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破碎带中"Y"形矿体开采时,常面临采矿方法难选择、围岩稳定性难控制、矿体分支相互制约的难题。为安全高效地开采破碎带中的"Y"形矿体,以某矿破碎带中呈"Y"形的II号矿体为研究对象,结合矿山实际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技术条件,提出采用分层崩落法进行回采。设计每个采场配置人行材料通风井、溜矿井各2个,高度2.5 m的分层交替进行开采;同时先分层交替回采II号矿体中上部的分支,再采上盘分支的中下部分,最后回采下盘分支的中下部分;采用压抽混合式通风方式辅助采场通风,确保通风安全。统计分析试采采场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得出所设计的分层崩落采矿法适宜开采破碎带中的"Y"形矿体。  相似文献   

2.
鲁中矿业缓倾斜厚大破碎矿体属于难采矿体。矿山一直采用崩落法开采,生产中存在地表塌陷范围大、矿石损失贫化大、地压显现严重等问题。为了适应安全环保政策的要求,同时也为了企业自身长远发展战略需要,研究采用适应松软破碎矿岩条件的高效充填采矿方法。根据该类矿体的赋存条件,通过对适用的4种采矿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采用预控顶高分段充填法,详细介绍了该采矿方法的结构参数、采准切割工程、回采工艺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目前,预控顶高分段充填法正在鲁中矿业应用,有效控制了地表塌陷,大幅降低了矿石损失贫化,有效控制了采场地压,预期效果良好,可为松软破碎、埋藏深、价值高等这类复杂难采矿体安全开采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安全高效地开采破碎铅锌矿体,在分析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及矿山原有的下向分层崩落法基础上,提出了整体钢筋混凝土假顶分层崩落法及下向分层膏体充填采矿法两种方案,对比了3种采矿方法的采场结构参数、开采顺序、采矿工艺、支护方法及技术经济指标,推荐整体钢筋混凝土假顶分层崩落法。试验采场工业应用表明,该方案成本189.3元/t,矿石损失率3.6%,贫化率6.5%,同时较好地限制了上下盘岩移,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较优。  相似文献   

4.
根据龙山金锑矿复杂矿体的赋存条件和浅孔落矿采矿方法, 选取人工假壁、上盘回采分层高度、下盘回采分层高度和矿房长度为主要因素建立正交试验方案, 以采场应力集中系数和岩层位移量为评价指标建立目标函数, 进行了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研究发现: 急倾斜中厚矿体破碎围岩矿房开采过程中采场应力集中系数变化较小, 岩层位移量变化较大; 结构优化后, 围岩最大位移可降低46%。优化后的最佳参数为人工护壁厚度3 m, 上盘矿体分层高度2 m, 下盘矿体分层高度3 m, 矿房长度50 m。  相似文献   

5.
西石门铁矿北区新探矿体为缓倾斜破碎厚-中厚矿体,且地压显现严重,属于极度难采矿体。矿山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开采中存在设备运行不畅、采场结构不稳、巷道破坏严重等问题。为缓解高应力破碎条件带来的开采问题,从设备选型、采场结构参数确定、巷道布置方式及回采顺序、支护措施等方面对回采技术进行了改进。在确保设备运行顺畅的前提下,确定了软弱围岩条件下铲运设备需由1.5 m3增大至2 m3,巷道断面尺寸应由3 m×3 m增大至3.2 m×3.1 m;综合考虑巷道稳定性、矿体条件、凿岩能力、满足放出体发育等条件,确定了采场结构参数为分段高度13 m、进路间距12 m;以适应地压活动规律为原则确定了回采进路以垂直走向布置为佳,开采顺序为从已采矿体边界向上盘退采;分析了地压严重以及开挖后易短时间冒落的围岩支护要求,提出了超前锚杆+U型钢拱架的支护措施;根据散体流动参数确定了最小边孔角为50°,根据出矿口废石的出露位置将崩落步距调整为1.6 m。上述参数和支护措施在西石门铁矿北区高应力破碎矿体开采过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增强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该类矿体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分层崩落采矿法在瓦厂铁铜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春  周宗红 《矿冶》2013,22(1):33-36
永平县瓦厂铁铜矿的生产规模为6万t/a,是个小型矿山,开拓方式采用平硐开拓。由于矿岩破碎、稳固性差,开采过程中易发生冒顶、片帮、坍塌等安全事故,故矿山开采选用分层崩落采矿法。通过试采,摸清了该采矿方法在瓦厂铁铜矿1#、2#矿体回采中的结构参数、矿体布置、适用条件等方面的各项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分层崩落法完全适用于永平县瓦厂铁铜矿1#、2#矿体的回采。  相似文献   

7.
苏伟  唐绍辉 《采矿技术》2011,11(6):11-13,19
马头山矿床属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透镜状的铜铁矿床,矿体赋存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围岩构造破碎发育严重,均有较大程度的泥化现象,整体稳定性差。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对现用采矿方法和试验采场数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适合该矿体的采矿方法: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叙述了该采矿方法的特点、采场布置及结构参数、回采顺序和通风系统。  相似文献   

8.
王文丽 《金属矿山》2013,42(4):40-42,45
滇滩水城萤石矿的生产规模为4万t/a,是座小型矿山,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矿岩破碎、稳固性差,开采过程中常发生冒顶、片帮、塌方等安全事故,矿山开采采用分层崩落采矿法。通过试验开采,摸清了该采矿方法在滇滩水城萤石矿V1矿体回采中的结构参数、矿体布置、适用条件等方面的各项工艺参数,证明分层崩落法完全适用于滇滩水城萤石矿V1矿体的回采。  相似文献   

9.
蒙库铁矿床赋存的矿体属急倾斜中厚的低品位矿体,矿山一直采用分段崩落法回采矿体,矿石回采品位过低,经济效益不高。针对该矿体的赋存条件和品位较低的特点,决定采用分段凿岩阶段矿房采矿法回采该矿体,并开展了采矿方法工业试验,对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简化回采工艺,采切比从原来的64 m3/kt降至42.1 m3/kt,贫化率从原有的16%降低至12%,明显改善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0.
结合某铁矿矿体赋存条件及松软破碎的特性,通过调研分析-200m水平采准巷道地压活动现象,提出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上盘联巷回采巷道辅以逐分段下盘短回采巷道残矿回收方案,分段运输巷道沿矿体走向布置于矿体上盘围岩中,回采巷道垂直于矿体走向方向布置,自下盘向上盘方向退采。结果表明,几个分段综合回采率(扣除废石)达到83.30%,提出的方案能够适应该矿破碎倾斜难采矿体条件,解决了采准巷道受地压破坏难题,取得了较好的回采指标,实现了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1.
研究区位于中央造山带南祁连活动带东段,处于化隆地块的北部和中祁连陆块的东南缘拼合部位。区域内地层除上古生界石炭系未见出露外,从下元古界至新生界第四系发育较全,褶皱和断裂构造比较发育。该区位于拉脊山加里东期铁、镍、钴、金、稀土、磷成矿带的中部,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成矿条件良好。通过在该地区开展地质、物化探测量、槽探、钻探及样品分析等工作,分析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岩浆岩、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查明了区内含矿地层、构造、矿化体等的分布特征。通过对该区工程控制的矿体进行圈定,并进行了资源量估算,分析了该区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外动颚低矮破碎机挂轴部联结螺栓断裂的原因,针对现场条件提出了处理方案,事实证明处理方案可行,该破碎机在现场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后续设备已修改设计,没有出现类似问题。  相似文献   

13.
乳化液浓度的检测与自动配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介绍了乳化液浓度检测与自动配比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该系统采用微机控制技术 ,以 80 31单片微机为核心 ,把矿用乳化液浓度的检测与自动配比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严利芳  岳凤英 《煤矿机械》2011,32(7):152-154
无速度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速度辨识效果较好的方法是自适应观测器法。传统基于观测器方法的速度辨识主要采用极点配置来得到观测器增益,这种方法存在不稳定区域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自适应观测器来克服此缺陷,并在DSP平台上实现了应用此观测器的无速度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5.
层次分析法在铀矿山采矿方法优化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铀矿山为研究对象,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采矿方法优化选择层次分析模型。层次分析法计算结果表明,干式充填采矿法为该矿的最佳采矿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采矿方法优选结果可靠,该方法实用性强,可为铀矿山企业开采设计优化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冲锤直接撞击凿岩的动力学特性,并运用能量守恒原理分析了在这种撞击下的凿入效率。当冲锤具有足够大的截面面积时,即可获得接近于1的凿入效率。因此,这是一种新的基于这种撞击特征的岩石凿入系数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7.
铅电解精炼添加剂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军  王德全  姜澜  金曼 《有色金属》2003,55(1):75-80
详细论述添加剂在铅电解精炼中的作用和机理。比较国内外的研究及工业应用情况。并展望铅电解精炼添加剂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8.
煤炭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我国煤炭实验室的管理现状,认为基于网络平台的实验室煤质信息管理系统是实现实验室现代化管理的迫切需要,探讨了网络条件下的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与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小铁山矿尾砂浆体管道输送系统具有输送距离长、输送浓度高、管线上行、接力输送和采用非搅拌立式砂仓作为运行起,或的贮、给料设施等特点。本文简介了该系统概况、主要工艺特征,运转状况,主要技术指标和工业试验情况;阐明了系统所具有的生产率和输送特性,并就其运营成本与其它输送系统进行了分析对比,从而体现了本输送系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滚筒式采矿头在起伏不定的微地形上切削富钴结壳,本文就滚筒的切削深度及姿态问题或称滚筒最佳切削位姿问题建立了数字模型,并给出了数学上原则解答与简化解答。此问题的建模对于钴结壳的厚度检测,及微地形起伏的检测等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