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满归参试点16种源生长、气候资料的主分量分析(PCA)和模糊聚类(FUZZY)的综合分析,对我国境内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划分成5个种源区。它们是:①大兴安岭中北部种源区(编号为Ⅰ),包括两个亚区:满归亚区(Ⅰ-1)和根河亚区(Ⅰ-2);③大兴安岭南部种源区(编号为Ⅱ),包括两个亚区,阿尔山亚区(Ⅱ-3)和绰尔亚区(Ⅱ-4);③大兴安岭东部种源区(编号为Ⅲ);④小兴安岭北部种源区(编号为Ⅳ),包括桦皮窑亚区(Ⅳ-5)和三站亚区(Ⅳ-6);⑤小兴安岭中南部种源区(编号为Ⅴ)经7年生幼树高生长的显著性测验(SSR测验),选出了满归及毗邻地区的最佳种源,即小兴安岭的三站种源。利用最佳种源育苗造林,其高生长的遗传增益将为当地种源的12.55%。 文章还对兴安落叶松8年生树高生长及其节律的地理变异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帽儿山地区2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在黑龙江省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2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林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差异显著;生长性状,抗性与各种源间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及气候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垂直梯度渐变为主,纬向渐变为辅的连续变异是长白落叶松生长性状的基本变异模式,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是影响长白落叶松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用长白落叶松各种源的相关性状作聚类分析并参照地理气象因子在,遗传距离0.370的水平上将长白落叶松分布范围区10个参试种源划为6个种源区:Ⅰ小北湖种源区。Ⅱ白刀山种源区,Ⅲ完达山种源区,Ⅳ白河种源区,Ⅴ大石头种源区,Ⅵ桓仁种源区;用Duncan法对种源间进行多重比较,并用综合指数法进行选择,表明小北湖种源是长白落叶松优良基因资源中心,是该试验点最佳种源,大海林种源也是可选择种源;从长白落叶松的低等效纬度地区向高等效纬度地区调种,可望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3.
新疆落叶松地理种源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新疆落叶松地理种源试验的代表性区试点布尔津、富蕴和哈密的种源子代综合性状的主分量结果为依据,参考气候因子和阻隔基因交流的自然条件,将新疆落叶松区划为2个种源区和4个种源亚区,即阿尔泰山种源区(编号Ⅰ),含西部种源亚区(编号Ⅰ1)和东部种源亚区(编号Ⅰ2);天山种源区(编号Ⅱ),含东部种源亚区(编号Ⅱ1)和中东部种源亚区(编号Ⅱ2)。  相似文献   

4.
白桦种源区划及优良种源的初步选择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以4个试验点7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的树高、胸(地)径、保存率、采用方差分析及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点不同种源间生长性状、保存差异显著,种源与立地的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用Tai法进行种源稳定性分析,得出栾川、黑河、帽儿山种源为稳定型种源。利用各种源的生长性状、保存率与各种源的地理气候因子做聚类分析,进行种源区划,初步划分为10个种源区。综合各种源的生长量和适应性,初步为4个试验点选择出各自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5.
枫杨种源苗期生长性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枫杨38个种源的1a生苗高、地径进行方差分析,用各种源的苗高、地径与地理、气候因子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苗高、地径差异显著,苗高、地径与各种源的地理纬度呈负相关,与经度呈正相关。用38个种源的苗高、地径进行聚类分析,结合各种源的地理、气候因素可将各枫杨种源区划为6个种源区:(1)鄞县、黄岩种源区;(2)青岛、沂水、海阳源区;(3)南靖种源区;(4)汉中、武胜种源区;(5)灵川种源区;(6)其余29个种源为一个种源区。根据枫杨苗期的生长表现,初步选择出最佳种源为松滋、潜江种源。  相似文献   

6.
17年生帽儿山地区樟子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17年生樟子松种源试验林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差异显著,种源选择十分有效;地理变异呈现纬度单向负向渐变的趋势,经度则呈现随机的变异规律,即靠近樟子松分布区东南部的种源及呼伦贝尔沙地的部分种源子代生长较快,影响种源间变异的主要因子是温度、湿度和无霜期。采用聚类分析把7个樟子松种源划分为3个种源区,即大兴安岭北部种源区(编号Ⅰ),大、小兴安岭过渡带黑龙江沿岸种源区(编号Ⅱ),呼伦贝尔沙地种源区(编号Ⅲ),并确定高峰、卡伦山、红花尔基为帽儿山及其毗邻地区最佳种源。  相似文献   

7.
帽儿山地区10年生白桦种源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省帽儿山10年生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种源试验林14个种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在树高、胸径、材积和纤维素质量分数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各种源4个性状的遗传参数比较和主成分分析表明,东方红、帽儿山和乌伊岭种源为优良纤维材种源,其纤维素质量分数遗传增益分别为5.29%.9.96%和2.85%,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43.26%,38.07%和36.96%。各种源性状与对应的地理气候因子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主要受温度和日照的影响.即白桦生物性状的地理变异的实质是对温度和日照时间的高度适应。聚类分析将14个种源划分为3个种源区.即大兴安岭种源区、辽东种源区和小兴安岭及长白山种源区。  相似文献   

8.
枫香地理种源幼林生长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来自8省(区)的20个枫香种源在上海松江进行了造林试验,2年生幼林的结果表明:枫香的树高和地径2个生长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和显著差异,且树高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2个生长性状在不同造林地段间也表现出极显著差异;树高与种源地理经度和纬度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而地径则未表现出显著负相关。根据苗高和地径,采用独立选择法初选出南丹、南平和吉安3个幼林期较速生的种源.并采用系统聚类法初步将种源划分为三个大区:西南速生种源区,中部中速生长种源区和中亚热带东北部生长相对较慢种源区。  相似文献   

9.
通过8a生16个种源13个参试点9类53个性状的系统研究,将兴安落叶松的适生范围划分了3个造林生态相似区:即大兴安岭西北部低湿、低温、低产区(包括满归、库都尔和莫尔道嘎);大小兴安岭中湿、中温、过渡区(包括甘河、加格达奇、黑河三站和北安);小兴安岭及张广才岭完达山高湿、高温、速生区(包括凉水、帽儿山、错海、石河、桦南和东方红)。以各造林生态区内代表试点为据,揭示了兴安落叶松主要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变异性状多、内容丰富广泛、遗传性变异大,以经向变异为主,纬向变异为辅,属经纬双重连续渐变型。经向偏东、纬向偏南的种源项芽萌动晚、封顶迟、年生长期长、枝粗叶茂、苗期心止率低、季节生长量均匀、高径生长量大,特别是生长性状已形成了明显的南北东西的梯度变异。体现了由西—东、由北—南、干—湿、冷—暖气候生态模式的渐变。水热因子的综合作用是兴安落叶松产生变异的主要因素。在大兴安岭北部,种源子代的变异突出了种源与试点的互作,以当地和小兴安岭西北部种源表现较好。因此,在全分布区范围内适当由南向北调拔种子,将获得较大的增产效益。在种源的遗传分化中,以生长性状的分化最为明显,可作为种源选择和区划种源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长白落叶松不同种源种子性状、苗期性状、7年生幼林性状共24个因子的观测数据,采用生物统计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长白落叶松的地理变异规律及其引起变异的气候生态基础。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不同种源具有显著的遺传分化;幼林生长性状主要受纬度和海拔双重控制,表现为南部和低海拔种源较北部和高海拔种源生长快。同一地点不同海拔种源幼林生长性状变异显著,中、低海拔种源显著大于高海拔种源。落叶病感病性状主要受经度控制,至西向东病情加重。种子发芽率主要受经度和纬度双重控制,至西向东从高海拔向低海拔种子发芽率降低,长白落叶松性状地理变异具有明显的气候生态基础,影响幼林生长性状的主要气候因子是温度,影响种子性状的主要气候因子是光照和水分。  相似文献   

11.
班克松种源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班克松(PinusBanksianaLamb.)7年种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树高、胸径、冠幅差异极显著,并与纬度紧密相关,随着纬度的增高,生长量递减。轮枝层数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其余性状与经纬度相关不显著。来自北纬46°附近的2号、1号种源最好,北纬50°和55°的3号和5号种源最差  相似文献   

12.
应用RAPD技术对东北地区白桦种源遗传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白桦13个种源115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的比较分析。通过14个随机引物扩增共检测到233个位点。各种源多态位点百分率差异明显,在20.17%-32.19%之间,多态位点百分率最高的是帽儿山种源和清源种源,最低的是绰尔种源。遗传变异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3个区域间占23.88%,种源间遗传变异占27.99%,种源内个体间遗传变异占48.13%。根据种源间的遗传距离,构建了白桦13个种源的遗传关系聚类图,结果大兴案岭地区的白桦和源聚为一类,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和长白山分布区的白桦种源聚为另一类。同时,根据地理气候因子和遗传距离对白桦13个种源进行了种源区的划分,为种子调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长白落叶松种源区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凉水、帽儿山、草河口和龙江四个代表试点10年生种源试验的资料:树木生长、物候、材性、形态、种子品质、适应性和抗性等性状,采用主分量分析(PCA)的方法,参考了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区划的结果,将长白落叶松天然分布区域划分成四个种源区,即白刀山种源区(编号Ⅰ)、小北湖种源区(编号Ⅱ)、白河种源区(编号Ⅲ)和桓仁种源区(编号Ⅳ)。  相似文献   

14.
哈密林区新疆落叶松地理种源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哈密林场开展新疆落叶松两次年度重复地理种源试验。结果表明:种源间生长性状达显著差异水平;种源间主要代表性状随经纬度呈现不连续变异;奇台、和丰和布尔津种源是哈密林区最佳种源。其中奇台种源7年生高生长量超过对照57.7%;依据种源生长性状1~7年生秩次相关分析和年度重复方差分析。证明该试验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福建中亚热带东部山地引种柳桉种源的评价与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3个柳桉种源速生性、适应性和抗逆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并经多性状综合评判,选择出速生性和适应性强、耐寒性较强或中等,适合福建省中亚热带东部山地发展的柳桉优良种源有14435、13340、14508、14429、15011和13263等6个,5年生年平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分别可达2.4m和2.2cm以上,其中前3个种源可耐-4℃左右的低温,可在该区重点发展,后3个种源可耐-3.5℃左右的低温,较适合在该区沿海或低海拔山地引种栽培。而14526、14507、14524和14054等4个种源,适应性较强、耐寒性强但速生性中等,可在该区较高海拔山地有选择地应用。  相似文献   

16.
香樟优良种源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香樟不同种源的生长量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肥料、密度、混交方式及坡位对香樟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湖北宜昌的香樟种源在试验地的生长量较好。不同肥料、坡位对香樟生长有显著影响,施有机肥对促进香樟生长效果较好,山腰位置的香樟地径、冠幅显著高于山顶和山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