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中期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可溶性内皮因子(s Eng)、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与子痫前期及胎儿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健康孕妇各1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两组孕妇孕20~24周的血液标本,测定血清PLGF、sFlt-1、sEng、sCD40L水平,对比检测结果。跟踪子痫前期孕妇的围产结局,对比不同围产结局孕妇的各项血清指标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妇的血清PLGF水平更低,sFlt-1、sEng、sCD40L水平更高(P<0.05)。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与PLGF水平均呈负相关,与sFlt-1、sEng、sCD40L、Hcy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相比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与各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更强。胎儿妊娠结局良好162例(84.38%),结局不良30例(15.63%)。结局不良组的PLGF水平显著低于结局良好组,sFlt-1、sEng、sCD40L、Hcy水平显著高于结局良好组(P<0.05)。子痫前期患者胎儿不良结局与PLGF水平呈负相关,与sFlt-1、sEng、sCD40L、Hcy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子痫前期的发生、进展及围产结局均与血清PLGF、s Flt-1、sEng、sCD40Ly水平密切相关,监测孕中期血清PLGF、sFlt-1、sEng、sCD40L水平变化可为临床评估子痫前期病情程度、预测胎儿不良结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孕妇血浆蛋白酶Corin、胎盘生长因子(PLGF)、可溶性内皮因子(sEng)、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PE孕妇92例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PE组(M-PE组,n=53)和重度PE组(S-PE组,n=39),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PE组(n=57)和晚发型PE组(n=35)。另选同期健康孕妇5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浆Corin、PLGF、s Eng及sFlt-1。结果 PE组的血浆Corin、sEng、sFlt-1和sFlt-1/PLGF高于对照组,且S-PE组高于M-PE组(P 0.05);PE组的血浆PLGF低于对照组,且S-PE组低于M-PE组(P 0.05)。早发型PE组的血浆Corin、sEng、sFlt-1和sFlt-1/PLGF均高于晚发型PE组,PLGF低于晚发型PE组(P 0.05)。PE患者的血浆Corin与sEng、sFlt-1和sFlt-1/PLGF比值呈显著正相关性,与PLGF呈显著负相关性(P 0.05)。结论 PE患者血浆Corin、s Eng、s Flt-1呈明显高表达而PLGF呈低表达,且与发病时期、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早发型PE异常表达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孕中期和孕晚期外周血和胎盘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及其受体RAGE、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探讨各指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产科门诊产前检查做唐氏筛查的孕妇血清样本900例,追踪孕妇的妊娠结局,获取妊娠期高血压9例,子痫前期(PE)组6例。检测孕妇孕中期和孕晚期血清和胎盘中AGEs、RAGE、TGF-β1表达。结果:孕中期,PE组血清AGEs、RAGE、TGF-β1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TGF-β1水平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孕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组和PE组AGEs、TGF-β1水平比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E组TGF-β1表达水平比妊娠期高血压组显著升高(P0.05)。PE组RAGE表达水平比对照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均显著升高(P0.05)。PE胎盘AGEs、RAGE、TGF-β1表达阳性染色细胞比对照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染色明显增强,数量明显增多。结论:AGEs-RAGE系统的激活可能和PE的发生密切相关,TGF-β1参与了这个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期及产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可溶性受体1(sFlt-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100例GDM患者(其中,FGR21例、巨大儿27例、胎儿正常52例)及3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各孕妇孕28周、32周、36周、分娩前及产后24h血清VEGF及sFlt-1水平。结果三组GDM患者不同孕周VEGF水平均比同期对照组高(P<0.05);FGR组孕期及产后sFlt-1水平均比同期其余三组高(P<0.05);除巨大儿组外,其余三组孕期sFlt-1水平随孕周增加逐步升高(P<0.05)。结论 GDM患者孕中晚期VEGF水平变化平稳,总体水平高于正常妊娠者;GDM孕妇孕期sFlt-1水平的变化影响胎儿发育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C)的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妇产医院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妊娠高血压患者22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2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5例,并选择同期孕周相匹配的健康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间及与健康孕妇组CC、SCr、BUN和UA的差异,比较不良妊娠结局组与无不良妊娠结局组CC、SCr、BUN和UA的差异。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各亚组患者CC和UA均较健康孕妇明显增高(P0.05),且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升高更明显(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高血压疾病组CC和UA分别上升了97.4%和47.4%。妊娠高血压疾病各亚组患者中CC和UA超过正常值患者例数重度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妊娠期高血压。不良妊娠结局组患者的血清CC、SCr和UA均高于无不良妊娠结局组(P0.05)。结论 CC是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一项敏感和可靠的指标,其可能作为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孕妇发生早发型子痫前期及其出现不良妊娠结局与血清胱抑素C(CC)水平变化趋势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住院治疗并分娩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69例,其中轻度15例(早发轻度组),重度54例(早发重度组),分析血清CC水平和子痫前期发生及母儿结局的关系。并同期选择产前检查正常的妊娠孕妇100例,检测其孕中期和孕晚期血清CC水平作为对照。结果:①正常妊娠孕妇孕中期和孕晚期时血清CC分别为0.81±0.12mmol/L和1.01±0.18mmol/L。早发轻度组血清CC(1.15±0.39mmol/L)和早发重度组血清CC(1.69±0.68mmol/L),分别与正常妊娠孕妇的孕中期和孕晚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早发重度组的血清CC水平高于早发轻度组(P<0.05);早发重度组收缩压、舒张压、尿酸、肌酐和24小时尿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早发轻度组(P<0.05);早发重度组的羊水过少、胎儿生长受限、胎死宫内、低蛋白血症、胎盘早剥和HEELP综合征等不良妊娠的发生率高于早发轻度组。③早发重度组中出现不良妊娠结局患者中的CC水平高于未出现不良妊娠结局患者(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在妊娠中期血清CC水平已高于正常妊娠妇女,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14~20周孕妇血清中可溶性endoglin(sEng)水平是否对重度子痫前期有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留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妊娠14~20周孕妇行唐氏筛查时的血清,追踪孕妇的妊娠结局,获取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14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25例,正常对照组25例和早产组13例,用ELISA方法测定各组孕妇妊娠中期血清中sEng的浓度,数据表示为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形式。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正常对照组和早产组孕妇妊娠中期血清中的sEng浓度分别为0.440ng/ml(0.526ng/ml)、0.594ng/ml(0.457ng/ml)、0.483ng/ml(0.194ng/ml)、0.460ng/ml(0.204ng/ml)。各组孕妇血清中sEng浓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i-Square值=1.371,P=0.712)。结论妊娠中期14~20周孕妇血清中的sEng水平对重度子痫前期尚未显示出明显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血清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对肾小球内皮细胞(HRGECs)通透性的影响机制。方法:收集20例PE与正常孕妇外周血清,ELISA法检测孕妇外周血中sFlt-1含量。利用PE血清及重组sFlt-1(rsFlt-1)蛋白处理HRGECs,细胞接种于transwell小室,体外细胞培养分组:正常孕妇血清处理组(NG组),PE血清处理组(PE组),正常孕妇血清+rsFlt-1处理组,PE+sFlt-1抑制剂处理组,PE血清+CAV1抑制剂处理组。Evens-blue检测HRGECs对大分子蛋白通透性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caveolin-1(CAV1)蛋白表达。结果:PE血清sFlt-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E血清、rsFlt-1可使HRGECs对大分子蛋白通透性及CAV1蛋白表达增加。sFlt-1抑制剂、CAV1抑制剂可抑制PE血清、rsFlt-1导致的HRGECs对大分子蛋白通透性增加。结论:PE患者血清可通过sFlt-1-CAV1信号通路增加肾小球内皮细胞对大分子蛋白的通透性,CAV1表达异常可能参与蛋白尿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的变化及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1)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1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及10例足月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的胎盘组织中sFlt-1mRNA表达水平。(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35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1组)及35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正常妊娠1组)外周血中sFlt-1水平。(3)ELISA测定2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2组)及20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正常妊娠2组)胎盘附着处子宫静脉血中sFlt-1水平。(4)ELISA测定10例早孕(早孕组)及10例中孕(中孕组)妇女外周血中sFlt-1水平。结果(1)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sFlt-1mRNA表达水平为0.95±0.04,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的0.64±0.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子痫前期1组孕妇外周血清中sFlt-1水平为(5640±3191)ng/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1组的(2194±635)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子痫前期2组孕妇子宫静脉血清中sFlt-1水平为(7673±2296)ng/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2组的(3057±785)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早、中孕组孕妇外周血清中sFlt-1水平分别为(32±20)ng/L及(994±302)ng/L。结论(1)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sFlt-1水平明显增高;(2)血清中sFlt-1水平随孕周增加而升高,并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 mRNA在正常妊娠和子痫前期胎盘中的表达差异及相应的母体外周血中sFlt-1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15例子痫前期孕妇(子痫前期组)和14例孕周与之相匹配的血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用ELISA方法测定其外周血中sFlt-1的水平;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两组胎盘组织中sFlt-1 mRNA水平。结果外周血中sFlt-1的水平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9±8.32)μg/L、(5.48±2.09)μg/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sFlt-1 mRNA在两组胎盘中均有表达,在子痫前期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表达分别为(4.11±4.09)、(1.69±1.6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子痫前期组血清sFlt-1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明显正相关(r=0.741,P<0.05)。结论sFlt-1 mRNA在子痫前期组孕妇的外周血中及胎盘组织表达升高,可能与子痫前期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内皮因子受体-1(sFlt-1)及缺氧因素对子痫前期(PE)孕鼠动物模型滋养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120只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PE模型组(B、C、D组)。建立以L-NAME、PS/PC、STBM全面的复合PE和体外sFlt-1浓度孕鼠模型。妊娠10天开始、B、D组孕鼠腹腔注射sFlt-1,A、C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均持续13天。妊娠第22天测定孕鼠血压及蛋白尿。断鼠尾取静脉血,ELISA法检测各组孕鼠血浆sFlt-1水平。剖宫产取各组孕鼠胎盘绒毛组织清洗后行原代滋养细胞组织皿培养。A、B、C、D组滋养细胞分别于正常氧压、50ng/ml sFlt-1 2ml+正常氧压、低氧和50ng/ml sFlt-1 2ml+低氧培养箱中培养。48h后,收集培养的原代滋养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调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Caspase-3表达。结果:对照组与PE模型组孕鼠的血浆sFlt-1水平、收缩压、舒张压及尿蛋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模型组的胎盘滋养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3.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模型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E模型组胎盘组织中的促凋亡蛋白Bax明显上调,抑凋亡蛋白Bcl-2明显下调,凋亡执行蛋白caspase-3表达上调;PE模型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lt-1及缺氧因素与PE滋养细胞过度凋亡发生密切相关,两者促进PE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胎孕妇孕晚期血脂水平与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产科分娩的138例双胎孕妇(双胎组)及同期150例单胎孕妇(单胎组)的孕晚期临床资料,同时双胎孕妇按血脂水平分为血脂异常组(94例)及血脂正常组(44例),比较组间血脂水平、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双胎孕晚期血脂水平与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之间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1)双胎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明显高于单胎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I(Apo-AI)水平明显低于单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双胎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血脂异常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双胎孕晚期TG、Apo-B为妊娠期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TG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HDL-C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剖宫产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TC为早产、胎儿窘迫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LDL-C为早产、胎儿窘迫的保护性因素(OR1,P0.04)。结论:双胎孕妇孕晚期血脂水平、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胎孕妇,双胎血脂异常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孕妇,双胎孕妇孕晚期升高的血脂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具有相关性,应早期积极干预双胎孕妇的血脂,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IP)孕妇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妊娠结局及血清尿酸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妊娠36~42周HDIP孕妇90例作为研究组,按照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n=69)和正常尿酸组(n=21),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n=90)。比较三组孕妇的生化指标和妊娠不良结局及其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三组孕妇血清总蛋白、谷丙(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酐、尿素氨、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孕妇早产、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高于正常尿酸组及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尿酸357μmol/L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高危因素(OR=1.258,P0.05)。结论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常伴多种生化指标异常,是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与妊娠期胆汁淤积症(ICP)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既往诊治的ICP孕妇14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孕妇是否出现不良妊娠结局作为分组标准,其中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61例作为不良组,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8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不良组的血清TBA、FIB、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组与对照组的血清AST、ALT、TBIL、DBIL、发病孕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发病孕周越小、血清DBIL、TBA、FIB及D-D水平越高是ICP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P孕妇的血清TBA、FIB及D-D水平越高,其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将增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孕妇血浆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水平变化对子痫前期发病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46例妊娠20~26周最初血压正常孕妇的血浆中sFlt-1水平进行测定,并随访观察孕妇血压变化和妊娠结局.结果 (1)146例孕妇中,发展为子痫前期患者12例(子痫前期组),余134例孕妇妊娠结局正常(正常妊娠组).(2)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浆sFlt-1水平为(4135±699)ng/L,正常妊娠组为(1490±1033)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痫前期组患者临床诊断前10周即出现sFlt-1水平升高.(3)sFlt-1水平预测子痫前期,受试者工作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81.以sFlt-1≥3344 ng/L为切点,预测子痫前期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6%、67%、100%.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血浆sFlt-1水平升高的变化早于临床诊断子痫前期10周以上,因此,血浆sFlt-1水平变化可作为子痫前期发病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妊娠晚期单胎孕妇886例,检测其分娩前一周内的血清TG和TC值,比较样本分布及各组妊娠结局的差异,分析血脂异常程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大多数孕妇都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升高,以TG升高为主;2当TG水平超过正常值高限两倍时,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TG水平超过正常值高限的3倍时,巨大儿、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3高TC组产后出血、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TC组(P0.05);4孕晚期母血TG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137,P0.05)。结论孕晚期过高的TC、TG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加以控制,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可溶性CD105(sCD105)表达的变化和意义,探索妊娠中期测定血清sCD105值预测子痫前期的可能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间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子痫前期患者40例(子痫前期组),其中轻度子痫前期12例,重度子痫前期28例。选择同期在该院年龄、孕龄匹配且有正常妊娠结局的4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在孕15~20周曾行产前筛查,保留有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sCD105水平。结果对照组和子痫前期组血清妊娠晚期sCD105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10.35μg/L和35.1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妊娠晚期sCD105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20.99μg/L和51.6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和子痫前期组妊娠中期sCD105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5.20μg/L和5.9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选择sCD1055.23μg/L为界限值,预测子痫前期的灵敏度为67.5%,特异度为52.5%,阳性预测值为58.7%,阴性预测值为61.8%。结论子痫前期患者sCD105水平显著增高,发生子痫前期的妊娠中期孕妇sCD105也显著增高,而且这种增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叶酸、体质指数(BMI)及凝血指标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子痫前期孕妇(86例)和正常孕妇(55例),分析孕前BMI、妊娠早期(孕周11~12周)叶酸、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与子痫前期及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叶酸、凝血指标PT、APTT水平降低,而孕前BMI和FIB升高(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叶酸、孕前BMI及凝血指标联合检测预测子痫前期,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95%置信区间为0.778~0.905);与良好妊娠结局组相比,不良妊娠结局组血清叶酸水平降低,FIB升高(P 0.05),而两组孕前BMI、PT、APT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BMI、妊娠早期叶酸、凝血指标(PT、APTT、FIB)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并可评估患者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在联合分析孕早、中期甲状腺功能情况下,低甲状腺素血症(HT)对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733例孕妇病例资料。根据孕早、中期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将病例分成4组,分别为:A组:孕早期被诊断为HT且孕中期甲状腺功能正常;B组:孕早期甲状腺功能正常且孕中期被诊断为HT;C组:孕早、中期均被诊断为HT;D组:孕早、中期甲状腺功能均正常,比较组间妊娠期间各项指标、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与D组比较,A组的剖宫产(54.7%vs 45.2%,P=0.01)、妊娠期糖尿病(GDM)(16.3%vs 10.0%,P=0.01)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3%vs 2.0%,P0.01)发生率均增高,B组(22.4%vs 10.0%,P0.01)和C组(24.4%vs 10.0%,P0.001)的GDM发生率增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单独的孕早期HT是GDM(aOR 1.70)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aOR 2.83)的危险因素,单独的孕中期HT(aOR 2.51)以及孕早中期均患HT(aOR 2.67)是GDM的危险因素。结论:孕早期HT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因素。无论是孕早期还是孕中期的HT均会增加GDM的发生率,哪怕是孕中期新发的HT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外周血、新生儿脐血血清和胎盘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本院产检并分娩的正常妊娠组(对照组,n=50)和PE组(n=54,其中早发型PE组29例,晚发型PE组25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新生儿脐血血清及胎盘组织中TGF-β_1表达水平,分析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①两组在入组年龄、分娩孕周、定期产检、最高收缩压、舒张压、新生儿体质量、血肌酐、尿酸、白蛋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PE组孕妇外周血血清中TGF-β_1水平与年龄负相关(r=-0.289,P0.05),与发病孕周、最高血压、新生儿体质量、白蛋白、血肌酐、尿酸无明显相关(P0.05)。③早发型P E组和晚发型PE组孕妇外周血血清TGF-β_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新生儿脐血血清TGF-β_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早发型PE组和晚发型PE组孕妇胎盘组织中TGF-β_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早发型PE组、晚发型PE组TGF-β_1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_1可能参与PE的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在母体外周血血清表达越低。孕晚期检测母体外周血血清TGF-β_1水平,可能有助于高危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