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准电极电势表中的电极反应和标准电极电势,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氧化剂、还原剂的强弱,以及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重要依据。文章对标准电极电势表在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还原滴定等方面的作用进行阐述,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通过具体的反应实例,指出了在H^ 、OH^-参与的反应中,用Nernst方程计算反应的电极电势时,氧化态,还原态状态不变和改变的情况下,所使用的Nernst方程的形式要区别对待,具体计算结果和E-pH图显示,氧化态,还原态不变时酸式和碱式的Nernst方程计算E时可通用,即Ea=Eb;氧化态、还原态不同时酸式和碱式的Nernst方程计算E时不可通用,即Ea≠Eb。  相似文献   

3.
容量分析的滴定误差,已经述及,由于氧化还原反应比较复杂,不便与其他反应用一简单通式概括,其滴定误差宜单独讨论。另外,一般分析化学书上,对反应定量进行的讨论,仅限于反应进行的程度,即平衡常数的大小。有的虽然作了进一步讨论,但其推证出发点不妥,而且其结论也仅适用于个别氧化还原反应。本文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讨论一般氧化还原反应定量进行的条件和氧化还原滴定的滴定误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电化学和光电化学方法对P—I_nP电极进行氧化还原处理,以形成P—InP/In O_3/In表面修饰膜,并讨论了表面修饰过程对P—InP光电解水析氢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化学领域中,水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讨论了有水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及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的标法,从而使学生对此类化学反应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得优异性能的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电极,以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为原料、聚乙烯亚胺为粘结剂,采用气液界面自组装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薄膜,利用氢碘酸还原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薄膜电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良好的表面形貌、均匀的厚度且还原后的碳氧比达到了10.2。当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浓度为1.5 mg/mL时,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电极的电导率达到495.44 S/cm。为石墨烯薄膜在微纳电子器件电极材料的应用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热流场分布情况,建立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热流场环境.设计了连接管式高温炉的气体通路,研究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热流场的控制方式,分析了氧化还原反应热流场计算条件,并使用数值模拟工具进行计算与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氧化还原反应热流场的温度分布可以分为293 K、324.111 K、355.222K、386.333K、417.444K、448.556K、479.667K、510.778K、541.889K和573K等9个温度场分布等值区域,X坐标方向速度场分布范围为-0.200 261~0.177 592,Y坐标方向速度场分布范围为-0.275 204~0.260 32,及速度矢量范围为0~0.284 156,有助于显现氧化还原气体分布状况和氧化还原反应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具体的反应实例 ,指出了在H+ 、OH-参与的反应中 ,用Nernst方程计算反应的电极电势时 ,氧化态、还原态状态不变和改变的情况下 ,所使用的Nernst方程的形式要区别对待。具体计算结果和E - pH图显示 :氧化态、还原态不变时酸式和碱式的Nernst方程计算 E时可通用 ,即 Ea=Eb;氧化态、还原态不同时酸式和碱式的Nernst方程计算 E 时不可通用 ,即 Ea≠ Eb。  相似文献   

9.
利用循环伏安、循环交流伏安和微分脉冲伏安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由2,2' 联吡啶(bpy)和桥联配体2,9 二(2 咪唑并[4,5 f]邻菲咯啉)邻菲咯啉(bipp)配位而成的双核钌(Ⅱ)配合物[(bpy)2Ru(μ bipp)Ru(bpy)2](ClO4)4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在含高氯酸四丁基铵(TBAP)的乙腈溶液中,该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在铂电极上呈现一对氧化还原峰,而配体则呈现出三对氧化还原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具体的反应实例,指出了在H+、OH参与的反应中,用Nernst方程计算反应的电极电势时,氧化态、还原态状态不变和改变的情况下,所使用的Nernst方程的形式要区别对氛具体计算结果和E-pH图显示氧化态、还原态不变时酸式和碱式的Nernst方程计算E时可通用,即Ea=e6氧化态、还原态不同时酸式和碱式的Nemst方程计算E时不可通用,即Ea E b.  相似文献   

11.
研制了以石墨为基体的铁到钴膜化学修饰电极。该电极在以NaCl为支持电解质的溶液中,循环扫描时时,显示出两对可逆氧化还原峰。证明该电极能催化氧化I。在还原电流对2-200ppmI^-有良好的线性响应;在氧化支的0.8V处,氧化电流则对0.5-20ppmI^-有良好的线性响应。检测下限为0.2ppm。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生成“铅树”反应成功的关键是硅酸凝胶的坚固性,找到了较好的硅酸凝胶的制备条件,使该氧化还原平衡移动的反应成功率提高了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电势阶跃法和光谱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中性红的氧化还原反应,并测定出标准电极电势E°=0.25(vs.NHE),电子转移数n=2以及还原态离解常数pKa1=5.18,pKa2=6.03,推测了中性红在水溶液及非水溶液中的电极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绘制气相存在下的O-C-Al系电位-温度平衡图,对Al2O3碳热还原制铝的可能性从热力学角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还原反应可能分三步进行.当气态CO的分压为1.01325×105Pa时,生成液相铝的温度为2381K,对应的电极电位相对于标准氧电极为-1579mV.在还原过程中,铝会有可观的蒸发损失.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氧化还原沉淀法制备氧化锰分子筛反应的适宜温度,对制备氧化锰分子筛的反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得到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函数值.通过估值和计算得到高锰酸钾与还原剂——硫酸锰、葡萄糖、蔗糖和反丁烯二酸或顺丁烯二酸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摩尔反应焓、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和平衡常数,主要分析比较了采用不同还原剂合成氧化锰分子筛的热效应.结果表明,上述氧化还原反应均为放热反应;蔗糖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摩尔反应焓最大,其反应温度控制在低温区域,既可以充分利用反应放出的高热量,也可以避免局部高温生成Mn2O3杂质.因而,相比于其他还原剂,蔗糖更适合用于批量制备氧化锰分子筛.热力学分析结果可为高锰酸钾和不同还原剂制备氧化锰分子筛的工艺控制提供热力学数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组装膜法将巯基三唑修饰在玻碳电极上,研究修饰后的电极对对苯二酚的电催化作用.结果表明:修饰后的玻碳电极对对苯二酚产生明显的催化作用;对苯二酚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受扩散控制的过程;对苯二酚浓度与其氧化峰电流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可以用来分析和检测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苯二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用粉末微电极方法研究DMcT,PAn及DMcT/PAn的电化学性能.在有PAn存在时,DMcT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差由1.90V降至0.07V,表明DMcT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加快.DMcT/PAn的电化学阻抗(123Ω)比DMcT的电化学阻抗(948Ω)小得多,说明PAn对DMcT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具有电催化作用.同时,DMcT使PAn在较高的电压时(大于4.0V,vsLi/Li^ )能保持电化学活性,而且经过100次循环后,循环伏安(CV)曲线几乎没有变化,表明DMcT/PAn具有优良的循环稳定性和可逆性.比较粉末微电极的CV曲线和常规尺寸电极的CV曲线,粉末微电极能真实地反映PAn和DMcT复合时的氧化还原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8.
实验采用自组装膜法将巯基三唑修饰在金电极上.结果表明:修饰后的金电极对对苯二酚产生明显的催化作用;扫描速率的平方根与对苯二酚氧化峰电流存在相关关系,表明对苯二酚的氧化还原反应受扩散控制;对苯二酚浓度与其氧化峰电流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可以用来分析和检测该浓度范围内对苯二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镍氢电池自放电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电的镍氢电池(Ni—MH)具有高的吉布斯自由能(G),以及进行自放电的“热力学驱动力”。文中对提出的自放电机制,与自放电有关的电极反应、反应动力学、氧化还原穿梭机制、容量保留等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研究结果证实:镍氢电池的自放电行为受自放电机制、电极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电池反应各组成步骤的速率等因素影响。镍氢电池的自放电行为研究,有助于电池性能的预测,进而在电池生产上进行优化设计以有效降低电池的自放电现象。  相似文献   

20.
乙酰二茂铁的电化学行为及动力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2m ol·L-1N a2SO水溶液中,研究了乙酰二茂铁(A cetylferrocene,A F c)在玻碳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4为,同时用电位阶跃计时库仑法(C hronocoulom etry,C C)和电位阶跃计时电流法(C hronoam perom etry,C A)测定了A F c的扩散系数D和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实验结果表明:在所选定的支持电解质中,A F c表现出良好的电化f学氧化还原准可逆性,氧化还原峰电位差ΔE≈70m V,峰电流比Ipa/Ipc≈1.1;A Fc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p还原反应为一无质子参与的单电子转移过程,并且为受扩散传质所控制的电化学准可逆过程,其D和K分别f为2.04×10-5cm/s和2.88×10-3/s.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