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Diseguilibrium syndrome,DS)是指在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后不久,出现以神经系统为主的临床症状[1].轻者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重者伴有抽搐、扑翼样震颤,甚至昏迷死亡,因此加强对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院从2001年11月份至2002年12月份共诊治13例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长期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长期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病人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集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以往常规的方法护理,集束组在此之上又添加集束化护理,两组护理观察时间为3个月,记录透析失衡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集束组患者护理期间的心理、药物、饮食、运动等遵医依从性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集束组患者护理期间的透析失衡综合征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预防在长期血液透析病人的应用能减少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提高病人的遵医依从性,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机制、预防和护理措施。预防措施主要从采用可调钠透析,精确配置透析液,选择适宜的血流量及透析时间等方面进行综述,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对症护理及心理护理。认为对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进行有效预防和护理能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延长其生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发生失衡综合征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采用静脉给予高渗溶液,控制脱水速度,提高透析液钠浓度等预防透析中的失衡综合征。结果750例次血液透析中发生失衡综合征6例次(0.8%)。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合理用药、及时处理是预肪透析中失衡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56例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有皮肤瘙痒、透析失衡综合征、透析性骨关节病、不安腿综合征、胸闷气促、低氧及心理因素。采取减轻或消除皮肤瘙痒措施,合理安排透析并充分透析,加强透析性骨关节病、不安腿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的护理,缓解胸闷、气促症状,做好心理疏导,以改善患者不良睡眠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郜建玲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2):2096-2097
失衡综合征(简称DDS),是指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后不久出现,有脑电图特征性改变,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综合征,常持续数小时,至24h后逐渐消失,是血液透析治疗常见的具有发生快、病情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因此,最大限度地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率,才能提高透析质量,确保透析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本科室自2005年开始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失衡综合征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5月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105例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认真细致做好透析前、透析时、透析后护理。结果:患者均安全完成血液透析疗程。透析过程中10例出现低血压,5例出现高血压,3例出现失衡综合征,1例出现体温升高,1例出现血液分层、凝血,1例出现心肌梗死。结论:细致周到的护理可提高患者抵御疾病的能力,降低透析并发症的发生和医疗成本,提高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循证护理实践在血液透析病人失衡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实践解决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失衡综合征的防治护理问题。方法对64例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失衡综合征的病人,进行原因分析,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确定结论,制定防治对策,再施以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64例病人循证护理前后1个月透析失衡综合征总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不但为临床护理实践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提高了护理质量,对病人有益,而且进一步提高了血透室护士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患者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毛晓红 《护理与康复》2007,6(7):465-466
总结43例血液透析患者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精神障碍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低钠血症、透析失衡综合征、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综合征、心理因素、社会及家庭因素等.针对引起患者精神障碍的原因予相应护理,即加强心理护理及安全护理,取得家庭、社会的支持,可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缪碧丽 《全科护理》2014,(14):1290-129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行血液透析的病人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失衡综合征发生率、每人透析次数、每人失衡综合征发生次数、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失衡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每人失衡综合征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血液透析病人失衡综合征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性失衡综合征(Diseguilibrium Symdrome)是指在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后不久,出现以神经系统为主的临床症状。若处理不当往往会影响血透的顺利进行,有时可造成患死亡,所以及时预防和治疗失衡综合征已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极大关注,我院从2000年1月~2002年12月共诊治13例血液透析性失衡综合征患,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巧 《全科护理》2020,18(9):1098-1100
[目的]探讨分阶段行为护理模式预防长期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8年6月选取某院收治的长期血液透析病人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血液透析期间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透析期间实施分阶段行为护理模式,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液体摄入控制依从率、透析失衡综合征发生率、行为管理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透析失衡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饮食及液体摄入能力、运动管理能力、遵医用药、内瘘自我保护、情绪管理、并发症监测等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社会关系、躯体症状、环境领域、心理领域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阶段行为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长期血液透析病人行为管理能力,提高病人治疗依从率,从而有效预防透析综合征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血液透析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8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血液透析,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透析过程有31例患者发生低血压,36例发生高血压,3例发生失衡综合征。9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2例出现导管出口局部轻度感染,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护理后恢复。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比同龄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更易发生低血压、高血压、感染等并发症,因此透析过程应做好患者病情观察,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其是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并发症的防治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肾脏病治疗技术的不断进展,血液透析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自1988年6月~1998年6月我院为15O例病人进行了32910次血液透析,发生并发症660次,发生率为33%,现就我院在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体会讨论如下:1失衡综合征的护理1.1多发生于透析后期或透析结束后2-4小时之内,病人多为首次透析并且伴有高氮质血症或透析间隔时间过长。目前认为出现失衡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随着透析的进行,使血液中尿素氮及销离子和特发性渗透物质被清除,以及内环境逐步碱化导致血液一脑脊液之间产生渗透压梯度,加之P…  相似文献   

15.
曹丽 《当代护士》2016,(12):106-10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个体化透析方案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失衡综合征中的运用。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9月206例血透患者设为观察组,并将同期2013年9月~2014年8月221例血透患者设为对照组,对观察组采取综合预见性护理措施联合个体化透析方案,内容包括系统评估、控制血液、透析液流速、分次短时透析、预先应用高渗液以及发放《透析管理手册》,根据不同透析时期制订个体化透析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护理措施。结果 (1)对照组发生血透失衡27例(12.22%),观察组发生血透失衡9例(4.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0,P=0.006);(2)观察组血透失衡综合征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0,P=0.041);(3)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缓解时间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8,P=0.046)。结论采取综合预见性护理联合个体化透析方案能有效预防血透失衡综合征的发生、减轻发病程度。基础在于透析前准确系统评估,关键在于控制透析效率,同时应加强对患者行为的引导。  相似文献   

1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对并发症进行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及观察16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60例次透析中常见并发症,并制订相应护理对策。结果低血压发生186例次,占21.6%,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失衡综合征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28%、1.16%。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高,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在透析前应做好相充分准备,保证患者顺利完成血液透析,是改善患者长期预后的唯一办法。  相似文献   

17.
胡银萍 《天津护理》2007,15(4):207-207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Disequilibrium Syndrome,DS)是指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后数小时出现的以神经系统为主的临床症状,是血液透析的急性并发症,轻者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疲乏,重者伴有抽搐、震颤、烦躁不安、甚至昏迷,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高龄患者DS的发生率比一般患者高,临床工作中作应加强对DS的观察与护理。现将25例DS护理体会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护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本院10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6个月中医辨证施护,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低血压、肌肉痉挛、失衡综合征等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生存质量。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低血压、肌肉痉挛、失衡综合征等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例数和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生存质量各领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护理,能有效降低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失衡综合征是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后不久出现以神经系统为主的症候群,主要为水、电解质紊乱、循环血容量的改变,是肾科的常见急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及时抢救和护理是十分重要的,现将我科自1989年5月至1990年7月收治血透病人在透析后并发失衡综合征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 8例血液透析后并发失衡综合征中女性2例,男性6例,年龄13—71岁,平均年龄49岁,在12小时内发生4例,24小时内发生1例,72小时内发生2例。3例连续发生2次,4例发生5次,1例发  相似文献   

20.
透析失衡综合征及高渗葡萄糖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透析失衡综合征(Dialysis disquilibrium syndrom,DDS)是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首次血液透析及透析间歇时间较长的患者,轻者出现头痛、呕吐,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昏迷、死亡.预防其发生可提高透析质量,增加患者透析依从性.常用方法包括缩短透析时间、减慢血流量、高钠透析等,各有利弊.本研究观察透析前、后血浆渗透压变化和高渗葡萄糖对血浆渗透压的影响及其对透析失衡综合征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