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中国政府提出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努力实现"碳中和"。中国城市未来发展以碳中和理念为引领,城市减排不仅在于降低城市碳排放、提倡清洁能源、加大绿色建筑比例等,还涉及到城市空间结构是否合理,职住是否平衡,亟需在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中权衡考虑碳中和因素。文章指出碳中和视角下优化土地空间布局的措施与建议,提出了完善绿地低碳规划建设体系、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优化城市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建立碳中和绿色技术碳排放评估体系,从城市规划过程中更多融入碳中和的理念,对未来发展低碳生态城市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2006年实施国内首部建筑节能地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以及进入"十二五"以来,深圳市持续、大力推进建筑领域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转变城市建设发展模式与方式,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深圳",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初步实现从建筑节能到绿色建筑、从绿色建筑到绿色城市的"两个转型".深圳先后获得首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工程建设标准综合实施试点城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试点城市等五个示范试点城市称号.深圳还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共建的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以及国家低碳试点城市.2012年,为配合国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建设,深圳市还在建筑领域率先启动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了与即将实施的碳排放配额管控制度以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适应,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建筑能耗标准逐步发布之后,我国又进入了低碳建筑标准的编制高潮。文章梳理我国低碳建筑的相关标准,介绍日本的低碳建筑标准及其认定制度。在日本的低碳建筑评价中,既有必备的定量要求(如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一次能源消耗量),同时也考虑定性的地域气候适应性策略(采用有效的减排措施),即采用以能耗为依据的相对低碳判定原则,避免碳排放绝对值计算以及碳排放基准值设定的麻烦。希望日本的经验能为我国的低碳建筑标准编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思考碳排放基准值确定必要性的基础上,转换视角,结合国内建筑节能标准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采用碳排放情景分析法,提出"基本减排率"概念。以寒冷地区办公建筑为例,以独创性的方法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共同建立了基于基本减排率的低碳建筑技术评价方法,研究成果通过软件系统可方便地对减排效果进行评价比较,对于我国推广低碳建筑和推行建筑碳减排提供了技术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5.
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建筑碳排放相关标准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我国目前亟需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和评价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将节能减排真正落实到可量化的、与国际接轨的碳交易之中。以加快低碳建筑产业化进程,促进建筑生产方式改变,带动建筑产品升级和产业的进步,实现真正的低碳建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气候类型多样,建筑形式复杂,绿色建筑标准应充分体现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的特点,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本文根据集成性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已有的绿色建筑标准的特点和不足,构建适合我国气候类型和建筑形式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从形式上与其他专业标准体系相统一,分为目标层次、工程层次和产品层次三个层次,由标准体系框架图、各"层次"标准体系表构成。绿色建筑标准体系,适应中国气候类型和建筑类型复杂的特点,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住区碳排量是城市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低碳城市背景下,既有住区的改造势在必行,而有关既有住区的低碳评价体系却相当缺乏。本文首先基于人-建筑-环境系统,确立既有住区低碳评价体系;进而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最后运用模糊理论中模糊集和隶属度的概念和方法,建立了既有住区低碳等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实例计算模拟。通过评定低碳等级,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既有住区的改造,优化既有住区改造的步骤,推进住区改造进程。  相似文献   

8.
设计初期实现低碳建筑设计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旭东  秦媛媛 《新建筑》2010,(4):114-117
针对我国当前"低碳建筑"的发展和建筑碳排放度量指标的研究现状,提出应从方案阶段开始,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与建筑能量、碳排放分析相结合进行低碳建筑设计这一新方法。在方案设计阶段,利用虚拟建筑模型所包含的建筑信息,实现自动识别、实时分析,得到建筑能耗及碳排放的直观结果,让建筑师专注于设计本身,找到更有效减少建筑碳排放量的设计策略,实现"低碳建筑"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针对公共建筑低碳设计和碳排放计量的需要,构建了基于BIM的公共建筑低碳设计分析方法和碳排放计量模型。建立了公共建筑低碳设计分析流程,以一栋样本公共建筑为实例,进行了建筑地理环境影响分析和建筑本体节能效果分析,包括建筑热工性能和建筑光环境分析,提出了低碳设计的优化对策。建立了公共建筑碳排放计量清单构成和分析流程,分别对样本建筑的建造、运营和拆除三个阶段的碳排放量进行了计算,进而得出了建筑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总量数值,分析了公共建筑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贡献比例,指出降低公共建筑生命周期运营阶段的能耗是控制和减少公共建筑碳排放量的最重要措施。本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公共建筑低碳设计和建立公共建筑碳排放计量标准提供了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建筑领域低碳发展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工作之一,而推行建筑节能减排则是实现建筑低碳的主要途径。尽管我国已推出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借鉴其成功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低碳节能政策体系。本文对美国建筑低碳节能领域主要法案及规划、管理体系、建筑节能标准、能效和绿色建筑标识、经济激励措施、统计体系进行了概述,总结了中美两国在建筑节能减排控制机制的差异,并基于对比提出对我国相关领域政策体系的启示与建议,包括健全建筑节能法律体系、推动建筑节能标准精细化、完善激励政策与市场引导机制、构建建筑节能统计体系、分层面做好建筑节能控碳管理等。  相似文献   

11.
杜明坎 《建筑施工》2024,(4):476-479+484
为深入研究工程施工阶段碳排放与绿色施工的关系,引导绿色施工向低碳方向转变,以现有文献和工程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绿色施工的时代内涵,并结合我国碳排放战略决策,从碳排放视角分析了我国绿色施工评价标准体系,阐述了我国现行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局限性。基于上述分析,建议在评价标准中增加碳排放要素,研究建立了碳排放视角下的绿色施工评价框架体系,明确了碳排量计算公式、评价指标和评分规则,并在工程中应用验证,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向绿色低碳建造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2.
能耗高、碳排放量大是亚热带地区体育建筑的老大难问题。从低碳设计策略、低碳城市与政策、碳排放估算与低碳评价三方面回顾近20多年来建筑低碳问题的相关研究,再重点从气候设计层面对我国体育建筑低碳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明确了已有的科研成果,理清了发展脉络与趋势,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寻找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低碳逐渐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酒店作为一个"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运营是大势所趋。在借鉴国内外酒店行业相关节能标准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调研、专家访谈等方式,分析影响酒店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酒店行业发展现状的低碳评价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同时建立综合评价值,实现酒店低碳综合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4.
城市形态对家庭建筑碳排放的影响——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空间形态、减少碳排放已成为构建低碳城市的关键举措.国内外学者已经证实空间形态对交通碳排放的显著影响,但其对建筑碳排放影响方面的研究相对不足.本文通过对北京1 188份家庭碳排放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人均住房面积每增加1%,建筑碳排放增加0.48%;家庭每增加1人,建筑碳排放量增加27.54%;家庭人均收入对于建筑碳排放有阶段性影响,呈曲线关系;人口密度与家庭建筑碳排放存在负向关系.因此,北京可通过构建紧凑型城市、加强房地产市场住房面积调控以及提升中高收入人群低碳意识等政策,降低家庭建筑碳排放,构建低碳城市.  相似文献   

15.
熊薇 《华中建筑》2020,38(6):90-94
在城市转型发展的背景下,要求规划从"增量"转向"存量",外延扩张转向内部提升,更加注重推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低碳城市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据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的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锁定作用。该文选择城市为研究层次,研究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低碳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从LCA理论出发进行了建筑物能耗分析,建立了建筑能耗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建筑能耗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通过英国标准协会制定的一般工业产品碳排放PAS2050的评价方法,针对建筑产品的特点结合碳排放系数和能耗计算指标建立了建筑碳排放的计算模型,为当今发展低碳建筑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低碳城市研究的内涵、模型与目标策略确定   总被引:57,自引:5,他引:52  
首先从国内外的低碳城市研究入手阐述低碳城市的理论内涵,通过模型指标及评价标准的建立,定量化研究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找出现实矛盾及问题,确定城市未来低碳发展目标,包括城市低碳发展总体战略目标,建筑、生产及交通发展的分项目标,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碳捕捉目标:制定基于城市生活低碳化、物质生产循环化及城市空间紧凑化的脱钩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建筑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是我国实施节能减排的关键领域。从低碳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视角出发,分为设计、施工、运营及拆除 4 个阶段进行碳排放核算。构建了低碳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体系,将低碳监管融入到全寿命周期过程;根据人员消耗、化石能源、电能等 3 种主要的碳排放因子,建立低碳建筑全寿命周期的 CO 2 排放核算模型;在政府实施碳税政策背景下,基于作业成本法建立了 CO 2 排放成本核算框架,对住宅、商业建筑、工厂厂房、办公楼、会展中心、学校等 6种不同类型低碳建筑项目进行全寿命周期评价,并运用 0-1 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分析了建筑投资商的项目组合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拆除、回收利用等各个阶段,通过减少碳源和增加碳汇实现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性能优化的建筑。笔者以重庆市《低碳建筑评价标准》为例,对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简要介绍;并与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比,找出低碳建筑与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异同点。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侧重于建筑资源、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以及营造的环境水平,而低碳建筑评价标准侧重于建筑资源能源消耗的详细情况及碳排放性能。  相似文献   

20.
低碳城市建设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举措,其中碳排放情景分析可以为城市减碳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文章以漳州碧湖生态园的生态规划为例,以Kaya公式为基础,通过建筑、交通、能源资源、绿化四个部门对项目碳排放情景进行了分析计算,以期为我国其他生态园区及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