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有限化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方法:选取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行椎管有限减压。咬除病变间隙上位椎板下缘、肥厚的黄韧带和下位椎板上缘,摘除突出椎间盘髓核,松解神经根粘连,侧隐窝减压,必要时切除部分关节突。结果:应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迟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椎管有限减压87例,减压彻底。82例得到随访,优良串92.7%,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单纯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和小关节增生引起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椎管有限减压的适应证。满意的手术效果取决于:病人选择适当,术中操作精细,减压彻底。  相似文献   

2.
腰神经根管狭窄症34例李松强,应逸飞1980年至1992年间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3例,其中有10例伴有侧隐窝狭窄;腰椎管狭窄症66例,其中有8例伴有侧隐窝狭窄,盘黄间隙狭窄8例;3例黄韧带肥厚在椎间孔处压迫神经根;有5例为单纯侧隐窝狭窄,均行神...  相似文献   

3.
单纯黄韧带肥厚致腰椎管狭窄及根性疼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单纯黄韧带肥厚致腰椎管狭窄及根性疼痛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1997年-2001年腰腿痛的143例病例,其中例为单纯黄韧带肥厚所致,年龄65-78岁,均手术行单纯黄韧带切除,达到椎管减压,结果:此类患者均为老年,病程长,可有急性加重过程,疼痛可与椎间盘突出相似,但以下腰疼痛明显,而下肢放射痛相对较轻,临床及影像学均易误诊。结论:退变引起的黄韧带肥厚可造成椎管狭窄及根性疼痛,手术切除后症状明显缓解。长期随访,患者腰痛消失,可以长时间行走,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朋波 《中国骨伤》2009,22(10):747-749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X线、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30例临床诊断和影像学检查征象典型的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资料。男83例,女47例;年龄27~75岁,平均43.5岁。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23例行X线检查,57例行MRI扫描。结果:腰椎管狭窄位于L3,4水平25例,L4,5水平48例,L5S1水平57例。CT显示椎体后缘、椎板、下关节突骨质增生46例,椎板上下关节突肥大7例,黄韧带钙化、骨化13例,椎体向前滑脱5例,侧隐窝狭窄24例,椎间孔狭窄35例。MRI显示椎间盘突出伴黄韧带肥厚23例,黄韧带对称性肥厚18例,广泛多节段增生肥厚9例,局限性黄韧带肥厚7例。结论: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最常见原因是退变。传统X线检查有很大的局限性,CT和MRI具有多方位成像和分辨率高的优点,但在韧带骨化上MRI难于显示,而CT能很好的显示韧带钙化与骨化及骨质改变,腰椎管狭窄症检查应该首选CT。  相似文献   

5.
后路椎间盘镜显微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报道显微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行椎管减压,单侧单节段开窗减压23例,双侧单节段开窗减压12例,单侧双节段开窗减压9例,单侧双节段半椎板切除减压4例。结果 除1例术中硬膜破裂改常规手术外,其余病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腰椎管减压术。所有病例获得5~18个月随访,平均8.3个月,优良率92%。结论 显微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单纯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和小关节增生引起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腰椎管狭窄症与黄韧带的病理关系研究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对腰椎管狭窄与黄韧带的发病机理、病理表现及临床意义作深入的讨论。方法:通过影像学、病理解剖学对腰椎管狭窄症与黄韧带的病理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黄韧带病变引起的腰椎管狭窄症在影像学和病理解剖学上有明显的变化。结论:腰椎黄韧带病变是引起腰椎管狭窄和神经根管狭窄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7.
后路椎间盘镜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方法:2000年2月--2001年12月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42例行后路椎间盘镜下椎管有限减压、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减压、开窗减压术。结果:应用后路椎间盘镜行椎管有限减压87例,减压松解充分。82例随访平均18月,优良率92.7%(优58例,良18例)。无并发症。结论:单纯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和小关节增生引起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后路椎间盘镜下椎管有限减压的适应证。满意的手术效果取决于:病人选择适当,术中操作精细,减压彻底。  相似文献   

8.
腰椎黄韧带骨化并椎管狭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甄平  刘兴炎  李旭升  高明暄  薛云 《中国骨伤》2008,21(11):853-854
黄韧带骨化可见于脊柱各节段,临床相关报道均集中于颈椎及胸椎,腰椎黄韧带骨化较少提及。与胸椎黄韧带骨化的起因不同,腰椎黄韧带骨化多为腰椎管狭窄症中黄韧带增生、肥厚及钙盐沉着为特征的一种退行性变,严重者易导致不可逆性重度椎管狭窄。自2000年7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该类患者5例,本文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黄韧带肥厚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重要病理因素已被大多数学者公认。但对于黄韧带肥厚的致病方式尚存有争议 ,我们对 1989年以来 6 4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病人的完整病历资料进行了复习 ,并提出我们初步看法。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 4例中男 34例 ,女 30例 ;年龄 45~ 72岁 ;病程 6月~ 5年。1 2 临床表现  (1)腰腿痛 :包括单纯腰痛或单纯腿痛或腰腿痛 ,本组全部病例均有 ;(2 )间隙性跛行 :48例。1 3 体格检查  (1)平腰、侧弯伴腰伸屈受限 45例。 (2 )直腿抬高试验 ( ) 2 4例 ,加强试验 ( ) 2 8例。 (3)腰后伸试验( ) 5 2例…  相似文献   

10.
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可引起下腰痛和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病理改变主要包括椎板增厚、小关节突增生内聚、椎间盘膨出/突出、黄韧带肥厚等。其中黄韧带肥厚是引起椎管狭窄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认为,继发于年龄和力学不稳的退变性改变引起的反复的机械牵拉微损伤一瘢痕修复是导致腰椎黄韧带肥厚的原因。最近Kaneyama et al报道认为,反复的机械张力引起了胸椎黄韧带的肥厚与骨化。然而相同的年龄、相同的力学环境并非每个人都发生椎管狭窄或黄韧带肥厚。究竟是什么因素在起主要作用呢?近年来,一些细胞因子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认为生化因素与力学因素一样在黄韧带肥厚过程中起到了同样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对腰椎黄韧带肥厚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影像学表现与非手术治疗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病,发病率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占椎管疾病的第2位。临床上按病因一般分为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及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ISS)两类,LSS以先天椎板肥厚、椎弓根短缩及骨性中央管狭窄为特点,诊断较易明确,一般采用手术治疗。DLSS多因组成腰椎管相应结构发生退变,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关节突增生内聚以及黄韧带肥厚等导致腰椎管、神经根管、  相似文献   

12.
腰椎黄韧带肥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韧带位于椎板间,参与构成椎管后方边界。与其他脊往韧带相比,黄韧带寓含弹性纤维,可辅助椎旁肌控制椎体间运动、保持椎管及椎间孔后壁光滑、保证坐位及站立位时的脊柱稳定。Elsberg于1913年首先报道腰椎管黄韧带肥厚可导致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由于骨化或增厚的黄韧带可以压迫脊髓或马尾产生一系列症状或体征,因此也是腰椎管狭窄症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因老年骨质疏松椎间盘髓核中蛋白粘多糖及水份的减少、纤维环松弛、椎间隙变窄、椎间盘膨出,加上黄韧带肥厚皱折,后纵韧带钙化增生,使椎管容积缩小是造成颈、腰椎管狭窄的主要原因。8年来收治颈、腰椎管狭窄症61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58岁,对颈狭窄症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本法优点既保护大部椎板起保护脊髓的作用,又起到椎管扩大充分减压的作用,对有要椎管狭窄症采用保留关节突,棘突完整取下,将椎管  相似文献   

14.
单纯有限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单纯有限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治疗效果。方法对82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保留关节突的全椎板黄韧带切除术36例,椎板间隙相邻椎板部分切除及黄韧带切除16例,部分关节突切除神经根管扩大术30例。减压术后不做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结果82例随访18—62个月,优70例(85%),良10例(12%),差2例(3%)。有2例症状加重接受内固定及融合术。结论在严格手术指征的前提下,根据腰椎管狭窄症的病因学分析选择单纯有限减压术式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椎管减压加棘突造盖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6年以来,我们采用全椎板减压后棘突造盖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6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共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32~58岁,年均46.2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1年,平均3年10个月。病变节段:L2~32例,L3~47例,L4~521例,L5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6例,中央管狭窄为主28例,侧隐窝狭窄为主8例。致病因素:椎板、关节突增生肥厚为主12例,椎体后缘增生,后凸致腰椎管狭窄4例,黄韧带肥厚为主10例,黄韧带肥厚合并关节突增生肥大8例。临床表现:中央管狭窄者主要症状是间歇性跛行,可行走5~100m不等。查体:直腿抬高试验均阴性。主要阳性…  相似文献   

16.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腰椎管和神经根管狭窄,使脊髓马尾或神经根受压或刺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常见的病因有外伤、先天性多种疾病、肿瘤、骨病、黄韧带肥厚钙化或者骨化,后纵韧带肥厚钙化或者骨化,椎间盘变性、突出,椎体间隙狭窄,软组织向椎管腔突出,致容积变小等。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目前对于重症患者多采用手术减压成形,解除压迫症状,进而达到治愈的目的。但由于此病病因复杂,术后部分患者复发,二次手术往往不能进行,故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7.
我院从1985年1月~1994年10月,外科治疗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303例,其中男193例,女110例,年龄23~36岁,平均44.2岁。根据不同的病理特点,分别采用开窗式、半椎板、全椎板切除等方法,摘除椎间盘髓核,切除肥厚黄韧带,关节突和椎体后缘骨赘,扩大狭窄侧隐窝,神经根得到充分减压。手术证实腰椎管侧隐窝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275例,单纯侧隐窝狭窄28例,所有病例经1~10年随访,平均为5年。结果优279例,良11例,进步12例,差1例,优良率96%。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测定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黄韧带胶原蛋白和蛋白多糖含量变化,观察组织显微结构改变,探讨黄韧带组织生化成分改变与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腰椎黄韧带65块作为退变组,正常腰椎黄韧带27块作为对照组,采用微量羟脯氨酸测定法和硫酸-咔唑法分别测定两组黄韧带中羟脯氨酸及糖醛酸吸光度,并计算胶原蛋白和蛋白多糖含量;游标卡尺测量黄韧带厚度;并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组织结构改变。结果:退变组黄韧带厚度、胶原蛋白及蛋白多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学观察退变黄韧带弹性纤维排列紊乱,数量减少,胶原纤维增生。结论:退变腰椎黄韧带中胶原蛋白和蛋白多糖含量增加,黄韧带生化成分改变可能引起黄韧带厚度增加,参与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黄韧带肥厚的组织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黄韧带肥厚的组织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肥厚的黄韧带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研究。结果:58例(85.3%)肥厚的黄韧带内有血管增生及大量炎细胞浸润;其免疫组化染色KP—1均为阳性,49例LCA染色阳性。10例(14.7%)肥厚的黄韧带组织内未见炎细胞浸润,其免疫组化染色KP—1及LCA染色均阴性。11例(16.2%)肥厚黄韧带中发现了钙化或骨化灶。本组9例术前影像学显永不稳定节段的肥厚黄韧带内均发现了炎症反应。结论: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黄韧带肥厚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组织中出现了慢性炎症反应;颈椎不稳定可能是造成黄韧带内炎症反应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单节段黄韧带骨化引起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保留腰椎板上1/3椎管减压术对黄韧带骨化性病变引起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对68例黄韧带骨化性病变引起的腰椎管狭窄并进行了保留腰椎板上1/3椎管减压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JOA评分平均(10.3±4.1)分,恢复到术后平均(22.3±5.8)分,恢复率为(63.8±22.4)%,未见神经功能恶化及腰椎不稳发生,临床疗效满意。结论保留腰椎板上1/3椎管减压术是一种治疗黄韧带骨化性病变引起的腰椎管狭窄症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