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析了解各种因素对小麦叶锈病影响程度及其大小,有利于筛选新农药。在这方面已经有人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对引起小麦感叶锈病的各种因素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其中以土壤持水量和喷孢子前、后喷水是引起小麦感叶锈病的主要因素。下面是各种因素对小麦感叶锈病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山西小麦品种和育种材料抗锈病、白粉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5年,采用人工接菌方法,对25个育种单位的601份小麦品种和育种材料进行了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的抗病性鉴定,筛选出对小麦条锈病抗性表现良好的品种材料36份,对小麦叶锈病抗性表现良好的品种材料16份,对小麦白粉病抗性表现良好的品种材料12份。  相似文献   

3.
模糊多级判别技术预测小麦叶锈病发生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模糊多级判别预测小麦叶锈病发生趋势的方法,对曲阜市1983~1997年共15a小麦穗期叶锈病发生趋势系统观测资料进行数量分析,建立起小麦叶锈病发生趋势预报模型,拟合率达867%,并用现有模型预测1998年病害发生等级,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为该病害的预测预报提供了新的方法,对指导大田防治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Lr19的差异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叶锈病的主要措施。研究不同抗叶锈病基因与小麦叶锈菌互作后基因表达的特异性,对于探明小麦抗叶锈病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抗病基因的克隆及优秀抗病小麦品种的  相似文献   

5.
小麦叶锈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防治该病害主要采用抗病品种和喷施化学农药,而探索生物防治是防治该病的一种新方法。本研究使用3株细菌菌悬液对小麦种子进行处理,于小麦一叶期接种叶锈病菌10d后调查其发病率和严重度。结果表明,在盆栽试验中,Sneb1462菌株菌悬液诱导小麦抗叶锈病的效果最好,可使发病率和严重度比对照分别降低27.54%和49.90%;Sneb1462还可促进小麦根部生长,施用后小麦根长和地下部鲜重分别比对照提高30.19%和29.03%。在大田试验中,用Sneb1462菌悬液处理小麦种子后叶锈病的严重度降低38.60%,小麦株高和穗重分别提高16.44%和34.98%,表明该菌株是一株优良的抗病促生菌。经透射电镜观察、16S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的检测,鉴定该菌株为多黏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利用生防细菌Sneb1462进行种子处理防控小麦叶锈病将是一种新型的植保措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品种抗病性水平,对2011年以来河南省审定的302个小麦品种进行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5种病害的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具有抗病性的品种数量比例较小,未发现对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表现高抗的品种;65%以上的品种对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表现中感,95%以上的品种对赤霉病表现高感;2个品种兼抗3种病害,35个品种兼抗2种病害,兼抗多种病害的品种比例少。今后河南省小麦育种中应加大抗病育种的研发力度。同时,做好小麦主要病害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的各种成膜抗蒸腾剂都有效地控制了小麦叶锈病和白粉病:在旗叶出现后应抗蒸腾乳胶剂便足以抑制小麦叶片上的叶锈病和白粉病;于接种之前,在室内幼苗植株上应用抗蒸腾聚合物可以减轻叶锈病,但接种时用药则无效。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小麦抗叶锈病资源和发掘新的抗叶锈病基因,对由抗病波斯小麦Ps5与感病粗山羊草Ae38合成的双二倍体Am3进行了单体分析。将中国春单体和二体分别与Am3杂交,测定杂交F1植株的染色体条数以及F1、F2群体对叶锈病的抗/感病性。结果表明:在18℃条件下,Am3对小麦叶锈菌致病类型DHS/GD的抗病性由1对隐性抗病基因控制,该基因来自四倍体亲本波斯小麦Ps5,具有剂量效应,位于5A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9.
茉莉酸诱导小麦抗病虫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初步研究了茉莉酸诱导对小麦苗抗病虫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麦在喷施茉莉酸后能够提高植株对麦长管蚜和小麦白粉病菌、小麦叶锈病菌的抵抗能力,可显著降低小麦白粉病、叶锈病的发病级别和病斑数量,对麦长管蚜则在体重和产仔数量上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84年在内蒙古卓资县白石头沟野外调查中发现4种唐松草和5种禾本科杂草都发生有叶锈病。但无迹象表明该地区自然界唐松草上发生的叶锈病与小麦叶锈病有关。在室内用小麦、华北剪股颖和无芒雀麦叶锈菌的冬孢子对亚欧和瓣蕊唐松草接种,都长出了锈孢子腔和锈孢子。用三种锈孢子分别对小麦、华北剪股颖和无芒雀麦回接,都产生了夏孢子,完成了生活循环。从此得出结论:亚欧和瓣蕊唐松草是小麦、叶锈菌的转主寄主,但在室外不起作用。而田间所见唐松草上的锈病主要与杂草上的锈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2015年河南省小麦病害发生严重,特别是小麦叶锈病、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发生面积和程度为近年来少见,对小麦生产构成较大威胁.笔者总结了2015年河南省小麦病害发生的特点,从菌源、气候条件及品种抗性等方面分析了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12.
 1984年在内蒙古卓资县白石头沟野外调查中发现4种唐松草和5种禾本科杂草都发生有叶锈病。但无迹象表明该地区自然界唐松草上发生的叶锈病与小麦叶锈病有关。在室内用小麦、华北剪股颖和无芒雀麦叶锈菌的冬孢子对亚欧和瓣蕊唐松草接种,都长出了锈孢子腔和锈孢子。用三种锈孢子分别对小麦、华北剪股颖和无芒雀麦回接,都产生了夏孢子,完成了生活循环。从此得出结论:亚欧和瓣蕊唐松草是小麦、叶锈菌的转主寄主,但在室外不起作用。而田间所见唐松草上的锈病主要与杂草上的锈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2015—2016年采用田间病圃法对山东省近年来新育成的19个小麦品种(系)进行叶锈病抗病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在19个品种中,达到中抗以上水平的只有2个品种,高感品种(系)有2/3以上。综合两年的试验结果,良星77和烟农999品种对小麦叶锈病抗性较好,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初步研究了茉莉酸诱导对小麦苗抗病虫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麦在喷施茉莉酸后能够提高植株对麦长管蚜和小麦白粉病菌、小麦叶锈病菌的抵抗能力,可显著降低小麦白粉病、叶锈病的发病级别和病斑数量,对麦长管蚜则在体重和产仔数量上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麦病虫的控制效果达40%~60%。茉莉酸诱导小麦抗病虫性初步研究@尹姣$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  相似文献   

15.
小麦叶锈病中期预测模型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北省保定市和辛集市两地近十年对小麦叶锈病的调查资料,建立了一个小麦叶锈病中期预测模型。Y=-20.59+9.12X1+0.85X2+1.41X3,X1为品种的抗性参数,X2为4月上中旬的总降雨量,X3为4月上中旬的总降雨次数,Y为灌浆中期叶锈病的病情指数。通过对历史资料进行检验,预测准确率为80%。本模型适合于河北省中南部麦区对叶锈病发生程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为持续控制小麦叶锈病及促进小麦的抗叶锈病育种工作,2019—2020年自江苏、浙江和安徽3个省采集自然感叶锈病的小麦病叶,经分离获得小麦叶锈菌单孢分离物,利用43个小麦叶锈病鉴别寄主材料对其致病类型进行鉴定,并对其毒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170份小麦叶锈菌单孢分离物中共鉴定出67个致病类型,主要致病类型为THS、SHJ、PHS和SHS,出现频率分别为8.8%、7.6%、5.9%和5.9%。江苏、浙江和安徽3个省的单孢分离物对携带抗叶锈基因Lr10、Lr12、Lr22a、Lr22b、Lr29、Lr33、Lr35和Lr36的鉴别寄主材料的苗期毒性频率均超过90.0%,而对携带抗叶锈基因Lr9、Lr24、Lr25、Lr28、Lr38、Lr40、Lr41、Lr42、Lr43和Lr13+3ka的鉴别寄主材料的苗期毒性频率均小于10.0%。卡方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显示,3个省小麦叶锈菌群体对抗叶锈基因Lr1、Lr2a、Lr3、Lr14b、Lr18、Lr21、Lr26、Lr27+31、Lr32和Lr37的毒力存在显著分化。浙江省小麦叶锈菌群体具有较少的毒性因子(4.73)和毒性值(600...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适用于小麦叶锈病防治的化学药剂,本研究选取吡唑醚菌酯和氟环唑及二者不同比例复配组合,采用喷雾接种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和氟环唑单剂及其不同复配比例在作为保护剂使用时对小麦叶锈病的室内防治效果,并测定了室内筛选确定的最佳比例复配药剂对小麦的安全性及对小麦叶锈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室内防效试验显示: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及二者不同比例复配对小麦叶锈病病斑扩展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中吡唑醚菌酯的抑制作用更强,其EC50值为0.01μg/mL。联合毒力评价表明:所有复配组合均表现出协同相加作用,吡唑醚菌酯·氟环唑质量比50∶133复配时增效系数(SR)最大,为1.50。室内及田间防治试验表明:在所设浓度梯度范围内,防效与浓度呈正相关;在有效成分120 g/hm2剂量下,26%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浮剂(SC)的田间防效为85.12%,优于各自单剂处理。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所有处理均能保证不同品种小麦正常生长,未发生药害现象。研究表明,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复配对小麦叶锈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为生产上防治小麦叶锈病和科学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粉锈宁对小麦叶锈病和白粉病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粉锈宁是目前1、2、4三唑类杀菌剂中长效、高效、广谱的一个品种,具有内吸传导性能强,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为了寻找能防治多种小麦病害的新药剂,1978—1979年,我们在进行粉锈宁防治小麦条锈病试验的同时,又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对小麦叶锈病和白粉病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取得理想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药械+药剂组合对小麦赤霉病、叶锈病的防效,2020年在浙江省桐乡市的两个试验点开展了田间施药试验。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对赤霉病和叶锈病均具较高防效;肟菌·戊唑醇对叶锈病具较高防效;肟菌·戊唑醇、咪铜·氟环唑对赤霉病防效较高;四霉素对赤霉病的病穗防效与对照药剂多菌灵相近。在药械方面,使用植保无人机的效果更优,用水量少,作业效率高,以无人机喷施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250 g/L丙环唑乳油防治上述两病害效果均较好,适合在桐乡市小麦赤霉病、叶锈病共防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河北省冬小麦品种抗病性水平,以2020-2021年河北省审定的90个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其抗病性.结果表明,审定品种抗病性整体水平较低,其中抗条锈病小麦品种占比26.67%,抗白粉病小麦品种占比4.44%,抗叶锈病小麦品种占比6.67%;兼抗条锈病和叶锈病以及兼抗3种病害的品种均为2个.经系谱分析发现,抗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