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底动脉远端动脉占颅内动脉瘤的5%~8%,多起源于基底动脉尖部,少数位于P_1、P_2 或小脑上动脉。作者报告1例初次脑血管造影阴性,再次脑血管造影显示的基底动脉远端动脉瘤,手术证实为基底动脉远端穿支动脉瘤并给予成功夹闭并保存穿支动脉血流。 患者,女,56岁, 突然出现严重的后枕部头痛,伴恶心、呕吐。检查:昏睡状态,颈项强直。CT扫描示SAH,病情为Hunt和HessⅢ级。初次四血管造影未显示动脉瘤,9d后重复血管造影为左小脑上动脉动脉瘤,直径约3mm,且造影剂灌注及排空缓慢。采用翼点入路开颅暴露基底动脉尖部,磨除后床突,充分暴露动脉瘤,见动脉瘤体与左小脑上动脉粘连,有穿支动脉在动脉瘤体中间通过,从动脉瘤体上分离该穿支动脉  相似文献   

2.
例1患男,55岁。因突发心前区疼痛6h不缓解到我院急诊室,心电图胸前V1~2导联呈QS波,V3~5导联呈rS波,V1~5导联ST段明显抬高0.2~0.6mV。Ⅱ、Ⅲ、aVF导联呈qR波伴ST段抬高0.1mV。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穿刺右股动脉,插入6F动脉鞘管,先用6FJL4.0造影导管行左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前降支近段次全闭塞。在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中前降支近中段完全闭塞,回旋支远端粗大(图1)。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 ,64岁。因反复发作性胸闷、心前区疼痛 7个月 ,加重 3d入院。检查 :BP15 10KPa ,HR 73次 min ,正常心电图(如图A所示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示 :窦律 ,HR 92次 min ,ST段下移 ,以Ⅱ、aVF、V5为明显 ,下移 0 1~ 0 2mV同时伴有Ⅰ、Ⅱ、aVF、V3、V5导联S波明显增深 (范围 1~ 4mm) ,以V3、V5导联为主 ,此外Ⅱ、aVF、V3、V5导联R波略有增高 ,范围 0 5~ 1 5mm(见图B)。立即舌下含硝酸甘油 1片 ,2 0min后疼痛缓解 ,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左旋支狭窄 …  相似文献   

4.
病例 1:男性患者 ,6 9岁 ,因发作性右胸痛 16年 ,加重 1周入院。近 16年来经常于劳累后发作右前胸闷痛 ,持续3~ 5min ,可自行缓解 ,近一周发作频繁 ,胸痛时间长达 2 0min ,睡眠时亦有疼痛发作。查体 :神志清晰 ,血压 14 0 /90mmHg ,P 72次 /min ,心浊音界位于右胸腔。心电图 :左右手、左右脚导联互换 ,V1V2 导联互换 ,V3 、V4、V5、V6放于右胸相应位置后 ,发现S -TⅡ、Ⅲ 、aVF、V4、V5、V6下移 0 1~ 0 3mV。超声心动 :镜像右位心 ,未见其他心脏畸形。腹部彩超 :肝位于左侧 ,脾位于右侧。冠状动脉造影 :…  相似文献   

5.
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大多由右冠状动脉 (RCA)闭塞所致 ,但少数亦可因左回旋支 (LCX)病变引起。我们观察了其心电图的改变 ,以期寻找简便准确地判断梗死相关动脉(IRA)的方法。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本院 1995 - 0 5~ 1999- 12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均于发病 2 4h内入院 ,有完整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患者胸痛持续 30min以上 ,Ⅱ、Ⅲ、aVL导联至少有 2个导联ST段抬高 0 1mV ,肌酸激酶为正常值的 2倍以上。患者无束支传导阻滞、心室肥大、预激综合征等心电图表现。1 2 心电图 描记 18导体表心电图 ,…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 ,75岁。既往患高血压 2 0余年 ,主因“反复发作心前区疼痛 7年 ,再发加重 17h”入院。根据病史、查体及心电图变化 ,考虑为不稳定性心绞痛 ,于 2 0 0 2年 12月 2 7日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首先穿刺右侧股动脉 ,置入 7F动脉鞘 ,送入 6FJL4造影管时有阻力 ,造影显示 :右髂总动脉迂曲成S型 ,并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图 1A) ,但略用力导管可通过 ,左冠状动脉造影示 :左前降支近段不规则狭窄75 % ,左旋支于心房支发出以远闭塞 ;再进入 6FJR4造影管时遇到阻力 ,未强行通过。穿刺左侧股动脉 ,顺利置入 7F动脉鞘 ,进入 6FJR4造…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 ,5 8岁 ,因活动后心悸 1年 ,加重半个月入院。自述近一年来常心悸 ,活动后明显 ,近半个月加重。疑为“冠心病” ,为明确诊断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入院。 10年前因胆囊息肉行胆囊切除术 ,否认脑出血病史 ,否认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血压 :110 80mmHg (1mmHg =0 133kPa) ,脉搏 72次 min ,呼吸 16次 min ,五官端正 ,双眼活动自如。心肺听诊无异常 ,四肢活动正常。心电图 :T波低平 ;血脂、血糖正常。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常规消毒 ,给予肝素 2 5 0 0单位 ,先后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术 ,患者无任何不适…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6 7岁 ,因劳力性胸痛 1个月于 2 0 0 1年 5月 2 8日入院。诊断 :冠心病 ,陈旧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 ,曾于2 0 0 1年 3月行内外科联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分别对右冠状动脉 (RCA)近端 90 %偏心性狭窄行支架术和左前降支(LAD)近端开口部分全部闭塞行微创左乳内动脉左前降支搭桥术 (MIDCAB)。术后两个月出现劳力性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 (CAG)显示 :左主干正常 ,LAD开口部全部闭塞 ;左回旋支 (LCX)中段 30 %狭窄 ,与 2 0 0 1年 2月CAG结果无差别。RCA支架部位血流通畅。左乳内动脉桥与LAD吻合处可见90…  相似文献   

9.
孤立性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孤立性左冠状动脉主干 (左主干 )狭窄的临床特点、造影所见及治疗方法。  方法 :1确立左主干狭窄≥ 5 0 % ,而其它三大主要冠状动脉支及其分支均无明显狭窄为孤立性左主干狭窄。 2冠状动脉造影常规采用 Judkin's法完成 ,于右前斜位 30°投照行左心室造影 ,观察左心室壁运动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 VEF)。  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 4942例中检出孤立性左主干狭窄 17例 ,占 0 .34 %。 2 16例 (94.1% )表现为劳力型或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10例 (5 8.8% )于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 V3~ 5 导联 ST段下移 0 .2~ 0 .4m V,3例 (17.6 % )有心肌梗塞史。 3左心室造影 5例 (2 9.4% )有轻度节段性心室壁运动障碍 ,平均 L VEF 0 .6 9± 0 .0 8。 4左主干狭窄部位 :开口部 9例 (5 2 .9% ) ,中段 3例 (17.6 % ) ,分叉前 5例 (2 9.4% )。5 12例 (70 .6 % )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术后 11例 (91.7% )心绞痛消失。 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 (ICS) ,取得良好效果。 2例内科保守治疗 ,1例造影后死亡。  结论 :临床上孤立性左主干狭窄非常少见 ,大多数患者心绞痛症状严重 ,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治疗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急性重症肺血栓栓塞症抢救成功二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 1  患者男性 ,5 3岁 ,因阵发性胸闷心悸 1年 ,加重 2个月入院。既往高血压病 10年。父于 4年前猝死。入院查体 :体温 36 5℃ ,脉搏 72次 /min ,呼吸 18次 /min ,血压 170 /10 0mmHg(1mmHg =0 133kPa) ,体重 90kg ,身高 170cm ,心肺无异常 ,下肢无浮肿。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冠脉左前降支近端管壁不规则 ,回旋支大致正常。右冠脉中段狭窄约5 0 %。术后 2 4h患者下地时突然头晕、重度喘憋、末梢及颜面口唇紫绀、冷汗淋漓 ,血压 5 0~ 70 / 30~ 40mmHg ,呼吸30~ 40次 /min ,心率 140次 /min ,双肺哮鸣音…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 ,6 4岁 ,因“阵发胸闷 2年 ,加重 3个月” ,以“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入院 ,于 2 0 0 2年 11月 14日行冠状动脉造影 ,在首先进行的左冠状动脉造影时 ,左冠状动脉各分支发出约 10mm后同时发生“闭塞”现象 ,仅隐约可见细条状影像且不排空 ,而此前“冒烟”时各分支是通畅的 ;此时 ,患者血压开始降低 (最低时 6 0 / 4 0mmHg ,1mmHg =0 133kPa) ,心率减慢 ,意识模糊 ,心电图QRS波增宽 ,提示病情危急。紧急左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 4 0 0 μg(分 2次给予 ) ,同时经静脉注射多巴胺 5mg/次 ,共 3次 ;紧急经右侧股静脉送入临时…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 ,76岁 ,因前胸压榨性疼痛、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2 0h ,伴全身大汗 ,急诊收入院。既往有Ⅱ型糖尿病史 10年 ,轻度脑萎缩、腔隙性脑梗死。查体 :血压 130 /80mmHg (1mmHg=0 133kPa) ,呼吸 18次 /min ,双肺呼吸音清 ,心率 72次 /min ,律齐 ,临床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可见 :窦房结动脉发自右冠 ,左回旋支中段 80 %狭窄 ,TIMIⅡ~Ⅲ级 ,右冠状动脉全程不规则狭窄 ,近端 75 %狭窄 ;行左回旋支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 (PTCA)支架术 ,择期行右冠PTCA术。术前患者窦性心律 ,心率 6 6次 /mi…  相似文献   

13.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4 2例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后同时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2例起搏治疗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 ,其中临床诊断冠心病 2 3例 (5 4 .7% ) ,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达到冠心病阳性诊断标准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 5例 (11.9% ) ,其中单支病变 3例 (左前降支 2例 ,右冠状动脉 1例 ) ,双支病变 2例 (左前降支加左回旋支 1例 ,左前降支加右冠状动脉 1例 )。全部病例均可见窦房结动脉清晰显影 ,未见狭窄病变。右冠状动脉及左回旋支有狭窄部位均在窦房结动脉发出以后 ,未累及窦房结动脉。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病因诊断 ,但冠心病并非本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LM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 7例LMD经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术后 6和 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 左主干开口病变 12例、体部 4例、末端 6例 (累及分叉开口 6例、单纯末端 1例 ) ,自开口到体部均狭窄者 5例 (含自开口处就完全闭塞 1例 )。术后 12个月时 ,左心室射血分数从 4 9 8%增加到 5 6 3% (P <0 0 5 )。球囊扩张时 2 0例 ( 6 2 % )出现显著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共置入 2 8枚支架 ,其中左主干内 2 7枚 ,主干内支架直径 ( 3 90± 0 4 7)mm、长度 ( 12 5 4± 3 95 )mm。全部患者均完成 12个月的临床随访 ,19例 ( 70 % )患者接受 6个月时冠状动脉造影 ,3例支架内再狭窄 ( 15 % ) ,其中 2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术 ,1例行血管内放射治疗 ;术后 12个月时 15例 ( 5 5 % )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 ,1例再狭窄行冠状动脉旁路术 ,因此术后 12个月内累积再狭窄率为 2 1%。 4例再狭窄患者中 ,3例为末端病变 ( 75 % ) ,1例为开口病变( 2 5 % )。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LMD疗效可靠 ,冠状动脉造影随访可及时发现再狭窄。左主干末端病变再狭窄率显著。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 ,38岁。入院前 10天突发胸闷、心前区疼痛 ,伴有全身出冷汗 ,持续 2h后自行缓解 ,之后反复出现胸痛症状 ,并出现晕厥一次住入我院。入院时血压为 90 / 6 0mmHg,心率 72次 /min ,心电监护显示窦性心律 ,心电图示Ⅱ、Ⅲ、aVF、V3R~V5R导联病理性Q波 ,ST段抬高 0 2~ 0 4mV。心肌酶CK 5 5 80U/L ,CK MB 6 40U/L ,LDH 2 140U/L ,AST 896U/L。诊断为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 ,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发现 ,左主干、左前降支及回旋支无明显病变 ,但尝试应用JR 4 0、JR 5 0、ARI及JL 4 0导管…  相似文献   

16.
肺栓塞猝死抢救成功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栓塞在我国并不少见 ,但因对其认识不够 ,临床上常致误诊和漏诊。肺栓塞突发呼吸循环衰竭者抢救成功报道较少 ,我院最近成功抢救一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 ,女 ,5 5岁。因阵发性胸闷憋气 2年 ,加重 3d入院。心电图示V2~ 6导联ST段压低 0 .0 5mV ,T波低平。入院后第 4天行冠状动脉造影 ,显示左前降支近端轻度肌桥压迫 ,第一对角支近端 5 0 %狭窄。左室造影正常。术后第 2天去厕所后突发晕厥 ,意识丧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急予心外按压 ,双股静脉及颈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路。心电图监测示窦性心动过速。血压 0 / 0mmHg (1mmHg=0…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 5 0例冠状动脉正常者和冠心病患者运动前、中、后 QTc离散度 (QTc dispersion,QTcd)的变化规律 ,以探讨其在运动试验中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对象和方法 对象  1997年 7月~ 1999年 12月临床疑诊为冠心病者先后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共 5 0例 ,均无束支阻滞、心脏瓣膜病、肥厚型心肌病、心室肥厚、QT延长综合征。  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 :所有入选者在行平板运动试验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将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至少 1支血管内径狭窄≥ 5 0 % ,定为有临床意义的病变。…  相似文献   

18.
心脏介入治疗术后发生迷走神经反射3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院自 1998年 7月在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介入中心的指导下 ,共开展心脏介入治疗手术 170多例 ,在沙袋压迫右股动脉穿刺点止血过程中 ,发生 3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3例病人均以右股动脉为穿刺点 ,术后指压穿刺点 2 0分钟确认无出血 ,绷带 8字形包扎 ,并外加沙袋压迫 ,然后送入监护室。例 1 男 ,5 5岁。临床拟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 ,术中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 ,术后 2h出现头晕 ,全身出汗 ,心电监护示心率 5 2 /min ,血压下降 ,减少包扎压力 ,减轻沙袋重量。 5min后缓解。例 2 男 ,6 3岁。行CAG检查 ,右冠状动脉中段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急性单纯后壁心肌梗死(不包括同时合并下壁及右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总结自2001年至2006年门、急诊收治的急性单纯后壁心肌梗死患者11例,随访心电图特点,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梗死相关动脉。结果 11例患者除了V7-V9导联ST段有典型的弓背向上抬高1.0—2.0mm外,9例(81.8%)V1-V2导联R/S≥1,5例(45.5%)V1-V4导联ST段压低1.0—2.0mm,4例(36.4%)Ⅰ、aVL导联ST段抬高0.5-1.5mm,5例(45.5%)V5-V6导联ST段抬高0.5—1.5mm。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均为左回旋支(LCX)。梗死部位1例在第一钝缘支(OM1)发出前,为95%管状狭窄;6例(54.5%)在OM1发出后,其中4例为100%闭塞,1例为99%次全闭塞,1例为90%长段狭窄;4例(36.4%)在OM1,其中2例为100%闭塞,1例为99%次全闭塞,1例为95%局限性狭窄。单支病变3例(27.3%),合并左前降支(LAD)病变4例(36.4%),合并右冠状动脉(RCA)病变2例(18.2%),同时合并LAD及RCA病变2例(18.2%)。结论12导联心电图,如有V1-V2导联R/S≥1,V1-V4导联ST段压低等特点时,结合临床与心肌酶学改变,高度怀疑急性后壁心肌梗死,需做后壁导联和冠状动脉造影加以证实,而梗死相关动脉多为左回旋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时血浆内皮素 - 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 6 4例患者分为两组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组 (SA组 )与冠脉正常组 (正常对照组 )。冠状动脉造影前及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抽取血液标本测定血浆内皮素 - 1水平并记录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结果 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所耗时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冠状动脉造影前及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平均动脉压在SA组分别为 137/ 86mmHg和 14 1/ 90mmHg(P <0 0 5 ) ,正常对照组分别为 136 / 85mmHg和 138/ 87mmHg(P >0 0 5 ) ;冠状动脉造影前及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血浆内皮素 - 1水平在SA组分别为 5 5 1± 1 2 8ng/L和 6 94± 1 37ng/L(P <0 0 1) ,正常对照组分别为 5 10± 1 13ng/L和 5 14± 1 16ng/L(P <0 0 5 )。 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可激发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内皮细胞反应 ,导致血浆内皮素 - 1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