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默11则     
某厂长招待检查团吃午饭,因时间仓促,来不及准备宴席,厂长就吩咐厨师煮了一锅狗肉,开饭时,厂长抱歉地说:“各位领导,没有什么好东西……几条狗,凑合着吃吧!”             它在仰游  有一个绅士正在餐馆进餐,忽然发现菜汤里飘着一只苍蝇,他扬手招来侍者,冷冷地讽刺道:“请问,这东西在我汤里干吗?”  侍者弯下腰,仔细看了半天,毕恭毕敬地答道:“先生,它在仰泳。”  (以上幽默由吴建平提供)              没有这道菜  老王、老张、老杨三人到一家餐馆用餐。  “各位想吃什么?”服务小姐手持记菜单,“请点菜吧。”  “老张,”老王说,“你点菜吧。”  老张说:“老杨定吧。”  “对不起,”小姐说,“没有这道菜。”               厨子  有个厨子在自己家里切肉,切着切着,很麻利地拿起一块肉揣进怀里。他的妻子看见,奇怪地问:“你干什么?”  “哎呀,我忘了。”厨子说,“我以为还是在饭店呢。” (以上幽默由子文提供) 腿与蛋 农场里一只猪和一只母鸡正在谈慈善。猪说:“我很想有一个方法能帮助那些没有饭吃的穷人。”鸡说:“那么我们来合作,可以做一个火腿蛋来给他们吃。”猪很气愤地说:“你说的倒...  相似文献   

2.
蚂蚱     
周末.与妻到北浦菜市场买菜。走到菜场门口,忽见一米多高的两蛇皮口袋蚂蚱戳在那里,这自然吸引住了我的眼球。上去抓起一把瞧瞧,黄灿灿的.一律是那种很好吃的青头蚂。卖蚂蚱的是一乡下人,问多少钱一斤?他说18元。我捉过蚂蚱,知道这价格不算贵。20多年没吃这东西了,我正想买点回去,妻却叫了起来:“这东西我坚决不吃!”看她一脸的不屑,我只好悻悻离去。如今在都市居然有蚂蚱卖,数量还这么多,令我有些惊奇。看着那久违了的蚂蚱,我仿佛又回到了孩提时代。  相似文献   

3.
幽默7则     
兵卫  张泽峰 《饮食科学》2001,(10):41-41
巧言如簧  一位女士到一家餐馆点了份牛肉,吃到一半,发现有只苍蝇,于是叫来服务员:“看,这是怎么回事?”  服务员笑了笑,答道:“恭喜小姐,你抽中了本餐再来一份的奖!”             治根  妻子捂着肚子对丈夫说:“我肚子不舒服,给我找点药吧。”  “你今天吃什么东西了?”丈夫问。  “早上吃的东西不太新鲜。”妻子说。  于是,丈夫就找出一瓶眼药水往妻子的眼里滴。妻子惊叫了起来:“我是肚子疼,你怎么往我眼里滴眼药水呢?”  丈夫说:“你的眼睛好使了,就不会买不新鲜的东西吃了。”    …  相似文献   

4.
肖理 《饮食科学》2004,(4):24-24
几年前的一天,美国医师明尼苏达在给一位美籍华人看病时发现,这位病人几天没见,血脂竟然降了很多。明尼苏达医师就问病人:“你怎么搞的,是不是药吃多了?”病人说:“我肯定没多吃药。”明尼苏达医师说:“那就奇怪了,你最近吃过什么特别的东西吗?”病人说:“我前几天到过加拿大中国  相似文献   

5.
感谢牛奶     
前两天读了几则报道论,所言皆是牛奶对人类健康的种种益处。有一文还举例说战后日本就曾提出“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口号,并在全国予以推广实施,成效显著云云。掩卷遐思,想想儿子那尖尖下巴细胳膊细腿的瘦猴样,便产生了订份牛奶的念头。 晚上先与妻商议,谁知她也早有此意,自然一拍即合,回过头再告知儿子,不料却遭到了他的坚决拒绝,称腥,喝不习惯。最后竟用乞求与疑惑的口气问他妈:“你说小的时候,我是吃你的奶长大的,还是喝牛奶长大的?” 妻的回答委实让我大跌眼镜:“那还用问,不是吃我的奶水你能长这么大?”眼见儿…  相似文献   

6.
一碗馄饨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东西?”“可是我,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相似文献   

7.
鸳鸯苞米豆     
姐姐下乡的时候,我还在念初中.姐姐下乡的地方距城区一百多里,那时青年点生活很苦,她就经常回家来“改善”一顿。有一年夏大,姐姐回家,从乡下带回来几穗青苞米,还有一书包青毛豆。姐姐喜滋滋地对我说:“俺青年点儿发明了一种新东西,可以靠它改善生活,姐姐马上做给你吃。”姐姐很麻利地剥开青苞米,将苞米粒搓掉,又叫我剥毛豆。她将苞米粒和毛豆粒混在一起,选出颗粒匀称的(太小的和瘪的淘汰掉),估摸有一盘,说:“好了,姐姐炒给你吃。”那时,豆油很缺,定量供应。姐姐就用荤油爆锅,待油烧开后,将苞米粒和豆粒放进去翻炒,…  相似文献   

8.
从小遵从“君子远庖厨”的古训,我拒绝下厨房。但吃起来却“当仁不让”,还时常对妻做的饭菜挑三剔四,说咸道淡的。 有一次,我嫌妻炸的花生米不酥,就“批评”了几句。谁知向来逆来顺受的妻一反常态,柳眉倒竖,杏眼圆睁地喝道“下顿饭你做好了,看你做的比我强!”我看妻动了真气,赶快笑道:“何必呢,我不过随便说说。”妻余怒未消:“你只会吃,不会做,不信试试!”她的话激起了我男子汉的勇气:“好,做就做,有什么了不起。” 那时还没有电饭堡,我用钢精锅做饭,由于米和水的比例以及火候没有掌握好,煮成了“三层饭”:上层是夹…  相似文献   

9.
饮汤世纪     
某日,饭局结束,蓝颜J跟我低语说L恋爱了。 我笑问:“你怎知道?难道是跟你吗?”J说:“不是。看她身材就知道!” J的预感与我一样。含蓄地问L,她羞答答地承认了。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因事去晋北农村,曾在朋友家小住数日,其间吃过一顿“杨毛儿”饭,至今仍令我回味无穷。“杨毛儿”是杨树在春天吐叶前抽出的红褐色似穗的絮,对此人们也许不会感到陌生,但吃过“杨毛儿”的人恐怕不多吧?记得当时高清明还有几天,正值杨毛儿最多的时候。一天早晨,友人的母亲早早出了门,待我们起床时,她已拉回来一篮子鲜嫩的杨毛儿。我不解地问:“捡这做什么?”她说:“做菜吃啊,你肯定没吃过。”从小便与杨树为伴长大的我,确实是头一回听说杨毛儿还可以吃。后来才知道,每年这个时候,这里几乎家家都要吃杨毛儿菜,这似乎…  相似文献   

11.
香肠趣事     
一天晚上,老伴“命令”我哪里也不能去,老老实实呆在家里给她当助手——灌香肠。这使我想起了38年前生平第一次吃香肠的情形。我的老家洪湖虽说是鱼米之乡,却没有灌香肠的食俗,从小我就没有见过香肠。19岁时被分配到远安林区工作,有一次,我曾随一位老同志沿西河收购木材。这个老同志是本地人,一天中午在他的亲戚家吃位,饭前大家坐在大笼边谈天时,我看到火笼上吊着许多细长的、黑不溜秋的东西,不知是何物,便问:“这是什么东西?”老同志告诉我:“这是我们远安最好吃的东西——香肠。等一会你吃了就知道了。”A说着.农家大嫂用…  相似文献   

12.
薄灰 《食品指南》2013,(11):40-45
有了女儿之后,什么都有可能,曾经不折不扣的懒觉大王也可以早起,也可以每天为孩子精心准备丰盛的早餐,让女儿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都问我:“妈妈,明天早上吃什么?”而我总会亲一下她的额头,卖关子说:“明天早上你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13.
去菜市场买菜时,我喜欢去角落里的一对夫妻那里买.老公觉得我很奇怪,买东西不挑东西却挑人.我白他一眼:“你懂什么?我买的不是东西,是好心情!” 那对夫妻以卖瓜为主,他们的摊位上总是摆着各种瓜,水果类的香瓜、哈密瓜、西瓜,蔬菜类的南瓜、冬瓜、丝瓜等都有.最初,是我偶然转到那里,见他们摊上的香瓜比较新鲜,我就精心挑了几个放到秤盘上.女摊主却拿起其中一个在手上掂了掂,朝我笑笑说:“你好像不太会挑瓜,这个瓜熟过头了,换一个吧!”说着,她就给我换了一个.  相似文献   

14.
景德镇的瓷好,故名瓷都。锦富城的吃好,可谓“吃都”。近日,笔者在成都拜吃了一家豆花庄后深有此感。当我和妻步入店堂,那挂着玉米棒的农舍、旋转舀水的竹筒水车,和头上缠着白帕子、手推石磨磨豆花的老人一下子映入了眼帘,瞬间,我们仿佛通过时间隧道闪回了童年,也仿佛一下子醉倒在久违了的川西农舍之中。于是我们的食欲为之一振。妻爱吃鸡,因了她身材苗条之故,她要了一小份“手撕三黄鸡”。我喜吃堡,也因了我个子不高、肠子短、装不多之由,特别点了个小份“珠帘牛柳”。妻问:为何点此案?答曰:点菜加点秋香,品味要品名菜。这…  相似文献   

15.
儿时家住农村,有机会吃过许多野菜。记得宅边野草丛中生长着一种名叫“血皮菜”的野菜,叶片呈椭圆形,正面是绿色,背面带紫红色,肉茸茸、细软软的。母亲常去搞下叶片切细搅拌在鸡蛋里煎熟给我吃,说是生血补血的。每逢清明节,母亲总要叫我去田边地角掐清明菜(俗名棉花草),这东西嫩黄柔软如棉,拌人面粉里蒸粑粑,很是清香可口。还采回椿芽、鱼腥草、蔬菜、荠荠菜、狗贴耳、马齿觅、地木耳、南瓜花、丝瓜花、红苦藤叶尖、南瓜藤叶尖炒豆腐渣(家乡人叫它连渣菜)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重怀对p象。离开农村几十年,也就与野菜绝了缘。…  相似文献   

16.
辛保平 《食品指南》2013,(3):102-103
芋头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主要生长于长江以南,近年我国北方地区也多有引种。在我国很多地方,芋头又被叫作芋艿。为什么芋头又叫芋艿?这有个故事。传说明朝中叶,倭寇屡屡侵犯我国东南沿海,温州首当其冲,百姓深受其害。戚继光受命抗倭,有年中秋,戚家军半夜遭倭寇偷袭,死伤惨重,余者被围困于山上,粮草断绝。士兵们只好摘野果、采野菜充饥。不久他们就发现,山上长满一种大叶子的植物,其块状根茎挖出来煮熟后非常好吃。士兵们欣喜若狂,却不知道这玩意儿到底叫名字。问戚继光,戚继光也不知道,就说:“为了纪念遇难的士兵,就叫它‘遇难’吧。”温州口音,“遇难”和“芋艿”差不多。从此芋头就变成了芋艿。  相似文献   

17.
1983年的一天,美国医师明尼苏达在给一位美籍华人看病时发现,这位病人怎么几天没见,血脂竟然降了这么多?明尼苏达医师就问病人:“你怎么搞的,是不是药吃多了?”病人说:“我肯定没多吃药。”明尼苏达医师说:“那就奇怪了,你最近吃过什么别的东西吗?”病人说:“我前几天到过加拿大中国城,吃了一顿中国饭,木须肉,有肉、鸡蛋,还有黑木耳。”美国医师一想:“肉片没用,鸡蛋更没用,这两种东西几乎全世界的人每天都吃它,恐怕是你们中国人爱吃的那种很怪的黑乎乎的东西有用。要不你再去一趟试试看。”于是病人再去吃了一次,回来化验的结果表明确实有…  相似文献   

18.
牛蒡是什么?名字似乎沾点洋气,因为在外国小说中偶有读到过,然而脑子里形象是模糊的,直到在网上搜出一捆棍棒似的东西,方才大悟:原来以前在日本料理店看老板做过这“烧火棍”菜。记得老板将牛蒡刨皮后,像削铅笔似地往一锅清水中削“木片”,我奇怪这能吃吗?老板笑嘻嘻说:“补药哇!”  相似文献   

19.
凡是市场有的,我这里都 有。” 看着这些菜,我连连摇 头。女主人疑惑了:“怎么? 都不爱吃?那可难死人了, 今天市场上的菜,还没我这 里全呢!”我弯下腰,仔细审 视着这些储存已久的蔬菜, 突然,我闻到一股发霉的气 味,就问:“冰箱里还有吗?”女主人叹口气说:“你可真挑剔,冰箱里是昨天没吃完的剩菜,你看看。”她顺手拉开冰箱的门,我看见里面有四样剩菜,整整齐齐地平放在横架上。 回到客厅,女主人催我快点菜,我却出语惊人,说: “宁可饿肚子,也不吃你家的菜。”朋友不高兴了,挖苦 我说:“你是有钱人,吃山珍海味。咱们…  相似文献   

20.
1、黄永玉招待友朋家宴,席上有碗自己腌制的湖南凤凰家乡小山椒。他介绍说:“这东西可香了,吃一口想两口,下饭。”友朋问:“辣否?”黄答:“看你从什么角度说这个问题了。耐辣的人认为不辣,不善辣的人会认为它太辣,站的高度、起点不一同,立场观点也就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