明显下降;畏光和眩光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联合瞳孔成形术在复杂的眼前段外伤处理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虹膜根部离断修复术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我们应用黏弹剂对47例虹膜根部离断患者进行虹膜复位手术,使之更有效地恢复圆瞳孔,恢复视觉功能。方法 术中采用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将离断的虹膜缝合在切口后唇内面,并对手术前后视力变化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文47例患者手术结果表明,虹膜复位手术均一次成功。术后瞳孔复圆,复视消失,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由于显微手术及无创伤缝的应用,手术成功率较高,术中采用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减少了术后诸多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损伤小,反应轻,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