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针对小型风电机组接入的配电网,构建了双阶段优化重构策略,在考虑风电随机性的同时基于时间尺度求得最优重构方案。第一阶段针对风电随机性,运用场景分析法划分场景并得到风机有功出力,然后采用TLBO算法寻找每个场景的最优拓扑结构;第二阶段基于时间尺度的重构方案确定,首先对某时间段的风速数据进行场景划分,根据场景转换得到准重构时刻,然后以综合费用最小为目标确定该时段内的最优重构方案,并在美国PGE69节点配网系统中接入两台风电机组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重构方案有效且实用,能实现含风电接入配网的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2.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含双馈风电机组 配网无功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风电机组并网后对配电网无功补偿产生的影响,从双馈风电机组自身的有功、无功输出特性出发,基于场景概率的方法计算风力机组出力情况,以网损最小为目标函数寻求优化求解方法。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来实现系统接入双馈风电机组后的无功优化,在Matlab 2013b软件中构造IEEE33节点模型并利用该算法求解。结果表明,双馈风电机组在参与系统无功优化时具有良好的性能,验证了该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风电场运行在极限场景时双馈感应机组无功调节能力不足可能会导致分区内无功不平衡,提出了考虑双馈电机极限场景出力下无功调节能力的电压分区模型,即以考虑风电功率概率特征的电气距离期望矩阵为依据,以模块度为优化目标,在约束条件中加入满足双馈电机极限场景出力下分区内无功平衡能力约束,消除风电波动性对分区影响的同时求取最优的分区结果。此外,在采用静态无功储备裕度、电源控制力、区域耦合度指标的同时,新提出极限场景无功储备指标,从考虑风机常规出力和极限场景出力两个角度评价了分区结果。最后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所建模型求解,克服了分区数及聚类中心人为指定具有主观性的问题,并通过对IEEE33节点系统仿真,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传统虚拟惯量控制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参数设置不当将面临风机失速的风险,且风机有功出力的瞬时下降可能引起频率的二次跌落。为此,提出一种改进虚拟惯量控制策略,基于系统频率最低点产生时刻,设定频率有功出力维持时间,减小不必要的转子动能释放;转速恢复期间有功出力随时间缓慢减少至风机最大功率跟踪点,减小频率二次跌落。最后,基于EMTP-RV仿真平台搭建高比例风电联网调频电力系统,验证了在不同变风速场景下改进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障风机参与有功调频后的运行稳定,在研究双馈风电机组的虚拟同步控制的基础上,切实考虑了风机运行工况和电力系统调频需求两方面的情况,将风速和频率偏差值作为模糊逻辑控制器的输入信号,来相应地调节虚拟同步机的虚拟转动惯量参数,实现了双馈风电机组参与有功调频的自适应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的双馈风电机组在保障自身平稳运行的同时,能适应不同的风速和电力系统的调频需求,合理地调整自身的调频出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分析光伏电站的有功出力对其无功电压和有功损耗影响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光伏逆变器和SVG的无功调节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光伏电站有功出力的无功优化控制策略。以光伏电站内部电压偏差最小和有功损耗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运用模糊理论将其处理为单目标优化模型,最后采用差分进化算法进行求解。经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风电场并网易造成电网电压波动和线损增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灰狼算法对以系统有功网损最低为目标建立的无功优化模型求解。首先采用灵敏度法与分时段法,求出无功补偿装置的最佳安装位置,并将风能不确定动态问题转化为确定的静态问题;其次针对传统灰狼算法求解精度低、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采用混合策略改进灰狼算法,帮助算法跳出局部最优,增加收敛速度;最后以双馈风机接入的IEEE33节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风电并网增加了配电网电压的稳定性,且证明了灰狼算法的改进与所提优化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SVG的风电场无功补偿经济运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馈风机风电场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稳定问题,由风电场母线电压控制点的电压偏差推算出风电场的无功功率需求,基于风机自身、输电线路、箱变等在内的风电场有功损耗最小的风电机组无功分配策略。根据风机和SVG无功补偿装置的无功补偿能力,考虑风机无功出力不足时,建立了基于风机与SVG协调无功控制方案。通过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与传统等无功容量比例分配相比,该方案能减小风电场网损、提高发电量,实现风电场的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风速多场景概率分布条件下的风电机组出力模型,在已有配电网系统中预置各节点风速参数以保证规划结果符合实际配电网风速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风电机组接入配电网对系统有功损耗和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改善情况,选取风电机组接入配电网的候选位置。以年综合费用最小为目标,利用遗传算法实现风电机组接入的位置和容量的优化配置。IEEE33节点配电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风电机组接入配电网规划模型使规划结果更贴近实际,并可有效提高风电机组接入配电网的经济效益和可靠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光伏不确定性出力的场景下合理高效求解分布式储能优化配置方案的问题,建立了基于误差场景模拟法的有源配电网分布式储能优化规划模型。基于节点电压综合灵敏度分析方法进行了储能布点优化,避免了储能选址问题的大规模求解;以配电网综合成本和电压波动总和最小为双目标,构建了分布式储能优化规划模型;采用基于ε-约束法对双目标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并计及主观权值修正进行了折中最优解的选取。通过误差场景模拟光伏出力偏离预测值的不确定波动,规避了光伏出力随机性对储能配置方案的影响。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分布式储能优化规划方法的有效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含双馈式风电机组的风电场接入系统维持接入点电压稳定性问题,通过分析通辽某风电场的实测数据,分析其无功补偿特点,提出了基于有功最小的无功优化分配策略;构建了以风力发电机、箱式变压器和集电线路有功损耗最小的无功优化分配目标函数,利用等微增率法对其求解;在考虑风电场有功损耗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双馈式风电机组无功调节能力,制定了该风电场无功分配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的可行性,对风电系统的经济运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昊  王玮  唐芬 《太阳能学报》2019,40(2):387-395
提出一种考虑负荷类型和风电机组无功极限的分散式风电场优化运行策略。建立基于静态电压特性的典型负荷通用模型;挖掘分散式风电机组无功能力,采用机端并联电容器平衡并提高双馈感应发电机无功调节能力;分析风电机组功率因数对配电网各节点电压、有功和无功网损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改进萤火虫算法的分散式风电场最优功率因数运行方法。基于IEEE-33节点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分散式风电场小范围功率因数优化调节可有效减小配电网网损,提高电压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光伏电站并网运行给配电网无功优化带来的问题,根据光伏发电的运行特性,构建了含光伏电站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数学模型,并提出改进的布谷鸟算法求解无功优化模型的方法,对含光伏出力的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进行无功优化。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算法能有效降低配电网的有功网损,各节点远离电压崩溃点。  相似文献   

14.
大规模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接入主动配电网对配电网的潮流、节点电压和网络损耗有很大的影响。在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中,具有一定的无功调节能力。本文研究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其他DG的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的关系,结合传统的电压调节方法,对有源配电网的潮流进行了优化。根据DG的有功功率预测,动态调整DG的无功出力,以保持局部电压稳定,实现最优分配。目标函数由总网络损耗和离散变量罚函数构成,以电压无功调节能力为约束条件,将配电网无功优化问题建立为一个混合整数优化问题;采用内点法和罚函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离散变量,在目标函数中引入连续可微改进的高斯罚函数,在高斯罚函数加入模拟退火因子,使目标函数跳出局部最优而获得全局最优,并将混合整数优化问题转化为连续问题求解。以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为例,说明无功优化可以减少网络损耗,有效改善配电网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的无功优化算法在求解含风电场的配电网无功优化问题时存在的局限性,充分考虑风电出力的随机性及间歇性,将风电机组作为连续的无功源参与电网的无功优化,针对1 d中不同时段的风速变化情〖JP2〗况,建立包含有功网损及电压偏差的综合无功优化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子空间的细菌群趋药性算法(SIBCC)〖JP〗参与无功优化计算。最后以改进IEEE33节点系统为例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配电网中突出存在的电压暂降与电压不平衡的电压质量问题,以光伏发电系统(photovoltaicgeneration system,PVGS)最大程度提高并网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供电质量为目标,提出配电网不同工况与PVGS不同出力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优化分配的补偿方案,重点讨论PVGS容量、有功出力、系统容量、线路阻抗、最大电流限制因素对并网点电压的影响,对比分析采用不同电压质量补偿方案,PVGS对配电网电压的改善效果。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采用正负序dq同步旋转坐标下的有功无功解耦独立控制算法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越来越多的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导致在光伏有功出力较大时并网点电压升高甚至越限,严重影响了配电网的安全。针对由于光伏并网造成的电压越限问题,文中分析了电压越限机理,研究传统无功调压策略;在此基础上,融合有功限值确定方法,提出了基于功率动态调整的光伏逆变器调压方法,不同工况下光伏逆变器采用相应控制策略,实现逆变器有功输出最大、无功输出最佳。通过仿真验证了调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潘超  孟涛  尹杭 《水电能源科学》2014,32(12):186-190
为进一步降低配电网系统网损、提高系统运行电压水平,将广义电源的有功和无功功率作为控制变量,考虑分布式电源出力随机波动特性对配电网广义电源优化配置的影响,从而合理规划广义电源接入,构建同时考虑配电网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多目标无功优化规划模型,利用萤火虫优化算法解决广义电源优化规划问题,并通过改进的IEEE-33节点系统验证了所提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和主动配电网的有功、无功相互耦合,都会影响主动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文章提出了两阶段随机优化的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协调调度方法,在考虑电力市场电价及保证配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最小化配电网主体的运行费用,采用二阶锥松弛和线性化技术将主动配电网的有功、无功优化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凸优化,以快速求解。最后,以IEEE 33节点辐射型配电网为例,验证了所提模型能够有效处理风光随机性,通过有功无功的协调优化保证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我国现阶段配电网线路无功功率流动大造成电压水平低、有功网损大的问题,采用前推回代潮流算法建立了配电网无功优化的数学模型,以有功网损、电压偏差水平及静态电压稳定裕度最优建立优化目标函数,并采用无功二次矩法确定优化补偿点,基于混沌特性提出利用混沌人工鱼群混合算法解决人工鱼群算法的早熟收敛、全局寻优能力不足问题。对典型IEEE33节点配电网系统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