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8例糖尿病合并结核患者的CT误诊原因,总结糖尿病合并结核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CT诊断误诊,后证实为结核的8例糖尿病患者的CT所见,并逐例找出误诊原因。结果4例CT所见肺内肿块影,CT诊断为肺癌。其中2例经手术证实为结核球;1例结核菌素(PPD)试验强阳性,抗结核治疗后病灶明显缩小;1例PET检查考虑结核球,抗结核治疗病灶大小略有缩小,动态观察5年病灶部分钙化。1例CT所见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前胸部软组织包块伴有颈椎、舌骨及胸骨骨质破坏,CT诊断全身多发转移瘤,胸部包块穿刺病理诊断为结核,抗结核治疗后,软组织肿块消失破坏骨部分修复骨质边缘硬化。1例CT所见肝左叶外侧段不规则低密度病灶内有分隔,增强呈多环状强化,CT诊断肝脓肿,腹腔镜手术证实为肝结核。1例CT所见纵隔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CT诊断淋巴道转移瘤,颈部淋巴结穿刺病理证实为结核。1例CT所见脾脏多发结节状环状强化灶,颈部淋巴结肿大,CT诊断为淋巴瘤,颈部淋巴结穿刺病理证实为结核。结论糖尿病合并结核CT表现不典型,未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忽视部分影像学细节的改变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临床特征,总结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我科2008-2009年两年间接诊怀疑颌面颈部淋巴结核患者42例,进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行抗酸感染、结核菌素实验(TST)、活检穿刺,诊断为结核病42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0例;淋巴结结核患者25例患者,采用标准方案抗结核治疗11例,12例采用淋巴清扫术+抗结核治疗,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局部病灶切除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淋巴结结核病患者疗程均在6个月以上,随访时间12个月至24个月,1例患者复发,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局部病灶切除痊愈。结论 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综合诊断符合率高,治疗方法成熟,但可能复发。  相似文献   

3.
不典型泌尿系结核24例诊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典型泌尿系结核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4例不典型泌尿结核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18例,术后病理诊断为泌尿系结核,再行抗结核治疗;疑诊6例予抗结核治疗。结果:24例均治愈。结论:不典型的泌尿系结核的诊断应综合病史分析,多方求证,提高对不典型泌尿系结核的认识,手术治疗前后必须规范的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核病在耳鼻咽喉和颈部的表现,提高诊断率以期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方法 分析147例已经菌培养,抗酸染色,病理学检查或诊断性治疗试验确诊为耳鼻咽喉和颈淋巴结结核病患者的局部临床表现,并予以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和免疫治疗。结果 对147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耳鼻咽喉和颈部局部症状有缓解,继续抗痨3个月,随访1年耳鼻咽喉和颈部病变治愈无复发。结论 耳鼻咽喉和颈部淋巴结结核临床表现多样,不典型,对可疑患者应尽早明确诊断,早期采取正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的综合治疗有利干预后。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对85例颈部肿大的淋巴结的超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5例临床确诊为颈部淋巴结结核,25例为转移性淋巴结,25例为反应性淋巴结。结果 35例颈部淋巴结结核中,超声检查肿大的淋巴结多位于胸锁乳突肌周围,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不典型泌尿系统结核患者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不典型泌尿系统结核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中23例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病理诊断为泌尿系统结核,疑诊7例患者给予结核治疗。结果:30例患者均治愈。结论:不典型泌尿系统结核的诊断应多方求诊,结合病史进行分析。手术治疗前和手术治疗后必须加强规范抗结核的治疗。提高对不典型泌尿系结核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o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uitis,HNL)的临床特点及病理诊断方法。方法对1例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的多次误诊经过和两次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曾先后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颅内感染、结核,均给予相应治疗无效,分别经淋巴结穿刺和活检后,确诊为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 HNL临床症状不典型,淋巴结活检尤其是免疫组化检测是确诊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颈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颈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3月~2002年6月间72例原发性颈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颈部结核性肿块大部分位于颈后区和颌下区。穿刺细胞学检查、切开活检或外科切除手术能明确诊断,所有送检的组织均具有特征性的结核性肉芽肿和干酪样坏死等病理改变。结论:原发性颈淋巴结结核患较少出现既往典型的结核症状,有必要了解其临床特点和有效的诊断方法。将抗结核药物和选择性外科治疗相结合,能有效的治疗原发性颈部淋巴结结核。  相似文献   

9.
王雪梅  李平保 《华夏医学》2005,18(4):546-547
目的:对不典型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不典型结核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总结不典型结核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经正规抗结核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对可疑结核病例,应完善相关检查,必要时取活检,也可考虑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颈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与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颈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局部封闭治疗或抽脓、腔内注射抗结核药物7例;淋巴结结核病灶切除术22例;病灶切开刮除、开放引流术9例.所有病例均在上述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抗结核药物.所有病例均好转出院,出院后行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使用抗结核药物.结论:颈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可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或可参照Puroth记分法.尚需与颈部包块相关疾病进行鉴别.治疗上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并配合系统口服抗结核药物或中医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病因,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3年4月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并行病理活检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180例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0例患者中,恶性淋巴结肿大96例(53.33%),其中主要为转移癌39例(40.62%)和非霍奇金淋巴瘤40例(41.67%),不明原因转移癌8例(20.51%);良性淋巴结肿大84例(46.67%),其中主要为非特异性淋巴结炎32例(38.09%)和淋巴结结核34例(40.48%).结论:颈部恶性淋巴结肿大以转移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最为常见;良性淋巴结肿大以非特异性淋巴结炎与淋巴结结核较为常见.对不明原因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病例,应及时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蒋炜   《四川医学》2018,39(3):357-359
目的探讨超声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在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就诊的412例疑似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分为对照组(超声下粗针穿刺活检术)166例、观察组(超声下细针穿刺活检术)246例,统计两组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核检出率分别为92.2%和73.5%,差异显著(P>0.05),无穿刺部位感染,观察组穿刺部位皮肤瘀斑面积较对照组小。结论针对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下细针穿刺活检术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探讨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5例颈部淋巴结核的MSCT表现。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男2例,女13例。年龄13-66岁。结果颈部淋巴结结核好发于胸锁乳突肌周围。根据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不同可以反映病理改变的不同。结论 MSCT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有着重要价值,增强扫描可以反映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颈部淋巴结结核CT及MRI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及MRI影像表现特征,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其中男性18例,女性29例。年龄11-72岁,47例患者28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0例行MRI扫描,9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结果根据病理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及MRI表现可分为4型。Ⅰ型:结核结节及肉芽肿形成3例;Ⅱ型:淋巴结干酪样坏死7例;Ⅲ型:淋巴结包膜坏死9例;IV型:淋巴结干酪样坏死破溃并向周围侵犯28例。结论CT尤其是MRI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同时可以反映其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结核患者外周血和组织中T-box基因家族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并分析在结核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了12例颈淋巴结结核患者和11例健康对照外周血T-bet的表达情况,使用GraphPad Prism 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检测颈淋巴结结核患者淋巴结组织中T-bet的表达情况,计数每个高倍视野中CD4+细胞和CD20+B细胞T-bet阳性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在颈淋巴结结核患者外周血PBMC中T-bet的表达水平为6.07±3.35显著低于健康对照20.12±11.31(t=4.118,P=0.0005);淋巴结核结节中,CD4+细胞T-bet阳性率为65.7%,CD20+B细胞T-bet阳性率为5.0%。结论 T-bet在颈淋巴结结核外周血中低表达,而在淋巴组织中高表达,提示T-bet在颈淋巴结结核免疫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影像学特征,阐明其超声诊断要点,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进行鉴别。方法:收集15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资料,其中6例同时并发淋巴结转移,分析肿大淋巴结超声表现,比较结核性淋巴结和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包括发生的部位、钙化特征、液化情况及血流分布特征等。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并发淋巴结结核多分布于颈部Ⅲ区、Ⅳ区及Ⅴ区,以Ⅴ区显著,淋巴结回声紊乱,结内钙化呈片状不均匀分布,液化部分透声极差,可见絮状弱回声,血流信号表现为周边或内部散在点状分布,淋巴结周围软组织回声增强、紊乱。结论:超声检查可疑甲状腺癌并发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时,应结合病史、分析其超声特征并观察淋巴结周围软组织病变后进行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目的 探讨淋巴结结核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25例淋巴结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淋巴结结核共累及43个区域的淋巴结,其中累及Ⅰ区(颏下和下颌下淋巴结)6例(14.0%),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组)13例(30.2%),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组)8例(18.6%),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组)6例(14.0%),Ⅴ区(颈后三角淋巴结)9例(20.9%),Ⅵ区(颈前隙淋巴结)1例(2.3%)。CT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平扫密度均匀,增强扫描类似于周围肌肉组织强化5例(10.2%);淋巴结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全瘤不均匀强化,周围脂肪间隙存在11例(22.4%);淋巴结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呈周边环形强化,周围脂肪间隙存在14例(28.6%);淋巴结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成分隔状强化或环状强化,但周围脂肪间隙消失19例(38.8%)。结论 螺旋CT能够对肿大的淋巴结进行诊断,并能显示淋巴结结核的发生部位、数目、形态和周围间隙的情况,对淋巴结结核的定性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戚彩  孟繁坤  郑颖 《中国热带医学》2018,18(10):1067-1069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在艾滋病患者合并颈部淋巴结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年 月—2017 年 9 月超声引导下穿刺颈部淋巴结肿大的29 例艾滋病患者的诊断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穿刺活检淋巴结大小为2.2~8.0 cm,平均(4.6±1.7) cm,取材满意率为93.1%(27/29), 27 例取材满意的患者中,良性病变12例,包括结核8例,腮腺多形性腺瘤2例,淋巴结感染2例;恶性病变15例,包括卡波西肉瘤3例,淋巴瘤12例;并发症发生率6.9%(2/29),2例发生穿刺后出血。结论 超声引导穿刺艾滋病患者颈部肿大淋巴结具有实时、创伤小、诊断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内消瘰疬丸(片)联合常规化疗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疗效,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中外数据库如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sciencedirect、Pubmed、Web of Science中与内消瘰疬丸(片)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有关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后,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而后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依托于既定的检索方法及纳排标准,最终12篇文献被纳入,共计100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在临床症状改善率、淋巴结病灶吸收率、治疗总有效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内消瘰疬丸(片)联合抗痨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淋巴结病灶吸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