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考察β-1,3-葡甘露聚糖酶辅助提取圆红冬孢酵母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油脂工艺的应用潜力,以R. toruloides Y4发酵醪液为原料,乙酸乙酯为溶剂,在10 L规模下研究了酶解和萃取条件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初步物料平衡分析。结果表明:酶处理0.5 h,油脂提取率可达71.1%,酶解效率与10 mL小体系所取得的结果相当。通过多次萃取,有效缓解了乳化现象对油脂提取的影响。经过3次萃取,油脂提取率、溶剂回收率和总物料回收率分别达92.9%、87.0%和94.2%。酶辅助提取油脂工艺可直接利用油脂发酵醪液,提取率高,对设备要求低,具有很好的工业化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以葡萄糖为原料,三聚磷酸钠为磷酰化试剂,马铃薯磷酸化酶为催化剂,制备1-磷酸葡萄糖.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产物含量为响应值考察温度、物料比(葡萄糖/三聚磷酸钠)、时间3个因素影响.采用氢核磁共振波谱仪对产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磷酸化酶制备葡萄糖磷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5℃,葡萄糖与三聚磷酸钠物料比为1.35∶1(mol/mol),时间19h.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粒径、物料厚度、加热温度等因素对对无花果果丁真空冷冻干燥加工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无花果果丁粒径的减小,物料的共晶点呈下降趋势,而物料的冻结速率随果丁粒径的减小所提高。通过比较优化,确定了无花果果丁冻干加工的适宜粒径为0.5cm,此时物料的共晶点为21℃,物料厚度为2-3 cm,冻干的加热温度为40℃,在此工艺条件无花果果丁冻干加工的成品率为88.40%,成品的含水量为4.21%。  相似文献   

4.
探讨满足核糖核酸车间生产的烘干工艺参数。本文分析干燥温度、物料厚度和干燥时间等参数获得最佳的干燥工艺。结果显示干燥温度为70-75℃,干燥时间4h,物料厚度为1.5cm,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改善阿司匹林药效,降低其毒副作用,探索出一条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糖基化方法,研制出一种副作用低的缓释药物葡萄糖-阿司匹林偶联物。方法:本文采用吡啶、浓NaOH溶液和浓硫酸作催化剂,在常压、不同温度、不同n(乙酰水杨酰氯):n(葡萄糖)条件下,合成葡萄糖-阿司匹林共价偶联物,通过FT-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催化剂、反应温度以及反应物料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同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偶联物的接枝率。结果:在常压,50℃,n(乙酰水杨酰氯):n(葡萄糖)=5:1,吡啶为催化剂条件下,偶联物的接枝率可达到54.9%。结论:在此反应中,吡啶是一种良好的催化剂;50℃是该反应的最佳反应温度;n(乙酰水杨酰氯):n(葡萄糖)=5:1时,偶联物的接枝率和乙酰水杨酰氯的转化率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6.
土壤快速强烈还原对于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新琦  温腾  孟磊  张金波  朱同彬  蔡祖聪 《生态学报》2014,34(16):4526-4534
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土传病害,每年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防治办法。实验采取土壤淹水及添加有机物料的方法,抑制土壤中FOC的数量。结果表明:土壤淹水处理在第5天显著增加了土壤的pH值,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淹水的处理中土壤pH值逐渐下降;土壤淹水及添加有机物料显著降低了土壤中SO2-4和NO-3的浓度;土壤中添加秸秆、猪粪和石灰的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中NH+4的浓度。土壤淹水及添加有机物料对于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数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土壤淹水及添加秸秆、甘蔗渣和石灰的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中FOC的数量,其中添加高量秸秆处理中FOC的数量下降最多,仅为处理前土壤中FOC数量的2.88%。添加有机物料但未加石灰的处理土壤中总微生物量较处理前相比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土壤淹水及添加有机物料是一种可以防控香蕉枯萎病的高效和环保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TYRO3、AXL和MER受体是受体酪氨酸激酶亚家族之一,广泛地表达在哺乳动物神经、免疫、生殖、血液等系统多种细胞中,促进细胞存活、增殖和分化。本研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基因敲除的TYRO3~(~(-/-))AXL~(-/-)MER~(-/-)小鼠骨髓细胞中差异性表达的m RNA,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与正常小鼠骨髓细胞相比,TYRO3~(-/-)AXL~(-/-)MER~(-/-)小鼠骨髓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探针共1 363条,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探针499条、下调的基因探针864条。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上调的基因主要参与免疫反应,下调的基因主要参与造血。KEGG 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上调的基因主要参与细胞粘附分子和抗原呈递等信号通路。Real-time PCR验证5个差异基因,与芯片中表达变化趋势一致。因此TYRO3、AXL和MER受体共同参与调控机体的免疫反应和血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根盒试验研究了施用紫花苜蓿腐解物对白浆土-小麦根际P素形态转化、有效性及小麦植株P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使土壤有效磷显著上升,铝磷、铁磷含量也显著升高,且培养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小麦植株含P量明显上升,且与非根际土壤铝磷、铁磷的变化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4-羟基-3-甲基-2-(E)-丁烯基-4-磷酸还原酶(4-hydroxy-3-methyl-2-(E)-butenyl-4-diphosphatereductase,HDR)是异戊烯基焦磷酸合成途径之一甲基赤藓糖磷酸(methylerythritol phosphate,MEP)途径中的最后一个酶,催化4-羟基-3-甲基-(2E)-丁烯基-4-磷酸生成异戊烯基焦磷酸.根据植物HDR的同源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结合RACE的方法在橡胶树中获得了与其相应的HDR基因,命名为HbHDR.序列分析表明HbHDR长1 627 bp,编码462个氨基酸,属于LYTB家族,该氨基酸序列与烟草、长春花、胡黄连、拟南芥、银杏和火炬松的HDR同源性为79.1%、78.4%、76.5%、75.3%、72.2%和70.9%.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乙烯诱导胶乳HbHDR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植物14-3-3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4-3-3蛋白是真核生物中许多信号传导级联反应的主要调节分子,易于与具有磷酸化的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的靶蛋白互作进而调节碳氮代谢、三羧酸循环、莽草酸合成等多种生理过程中的多种酶活性。该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14-3-3蛋白的研究进展,对植物中14-3-3蛋白的发现、基因鉴定、结构和功能以及14-3-3蛋白与其靶蛋白的互作机制进行综述,并对14-3-3蛋白的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14-3-3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彬  王小菁 《生命科学》2004,16(4):226-230
14-3-3蛋白是高度保守的、所有真核生物细胞中都普遍存在的、在大多数生物物种中由一个基因家族编码的一类蛋白调控家族。它几乎参与生命体所有的生理反应过程,人们在各种组织细胞中发现了各种不同的14-3-3蛋白。作为与磷酸丝氨酸/苏氨酸结合的第一信号分子,14-3-3蛋白在细胞的信号转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它直接参与调节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化酶的活性,被称为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桥梁蛋白”;它可以与转录因子结合形成复合体,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一些研究表明,14-3-3蛋白调控机制的紊乱可以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在临床上14-3-3蛋白常常可以作为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BMP-2、-3、-6和-12在骨肉瘤细胞株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3、-6和-12在骨肉瘤细胞株中的表达,为下一步研究BMPs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MP-2、-3、-6和-12在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U2OS和大鼠骨肉瘤细胞株UMR106中的内源性表达。结果在MG63、U2OS和UMR106细胞中,BMP-2、-3和-6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而BMP-12在这3株骨肉瘤细胞中则均为阴性,并且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完全一致。结论BMP-2、-3和-6在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U2OS和大鼠骨肉瘤细胞株UMR106中均有内源性表达;而这3株骨肉瘤细胞中均未检出BMP-1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E是一类人体必需的脂溶性抗氧化剂, 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2-甲基-6-叶绿基-1,4-苯醌甲基转移酶(MPBQ MT)是天然维生素E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 催化MPBQ甲基化, 生成DMPBQ。从拟南芥分离了MPBQ MT基因1018bp的启动子序列, 构建了含该启动子和GUS报告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拟南芥, 获得了转基因植株。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 在MPBQ MT启动子驱动下, 报告基因GUS在拟南芥的茎、叶、花萼、雄蕊、种荚均有表达, 且在茎、叶、种荚中表达量较高, 而在根、花瓣和种子中则没有观察到GUS基因的表达, 表明MPBQ MT基因可能仅在拟南芥幼嫩茎、叶、种荚等绿色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测定大鼠血浆中5-羟基-7-(4-羟基-3-甲氧基苯基)-1-苯基-3-庚酮(DPHA)的LCMS/MS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正己烷萃取后进行分析,采用Kinetex XB-C18色谱柱(2.10 mm×50 mm,2.6μm),柱温40℃,以水(含0.01%甲酸)-甲醇(含0.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0 m L/min,ESI离子源,多反应离子监测(MRM),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m/z 329.2→163.0,内标化合物益智酮甲为313.1→137.0。结果:DPHA的线性范围为1.0~2000.0 ng/mL(r=0.9996),最低定量限为1.0 ng/m L;提取回收率为73.53%~85.77%,基质效应为99.63%~110.50%;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低于15%,重复性好。用该法测定静脉注射给药DPHA(1.0 mg/kg)后0.5 h大鼠血药浓度为36.2±5.1 ng/m L(n=4,RSD=14.0%)。结论:本法经方法学验证,适用于大鼠血浆中DPHA浓度的测定,适合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RT-PCR,结合RACE技术,得到了玉米(Zea mays L.)果糖-6-磷酸,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的全长cDNA克隆,命名为mF2K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mF2KP蛋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C端包含高度保守的催化功能区,N端为植物中特有的多肽.将mF2KP基因中一段包含完整催化功能区的片段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融合蛋白具有果糖-6-磷酸,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活性.Northern杂交证明在种子活力不同的幼苗中,mF2KP的转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种子活力越高,幼苗中mF2KP的转录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6.
选取超声波提取法对红松树皮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多酚提取率作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物料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红松多酚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物料比(g·m L~(-1))1∶30,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2.0 h,提取温度80℃。本文也对红松多酚的抗炎作用进行了研究,并与杨树多酚、蓝莓多酚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0.01~100μg·m L~(-1)范围内,3种多酚都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且抗炎作用大小顺序为:蓝莓多酚红松多酚杨树多酚。  相似文献   

17.
岑文  孔维维  郑鹏  化文平 《广西植物》2015,35(5):755-760
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等裂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是中药秦艽中主要的有效成分,属于萜类化合物的衍生物,1-羟基-2-甲基-2-(E)-丁烯基-4-焦磷酸还原酶(1-hydroxy-2-methyl-2-(E)-butenyl-4-diphosphate reductase,HDR)是植物萜类物质合成的关键酶之一。该研究在实验室高通量测序的基础上,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秦艽HDR基因(即Gm HDR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了Gm HDR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理化性质、信号肽、转运肽、亚细胞定位、保守结构域和高级结构等特征,并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了HDR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秦艽Gm HDR基因包含一个完整的长1 392 bp的ORF框,编码463个氨基酸;Gm HDR与萝芙木、艾菊等植物HDR蛋白具有很高的一致性(≥84%),无跨膜结构域,有叶绿体转运肽等结构,主要定位于叶绿体中。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Gm HDR基因在秦艽的花中进行表达量高,在叶、茎和根等部位表达较低。Gm HDR在序列上与其他植物的HDR蛋白序列特征上存在很大的相似性;Gm HDR基因主要在秦艽花中表达,可能主要参与花中萜类物质的合成。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研究秦艽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干燥技术是应用极其广泛的操作单元,其深入国民经济各领域之中,如化工、制药、建材、食品、粮食、农副土特产品等。干燥过程就是采用某种方式将热量传给含水物料,使水份从物料中蒸发分离出来,以减少物料的体积和重量,便于成品的贮存和运输。对某些物科,如食用菌、脱水蔬菜之类也可防止微生物在成品中繁殖,但须注意保持其维生素、蛋白质和其它营养成分。干燥过程不仅存在传热,也有传质,因此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在物料干  相似文献   

19.
从土壤中筛选能将植物甾醇转化为雄甾-4-烯-3,17-二酮(4-AD)的菌种。采用富集培养基富集能降解植物甾醇的菌种、采用摇瓶进行发酵、采用薄层层析的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检测、采用高效液相方法测定发酵液中4-AD的含量、采用PCR方法扩增菌种的16S rDNA序列。筛选出了一株转化能力最强的菌株,命名为:3-12。将这株菌的16S rDNA序列与GeneBank中收载的序列进行比对,3-12号菌株为分支杆菌。  相似文献   

20.
研究应用于甾体9α-羟基化的高效催化剂和催化体系是实现甾体药物9α位羟基高效合成的关键。本文中,笔者对来源于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37Rv和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SQ1的3-甾酮-9α-羟基化酶基因(reksh A,mtksh A)进行优化,并对2个基因的催化活性进行检测。通过构建工程表达菌株,以雄甾-4-烯-3,17-二酮(AD)为底物,对制备9α-羟基雄甾-4-烯-3,17-二酮(9α-OH-AD)的催化反应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基因序列优化显著提升了Re Ksh A和MtKshA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其中Re Ksh A具有较好的雄甾-4-烯-3,17-二酮9α位羟基化活性。用TB培养基培养Re Ksh A的工程表达菌株BL21(DE3)-p ET28a-reksh A-yh,在30℃、500μmol/L底物浓度、0. 8%(体积分数)乙醇为助溶剂、0. 1 mmol/L IPTG诱导浓度、底物与诱导剂同时加入到工程菌液中的条件下,9α-OH-AD得率达到97. 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