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教育活动是心灵层面的交流,而师德行为也应该是教师内心的外部表现.教育界对师德的界定大多从师德的内涵和外延二个层面来阐述.师德的内涵,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相似文献   

2.
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又显得尤为重要。我校从实践找不足 ,从挫折中找教训 ,从摸索中找规律 ,从而使全校师德师风发生了根本转变 ,教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一、用丰富的活动激励人我校以开展活动为载体 ,不断丰富师德教育的内涵 ,拓展师德教育的空间 ,使师德教育常抓不懈。一是开展了“一学二谈三查四承诺五讲”德育系列活动。二是开展了以“四心”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三是开展了教师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目标管理考核活动。四是开展了岗位明星评比活动。通过这些活动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新时期高校师德的内涵教师是知识文化的传授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教师素质将直接影响学生身心的发展及民族素质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其中道德素质,即师德是核心。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一般认为师德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还有学者认为,广义上的师德还应包括以下两个层面的内涵,[1]第一,教师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积累做一个合格公民应有的道德素质,即传统的育人。…  相似文献   

4.
用教育智慧提升师德的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德是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的教师在具体而真实的教育情景中,通过自己富有智慧的教育教学行为来体现的,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记住若干条或几个方面的名言警句。基于教育智慧语境的师德范畴主要包括师品、师智、师爱、师识四个层面,相应地,用教育智慧提升师德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完善师品、  相似文献   

5.
马苏江 《考试周刊》2008,(52):141-143
铸造"师魂"是育人之本,也是高校师德建设的着力点。确立德育在高校中的核心地位是教育理念上的一次深刻革命。高等学校的教师在培养人才的活动中担负着特殊的使命。一流的教育必须有一流的教师。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正是教育使命和教师职责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实施高校德育教育的目的、内涵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但近年来,教师的师德成为网络热炒的话题,人们开始疑惑,到底什么才是师德?可见,师德是新时期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它不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更影响着学生素质的高低或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本文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为例,从教师的爱岗敬业情况、教师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认同状况、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等三方面来剖析师德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中教师的职责使命迫切需要师德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师德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两者的不同研究历史以及教师专业化的"技术化"研究误区,一定程度上导致师德教育未能深入到教师专业发展层面来开展。师德建设要走出困境,取得实效,必须要注重与教师专业情意提升相结合,注重师德修养与专业知识技能形成"合金",使师德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8.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教学能力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素养的主体,单纯地把教师职业道德孤立起来不利于师德水平的提高.在目前的教师教育和培训中,对师德与师能的培养是相互分离的,最终造成了大家对师德培养与成长的忽视或者漠视.师德师能一体化培养是改变这一情况的有效途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达成这一目标:师德培养立足于教师的日常活动,揭示教师专业活动的道德意蕴,揭示师德的专业价值,重视教师的职业幸福.  相似文献   

9.
师德建设是保障教学顺利展开的必备因素。师德建设既包括对教师业务水平提升的考量,也包括对教师德行修养的培育。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师德建设成为当前中学教育发展中的重中之重。面对当前中学美术教师师德发展的困境,我们必须从制度层面对师德进行重新审视与整合。通过全方位的师德制度体系的构造,来完善师德建设,夯实师德基础。同时,以师德建设为契机,进而推动教学管理工作的完成。  相似文献   

10.
<正>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成败,更是教师的灵魂所在。因而,铸师德、正师风、扬师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哲学、社会伦理道德、心理等各个方面,仅靠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几次活动无法立即奏效。我认为师德的内涵应当包括三种不同的境界。一、爱,师德的基础2014年9月9日,在第30个教师节来  相似文献   

11.
“主体”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哲学概念,可以从认识论和本体论两个层面来理解。对于语文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我们不能简单理解为教师或学生,而应从整个教育活动的各个层面,对师生关系作全面的考察,从而形成科学的语文“主体”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站在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师德视角下,针对高职院校目前的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学校和政府三个层面提出高职院校师德内涵建设的可行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青少年成才的保障,也是教师成就自我的事业。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热爱学生,还要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新的历史时期教师为人师表和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崇文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区教育工会非常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在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中,坚持做到一年一个主题,年年有新意。十年来,连续开展了师德演讲、教师风采展示、新时期师德建设内涵的研讨、师德之星评选及读教育名篇名著等活动。近年来,该区还根据优秀教师的事迹编辑出版了题为《塑造未来》、《根植于爱》和《感悟》三本书。这三本书集中总结了全区师德教育的经验,展示人民教师的风采。本期《刊中刊》栏目介绍了17位优秀教师的业绩,相信会给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同行以更多的激励和思考,在读者中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4.
师德就是为师之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品质和所有教育活动的总和。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德内容的概括有很多种,但简要地说,师德的核心离不开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爱岗敬业,二是教书育人,三是为人师表。一、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和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把握师德内涵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德,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师德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准确把握师德内涵,对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涵和作用,指出了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加强师德建设的主要措施,与构建学习型高职教师队伍结合起来,从强化师德教育入手,开展一系列的师德建设活动,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师德建设的规范化和经常化。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在新时期高校加强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的基本内涵.从师德建设是高质量教育活动的保障、改正教风带动学风的需要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三个方面论述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并从精神文明建设、工会组织的作用及师德建设方法等方面阐明了新时期加强以人为本师德建设的途径.特别强调了在师德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魂。师德建设关系高校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成败,关系社会和谐。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特别是教师教育类专业的教师,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的成长,影响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和谐社会角度审视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的新内涵,剖析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人类是通过教育活动来传承和创新文化,最终推动社会进步的,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兴衰。本文从职业道德这一角度论述了加强师德的重要性,探讨了教师应遵循的师德规范以及强化师德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青少年成才的保障,也是教师成就自我的事业。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热爱学生,还要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新的历史时期教师为人师表和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崇文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区教育工会非常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在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中,坚持做到一年一个主题,年年有新意。十年来,连续开展了师德演讲、教师风采展示、新时期师德建设内涵的研讨、师德之星评选及读教育名篇名著等活动。近年来,该区还根据优秀教师的事迹编辑出版了题为《塑造未来》、《根植于爱》和《感悟》三本书。这三本书集中总结了全区师德教育的经验,展示人民教师的风采。本期《刊中刊》栏目介绍了17位优秀教师的业绩,相信会给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同行以更多的激励和思考,在读者中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