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HBsAg阳性孕妇HBV宫内感染的疗效并探讨其适应症。方法:86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6),均在妊娠28周时抽取静脉血检测HBsAg、HBeAg和HBV DNA。治疗组自28周开始每4周肌注一次HBIg(200IU)直至分娩。对照组不给予上述药物。新生儿出生后即取静脉血检测HBsAg。结果:治疗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BeAg阳性和阴性孕妇均可发生宫内感染,但HBe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而两组中HBV DNA阴性孕妇均未发生宫内感染。结论:HBIg能有效降低HBsAg阳性孕妇的宫内感染发生率,HBV DNA检测可以作为是否应用HBIg的指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抗体定量测定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中的意义.方法 我院分娩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乙肝e抗原(HBeAg)阴性孕产妇445例及其分娩的新生儿445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孕产妇乙肝e抗体(HBeAb)阳性349例(作为干预1、2组和对照1组),HBeAb阴性96例(作为对照2组).(1)干预1组:孕妇孕28、32、36周共3次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共133例.(2)干预2组:孕妇孕20~27周检测静脉血HBsAg、HBeAb和HBcAb定量,HBeAb定量大于50 ncu/ml者孕28、32、36周分别肌肉注射HBIG 400 IU,共124例.(3)对照1组:孕期未注射HBIG,共92例.(4)对照2组:孕期未注射HBIG,共96例.检测各组孕妇的新生儿生后12 h内静脉血HBV抗原定性.结果 干预2组孕妇46例(37.1%)HbsAg升高、41例(33.1%)HbcAb升高;新生儿HBV定性,干预1组阳性2例(1.5%),对照1组阳性4例(4.3%),两组之间阳性率对比(x2=1.695,P=0.1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2组和对照2组无HBV定性阳性.结论 孕妇HBsAg和HBcAb定量值高者未见宫内传播者.孕妇HBeAb定量值低者未见宫内传播者.HBeAb定量值高的孕妇分娩HBV定性阳性新生儿的可能性大,故可作为HBIG阻断宫内传播对象的参考.HBeAb定量增高与宫内传播关系的探讨目前是初步的,尚待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拉米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应用拉米夫定对高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孕妇HBV垂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血HBsAg、HBeAg阳性及HBV DNA≥1×106拷贝/mL孕妇90例,分为拉米夫定组48例与对照组42例。拉米夫定组自孕28周起口服拉米夫定。二组孕妇于孕28周、分娩前、产后6个月,其新生儿生后24h内免疫接种前、1、6个月检测HBsAg、HBeAg、HBsAb及HBV DNA。结果拉米夫定组孕妇分娩前HBV DNA显著下降(P<0.05),其新生儿出生24h内HBsAg、HBV DAN阳性率分别为16.67%、18.75%,低于对照组40.48%、45.23%(Pa<0.05);拉米夫定组6月龄儿HBsAb阳性率81.25%高于对照组59.52%(P<0.05)。二组孕妇及其新生儿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结论妊娠晚期应用拉米夫定能降低孕妇HBV DNA载量,减少HBV垂直传播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筛查方法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较敏感的筛查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传播的监测方法 和指标,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42例HBsAg阳性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结果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阳性率为16.2%(23/142),高于脐带血HBsAg的阳性率9.8%(14/142)(P<0.01);血清HBeAg阳性孕妇其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为41.0%(16/39),高于HBeAg阴性孕妇组的阳性率6.8%(7/103)(P<0.001),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阳性率随孕妇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P<0.01).结论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新生儿脐带血HBV-DNA是监测乙型肝炎发生宫内传播的较敏感指标;孕妇血清HBV-DNA高含量是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侵犯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了解其免疫失败发生的机理.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67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和PBMC的HBV DNA.根据新生儿PBMC中HBV DNA分成阴性和阳性组,将新生儿的PBMC分别在植物血凝素(PHA)和纯化HBsAg刺激下进行体外细胞培养,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的分泌含量.结果 (1)35例母亲PBMC HBV DNA阳性者其新生儿15例为阳性,母亲与患儿PBMC HBV DNA阳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新生儿PBMC内HBV DN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纯化HBsAg刺激时,阳性组IFN-γ的分泌量较阴性组低(P<0.01),IL-4含量显示PBMC HBV DNA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5),PHA刺激时,两组IFN-γ、IL-4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MC内的HBV DNA可能是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宫内新生儿PBMC感染HBV,IFN-γ特异性反应低下,而IL-4特异性反应增强,细胞调节失衡,可能是新生儿免疫失败和易于免疫耐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Shi L  Yue YF  Zhang SL  Li SH  Shi ZY  Lei CM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11):855-858
目的探讨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机制及意义。方法选择84例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为研究组。16例HBsAg阴性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作为对照。ELISA检测新生儿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巢式PCR(n-PCR)检测孕妇及新生儿血清和PBMC中HBV DNA。对血清HBsAg及HBV DNA阴性、仅PBMC中HBV DNA阳性的新生儿随访1年,观察HBsAb产生及PBMC中HBV DNA存在状况。结果(1)84例孕妇血清HBV DNA阳性45例(53.57%);PBMC中HBV DNA阳性34例(40.48%),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91,P〉0.05)。血清及PBMC中HBV DNA均为弱阳性。(2)研究组新生儿感染24例(28.57%)。其中仅血清HBV DNA阳性7例,仅PBMC中HBV DNA阳性11例,血清和PBMC中HBV DNA同时阳性6例,血清及PBMC中HBV DNA均为弱阳性;新生儿血清HBsAg均阴性。对照组无新生儿感染。两组新生儿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P〈0.05)。(3)研究组新生儿11例(13.10%)仅PBMC中HBV DNA阳性,均为弱阳性。其母亲仅血清HBV DNA阳性5例,仅PBMC阳性2例,血清及PBMC均阳性4例。对11例中7例仅PBMC中HBV DNA阳性的新生儿随访1年。其中4例血清HBsAb阳性,PBMC中HBV DNA阴性;3例HBsAb阴性,其中2例PBMC中HBV DNA仍为弱阳性。7例血清中HBsAg及HBV DNA均阴性。结论(1)孕妇血清或PBMC中HBV DNA阳性均可导致新生儿PBMC感染。(2)感染了HBV的PBMC可在血清HBsAg和HBV DNA阴性的新生儿体内长期存在,并影响新生儿免疫接种后HBsAb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55,自引:3,他引:55  
目的 最近10多年的研究表明,用乙肝疫苗主被动联合免疫能阻断母婴间乙肝病毒(HBV)传播,保护效果达到70%-90%,而宫内已感染HBV是生后免疫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我们研究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多次产前注射,观察阻断HBV宫内传播的效果。方法 980例携带HBsAg孕妇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孕妇产前3个月(妊娠28周起)每4周肌注HBIG 200IU-400IU,直至临产,称HBIG组;另一组不注射为对照,称对照组。所有对象和其所生孩子出生时即采外周血,检测HBsAg、HBeAg,部分测HBV DNA,所有新生儿随访1年。结果 496例新生儿为对照组母亲所生,生后仅接种乙肝疫苗和HBIG;491例新生儿为HBIG组母亲所生,生后同样给予主被动联合免疫。结果显示对照组婴儿的宫内感染率为难4.3%;而HBIG组婴儿的宫内感染率为5.7%(x^2=20.11,P<0.001),宫内感染HBV的高危因素是母亲呈HBsAg、HBeAg双阳性或HBV DNA阳性。结论 研究提出产前多次肌注HBIG可有效减少HBV的宫内传播,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HBsAg阳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传播的效果。方法 86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自28周开始每4周肌注1次HBIG(200IU)直至分娩;对照组不用上述药物。两组孕妇所分娩新生儿生后分别行联合免疫和主动免疫。新生儿出生后和12个月时检测乙肝五项标志。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3%与22.5%)P<0.05。出生后婴儿12个月随访,研究组新生儿单用疫苗和对照组的新生儿单用疫苗血清抗—HBs阳性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研究组血清抗—NBs阳性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抗—HBs阳性率(75.0%)P<0.05。结论 产前应用HBIG可降低HBV宫内感染率,且使出生后婴儿血清抗体阳性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于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将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慢性乙肝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分为2组,A组孕妇于孕期第28、32及36周时分别肌肉注射HBIG 200 IU;B组孕妇未注射HBIG.分别检测两组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及乙肝病毒DNA(HBV DNA).结果 A组孕妇378例,共分娩新生儿378例,其中新生儿血HBV DNA>500 copies/ml 17例,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率为4.497%;B组孕妇391例,共分娩新生儿391例,新生儿血HBVDNA>500 copies/ml 17例,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率为4.348%(X<'2>=0.005 6,P>0.05).血清抗-HBs阴性的孕妇所生新生儿中,A组有9例血清抗-HBs阳性,B组未见血清抗-HBs阳性(X<'2>=7.474,P<0.05).结论 给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于妊娠晚期注射HBIG 3次,每次200 IU不能明显降低新生儿发生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机会,但部分新生儿可获得血清抗-HBs.HBIG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妊娠妇女中的应用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是一个很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高发流行区,近年来虽有大量的关于宫内阻断的研究,但仍有相当数量的阻断失败者[1]。寻找有效的方法使新生儿宫内感染HBV者抗原阳性阴转对降低乙肝发病率,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资料与方法2002年10月至2005年11月对在我院出生的母亲为HBV携带者中检测新生儿静脉血HBV抗原,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e抗原(HBeAg),共检出新生儿HBV抗原阳性11例,追踪了10例。这10例新生儿母亲HBsAg和HBeAg双阳性3例,HBsAg单阳性7例。所有HBV抗原阳性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