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谢丽斯 《散装水泥》2022,(2):148-150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装饰设计的要求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传统的设计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而BIM技术属于目前先进的建筑建模技术,能够促进建筑装饰设计工作的良好实施,提升设计工作的直观性、可靠性.基于此,文章研究了BIM技术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提出几点应用建议,旨在为建筑装饰设计中发挥BIM技术作用提供帮...  相似文献   

2.
BIM技术的广泛应用,代表我国的建筑装饰装修行业正在持续进步,针对BIM在建筑装饰装修设计中的主要应用,结合了传统深化设计与BIM技术辅助的深化设计优缺点对比,得出BIM利用自身的可视化、数据共享、协调性等优势在装饰主材排版下单与施工节点做法中具有相对优势,可以达到降低成本以及减少工作任务量,BIM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的提升了建筑装饰装修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性,并且减少了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颖 《天津化工》2022,(1):110-113
绿色BIM理念在建筑领域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多层建筑工程而言,能够决定整个建筑的节能水平和效果,因此,现代建筑业在开展多层建筑设计工作时,应以绿色BIM理念为节能基础,从根本增强多层建筑的节能效果.将绿色BIM建造技术与建筑绿色环保建筑进行有机融合后,自然产生建筑绿色化的BIM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阶段内的任意一段时间内,...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BIM技术在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结合BIM技术的突出特点,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分析了BIM技术在绿色建筑中模拟分析和数据共享两个方面的应用,指出了BIM技术在国内绿色建筑中的发展潜力,力求推进BIM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金爽 《陶瓷》2024,(1):157-159+16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能耗逐年攀升,外墙保温变得愈发迫切。然而,传统施工方法在节能保温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设计不精确、材料浪费、施工难度大等。而基于BIM的施工方法则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通过BIM平台,设计、结构和保温层设计能够无缝集成,实现各专业之间的协同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节能保温效果。基于此,笔者将探讨基于BIM的绿色建筑外墙节能保温施工技术,从而深入探讨如何通过BIM技术为绿色建筑外墙保温施工赋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BIM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在绿色建筑领域中的应用。众所周知,绿色建筑是21世纪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它以低耗能、低污染、高效能为主要特点,顺应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潮流。BIM技术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应用,可以有效增加建筑的绿色效能,实现建筑"绿色化"的建造和使用。本文将以绿色建筑为研究对象,探究BIM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BIM技术是先进的技术之一,常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应用优势较为明显。在建筑行业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装修装饰,传统的CAD软件绘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时代发展需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会阻碍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而BIM技术的融合,可有效解决CAD绘图软件的弊端与不足。其是通过设计建筑三维模型的方法,打造可视化、协同性、信息关联的建筑参考信息。本文主要以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为探究视角,针对施工中BIM技术的应用展开分析,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技术中对BIM技术应用价值与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近些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愈来愈强烈,建筑行业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绿色建筑行业成为了当今建筑业一大热门。在我国,BIM技术的运用尚未完全,BIM技术与绿色建筑行业的结合也不是很完美。本文通过分析BIM技术的特点和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点,再结合绿色建筑设计与BIM技术的实例,找到BIM技术与绿色建筑设计之间的共同点,总结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体现出的强大优势并强调BIM技术对绿色建筑设计的作用和意义,希望能为业者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刘泉宇 《陶瓷》2024,(3):149-151+166
笔者深入探讨了BIM技术在绿色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以国网甘肃平凉某项目为例进行具体实施分析。在BIM设计咨询应用目标方面,通过深化设计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优化总承包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提高现场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全面应用BIM技术实现了设计过程的全面性和精细化,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整体工程效益。在实际应用中,通过BIM技术在初步设计、工程施工和竣工阶段的全面实施,确保了项目在绿色建筑方面的高质量交付。  相似文献   

10.
环境资源保护发展战略提出后,绿色建筑施工、环保建筑装饰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绿色建筑施工装饰产品具有节能环保、高效、价格低廉等特征,受到我国建筑装饰市场普遍认可,在实际建筑装修设计及装饰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独特的主导作用和重要价值。通过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施工材料技术的发展情况可以得出,建筑装修工程装饰材料通过引进多种绿色施工材料技术,能够更加高效降低建筑装饰材料对工程施工现场、周边环境造成的的污染和不良影响,更加符合国家现代化绿色建筑工程标准。并且环保、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施工设计理念能够有效降低对建筑能源和材料的不必要性损耗,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居民搭建更加舒适、美好以及健康的建筑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1.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技术的应用推进了建筑信息化的进程,同时也对工程项目收益产生影响。为优化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效益,明晰影响BIM效益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筛选、归纳和分析,从项目效益和商业效益两个方面分析确定了13个BIM效益评价指标,从项目基本情况、承包商BIM技术能力和BIM成本投入三个方面确定了10个影响因素;其次采用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法确定了BIM效益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利用改进的AHP法研究了BIM效益影响因素对BIM效益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项目规模、BIM技术人员从业工龄和项目软硬件投入费用三大因素是影响BIM效益的关键因素。最后依据研究结果从项目定位、BIM技术人才培养和合理的资本投入角度为BIM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提供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完善建筑材料碳排放的计算,从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统计研究了建筑物中CO2排放量,将建筑物中建材全生命周期分为生产、运输、维护、拆除等四个阶段,运用BIM技术对建筑材料进行辅助统计,计算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的CO2排放量。结合建筑设计实际工程案例,验证了BIM在建筑材料碳排放计算中的可行性,提出了减少建筑材料碳排放的措施,为进一步开展低碳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韦文翔  魏迁 《中国陶瓷》2012,(9):66-68,76
挖掘和创新是现代日用陶瓷图案装饰设计的生存之道,其根本是在本土文化模式为积淀的基础上开拓新的领域,使日用陶瓷的装饰设计在当代得到新发展。紧扣艺术研究这一主题,力求在理解和发掘广西瑶族民族服饰装饰纹样精神内涵的基础上,解析其图案独特的文化内涵,将其运用在现代日用陶瓷的装饰设计中。从中探求在现代日用陶瓷的装饰设计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民族文化性,赋予现代日用陶瓷装饰设计新的内在神韵。  相似文献   

14.
郭声波 《玻璃》2006,33(4):3-6
介绍了泡沫玻璃锦砖的生产和使用方法.泡沫玻璃用于外墙外保温不仅品质优良,而且经久耐用.所研制的泡沫玻璃锦砖,是具有致密玻璃装饰层的泡沫玻璃,可用水泥砂浆直接粘贴于建筑物外墙,使保温和装饰一并完成.  相似文献   

15.
凝胶型水包水多彩外墙涂料是一种新型、节能减排的建筑装饰材料。介绍了凝胶型水包水多彩外墙涂料的生产工艺,并着重探讨影响凝胶型水包水性能的因素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档案修裱中淀粉胶黏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胶黏剂是胶黏荆"绿色化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因其无毒无害,对环境无污染而被广泛应用.淀粉浆糊是修裱工作中的主要胶黏剂,它黏性适中,价格便宜,修裱后的字画柔软平整,具有可逆性,有利于原件的揭裱.通过对档案修裱胶黏剂与纸张黏合作用机理、三种天然淀粉的性能对比以及新型淀粉胶黏剂的研究,探讨了淀粉胶黏剂作为档案修裱胶黏剂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后展望了淀粉胶黏剂在档案修裱中的进一步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建筑装修涂料有其无污染,美观耐用等优异性能,现如今消防安全对涂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指出涂料产品在选料、涂覆建筑物面时一些引起注意的因素重要地考虑防火安全。  相似文献   

18.
在倡导建筑节能和开展墙体改革形势下,新型建筑体系和节能环保型墙体材料的使用打造了生态建筑并造福于人类.以石膏为主体的绿色建材原料在建筑行业倍加关注.本文阐述了主要几种化学副产石膏做为新型石膏基墙体材料原料的研究进展,得出石膏作为新型石膏基墙体材料原料是一种首先应该大力发展的绿色建筑材料原料.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flame‐retarding property of PU foam was realized by compounding with flame‐retarding nonwovens in order to stop flame burning and spread. Followed with global warming, thermal‐insulating materials are also used inside of building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This article presents preparation technique and property evaluation of PU composite board composed of composite nonwovens and PU foam by integrating foaming process. By optimization of composite nonwoven, effects of foam density and nonwoven composition on flame‐retarding and thermal‐insulating properties were discussed. Puncture resistance property of composite board was also investigated for resisting against sharp‐object impacts. The resultant composite board would be applied as partition materials in future building decoration. © 2014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4 , 131, 40463.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the 28 primary colors and 11 complementary colors suggested by Chang et al in their investigation on building colors in Wanhua District of Taipei City were taken as color samples. The two-color combination mode was adopted to obtain 308 simulation photos, and two-color harmony was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isual evaluation using psychophysical tests. This study explored building façade color harmony in the CIELAB color spa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lor attributes (hue, lightness, and chroma) and the color harmony, and betwee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color attributes and color harmony. It found that a high lightness of a building's primary color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 level of building color harmony, while the color harmony is reduced when the color falls in the green or blue sector in the CIELAB color space; a greater lightness difference between building façade colors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level of building color harmony, while the colors are disharmonized when they tend to the blue sector in the CIELAB color space. The contribu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summarize the principl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building color harmony in urban renewal, and proposed suggestions on building color harmony in the urban renewal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