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该院2015年5月引入护士分层管理模式,2015年1月‐2015年4月为实施前,2015年5月‐2015年8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各项操作技能及对病情掌握情况考核结果。结果实施后,整体护理评分、病室管理评分、基础护理评分、护理文件评分及健康教育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无不满意患者,满意率达到100.0%,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得分及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考核得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孟州市中医院妇产科的90名女性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开展护士分层管理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接受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知识知晓、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文书记录、安全管理、感染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更利于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吕晓芬 《中外医疗》2013,32(13):148-148,151
目的对门急诊输液室安全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以及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依据该院实施安全管理的时间将2012年1月—2012年6月定为对照阶段,在此阶段内选取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而将2012年7月—2012年12月定为实验阶段,选取在此阶段接受安全护理管理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阶段和两组患者接受到的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实验阶段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阶段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阶段的护理满意度,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安全管理意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刘春燕 《大家健康》2016,(10):281-281
目的:探讨分析分层管理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及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未实施分层管理前护理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100例作为观察组,两组护理人员的岗位、工作年限、职称、受教育程度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分层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离职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护理人员在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和护士离职率明显降低。结论:分层管理制度的建立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将护士分层级管理结合绩效考核模式应用于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门诊工作中于2017年4~10月开展护士分层级管理结合绩效考核模式的管理方案。根据门诊护理工作的具体状况,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岗位分层级管理,根据门诊护理工作的具体状况,对门诊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级管理,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并将2017年4月前的护理工作作为对比,评价开展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变化。结果在对门诊护理工作实施分层级管理和绩效考核模式后,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和护理人员考核合格率均有明显提高,并且患者的等待时间较开展前明显更短,等待时间分别为(32.4±12.3)min和(16.1±7.1)min;护理评分分别为(73.1±14.9)分和(94.1±16.2)分,护理满意度也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士分层级管理联合绩效管理应用于门诊护理的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且也能够督促护理人员提高其工作技术,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具有十分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病科实施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16名护理人员根据能级对等实行分层管理,制定各层级护士的工作制度及岗位职责。对比实施分层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对工作满意度和质量考核小组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结果:护理岗位分层管理运行后,老年病科护士对工作满意度、护理管理质量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结论: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充分合理运用了护理人员资源,优化了护理管理效果,激发了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护理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护理人员12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分层管理组,每组各60名。对照组护理人员实行常规管理模式管理,分层管理组护理人员采用基础护士,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护士长4个层次管理。30 d后,统计并比较管理前后工作积极性(自评和他评)、操作及理论知识评分、患者及医生满意度。结果:分层管理模式较常规管理模式优势显著,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操作及理论知识评分、患者及医生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较好,广大医疗工作者应加大推广护士分层管理的实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2 a以上的50名护士,对其实施分层管理。统计、比较分层管理实施前后医生、护士、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析护理人员在护理质量、护理操作、理论知识评分上的差异。结果与实施分层管理前相比,实施分层管理后医生、护士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操作、理论知识评分均较实施分层管理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从而提升医生、护士、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分层能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实施护理人员分层能级管理,实行护士长-责任组长-付班护士-低年资护士的分层管理框架。结果增强了护士工作责任心,科室护理质量持续提高。结论建立护士分层能级管理,合理利用了护士资源,加强护理队伍科学管理,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分层管理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自2007年我院实行分层管理护理的4个病区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护理质量评估和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调查两个方面,与2004年.2006年未实行分层管理的病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实行分层管理护理的4个病区,测评结果比较满意,较未实行分层管理阶段护理效果显著提高.结论:实行分层管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各层护士的创造性,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荣兰花 《求医问药》2014,(3X):189-189
目的:探讨分层次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我院两个科室的临床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科室的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与方法;另外一个作为实验组,实施分层次管理方法,即分为护理组长—责任护士—操作护士—助理护士四个层次;半年后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工作压力及自身满意度,以评价管理效果。结果:实施护理管理半年后,实验组的护理质量、工作压力以及满意度较管理前有显著改善(P<0.01);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实验组的护理质量、工作压力、满意度(P<0.01)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次管理,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发挥护理人员的潜力和才智,提升护理质量和护士的职业价值感。  相似文献   

12.
洪慧革  张菊花 《中外医疗》2013,(34):155-156
目的 探讨研究护士长协同各方面关系,构建和谐工作环境的方法,并观察护士长协调后护士的工作压力、护理质量,以不断提高护士长的工作方法.方法以2011年1月-2011年12月为对照阶段,采用常规的护士长管理方法.以2012年1月-2012年12月为实验阶段,护士长加强对各方面的协调,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对比观察两阶段护士的工作压力和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阶段护士的工作压力为(2.36±0.68)分,低于对照阶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阶段护理质量平均为(97.63±1.02)分,高于对照阶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阶段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护士长协同各方面的关系,构建和谐工作环境后,可以有效地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科室整体护理质量,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需要护士长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研究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XXXX医院2个病房工作配备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分层管理,分为轮值护士、助理护士及主管护士。统计并比较施行分层管理前后,医师、护士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比较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质量、理论知识上的差异。结果实施分层管理前后比较,实施分层管理后,我院医生、护士及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均有明显提高。而在分层管理之后,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质量、理论知识上平均水平也显著提高。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实施应用分层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其的工作责任心,有利于增加医生、护理人员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这种分层管理模式值得推广实行。  相似文献   

14.
赵洪源 《中外医疗》2013,(23):162-163
目的探讨护士长实施分层管理对护士和患者满意度的效果和作用。方法对该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实施以来的35名护理人员及30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分层管理实施后护士在病房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护理操作技术、护理文书书写、心理健康教育知晓等方面较实施前均有显著提升(P〈0.05);患者对护士的病房管理水平、举止行为、服务水平、操作技术水平、沟通能力、住院环境较实施前均有明显提升(P〈0.05),患者满意度达93.6%。结论分层管理实施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能够更好的完成各项护理任务,有效提高护士和患者满意度,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16名护士,分别于2011年10月-2012年3月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于2012年4月-2012年10月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中,针对不同级别采取分层级考试制度,考核结束后与传统护理管理模式下的护士的综合能力、工作质量、心理状况、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护士的综合能力、工作质量、工作满意度均较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的心理状况较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护理中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护理质量以及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还可以降低护士的负面情绪,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杨蜀湘 《求医问药》2014,(17):83-84
目的 :探讨对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效果。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工作的60名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并对比对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前后我院护理工作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对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对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前相比,在对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后患者对各项护理工作质量的评分均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活动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活动期间手术室护理人员120名为研究对象。此次研究观察时间分为两个阶段。结果:观察结果显示,人性化管理模式期间护士工作积极性明显高于为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时候。针对护士的护理措施,随机调查发现人性化管理期间护士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75、85、90分,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采取人性化管理之前护士的自我效能感评分、病患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70、60、70分,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实行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不仅有助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提高,还能够促进护理人员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护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在肿瘤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肿瘤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层级管理,对比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实施层级管理后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均显著提高(P0.05或P0.01)。结论层级管理在肿瘤科护理工作中的实施,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ICU重症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ICU重症患者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ICU重症患者则对其实行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应用护理质量监控进行管理,并对两组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评价,对两组患者与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最后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护理技术考核、患者以及家属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根据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均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在对ICU重症患者进行护理时,相比于传统模式下的护理,护士分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合理的利用护理的人力资源,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充分挖掘护理人员的工作潜能,让ICU重症患者更快恢复,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以及医院治疗的满意度,有利于构建医患和谐关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的68例护理人员及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职称及工作能力等展开了分层级管理,比较护士分层级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情况。结果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的患者护理满意率、意外发生率及护理差错发生率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具有积极的作用,促进了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同时,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