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儿童是国家发展的种子,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国家大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提倡素质教育,引导新型教学改革,都是为了培养中国儿童的核心素养。以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学龄期儿童对于科普类信息的认知和体验,总结出学龄期儿童对科普类信息设计的需求点。将科普知识与信息设计相结合,在深奥的科学知识和充满求知欲的儿童面前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让儿童与科普类信息之间更加无障碍地交流与获取。通过视觉化的科普类信息设计,让儿童在科学与艺术的指引下收获知识。  相似文献   

2.
创意图形的思维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师的神秘力量在于他能通过其作品给人以惊悸感。他靠某种欲望而创造,就象传说中皮格马利翁雕刻心中美女一样创造第二现实,而到达这个第二现实的思维模式是非常规的。从思维的方式上看,它是对平面的、线性的、聚合的思维的方式的突破,而以发散的、立体的、非线性的以及直觉、灵感等方式为主。而创意图形正是这种创新型思维模式的图形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读图时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文化结构,信息可视化设计在近几年爆发般地变得流行起来。现今信息可视化设计有效处理了海量信息的浪潮,借助数据分析图,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传播,可以使复杂而又枯燥的数据变得益于理解。图形的优势效应被广泛应用到图表和数据视觉化之中,通过对信息进行分析理解,运用特有的符合主题特质的图形语言去表达内涵,有效减少了受众对于信息的了解难度。运用数据视觉化和图形作为设计的主要视觉元素,让观者记住信息内容,帮助人们把握和理解一大堆枯燥无味的数据和概念。  相似文献   

4.
王晰  辛向阳 《包装工程》2015,36(20):8-11,33
目的从医疗服务设计的角度入手,研究可视化手段对医疗决策的影响,以期达到缓解医患纠纷的作用。方法在实际医疗决策情境中,以可视化影响决策行为理论为基础,对知识可视化及信息可视化进行对比研究。展示了数据间关系的信息可视化无法满足与经验、态度、价值观、判断及偏好等因素相关决策的需求,这属于知识可视化的范畴。结论医疗决策情境的复杂性要求设计师根据情境灵活地使用知识可视化及信息可视化手段。  相似文献   

5.
2019-2020年爆发了一场全球国家谈之色变的疫情,此次新冠病毒疫情对我国造成了相当重大的影响,在本次疫情中,防疫科普宣传为防疫工作的部署和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以本次重大疫情为切入点,重点讨论和研究在心理学视角上的防疫科普宣传设计的属性、传播、设计原则和实践方法。通过论述研究防疫科普宣传设计中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应用,讨论防疫科普宣传设计对防疫工作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传播心理学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信息科普图形设计的简介性与有效性、共通性与沟通性、特色性与共鸣性的创作定位。展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信息科普的图形设计,探索传播心理学下,特殊防治信息科普图形的色彩研究、元素研究和表现手法研究。实现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下防疫信息图形的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场所的具体应用剖析。立足艺术设计专业加强防疫符号辨识,形成积极防疫心理暗示,助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及舆情宣传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7.
李宏 《包装工程》2020,41(10):221-227
目的提出疫情数据可视化叙事设计的方法,在疫情数据信息传播过程中,叙事设计为民众提供了易懂易记的数据信息,更好地解决了从数据感知到对数据认知以及产生行为反应等一系列问题。方法从疫情传播数据可视化对民众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将目前传染病领域数据可视化设计的特点和不足进行归纳。对疫情数据进行叙事化结构解析,融入故事化的叙述流程,形成连续性的思维路径。充分调动民众的情绪和参与性,形成适应于疫情传播数据可视化设计的参考方法。结论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对疫情数据可视化叙事设计的五个主要活动方面:挖掘数据、明确目的、了解受众、叙事类型以及视觉呈现进行介绍。叙事化设计可以有效帮助民众认知疫情,从而更好地预防、把控和阻止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8.
赵曼煜  徐皎 《湖南包装》2023,(3):157-161
针对湖南瑶族文化继承与传播的现状与问题,选取瑶族的基本情况、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等进行知识挖掘和可视化呈现。通过建立清晰直观的逻辑结构、设定逻辑清晰的单位信息,以可视化的方式将文化信息进行生动有趣的视觉呈现,注重科学性与艺术审美的结合,从视觉结构美感、多维时空体验、互动科普体验3个角度实现以满足受众视觉需求的瑶族文化可视化设计案例,为瑶族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传承与传播提供科学与艺术审美结合的可视化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9.
何修传  孙岚 《包装工程》2020,40(22):297-300
目的 以城市规划展览馆为例,对其信息的可视化体验设计进行研究,改善规划馆的参观品质。方法 首先,从规划馆体验所面临的困境入手,通过体验与可视化的内涵关联找到设计思路,把规划馆信息的可视化体验设计具体分为生成和传播两个环节;然后,在信息生成的环节,综合考量规划馆体验的限制、特征和属性,探讨文化独特、易于理解、故事叙述、激发情感与启迪反思这五个方面的设计策略;接着,基于感性要素体验、判断要素体验和复合要素体验分析信息传播环节的设计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勾勒出一个初步的概念框架。结论 基于体验设计策略的城市规划展览馆信息可视化生成和传播侧重于关注媒体、形式设计和互动元素,继而更有可能激发观众的兴趣,有效提升展览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罗学明  陈一 《包装学报》2018,10(4):88-93
在包装逐渐成为我国支柱产业的背景下,依据实用与全面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可追溯与数据关联性原则,构建以包装产业链为主线的多层次立体数据模式,建立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核心数据库,设置多情景的可视化知识图谱模式,将极大地方便包装产业信息的传播和查询,从而推动包装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林炜诗 《上海包装》2023,(2):126-128
在自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可视化设计成了设计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几乎取代了传统的平面设计。选取以美食著称的东莞市为研究对象,从信息可视化设计及其特点出发,阐述了东莞元素在以食品包装为载体的信息可视化设计中的应用要点,分析了传统食品包装设计与东莞市元素的联系,提出了基于传统食品包装设计的东莞元素信息可视化设计路径。研究结果对有效应用信息可视化技术、正视传统文化元素以及传播地域元素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疫情常态化情况下基于公共区域的特定人群的防疫需求,探讨服务型机器人设计理论及方案设计。通过市场调研,结合实际案例、疫情防控背景,采用新思维、新方法,并结合运用KJ模型卡、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及权重计算,推导服务型机器人的设计要素及表达形式。最终基于数据分析,在公共区域的防疫机器人设计需要的防疫功能、信息交互、行动模式及造型外观上做符合对应,得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研究价值,并且设计出一款符合当前情景下的防疫需求的酒店公共区域防疫机器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产品说明书的信息可视化表达。方法以产品说明书为载体,梳理信息可视化发展的时代脉络,分析不同时代的技术、载体、表达内容对表达方式的影响,对产品说明书的信息进行归类,引用大量的实际案例,分析不同信息的呈现方式。结论归纳出产品说明书信息可视化表达的原则、规律与设计流程。最初的信息数据在经过一系列的分类挖掘变换处理后,将信息进行分类,结合现有的信息可视化技术设计成利于交互的直观图表。充分利用设计师的视觉处理能力,同时对文本内容解构分析,从中提取知识,寻找规则,从而辅助用户进行阅读交互。  相似文献   

14.
王士顺  张婷 《包装工程》2022,(S1):402-407
目的 探讨创新教学设计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促进和实现,阐明创新教学设计中出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更好地支持学生的视觉素养、知识构建和可视化知识。方法 设计基于研究的“教师团队”,由8名教师和2名研究人员组成,通过可视化分析和知识可视化理论,精心构思课程计划,并分别延伸3个出发点,相互支持,并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研究。首先是创新教学设计的概念;其次是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再次是基于设计研究的方法论选择。结果 得出通过知识可视化等方式进行教育改进的方向,学生必须学会处理校内外快速增长的信息量,需要适应和处理这种不断增长的信息生产和授受交流的教学方法。结论 表明高等教育教师不仅要集中学习如何使用可视化分析,还要考虑学生如何展示不断增长的知识,这是一项比简单地为学生和教师介绍可视化分析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证实可视化分析和知识可视化在学校环境与学习活动中应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媒介语境下的视觉信息沟通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王安霞  马君 《包装工程》2015,36(8):34-38
目的引导设计师利用新媒介的传播优势和特性探求有效的视觉沟通设计方法,增强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和辨识度,指明新媒体影响下视觉信息设计发展的新趋势。方法通过对新媒介的特性解读,从信息本身、受众需求、多感官操作、有效回馈4个方面总结受其影响的信息传播特性,然后针对视觉信息的特性提取信息传播特性。结论从视觉化信息、个性化定制、多感官互补、可理解反馈对视觉信息沟通设计方法作系统性阐述和归纳,为新媒体下的视觉设计指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韩海燕  阿雅拉古 《包装工程》2022,43(22):443-456
目的 构建鄂伦春传统服饰文化知识图谱并对其进行可视化设计。方法 通过知识可视化所包含的知识层、结构层、视觉层和用户层要素而展开设计。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挖掘鄂伦春传统服饰文化知识要素,构建其知识层;其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鄂伦春传统服饰文化知识要素进行知识图谱绘制,构建其结构层;再次,对知识图谱中的形态、色彩、纹样、文化内涵进行设计因子提取,构建其视觉层;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可视化设计因子进行决策,构建其用户层。结论 将知识图谱的“相似匹配、回归聚类”与设计思维的“用户中心、迭代创新”优势互补,可解决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中“用不对、看不懂、接受弱、体验差”的窘境。  相似文献   

17.
探析信息设计中的信息图表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郝凝辉 《包装工程》2016,37(18):76-81
目的从原始社会的图刻时代到人类文明崛起的读文时代,再到信息爆炸的读图时代,信息可视化成为人们迅速解读各类讯息的有效手段。作为信息设计中一种可视化的主要形式,信息图表设计过程既是设计者展示数据的过程,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观者接受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方法通过案例研究,将从信息可视化与信息图表的关系、信息图表的发展、信息图表的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对信息可视化的信息图表设计流程的梳理,总结出信息图表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规律。结论对信息设计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演绎出可行性高的设计细则,解决从抽象到具体的可视化过程设计。  相似文献   

18.
产品设计概要提炼的信息图形化原则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姜超  高晨晖 《包装工程》2013,34(22):60-63
结合图形化在信息传播领域具象直观的优势,针对产品设计准备阶段的大量繁乱复杂的信息数据,探讨绘制视觉化的产品设计概要对产品设计行为的指导及参考作用。进而分析了如何运用信息设计的相关手段和方法,来提炼可视化产品设计概要,并总结了若干提炼可视化产品设计概要的图像图形学和信息统计学原则。  相似文献   

19.
潘长学  胡新叶 《包装工程》2022,(S1):202-206
目的 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于公共健康的密切关注成为了生活新常态,这一新常态同时也对广大设计从业者提出了动态变化的新要求。本文系统运用图像学理论对公共健康监控设计中的视觉优化、交互配置、传播效能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公共卫生健康信息可视化设计的科学机制与适当方向。方法 通过问卷分析法、行为研究法对现有的疫情可视化设计的相关产品实例进行分析,界定现有的公共卫生健康信息可视化产品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设计创新机会点。结论 基于公共健康可视化作品外观的形式结构—图像外在事实意义—图像内在意义与内容3个层次的设计策略分析,为驱动公共健康监控可视化的科学创新提供设计学维度的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20.
吴永萌  吴昊泷  支锦亦 《包装工程》2024,45(4):40-48, 57
目的 驾驶界面的信息透明度是影响司机有效监督和接管智能高铁的关键设计特征。针对透明度信息增加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智能高铁驾驶界面透明度信息的可视化设计方法。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分析方法,分别对机器人、民防、核能、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系统梳理透明度信息的类型、认知任务影响和可视化设计方法;分析智能高铁弹出故障界面的透明度信息,指出目前界面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即任务流程和判断逻辑的视觉呈现不佳,告警信息紧急程度和恢复状态信息缺乏;提出基于逻辑流程图和颜色编码的可视化设计方案,并通过用户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发现逻辑流程可视化设计在提升情境意识、任务绩效和降低认知负荷方面有较好的作用。颜色编码可视化设计的有效性取决于是否有逻辑流程的呈现,在没有逻辑流程时,可能会降低操作正确率。结论 可视化设计有助于降低透明度信息对认知负荷和任务绩效的负面影响,实现智能高铁的高质量人机协同驾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