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电站自动化通信技术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关键是通信技术的实现。本文从分析当前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出发,探讨通信技术的功能、要求、实现方式及发展方向。总结国内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应以现场总线通信网络为实现手段,集成标准通信协议,保证通信的实时性、可靠怀、开放性的要求,并且随着国家电力数据网(SPNet)的建设,变电站自动化通信技术也将引入网络技术,成为信息化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丁超 《电工技术》2007,(10):25-26
0引言 变电站自动化是应用控制技术、信息处理和通信技术,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或自动装置代替人工进行的各种运行作业.随着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迅速发展.电网企业将大量常规变电站按照传统的RTU模式进行了自动化改造,实现了一些基本的遥控、遥信、遥测功能,满足了无人职守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段慧娟  李佳 《电气技术》2011,(4):50-54,58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变电站自动化功能,变电站内通信数据可靠传输是实现变电站自动化功能的重要保障.本课题就我局220kV新云变电站Ⅱ期工程中自动化专业人员发现NSC300总控与35kV保护小室保护装置通信存在通信报文丢包...  相似文献   

4.
光电传感器在变电站通信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光电传感器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实用化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在分析了光电传感器性能特点的基础上,从通信方式和通信系统结构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光电传感器的应用对变电站通信控制系统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现状,重点探讨了光电传感器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方法和步骤:利用仪用传感器单元实现光电传感器与通信网络的接口;根据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变电站的应用需求,光电传感器的接入方式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形式。光电传感器作为新型的电子式互感器,其应用将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超 《电器工业》2010,(5):51-5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指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电子技术,实现对变电站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控制、保护以及调度通信等综合性自动化功能。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传统的变电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管理模式的需求。因此,由常规变电站改为综自站的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6.
张绍全  王倩 《电力系统通信》2005,26(3):71-72,75
针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信网的发展特点,结合蓝牙技术特性及其组网方式,提出了一套基于蓝牙技术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信网络的初步方案。文章论述了将蓝牙技术用于变电站的优势,同时也提出了蓝牙无线收发器应如何克服变电站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干扰,提高通信可靠性的问题。最后,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加以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网络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将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技术引入到变电站中,构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并通过网络与主站系统相连,形成功能强大的、崭新的自动化系统。介绍了网络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系统结构,与主站的3种通信连接方式,即光纤直接连接、通过数字通信设备连接和通过数据网络连接,以及站内的通信组网方案和主要工程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力系统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及自动化水平也发生着新的变化。各地区出现了大量采用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变电站,并实现了无人值班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当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技术特点及应用现状,指出了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先进性与实用性、可靠性的协调,站内通信可靠性和标准化,变电站的设计规范和要求,自动化系统的现场调试及验收规范、设备定期校验和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变电站自动化通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文中介绍了关于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的讨论和经验,包括通信结构、接口和标准。叙述了保护和控制集成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通信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非常重要的基础功能。采用先进的、标准的和成熟的通信网络技术,充分考虑网络的开放性、可扩充性,对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尤为重要。本文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中所涉及的通信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站内通信网络三种技术的发展过程;分析了串行通信技术暴露的问题,现场总线技术的采纳与局限性,以及以太网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体会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提高。回顾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当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现状。结合近几年的工程实践和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应用的体会.分析并指出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站内智能设备接口通信、通信可靠性、信息记录和处理、调试及验收规范、设备定期校验和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依据电网运行和管理的要求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协议IEC 61850标准分析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标准化通信解决方案是不同厂家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备实现互操作性,达到信息共享,实现开放系统的重要保证。介绍了IEC已制定关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和系统的国际标准IEC 61850的主要内容,详细分析了IEC 61850标准信息分层、面向对象的数据对象统一建模、数据自描述和抽象通信服务映射等主要特点。目前,IEC 61850正式版本还没有公布,但研究其技术内容和分析其主要特点,对于了解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国际趋势和研究开发新系统颇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傅纲林 《广东电力》2002,15(6):39-42,48
介绍了1995年制定的广州电风自动化发展十年规划,即调度自动化和变电站自动化及其通信规划。包括了SCADA,DAS,DTS与MIS的接入,RTU模式的变电站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及现代管理机制的集控模式,以及与自动化相关的通信要求。并介绍了规划的实施情况、存在的不足及所需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在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无缝通信体系的研究时, 首先对无缝通信体系标准协议的选择进行分析,建立过程网络的概念, 从而提出当前和未来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PNA 结构, 在这些技术基础上, 建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无缝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站的实际情况,结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详细讨论了分层分布式牵引变电站的站内通信及与远方调度中心的通信。站内采用LonWork测控网与以太网两级通信机制,多个变电站与调度中心采用DDN方式组网通信。分析及现场试验有力地表明,该方案能满足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对通信的高可靠性、灵活性和实时性的要求,为进一步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曹翾 《电气时代》2007,(2):86-87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涉及到自动控制、远动、通信、继电保护、测量、计量、在线监测、信号及控制等二次系统;涉及到自动化、继电保护、变电运行等专业,是由现代科学技术进步而催生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高科技在变电站领域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9.
段垿  叶伟清 《电气开关》2020,(2):90-92,96
对现行的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网络及介质进行了简单的陈述和分析,针对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基于5G移动网络的通信方式;简要介绍了5G移动网络通信技术,对照现行的变电站通信要求,着重分析了5G移动网络通信技术应用于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在变电站内增加了各种功能的微机装置。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特别是以太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正逐步被集网络通信、控制、测量和保护信号于一体的网络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所取代。110kV永坪变电站是延安供电局第一个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建设的基于以太网技术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本文就是结合110kV永坪变电站的改造建设工程进行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对通信技术与保护测控单元强大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以太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太网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已成为趋势。正是有了这两个方面的成熟和广泛应用,分散分布式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应用才越来越广,同时这种系统结构要适应运行方式、负荷要求的变化,满足生产实际的各种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