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获各琦铜矿已经成功使用了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通过近两年的采矿实践,发现获各琦铜矿深部中段CuI矿体中,矿岩较破碎,若继续采用原有的充填采矿法的采场结构参数,已经很难满足正常生产的需求,鉴于此,对采场结构参数进行调整,完善了采场结构参数。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对比点柱式的采场结构参数方案和调整后的采场结构参数方案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得出使用调整后采场结构参数的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来回采深部中段矿岩较破碎的富铜矿地段的矿体更优化的结论,从而为其它矿山回采类似矿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6 铜矿石生产目前,全部铜矿石来自于分段空场法采场,正在开采的1100矿体中,采场的大小根据矿体的形状而定,但典型采场的高度等于整个矿体的高度,平面尺寸为40m×40m。正在开拓的3000矿体中,预期空场法采场高60m,长宽各为30m。每个采场将平均生产矿石19万t。在目前的空场法采场中,采准巷道通常为4m高、3.7m宽。在采场的一端通常用  相似文献   

3.
安庆铜矿马头山矿体较破碎,采用大直径深孔崩矿法回采,在前期生产过程中,部分采场出现了大面积偏帮、顶板垮塌等现象,以及工程巷道顶板冒落、变形等地压活动,严重影响到了矿山的安全生产。针对现有15 m宽的采场,通过对采场结构和爆破参数的优化,在后续的回采过程中采场顶板和上盘围岩均未出现较大的垮塌,采场两侧保持完好、规整,有效地降低了矿石损失率、贫化率和大块率,解决了马头山复杂破碎矿体开采技术难题,为安庆铜矿马头山矿体的稳定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内某铜矿急倾斜中厚矿体采场的结构参数、矿体产状和赋存条件,采用Mathews稳定性图解方法分析了该矿-445 m中段1′03采场顶板、矿柱侧帮和围岩的稳定性,为采场结构参数设计优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铜山口铜矿N529采场经生产探矿后,矿体在下部变厚大,上部变中厚。因地表充填系统尚未建成,目前新建采场少。为早日投产,将此采场划为2个矿块回采。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回采上盘矿体,结束后再采用上向式水平分层充填法回采下盘矿体。回采上盘矿体时,第一分段采切工程设计了2个方案,对2个方案的采切工程量、运矿距离、矿石损失贫化、采场建设时间、相邻采场回采影响、安全性、充填准备时间进行了比较,最终选择方案1作为上盘采切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了安全、高效和经济地开采缓倾斜中厚破碎矿体,以谦比希铜矿西矿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谦比希铜矿西矿体地质概况和开采技术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谦比希铜矿西矿体目前开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准斜坡道+采联布置的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并对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实现了空间立体式采矿资源的优化配置。现场实践表明,2019年谦比希铜矿西矿体实现达产达标,采矿125万t,直接人均采矿效率达到7.5 t/d,是2016年的2.8倍,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基于Mathews稳定图法的采场结构参数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场结构参数是上向进路采矿法的关键参数之一,对采场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萨热克铜矿小矿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工程地质调查、Mathews稳定图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进路结构进行参数优化。研究表明:小矿体节理平均间距为1.39 m,平均节理密度为0.83条/m,具有3组优势节理,分别为58°∠72°、87°∠71°、253°∠79°;该矿体的理论稳定数N=10.94,采场极限形状系数S=3;最终得出当采场长度为80 m时,萨热克铜矿小矿体上向进路设计极限宽度为6.0 m。  相似文献   

8.
破碎围岩矿体预控顶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阿舍勒铜矿650 m中段破碎围岩矿体,采用分段崩矿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采场发生垮塌的状况,提出了预控顶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开采的技术方案。7个采场的回采实践表明:该采矿方法适合阿舍勒铜矿上盘围岩破碎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并具有采场稳定性好、作业安全、贫化损失率低、生产能力大、综合经济效益高等突出优点,采场实际损失率为4%~5.7%、贫化率为3.3%~10.9%。  相似文献   

9.
在深井开采中,采场结构参数的选择对矿山的安全、高效和经济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谦比希铜矿东南矿体北采区为研究对象,根据该铜矿的开采技术条件,采用Mathew方法计算稳定性指数N和形状因子S,确定该铜矿的采场结构参数。研究表明,矿体沿走向布置时,顶板跨度需要限制在7.14 m左右,若需要加大跨度,则需要在中间预留少量点柱或对顶板进行支护,该研究成果可为矿山采场结构参数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丰山铜矿北缘矿区的矿体赋存条件及开采特点,综合国内外采场稳定性分类的方法,应用FUZZY综合评判法建立丰山铜矿北缘矿区采场稳定性评判的多因素指标体系。丰山铜矿采场的稳定性分为3个级别,针对每个级别的采场提出了相应的采场顶板安全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倾斜薄状矿体进行开采时,常常会面临采矿方法选择难的问题。某矿区内的铅锌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带中,矿区内待开采的矿体属于倾斜薄状矿体。为了开采矿区内的铅锌矿资源,采用平硐+盲斜井的开拓方式,并根据矿区内矿体特征和开采技术条件,确定采用留矿全面采矿法对该铅锌矿进行开采。对留矿全面采矿法的采场矿块结构、采准、切割工程、回采落矿工艺进行了设计。结合相关经济指标,认为该采矿方法能够满足矿山实际生产需求,采用的留矿全面采矿法适合开采矿岩较稳固的倾斜薄状矿体,可为相关铅锌矿体的开采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镇-旬铅锌矿集区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东侧边缘地带,区域内以各种形态的薄矿体型铅锌矿床为主,某矿业公司在该区域拥有多处铅锌矿权,均为难采薄矿体。在长期的不同类型的薄矿体开采实践中,总结出了多种各具特色的薄矿体地下采矿方法,具体为:选用壁式机械化连续开采全面采矿法实现了干沟铅锌矿波浪形缓倾斜薄矿体机械化开采;将削壁充填采矿法与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优点充分结合创造出了上向巷道式干式充填采矿法方案,解决了四神沟铅锌矿连续性差急倾斜薄矿体高效开采难题;灵活采用无底柱浅孔留矿法、有底柱浅孔留矿法、后退式挑顶浅孔留矿法三种方案,极大地提高了黄兔林铅锌矿厚度多变倾斜薄矿体矿石回收率。上述五种采矿方法丰富了我国薄矿体地下采矿方法类型,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缓倾斜互层矿体房柱法采场结构参数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房柱法开采缓倾斜互层矿体时形成复杂的岩体工程,其采场结构参数严重影响着采矿作业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文针对缓倾斜互层矿体提出了矿房合理布置形式,并通过多种理论计算与分析确定了采场结构参数,为应用房柱法开采类似技术条件的矿体提供了完整的研究路线和快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某大型岩金矿山缓倾斜厚大矿体拟采用两步骤空场回采嗣后崩落采矿法,针对多中段群空区下一步骤采空区未处理环境下的二步骤采场回采,结合矿区改扩建生产能力需求,创新构建了大盘区采场分区高效回采方案。将二步骤采场划分成两个区域回采,两区域中间由隔离矿柱分开,下盘矿体采用分段空场侧向崩矿嗣后放顶方案,上盘三角矿体采用分段空场正向崩矿法方案。通过开展大盘区采场分区现场工业试验,实现了多中段群空区下缓倾斜厚大矿体的高效经济安全开采,为类似条件矿山开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铜厂沟矿区多为破碎、中厚、急倾斜矽卡岩型铜钼矿体,原设计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在采矿实验中存在作业安全性差、劳动生产效率低、损失贫化大、采矿成本高等缺陷,严重制约了试生产组织。矿山急迫需要一种安全、高效、成本能够控制的采矿方法满足试生产矿石持续供应。通过充分研究,提出了低贫损分段崩落与浅孔留矿耦合采矿方法的设想,进一步降低了安全风险、简化工艺、控制损失贫化等。通过采矿方法的优化设计,解决了企业生产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了采矿效率,对其它同类矿山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金凯  张明 《金属矿山》2012,41(4):51-53
新疆鄯善县百灵山铁矿属缓倾斜薄矿体,采用浅孔落矿房柱法采矿。当矿体局部厚大时,出现顶部矿体回收困难。为解决扒矿与落矿之间矛盾,综合运用房柱法与浅孔留矿法之特长,使用采矿法改进方案,成功地解决了局部厚大矿体的回采,同时也解决了采场安全、行人、通风、扒矿等一系列问题,损失率、贫化率指标分别实现11.58%、5.1%,为同类矿体回采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华东某金矿属于贵重金属缓倾斜类难采薄矿体。针对原采矿方法中存在的矿石损失贫化率高,采场生产能力低的问题,提出了充填开采新方案。新方案基于矿体和围岩均稳固的矿岩性质,增加采场的长度、阶段高度至100、50 m,提高开采分层高度至5 m,结合机械化开采生产效率高、作业安全的特点提出机械化上向水平高分层充填采矿法。为增大采场生产能力,降低矿石的损失率和贫化率,减少矿石开采成本,采用两步凿岩、分次出矿、一次分区充填的不留矿柱连续回采工艺,充填物料选用复合早强胶结材料和尾砂。生产实践表明:新方案回采效率明显增加,采场生产能力提高40%左右,矿石损失率和贫化率分别下降6%、5%,采矿直接成本与原采矿方法相当,矿山开采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武山铜矿北矿带下向进路式水砂充填采矿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铲运机出矿的下向进路式水砂充填采矿法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在武山铜矿北矿带的成功应用。实践证明:该方法对于武山铜矿北矿带是一种高效、安全、经济的采矿方法,试验中采用的技术先进、新颖且已基本成熟和完善。其主要特点是:采场生产能力大,矿石损失、贫化小,工作安全可靠,它的试验成功为我国矿岩极为破碎、易自燃的难采矿床顺利回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目前这种采矿方法已在矿山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三山岛金矿西山分矿某破碎矿段矿体难开采、原有上向水平进路充填法支护工程量大、作业循环周期长等问题,拟采用下向进路(进路宽3.6 m、高3.0 m)充填采矿法回采该段破碎矿体。通过安全系数法计算出承载层所需C30混凝土或尾砂胶结体厚度,对下向构筑工艺及施工步骤进行了介绍,并在试验采场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不但减轻了支护成本和支护工作量,同时保障了破碎矿体回采过程中的施工安全性,为破碎矿体安全高效开采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张庆文  侯克鹏 《矿冶》2004,13(2):1-5
安全开采深度的判断和预测是否正确,关系到地表构筑物保护范围以及坑下开挖空间的安危,也决定着已采区上部矿体能否安全回采等问题。本文借鉴煤矿资料及云锡有色金属矿山生产资料,利用计算与类比两种方法,探讨了未充分采动与极不充分采动条件下安全开采深度的计算和预计,并对矿山的一些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案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