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记理论告诉我们任何语言中都存在着标记现象,其中无标记现象比较容易地转化成学习者的中介语(interlanguage),而标记现象则需要花费更多的努力才可习得,将英语与汉语加以对照,列举了英语中大量的标记和无标记现象,并指出它们在习得中的不同功用,在语言习得中,特别是在二语的习得中,学习者应特别重视语言中的有标记现象,这将有利于习得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母语迁移问题是二语习得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标记性是制约迁移的主要因素之一。语言学范畴内的标记性主要指语言本身的特殊性;认知范畴的标记性强调学习者对语言特征的心理直觉。此文从语言学和认知角度出发,用标记理论探讨汉语母语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并对英语语音教学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标记理论是布拉格学派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它是语言学中用以分析语言系统的一条重要原则。该理论认为,有些语言规则是无标记的或标记性较弱,而另外一些则是有标记的或标记性较强。标记程度不同的语言形式或规则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不一样,对母语迁移也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标记理论在母语迁移中的发展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4.
母语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中根本性的问题。语言的标记性是制约母语迁移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母语迁移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较好地解释了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困难和迁移错误产生的原因。从标记性的涵义和标记性的判别标准入手,阐述了语言的标记性与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关系,并结合英汉两种语言的标记性差异,探讨了语言的标记性对英汉二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搭配可接受性判断和填空测试卷,以两组不同二语(英语)水平的中国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搭配理解和产出中的母语迁移效应。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理解还是产出任务,搭配的习得都会受到对等性、二语水平和搭配类型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对等搭配的习得好于不对等搭配,中高水平组搭配的掌握好于中低水平组,动-名搭配的习得好于形-名搭配。研究结果证实了搭配习得中的母语迁移效应,验证了二语词汇表征和发展模型,支持了基于使用的语言学习观。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主要考察当母语为有标记时,学习者是否会迁移母语中的有标记项。以甘肃省实验中学大专计算机专业,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和英语专业的学生为受试。结果显示,三组受试都会不同程度地迁移母语中的有标记项,大专班迁移程度较高,英语专业的学生迁移程度较低。说明母语中的有标记项迁移与学习者所掌握的第二语言水平是密切相关的,母语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7.
语言间的表达差异是各民族认知特点的体现,时空概念会引申到抽象领域,影响思维。少数民族学生及留学生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本文界定本族语之外的统称第二语言)的习得,其目的是从掌握正确语言知识到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基于布依语学生与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汉语习得中介语语料,从认知角度比较了布依语、英语与汉语“X上”空间关系的对应表达方式,验证了人类对相同空间概念化和提取能力具有共性也有差异;语言间的差异体现为对维度表达的精准程度不同、运用的表达手段各异;提出二语习得成功的衡量标准在于能够用目的语的认知和思维方式进行交际,教学双方应该有意识的将该种能力培养融合到语言习得的各个阶段。从语际角度分析学生偏误产生的深层原因,探究具有普遍意义的有效路径,促进二语教学并最终达到提高多语者学习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标记理论为基础,从语言间标记性角度对比分析英汉被动句的差异。结果表明汉语被动句在意义上体现强标记,英语被动句在使用频率方面体现弱标记,这种差异使中国学生在被动句的学习中发生负迁移。理清被动句的标记性与其习得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教师预测学生在习得英语被动句时可能出现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潘华慧外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掌握一门语言的基础上,再学习另外一门语言,这就会产生语言的接触,从而导致各种形式的干扰。在英语学习中,对学生的英语习得过程产生严重干扰的是母语的干扰。因此不管教师在教学中准备得多么充分,为学生提供...  相似文献   

10.
基于英汉空间语义对比分析结果,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研究英、汉空间识解异同对中国学生英语空间介词习得的影响,结果发现:(1)整体上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对三类对应的习得有影响,但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与他们的目标语空间识解能力发展没有同步对应关系。(2)在英语介词习得过程中,与汉语空间语义对应的空间语义最易习得,不对应最难,难度从对应、准对应到不对应逐渐上升。(3)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对同一空间场景的空间识解机制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标记理论在二语听力习得中的应用研究鲜为人见.标记存在于二语听力习得的几乎所有层面.二语听力习得中,一要根据标记理论区分难易点、重点与非重点,遵循先易后难的认知原则以从无标记项到有标记项的顺序进行;二要比较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讲清有标记项的含义,以确保理解、吸收和习得;三要培养、训练识别和捕捉有标记项的习惯和能力以及联系、综合、预测、推导语篇意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英语习语教学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颖 《科技信息》2008,(13):279-279
基于英语习语习得对于EFL学习者的重要性,本人于2007年9月对于06年入学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就英语习语习得现状进行了一次试卷调查。调查发信:英汉语在语言形式和文化内涵匹配上的异同是影响习语理解的关键因素。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形式对比及文化导入。成为提高学生习语掌握水平和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吴秀娟 《科技信息》2012,(20):177-177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进行了积极研究,其中斯第芬.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影响广泛深远。中国学生到英语国家半年或一年后,英语水平显著提高,但回国后水平下降。本文着重从语言习得环境和语言输入角度分析其原因,并希望为中国英语教学有所启示,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标记理论在二语听力习得中的应用研究鲜为人见。标记存在于二语听力习得的几乎所有层面。二语听力习得中,一要根据标记理论区分难易点、重点与非重点,遵循先易后难的认知原则以从无标记项到有标记项的顺序进行;二要比较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讲清有标记项的含义,以确保理解、吸收和习得;三要培养、训练识别和捕捉有标记项的习惯和能力以及联系、综合、预测、推导语篇意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鉴于其丰富的习得经验和较高的认知水平,第三语言学习者可以借助已习得的前两种语言来进行新语言的习得。本文以我国英语专业学生二外日语词汇的习得为例,研究已习得语言(汉语)和第一外语(英语)在第二外语(日语)习得过程中的正迁移现象,以便最大限度地运用已习得语言的正迁移来促进新语言的习得。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针对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情感教育缺失状况,以247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学习者英语词汇习得情感因素对词汇习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个体价值观与词汇习得效果不相关;自我效能感、坚持性与词汇习得效果有正相关关系,焦虑与词汇习得效果有负相关关系;2.高分组学生和低分组学生在自我效能感、坚持性和焦虑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坚持性和自我效能感对词汇习得效果均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广州方言在英语语音习得中的负迁移现象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路  周艳群 《科技信息》2009,(3):292-293
本文分析了广州方言的发音特点,以及母语对习得英语发音所产生的负迁移作用;剖析了广州方言区学生典型的英语语音错误及其成因;探讨了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负迁移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SPSS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初二、高二、大二3种不同英语语言水平的中国学生,对英语存在句6类典型语言点的习得水平,基本上是随着英语语言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但在习得存在句的一般将来时形式与there+V+NP结构时,由于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其习得水平呈现U型。教学双方在授习存在句的这两种语言点时,都应该重视母语的负面迁移作用,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相似文献   

19.
根据二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理论,以典型例子分析研究藏族学生英语作文中出现的语言错误,说明汉、藏语言在藏族学生英语语言习得中的负迁移作用,并提出纠正错误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二语习得中对学习者的错误分析是语言学者关注的话题之一。以国内错误分析领域中较少采用的纵向研究为探究角度,对初级、中级两个不同学习阶段的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旨在了解不同阶段英语学习者中介语特点,以便于教师对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