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目标性监测减少ICU患者医院感染的意义。方法对2010-2012年所有入住ICU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对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导尿管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及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和2011、2012年比较,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及导尿管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1年和2012年比较,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及导尿管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行ICU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后,同时也采取了多方面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后,以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为代表的ICU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与动态干预对预防和降低综合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医院综合ICU收治的1 649例患者进行监测,其中2012年1~12月收治的981例患者为全面综合监测,2013年1~12月诊治的758例实施目标性监测,重点对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插管、尿道插管3种侵入性操作进行监测。转出ICU后跟踪随访48 h。结果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病率,由2012年全面综合监测的8.36%,降至2013年目标性监测后的6.3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由32.48‰降至17.62‰,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率由10.39‰降至4.07‰,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由5.38‰降至2.06‰,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由35.36%降至1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善重点部位(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插管、尿道插管)相关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与操作流程,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等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综合ICU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张荣 《基层医学论坛》2013,(23):3096-309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措施,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BI)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入住ICU行中心静脉置管超过48 h,转出ICU 48 h内患者的情况。结果符合条件的ICU住院患者328例,发生CVC-RBI 19例,感染率为5.79%。插管时间长,侵入性操作多,患者免疫力低是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针对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包括每日评估插管指征缩短置管时间、操作时的无菌观念、加强基础护理增强免疫力、加强感染环节的控制等,对控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IC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护理预防对策。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常见致病菌及感染危险因素。结果共监测符合条件的ICU住院患者381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6例,34例次,患病率为6.82%.经单因素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患者置管时间、病情严重程度、插管时机相关。结论严格中心静脉置管护理,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缩短置管时间,加强护士手卫生的管理和穿刺部位消毒,对控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ICU经皮中心静脉插管术并发症前瞻性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调查中日友好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经皮中心静脉插管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999年3月-2000年11月间176例接爱中心静脉插管术患者的年龄、性别、穿刺部位、留管时间、穿刺次数、穿刺者操作经验和并发症。对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为32.1%,重要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4%。未发生静脉血栓、气栓、血胸。次要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感染并发症为10.0%。无一例患者因并发症死亡。穿刺难度与并发症发生相关(P<0.05),留管时间≥7d者感染并发症显著增加(P<0.01)。结论:我院ICU进行的中心静脉插管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护理机构相关感染的常见致病菌,而血流感染(BSI)中80%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为明确MRSA所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BSI发生率情况.美国学者对重症监护病房(ICU)10年间MRSA感染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美国JAMA杂志(JAMA,2009,301:727~736).  相似文献   

7.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46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细菌学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对我院ICU近3年临床诊断CRBSI的46例患者导管头培养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中心静脉导管插管病人有46例发生CRBSI(57.5%),共检出菌株4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0株;革兰阴性杆菌18株;真菌21株。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年龄偏大(P<0.01);导管留置时间≥7 d,CRBSI发生率高(P<0.01);加强医护人员操作时的无菌程度后CRBSI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ICU病区CRBSI发生率高,真菌感染构成比高。年龄、留管时间、医护人员操作时的无菌程度是CRBSI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导管相关感染(CRI)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上有效地防治和治疗CR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1年1~12月该院综合性ICU所有住院患者相关导管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综合性ICU住院患者中,呼吸机相关肺炎例次感染率、导尿管相关感染例次感染率、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例次千日感染率分别3.92‰、3.08‰、8.08‰.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高,导管使用率高,应重视目标性监测工作,并对有侵入性诊疗操作的患者进行重点监护.  相似文献   

9.
易文华  张彩云  赵艳群 《广东医学》2012,33(15):2246-2247
目的了解综合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及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入住ICU超过48 h的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重点对使用3种器械患者进行监测,根据监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比较措施实施前后的感染率。结果 2年间共监测ICU患者1 037例,发生医院感染166例次(16.01%);与同期全院平均医院感染例次率(6.2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2.837,P<0.01);日例次感染率为42.37‰,经ASIS法调整后日例次感染率15.63‰;通过采取干预措施,2011年与2010年相比,日例次感染率(调整后)下降9.95‰(2=16.933,P<0.01),VAP感染率下降30.1‰(P<0.01);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和泌尿道插管相关尿路感染感染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和器械相关感染率较高,但通过干预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使其相应的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加强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动态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导管感染率,针对性采取防控措施.方法 确定ICU目标性监测方案,设计医院感染个案监测和ICU日志表格,对2010年1~12月入住呼吸内科ICU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及时反馈到科室,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控制.结果 共调查70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5例,病例(例次)感染率为16.29%,患者日感染率(例次)为21.20‰.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为13.48‰,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为0.79‰,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为0.27‰.医院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结论 ICU目标性监测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便于监测ICU医院感染动态变化,并制订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80例综合ICU病房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前瞻性对ICU医院感染患者进行监测,了解病历资料,将患者的病情分级、住院天数、泌尿道插管、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的使用、抗生素、激素的使用,共7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80例ICU患者医院感染率为30.00%,例次率为46.25%.日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侵入性操作对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9年4月-2010年3月404例入ICU住院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目标监测及调查,分析ICU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4例入ICU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130例(占32.18%),患者日感染率为2.51%.医院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其次为尿路、血液系统感染.404例患者中留置尿管患者357例,感染率为5.44%;中心静脉插管404例,感染率为2.48%;使用呼吸机患者319例,感染率为20.30%.结论 医院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其次为尿路、血液系统感染;侵入性操作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低蛋白血症、贫血、糖尿病肾病、透析龄、心功能不全及中心静脉插管等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0例患者中共有73(40.6%)例发生医院内感染。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51例,69.9%)、泌尿系(30例,41.1%)、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25例,34.2%)及肠道感染(17例,2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低蛋白血症、贫血、糖尿病肾病、透析龄、心功能不全及中心静脉插管为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低蛋白血症、贫血、糖尿病肾病、中心静脉插管为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低蛋白血症、贫血、糖尿病肾病、中心静脉插管为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1100例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中心静脉插管留置广泛应用于临床技术,其目的已不局限血流动力学中心静脉压(CVP)检测和肠道外营养(TPN),还用于长期输液、肿瘤化疗、快速扩容及血液净化。中心静脉插管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也逐渐引起了临床的重视,其中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or Sepsis,CRS)由于发牛率较高,危害严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现将我们调查1100例中心静脉置管的相关性感染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入住ICU48小时后和出ICU48小时内的住院患者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的使用和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结果: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人次率和例次率分别为17.25%、21.88%,千日感染人次率和例次率分别为14.78‰、18.75‰;平均病情严重程度3.94分,调整后日感染人次率和例次率分别为3.75‰、4.76‰;总器械使用率为146.24%,其中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的使用率分别为54.35%、50.59%、41.30%;相关的尿路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感染率为1.46‰、3.53‰、11.53‰。结论:3种侵入性操作是引发ICU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ICU患者合理使用侵入性操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医院感染目标监测能及时获得医院感染的动态信息,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湖北省2010年35家医院综合ICU三种导管相关性感染进行调查,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临床感染率。方法:按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方法,对35家医院综合ICU患者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使用率和感染率进行调查。结果:共监测病例21 898例,发生感染1 428例,感染率6.52%,感染例次率7.39%。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使用率分别是72.64%、46.06%和26.72%;感染率分别是1.43‰、1.27‰和26.83‰。结论: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病区,应加强监控,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按照WS/T312-2009行业标准《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对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ICU住院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ICU住院> 48 h的10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2.00%,40例次,例次感染发生率为40.00%,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7%;尿道插管使用率为59.67%,呼吸机使用率为37.66%,静脉插管使用率为58.22%;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为6.28‰,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61‰,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生率为24.87‰。检出病原菌49株,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71.43%),且多重耐药。结论: ICU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器械使用率以尿道插管最高,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以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生率最高,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呈现多重耐药。加强防控措施,切断感染途径,做好基础及专科护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不动杆菌属已成为重要的医院内感染病原体之一。不动杆菌感染最常发生于ICU,易侵袭接受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或免疫力低下的重症患者,引起医院内获得性肺炎(主要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菌血症、尿路感染和继发性脑膜炎等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科2016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中心静脉导管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划分为参照组44例与研究组44例.参照组4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4例患者行集束化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导管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插管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导管感染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采取集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以缩短患者的插管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同时还能降低导管的感染率,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导致ICU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提高对ICU医院感染的防护能力.方法:对该院ICU病房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88例ICU病人进行观察,记录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总结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结果:病人总感染率21.23‰,病人日呼吸器相关肺部感染率15.42‰,病人日留置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4.46‰,病人日动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率2.08‰,平均住ICU的天数(ALOS)调整病人日总感染率0.83‰,病人平均病情严重(ASIS)调整病人日总感染率8.77‰.结论:ICU病人的医院感染率高,主要表现为呼吸器引起的肺部感染、导尿管引起的尿道感染、血液感染,加强对呼吸机的管理,做好导尿管、动脉插管的技术操作及全面护理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健全减少意外事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