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EGFR和VEGF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5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与癌旁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GFR和VEGF的表达。同时分析EGFR、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EGFR表达(+)有47例(72.3%)、VEGF表达(+)有46例(70.8%);癌旁组织中EGFR表达(+)有8例(12.3%)、VEGF表达(+)有7例(10.8%);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转移有关(P <0.05);VEGF的表达与TNM分期、组织类型、淋巴转移有关(P <0.05)。结论 EGFR、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肿瘤的发生、转移有关,检测EGFR、VEGF对乳腺癌的靶向化学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 EGFR 在宫颈癌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及淋巴转移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88例宫颈浸润癌,3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 例正常宫颈组织及 14例淋巴结转移灶中的 EG FR 。 CIN ,20结果 正常宫颈鳞状上皮 EGFR 阳性率为 15%,CIN Ⅰ、CIN Ⅱ和 CIN Ⅲ EGFR 阳性率分别为 55.6%、50.0%和 73.3%,鳞癌为 42.6%,腺癌为 20%。其中宫颈鳞癌及 CIN 各级较正常宫颈 EGFR 阳性率显著增高(P <0.05)鳞癌较腺癌显著升高 ,(P <0.05) ;鳞癌与 CIN 各级间 EGFR 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 (P>0.05) ;宫颈鳞癌 EGFR 表达与癌组织分级有关,其高分化( ) GI 、中分化( Ⅱ)和低分化( Ⅲ)宫颈癌 EGFR 阳性率分别为 64.3%、59.1%和 18.8%,其中 GI和 G Ⅱ较 G Ⅲ有显著 G G差异性(P <0.05) 。有淋巴转移宫颈癌原发灶中 EGFR 的阳性率为 71.4%,较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原发灶的 35.2%有显著差异性 (P <0.05),比较同一病例原发灶及转移灶间 EGFR 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经等级相关检验显示两者EGFR 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 <0.05。结论 EGFR 可能与宫颈鳞癌发生有关,尤其在癌变前期和癌变初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i-6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研究EGFR、Ki-67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 TNBC 和125例 NTNBC 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EGFR、Ki-67在二者之间的表达差异,分析 EGFR、Ki-67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EGFR 在 TNBC 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9.6%,在 NTNBC 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EGFR 的表达与TNBC 组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学分级无关( P >0.05),与病理类型有关( P <0.05)。Ki-67在 TNBC 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2.5%,在 NTNBC 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Ki-67的表达与 TNBC 组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病理学分级无关( P >0.05)。结论 TNBC 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 EGFR、Ki-67在 TNBC 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EGFR、Ki-67可以做为评估 TNBC 预后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并通过研究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相关性,初步探讨VM形成的机制.方法 选取女性乳腺癌的石蜡标本共146例作为试验组,再选取20例女性乳腺的良性病变作为对照组,进行过碘酸雪夫氏反应以及CD34的双重染色,观察VM是否存在,再对VM阳性者和阴性者均进行MMP-2染色,比较二者相互关系.结果 VM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高分化和中低分化乳腺癌组织中VM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及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VM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与乳腺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高分化的乳腺癌组织MMP-2阳性率和中低分化乳腺癌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MMP-2阳性率和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在VM阳性组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阴性组,二者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550,P<0.05).结论 乳腺癌是中存在VM的,MMP-2表达同VM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C-erbB-2、nm23、BRCAl、TopoⅡ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3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nm23、BRCAl、TopoⅡ的表达.结果1、C-erbB-2在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表达率为68.27%,非腋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率36.42%,两组间C-erbB-2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5).在腋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组中nm23阳性率表达分别是52.87%和74.62%,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并经统计学处理,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淋巴结阳性组中,BRCAl低表达率达34.51%,淋巴结阴性组中,BRCAl高表达率达64.28%,两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而TopoⅡ阳性表达在两组中,差异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C-erbB-2、nm23和BRCAl是衡量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后选择个性化化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3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32例肺癌组织和25例癌旁组织中VEGF表达及MVD值,观察二者数值变化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有无转移的关系。结果与瘤旁组织比较,瘤组织中MVD值及VEGF表达阳性率高(P〈0.05);VEGF表达阳性率及MVD值的升高大致与临床Ⅰ-Ⅳ期的升高呈正相关;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瘤组织中MVD值及VEGF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病理特征因素之间的瘤组织的MVD值与VEGF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组织中CD34和VEGF常常为高表达,二者具有正相关性,与肿瘤的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erbB-2原癌基因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6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ER、PR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erbB-2、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9%、59.3%和46.1%、c-erbB-2阳性率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及组织学类型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ER的表达在不同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组别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的大小及组织学类型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c-erbB-2阳性表达与ER、P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erbB-2的阳性表达是乳腺癌患者预后差的指标,同时检测c-erbB-2、ER、PR不仅有助于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而且可以为临床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与外周血微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RT-PCR方法榆测33例肺腺癌组织中VEGF mRNA和外周静脉血中CK19mRNA表达变化.另选10例正常人外周血为对照.结果 33例肺腺癌组织中VEGF mRNA的阳性率为78.79%(26/33),外周血CK19 mRNA的阳性率为57.58%(19/33);10例正常人外周血无CK19 mRNA阳性表达.肺腺癌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密切相关;VEGFmRNA高表达者与VEGF mRNA低表达者CK19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肺腺癌患者组织中VEGF mRNA表达和淋巴结及血行转移关系密切;联合检测肺腺癌组织中VEGF mRNA和外周血CK19 mRNA的表达有助于评估肺癌转移、病理分期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100A11在老年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46例乳腺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检测S100A11在癌旁组织以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患者肿块大小、临床分期、PR、ER、HER-2、绝经以及淋巴结有无转移与S100A11蛋白阳性的相关性。结果 S100A11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为76.09%,在周围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3.91%,阳性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044,P<0.05);在46例癌组织中,患者肿块大小、临床分期、PR、ER、HER-2、绝经以及淋巴结有无转移与S100A11蛋白阳性的相关性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非特殊型阳性率对比早期浸润型阳性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S100A11蛋白阳性和癌细胞浸润无关。结论 S100A11在老年乳腺癌组织中具有较高阳性率,但与患者肿块大小、临床分期、PR、ER、HER-2、绝经以及淋巴结有无转移等乳腺癌临床特征没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裴德恩  李冰  戴翔  张雄  云洪岩 《江西医药》2021,56(11):1942-1945,1958
目的 探讨三阴乳腺癌(TNB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表达水平及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及病理确诊的100例TNBC患者作为TNBC组,随机选取同期100例非TNBC患者作为非TNBC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记录癌组织中EGFR、VEGFR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TNBC组在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与非TN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组癌组织中EGFR、VEGFR表达阳性情况高于非TNBC组(P<0.05).TNBC组癌组织中EGFR和VEGFR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EGFR的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R的阳性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EGFR及VEGFR阳性表达患者的复发、转移、无瘤生存及总生存率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 相比非TNBC患者,TNBC患者的恶性程度更高,临床可根据癌组织中EGFR、VEGFR表达,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EGFR和PI3K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进展期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8例进展期胃癌组织EGFR和PI3K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EGFR表达阳性率为58.82%(40/68),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TNM分期有关(P<0.05);PI3K表达阳性率为76.47%(52/68),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TNM分期有关(P<0.05)。EGFR和PI3K共表达率为47.22%。结论 EGFR和PI3K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高表达,EGFR和PI3K的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PI3K的表达与EGFR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乳腺癌标本74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30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分析它们的相关性。结果 EGFR和VEGF在乳腺纤维腺瘤中阳性率分别为10%(3/30)和13.3%(4/30);在乳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65%(48/74)和68%(50/74)。它们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瘤中的阳性率(P<0.05),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浸润性乳腺癌的阳性率(P<0.05),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其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者(P<0.05)。结论 EGFR和VEGF的高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相关,对指导化疗、靶向治疗以及预后的判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淋巴结微小转移与C-erbB-2,nm23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8 例淋巴结常规HE染色无癌转移的乳腺癌淋巴结1 269枚进行上皮细胞角蛋白(CK-19)表达和癌组织进行C-erbB-2,nm23基因表达的检测.结果:淋巴结CK-19阳性率为4.25%,其病理阳性率为28.2%,C-erbB-2阳性率为43.6%,nm23阳性率为80.8%,CK-19阳性组的C-erbB-2阳性率明显高于CK-19阴性组(P<0.05).CK-19阳性组的nm23阳性率明显低于cK-19阴性组(P<0.05).CK-19阳性率与患者月经状况、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激素受体状况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腋淋巴结CK-19表达与癌组织C-erbB-2基因表达呈正相关,与癌组织nm23基因表达呈负相关,与患者月经状况、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激素受体状况无关.  相似文献   

14.
代先慧  蒋捍东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634-1636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4例NSCLC组织和15例远离肿块无癌细胞浸润的肺组织(距肿瘤病变>5 cm)标本EGFR、VEGF的表达.结果 EGFR、VEGF在124例NSCLC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4%、66.1%,在15例远离肿块无癌细胞浸润的肺组织(距肿瘤病变>5 cm)均无表达.Ⅲ期NSCLC组织的VEGF表达率为80.4% (41/51),高于Ⅰ-Ⅱ期的56.2% (41/73)(x2=4.24,P<0.05);淋巴结阳性的NSCLC组织VEGF表达率为78.2% (50/64),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的53.3%(32/60)(x2=4.77,P<0.05),VEGF和EGFR表达与病理类型、性别、年龄、肿瘤细胞分化等无关.EGFR与VEGF呈正相关关系(r=0.93,P<0.05).结论 EGFR、VEGF在NSCLC组织中过表达;VEGF可能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EGFR与VEGF在NSCLC肿瘤血管形成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a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中MVD和VEGF,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乳腺癌组织中200倍视野内MVD计数范围为21 ̄89,平均为43.13±15.40,中位数为42;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9.6%(28/47例);②MVD计数和VEGF表达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0.05);复发转移者较无病生存者MVD和VEGF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与月经状况、组织分级和激素受体状况无关(P>0.05);③VEGF阳性表达乳腺癌的MVD高于VEGF阴性表达的MVD,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④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高MVD(>42)和低MVD(≤42)、VEGF表达阴性和阳性两组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survival,DFS)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VD和VEGF与淋巴结的转移数目、复发转移状态、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相关,有可能成为乳腺癌另一预后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癌Survivin蛋白与胸苷激酶1(TK1)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增生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乳腺癌70例,其中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38例,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urvivin 蛋白及胸苷激酶I(TE1)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62.8%,TK1标记指数在Survivin蛋白阳性组为69.6%,Survivin蛋白阴性组为50.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3.6%,明显低于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92.1%).结论 乳腺癌组织Survivin蛋白的表达表达与TK1表达相关,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的nm23蛋白、PS2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与50例乳腺良性疾病组织中的nm23蛋白、PS2蛋白,分析nm23蛋白与tx32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ER表达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nm2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0.00%(48/60),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ER相关(P均〈0.05)。PS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0.00%(42/60),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与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ER表达相关。nm23蛋白和PS2蛋白在乳腺良性疾病中的表达均高于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nm23蛋白与PS2蛋白均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均阴性的乳腺癌患者(P〈0.05)。结论 nm23蛋白、PS2蛋白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VEGF和CD34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VEGF与微血管密度(MVD)及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41例骨肉瘤组织中VEGF和CD34的表达,计算MVD值,并结合临床病例资料综合分析.结果:41例骨肉瘤患者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68.2%(28/41),与肿瘤大小、Price分级、Dahlin,s组织学分型等无关(P>0.05);所有病例CD34表达均为阳性.VEGF阳性组MVD为(40.25±8.02)in,与阴性组MVD为(15.54±5.87)in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转移组VEGF的阳性率为92.9%,明显高于无转移组VEGF的阳性率55.6%,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阳性组的5年存活率为7.1%,明显低于VEGF阴性组5年存活率46.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VEGF在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VEGF的表达与MVD值、转移预后显著相关,检测VEGF的阳性表达和MVD值可以作为判断骨肉瘤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6例NSCLC患者的肺癌组织和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NSCLC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且随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的顺序明显上升(P<0.05);同时有淋巴结转移的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NSCLC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随肺癌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的顺序明显上升(P<0.05);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VEGF在NSCLC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并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其淋巴结转移有关,血清VEGF是NSCLC生长、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6,(22):166-168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恶性程度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SCLC患者术后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VEGF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VEGF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VEGF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 VEGF蛋白阳性表达提示SCLC的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