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术后疼痛是人体受到伤害刺激的一种反应,疼痛本身可以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烦躁不安甚至忧郁等,因此术后镇痛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我院近期在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加入不同药物用于术后镇痛,以求达到理想药物配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后疼痛不仅有术后切口的疼痛,而且还包括子宫收缩带来的疼痛,硬膜外单次注入阿片受体激动剂吗啡可起到很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但是随着临床上患者自控镇痛(PCA)日益普及,吗啡硬膜外单次镇痛存在较重的不良反应,该模式已被人们越来越少使用。我院从2005年根据不同经济水平的患者选用单次镇痛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两种不同模式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前术后镇痛技术作为手术后的一项特殊服务正在各级医院逐渐展开,使手术后的病人不仅脱离了术后疼痛的折磨,而且缩短了病程,促进术后康复,受到广大病人及其家属的欢迎.作者对本院开展胸腹部手术80例病人术后镇痛的方法及效果进行了对比观察,得出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技术优于单次硬膜外注药技术,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硬膜外术后镇痛已被广泛应用,不同配伍的术后镇痛液不一而足,术后镇痛效果经常差强人意,因而常常加大剂量,来提高镇痛的效果。由此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研究发现术中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致敏作用可导致术后疼痛的扩散和延长,在术前超前制止CNS的兴奋性,可明显降低甚至消除CNS的致敏作用,所以,有效的术后镇痛应当是预先给药,超前阻止CNS致敏以及伤害性感受的传入,达到减轻术后疼痛、延长镇痛时间和减少镇痛药需要量的目的。本文将比较超前和术后注入氯胺酮一吗啡混合液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5.
姜锦魁 《江西医药》2002,37(5):386-386,393
吗啡应用于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但其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已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曲马多是非阿片类合成镇痛药,其镇痛作用较吗啡差,但其对呼吸抑制弱的特点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旨在探讨其在维持镇痛时,以减少其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镇痛合剂用于术后止痛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7~2009年100例术后镇痛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术后镇痛效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止痛能够在手术后早期为患者提供满意的镇痛作用。结论术后镇痛减少术后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开胸术后镇痛的现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金良 《河北医药》2008,30(9):1389-1391
开胸术后胸痛是最严重的手术后疼痛之一.理想的镇痛应该是一种容易实施、成功率比较高、并发症最少而且有效的镇痛方法[1].镇痛效果不佳或镇痛方式不恰当,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而且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2].良好的镇痛可以减少并发症并促进患者康复.因此开胸术后采用合理有效的镇痛疗法不仅仅是非常重要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3].  相似文献   

8.
可塞风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术后镇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供选择的静脉镇痛药物越来越多。可塞风是一种新近用于临床的药物,为了了解此种药物的疗效,我们把可塞风与曲吗多的疗效作比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术后静脉镇痛与硬外自控镇痛术尿潴留的发生率。方法12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各组均40例;V组,非椎管内麻醉组,行全麻,颈丛麻或臂丛麻,术毕予静脉自控镇痛术(PC IA)EV组,行中下腹及下肢手术,腰硬联合麻醉,术毕行静脉自控镇痛术(PC IA);EE组,行中下腹及下肢手术,腰硬联合麻醉,术毕行硬外自控镇痛术(PCEA)。结果3组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镇痛无差别(P>0.05),但V组EV组EE组尿潴留的发生进行性增加(P<0.05)。结论与硬外自控镇痛术相比,术后静脉镇痛能明显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氯胺酮静脉麻醉超前镇痛对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和对照组B。实验组A在手术切皮前静脉缓推氯胺酮0.3mg/kg,观察术后4、8、12、16h镇痛效果以及术后镇痛药的使用频率。结果术后4、8、12、16h实验组A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B(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胺酮静脉麻醉超前镇痛可起到术后镇痛的效果,并且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镇痛泵在剖宫产术后应用的镇痛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对206例剖宫产妇使用硬膜外镇痛泵,对镇痛效果进行观察,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术后48h镇痛效果,0~I级193例,镇痛总有效率为93.7%。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剖宫产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术前做好宣教工作,术后严密观察,给予良好的护理。  相似文献   

12.
术后镇痛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对全身多器官系统产生间接的不良影响。良好的术后镇痛能减少患者痛苦 ,改善术后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 ,减少术后并发症 ,有利于患者术后的转归。1 术后硬膜外镇痛的进展和优缺点早期采用硬膜外单次反复注药镇痛 ,药物浓度和镇痛效果易于波动 ,不利于术后的安全和管理 ,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是 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 ,是自控镇痛PCA的一种 ,患者可按需调控注射止痛药的时机和药量 ,用药及时 ,起效迅速 ,效果相当满意 ,符合不同患者不同时刻对止痛药需求的个体差异 ,且用药量比以往PCA明显减少 ,副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385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术中给予相同麻醉方式,术后对照组采用口服尼美舒利0.1g镇痛,观察组采用PCIA法镇痛;分别在术后8h、24h和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和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组内24h与8h、48h与8h、48h与24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VAS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术后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A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术后镇痛病人的监护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风铃 《安徽医药》2002,6(2):43-43
近年来术后镇痛已在临床普遍开展,我科1996年~2001年对1 092例术后镇痛的病人进行监护认为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但使用过程中不加强监护就会造成意外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自控镇痛 (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 ,PCEA)对于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以及 PCEA对于剖宫产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观察了 PCEA镇痛 110例及非 PCEA镇痛 67例选择性剖宫产患者的镇痛效果 ,并且观察了PCEA镇痛对剖宫产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结果 :PCEA对于剖宫产术后 6及 2 4小时镇痛有效率分别为 98%和 94%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显著 ( P <0 .0 5 ) ,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另外 PCEA镇痛患者术后开奶时间较对照组提前 ( P <0 .0 5 )。而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不显著 ( P >0 .0 5 )。结论 :PCEA用于剖宫产手术后镇痛 ,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自控静脉镇痛泵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剖宫产适应证的放宽,剖宫产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因此,术后镇痛护理日益被产科临床所重视,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将术后疼痛控制的满意程度作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对87例剖宫产产妇术后采用自控静脉镇痛和肌肉注射哌替啶两种方法镇痛,观察48h内的镇痛效果和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硬膜外氯胺酮超前镇痛对术后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切皮前应用氯胺酮在硬膜外腔中的超前镇痛作用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产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氯胺酮组在手术开始前于硬膜外腔注入氯胺酮30mg,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两组均行PCEA吗啡镇痛。记录疼痛出现时间,术后4、8、12、16、24小时VAS评分,24小时镇痛药液消耗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氯胺酮组术后疼痛出现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16小时及24小时两组VA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小时内吗啡消耗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切皮前硬膜外腔应用氯胺酮具有超前镇痛作用,可加强吗啡术后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刘学连  刘俊杰 《河北医药》2013,35(4):565-566
随着对术后疼痛病理认识的提高,人们已将术后镇痛视为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与传统肌内注射麻醉性镇痛药相比,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技术(PCEA)具有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少,血药浓度维持恒定,可根据个体对镇痛药的不同需求而投放用药等优点,在临床上已广泛开展,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本研究通过对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140例不同椎间隙穿刺留置硬膜外导管术后镇痛的效应进行了探索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术后静脉镇痛与硬外自控镇痛术尿潴留的发生率.方法12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各组均40例;V组,非椎管内麻醉组,行全麻,颈丛麻或臂丛麻,术毕予静脉自控镇痛术(PCIA)EV组,行中下腹及下肢手术,腰硬联合麻醉,术毕行静脉自控镇痛术(PCIA);EE组,行中下腹及下肢手术,腰硬联合麻醉,术毕行硬外自控镇痛术(PCEA).结果3组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镇痛无差别(P>0.05),但V组EV组EE组尿潴留的发生进行性增加(P<0.05).结论与硬外自控镇痛术相比,术后静脉镇痛能明显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皮下连续镇痛技术在300例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总结皮下连续镇痛技术的镇痛效果及副反应情况,为临床提供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方法 300例术后患者,均在手术进行到缝皮时三角肌皮下埋置套管针,连接镇痛泵。药液配方:舒芬太尼100~150μg+托烷司琼5mg+0.9%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延长术后镇痛时间。镇痛效果的观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价术后2、6、24、48h的疼痛程度。并统计患者对整体术后镇痛的满意程度。结果连续镇痛时间最短为12h,最长为70h,平均镇痛时间为(45±3.6)h。患者对整体术后镇痛的满意程度:优241例,占80.3%;良45例,占15%;一般为14例,占4.7%;差为0。结论皮下连续镇痛技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且不受手术部位的限制,无神经血管损伤的风险,并发症少,可以适用于任何手术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