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在人类到达月球之前,科学家们认为“月球是一个死寂的世界”,但是自从“阿波罗”飞船宇航员降落月面,并在月面设置了几台地震仪后他们才知道,月球是—个极其“活跃”的世界。月震发生在我们无法想象的月球深处,震源在月面下500-1000英里处,这里离月球外壳已相当远了。  相似文献   

2.
窥视月芯     
1976年8月,在阿波罗计划最后一次登月之后的4年,一个6吨重的飞船停在了月球的危海,该飞船仅仅在月球逗留了一天,即发回月面的壮观照片,并采集了岩石标本,就匆匆返航。"月神24"是前苏联无人样本返航计划的一只飞船,这个计划共有三只飞船,只有"月神24"安全返航。在冷战政治的奇怪逻辑中,俄国人的月球计划在登月战役中被看成是一种失败,因为他们用的是机器人。  相似文献   

3.
刘国林 《青年记者》2007,(23):43-44
今年10月,中国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这是一个世界范围的新闻事件。临沂市一个小县城里的一位普通物理教师王成昌,受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邀请,作为全国唯一一名特别观众,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现场参观"嫦娥一号"卫星发射,一下子拉近了这个话题与山东读者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写文明史,总要给人以新鲜、别样的理解与感悟.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曾提出"站在月球上看地球"的口号,强调的是要用全球的眼光看待世界的各种文明,试图给历史一个客观超然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07,(21):5-5
据新浪网,设计寿命为1年的“嫦娥一号”卫星在环月飞行执行任务期间,主要获取月面的三维影像,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球土壤厚度,检测地月空间环境。其中前3项是国外没有进行过的项目,第4项是我国首次获取8万公里以外的空间环境参数。此外,美国曾对月球上的5种资源进行探测,我国将探测14种,[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2015年-2020年美国载人重返月球,2030年通过月球登上火星,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总统发布的新的航天计划.在2005年9月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局长格里芬向美国参议院陈述:"航天飞机和空间站是误入歧途,是代价高昂的战略性错误,我们被限制在低轨道已经太长的时间了,使NASA丧失了正确的发展的机会.我们国家空间站计划的重心应该是开发太阳系,美国决定2010年航天飞机退役停飞,2010年国际空间站也停止投资."他们把全部精力转为搞月球,格里芬同时还宣布:"2018年载人重返月球,投资1040亿美元.2025年载人登上火星,投资2170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应建勇 《新闻实践》2007,(12):30-31
这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时刻: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腾而起,奔向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  相似文献   

8.
2007年11月7日,嫦娥一号卫星进入绕月工作轨道,中国正式迈入"月球俱乐部".中国航天,由此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新闻界与航天界,表面看来似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但对照航天人与航天精神,正视媒体的不足,可以从中获取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首次太空行走]1965年3月18日,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从上升2号飞船走出,历时12分钟。成为太空行走第一人。 [首次登月]1969年7月21日,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成为登月第一人,他在月面太空行走了2小时21分钟。  相似文献   

10.
备受关注的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带着人们对月球的所有梦想发射升空了,其实,在"嫦娥一号"顺利升空之前,电影,这个光怪陆离的第七艺术早就成功地完成了这个梦想。1902年,乔治·梅里爱完成了一部21分钟的无声电影——《月球旅行记》。这部电影开创了科幻片的先河,同时,也正式开始了人类的电影月球梦。影片的故事来自于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和威尔斯的小说《第一个到达月球上的人》。梅里爱在其中客串了一位科学家,他试图说服同事参加一个登月计划,并得到了认同。于是科  相似文献   

11.
细节的魔力     
"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大家对第一个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的这句话耳熟能详,却未必了解另一个细节:首次登月的天地对话中,竟然有一大段是关于中国的!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航天器代表人类首次飞抵月球.10年后,我在大学宿舍读到了获1969年度普利策奖的、长达25000多字的通讯<一小步,一大步--人类登陆月球记>.  相似文献   

12.
“苏联第一次实现了绕月飞行,第一次发射了月球着陆器和月球车,第一次用无人探测器从月球自动取样返回,第一次拍到了月球背面的照片,他们还命名了月球上一半的地名,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现则是人类的伟大壮举,它让人类的足迹第一次踏上了另外一个星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我们在奋斗与凯歌中告别了2019年,在笃定与期待中迎来了2020年。2019年,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圆满完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新中国70周年庆典震撼世界,340个县脱贫摘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五大国家发展战略按下快进键,雄安新区画卷徐徐铺展,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  相似文献   

14.
佚名 《新闻世界》2008,(1):23-23
我国首幅月面图像上的凹坑——环形山,横着看怎么呈凸起状?有读者反映,月球照片上大大小小的圆点,竖看是凹坑,像人脸上的“麻子”,若横着看,凹坑却呈凸起状,如“青春痘”。对此,科普专家表示,这其实是人眼的错觉,为避免这种错觉,月面照片还是应竖构图展示为妥。  相似文献   

15.
“先驱者”0,1,2号,先驱项目的前奏 “先驱者”0,1,2是美国最早离开地球的飞行器。 这几个飞行器的任务主要是围绕月球飞行,并且拍摄 月球表面的相片。然而,它们都没有完成任务,虽然 还是带回了一些有用的数据。 先驱者3,4号 “先驱者”3,4号各自只携带了一个仪器来检测 宇宙辐射。计划让两个飞船都经过月球,研究地月之  相似文献   

16.
凌晨凌晨的死亡率占24小时的60",心血管疾病猝发达70"#80"。对高龄老人或心血管病人,清晨应缓慢起床,及早服药,补足水分,减少运动,心和气畅。月中人体70"#80"由水组成,它宛如一个微型海洋,在月圆时免不了要受月球引力影响而发生潮  相似文献   

17.
"嫦娥一号"——一颗翱翔在38万公里奔月"天路"上的"中国星",在2007年的金色秋天里,无疑是万里长空中耀眼的星辰。"嫦娥一号"10月24日从彝海凉山峡谷中腾飞,11月26日从月球轨道传回第一张照片。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解放军报》记者始终在追寻着"嫦娥"的翩翩身影,共采写出消息、见闻、通讯、评论、专访等新闻稿件近百篇,策划组织"探月专号"专版7个,还依托"中国军网"进行了网络直播访谈,受到读者广泛好评。本文记录了军报记者在这段时间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18.
一、新闻切入——美国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月球漫步[1] 2016年11月1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与阿波罗计划档案馆在USA Today 网站上发布了一个名为VRtually There 的每周系列视频,进入这一板块就可借助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让人们360 度直观体验身处月球表面的感觉.早在2015 年,阿波罗计划档案馆公布了超过8400 张未经处理的、高分辨率照片,这次虚拟现实体验就是将其中的25 张照片拼接起来,形成一个令人惊叹的月球全景,让体验者仿佛与美国最后两位登月者——尤金·赛尔南和杰克·施密特一起站在月球表面上,在月球的低重力环境中穿着宇航服穿梭,并把美国国旗插在月球上.  相似文献   

19.
"嫦娥一号"——一颗翱翔在38万公里奔月"天路"上的"中国星",在金色的秋天里,无疑是万里长空中耀眼的星辰。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从彝海凉山峡谷中腾飞,到11月26日从月球轨道传回第一张照片。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解放军报记者始终追寻着"嫦娥"的翩翩身影,共采写出消息、见闻、通讯、评论、专访等新闻稿件近百篇,策划组织探月专号专版7个,还依托中国军网进行了网络直播访谈,受到读者广泛好评。本文记录了军报记者在这段时间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20.
新书选介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李卫东著重庆出版社2009.7定价:32.00元本书针对近年来包括阿姆斯特朗在内的数位美国登月宇航员声称自己"曾在月球上与外星人有过接触"的言论,对"月球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