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打微孔改进结构的塑料编织袋,包括依次由外至内设置的薄膜层、胶水层及塑料编织层,所述薄膜层、胶水层及塑料编织层的中部均阵列设有若干对应的第一微孔、第二微孔及第三微孔,所述第一微孔、第二微孔及第三微孔的分布密度均为2500个/m2,所述塑料编织层的左右两侧均阵列设有若干第四微孔,所述第四微孔的分布密度为2500个/m2。本技术打微孔改进结构的塑料编织袋容易生产、拉力强度高。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微孔塑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详细介绍了PLA微孔塑料的泡孔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用干/湿相转化成膜法制备了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为基材的对称微孔膜,该膜可用于塑料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通过扫描电镜,孔隙率和湿膜电子导率,主要考察了成膜工艺中干态处理的环境因素,温度和温度对所制微孔膜的形态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温度湿度下干态处理铸膜液,易形成小颗粒为主的对称性微孔膜;而在较高的温湿度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形成的微孔膜从有致密皮层的不对称结构转变为对称有缺陷海绵体结构,采用FT-IR研究了成膜机理,证明铸膜液压低温处理后形成了γ晶型的结晶结构。  相似文献   

4.
微孔塑料性能及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微孔塑料的设计思想、优异性能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情况,并着重分析了微孔塑料发泡成型的原理、技术关键及难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微孔塑料的设计思想、优异性能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情况 ,并着重分析了微孔塑料发泡成型的原理、技术关键及难点。  相似文献   

6.
伍海尉  赵良知 《塑料包装》2005,15(4):48-50,40
一、引言 微孔塑料是指泡孔的平均直径小于30μm(微米)的发泡塑料[1]。与普通塑料相比,其具有质轻、省料、能吸收冲击载荷、比强度等优点外,还具有优异的机械和物理性能,如较高的冲击强度和韧性,良好的隔音性能,很低的导电系数和导热系数等。常用的微孔塑料成型的主要方法有三种:间歇式成型、连续挤出成型和注射发泡成型。由于连续挤出法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7.
用TIPS法成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材料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微孔材料是以UHMW-PE为聚合物基体的新型功能性材料,根据其特点,热致相分离(TIPS)方法被用于UHMW-PE微孔材料的成型,文中简要分析了TIPS方法的热力学机理,借助UHMW-PE/溶剂二元体系相图综述了相分离过程,溶剂体系和冷却速率等对制品微观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微孔聚丙烯中空纤维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熔融纺丝-冷却拉伸与热致相分离两种制备微孔聚丙烯中空纤维的意义、原理、过程、影响因素等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利用超临界CO2或N2制造微孔泡沫塑料制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icona公司引进 Trexal公司用于减轻模塑和挤塑塑料件重量的微孔发泡技术 ,这一技术称为Mu Cell技术。Ticona公司将在德国建立一技术中心开发 Mu Cell技术。Mu Cell法适用于加工注塑、挤塑和吹塑等各种制品。在加工中 ,在塑料内混入 CO2 或 N2 超临界流体 ,形成气体与塑料的单相溶液。当气泡在聚合物内迅速集结成核时形成微孔结构 ,制成的泡沫塑料具有均匀分布的微细气孔 ,泡沫大小一般为 5~ 5 0μm利用超临界CO_2或N_2制造微孔泡沫塑料制品@田波  相似文献   

10.
以超临界CO2作为物理发泡剂,进行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微孔发泡的研究.介绍了微孔塑料的成型过程中聚合物/气体均相体系的形成、气泡成核、气泡长大及定型这3个步骤,并分析了加工工艺因素(温度、压力)等对制品中泡孔尺寸和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C-H-J动态微孔长大细观模型研究孔洞材料中的动态破碎的细观机理,导出了微孔动态演化方程及动态破碎尺寸与材料孔隙度的关系,利用本文给出的动态破碎的细观机制可对破甲弹的破甲机理给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谢克难 《功能材料》1998,29(4):424-428
采用了三种湿法工艺制备Ca/P比为1.50的磷酸三钙原料粉末。提出了可控制大孔/微孔结构的多孔β-TCP陶瓷的制备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纳米成型技术优势明显,它是将塑料直接注塑到金属表面的微孔中,使塑料与金属形成互锁结构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应用潜力巨大,可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汽车、医疗和航空等领域.该技术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塑料与金属的粘接强度以及耐久性,粘接强度越高、耐久性越优异,则其技术  相似文献   

14.
GB/T9341-2000《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已于2000年5月1日起取代了原有的GB9341-1988的标准。新老标准的一个很显著的差异就是塑料弯曲模量的计算方法改动很大。对新老标准中有关弯曲模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探讨,并对如何提高数值的精确度提出了几种方法,为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新标准作了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15.
微孔塑料物理发泡新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微孔塑料因其独特的结构性能和工艺合于环保要求而成为研究热点忧核过程和泡孔长大的控制是微孔发泡中的研究重点。文章阐述了泡核形成的均相成核,固液界面诱导的非均相成核以及空穴成核的机理和模型。在成核过程中,泡核的临界半径和成核速率占用 位,提高体系的过饱和度和压力降有利于泡核临界半径的减小和成核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作者首先介绍了描述塑料时变特性的各种不同模型及它们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然后采用有限元法进行变形分析和设计方案研究,得到了轴0塑料轮毂-键联接结构的一些设计建议。最后,提出了一种试验方法和数值方法相结合的用于变形分析的构件混合分析法。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了不同酸碱催化剂、不同化学添加助剂、不同热处理工艺对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得的纳米级微孔SiO2玻璃粉的微孔尺寸及比表面积影响的基础上,进行了工艺条件的优化,制备出孔径分布范围在1~20nm之间的多种微孔玻璃粉,可用作纳米级微孔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18.
针对微孔发泡气泡非等温长大过程,以PS/C02系统为例,考虑了温度对聚合物流变性质、亨利常数、扩散系数、表面张力的影响,基于细胞模型建立气泡非等温长大问题的数学模型,研究非等温条件下气泡长大情况的变化和不同工艺参数对气泡长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过程中亨利系数的增大和扩散系数的减小是导致气泡长大速度降低的主要因素;增加冷却速度是获得具有高密度、小尺寸泡孔形态微孔塑料的有效手段.这为微孔发泡气泡长大过程的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曾庭英  刘剑波 《功能材料》1997,28(3):268-271
在研究了不同酸碱催化剂,不同化学添加助剂,不同热处理工艺对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得的纳米级微孔SiO2玻璃粉的微孔尺寸有比表面积影响的基础上,进行了工艺条件的优化,制备出孔径分布范围在1~20nm之间的多种微孔玻璃粉,可用作纳米级微孔基质条件。  相似文献   

20.
《声学技术》2001,20(3):114-116
微孔发泡是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聚合物改性方法.皮层的存在对微孔结构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皮层厚度的测量、工艺控制和理论计算是微孔材料加工中的主要问题.文章介绍了一种测量微孔聚合物皮层厚度的新的有效方法--扫描声显微(SAM)方法,并测量了微孔聚苯乙烯和微孔聚碳酸酯的皮层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