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和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及手术方式。方法:对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无改善或缓解一段时间后复发需再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和总结。再手术方式:椎板间开窗或经原椎板间扩大开窗、椎间盘切除8例;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3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27例(其中23例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融合,2例同时行椎间cage置入融合);经左前外侧入路腹膜外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1例。结果:再手术原因包括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20例、相邻节段腰椎间盘突出7例、腰椎节段性不稳定8例和腰椎间盘未彻底去除4例,其中合并继发性腰椎管狭窄8例,硬膜外瘢痕形成4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4例,均行硬膜修补,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年6个月~5年7个月,其中31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7例症状部分改善,1例无改善,优良率为79.5%。再手术前JOA评分平均11.8分,再手术后末次随访时平均25.6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恢复率为80.2%。23例行椎弓根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患者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率为70%,1例行椎间植骨融合患者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相邻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腰椎节段性不稳定和腰椎间盘未彻底去除等,正确分析再手术原因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仍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9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症状、体征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7例,行开放性手术。其中:全椎板切除11例,半椎板切除28例,开窗或扩大开窗58例,以术中所见能解释临床表现为准则,注重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减压、松解,特别是隐匿性椎间盘突出症,通过变换体位,扩大显露,最终找到突出的髓核组织。结果全部患者获得8个月~11年的随防,参照陆氏疗效评定标准,优:53例、良:38例,优良率为93.8%。结论只要适应症恰当,术中处理彻底,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治疗的原因、方法和疗效。 方法  1993年 1月至2 0 0 0年 1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76 4例 ,其中再手术者 42例 (5 5 % )。再手术方式为经原椎板间扩大开窗切除椎间盘 2 5例 ,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 6例 ,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 9例 ,前路经腹膜外椎间盘切除 2例。 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2 0月~ 81月 ,平均 5 2月。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 ,优19例 (45 3% )、良 14例 (33 3% )、可 6例 (14 3% )、差 3例 (7 1% )。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主要原因为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 ,术前及术中突出节段定位错误 ,术后出现腰椎节段性不稳定以及合并神经根管狭窄、侧隐窝狭窄和中央椎管狭窄。如果再手术时机及再手术方式选择适当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仍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2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不同部位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按突出部位分为椎间孔内型和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椎间孔内型椎间盘突出采用后路关节突切除,切除椎间盘、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采用经横突间入路单纯椎间盘切除术。结果横突间入路进行椎间盘切除平均手术时间50min,平均出血量180ml;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平均出血量330ml,平均手术时间120min。所有患者术后下肢疼痛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神经根牵拉试验正常。经过平均术后12个月的随访,除2例术前部分肌力恢复不良外,其余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不同的突出部位分为2种类型,适宜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并发出现对侧神经根症状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特定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行单开窗或半椎板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结果:17例中3例术后出现对侧神经根症状,发病率为17.6%。结论:某些特定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以后出现对侧神经根症状,对掌握手术适应证有一定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超  周跃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23):1820-182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约有10%~15%的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1934年Mzxter和Barr报道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手术治疗效果,自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在脊柱外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传统开放手术如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椎板开窗"式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等,其创伤大,手术切口在10 cm以上,并要广泛剥离椎旁肌,咬除椎板及部分关节突,破坏了脊柱的后柱结构,术后易导致腰椎不稳和长期下腰痛.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是近年来出现的脊柱微创术式之一,既解决了患者疾患,同时又尽可能少地破坏邻近组织,减少创伤,缩短恢复期,现已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3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蔚 《临床骨科杂志》2009,12(4):411-412
目的评价3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适用范围。方法根据手术适应证对725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选择椎间盘镜下手术(179例)、小切口椎板间开窗(384例)、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162例)等术式治疗。结果725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椎间盘镜组优良率(88.27%)及小切口椎板间开窗组优良率(90.89%)高于半椎板切除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镜组优良率与小切口椎板间开窗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椎间盘镜下手术和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术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三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寻求一种更理想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根据临床病史、突出类型、节段以及是否有合并症,56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选择小切口椎板间开窗、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等术式治疗。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按优良率的高低进行疗效比较,依次为小切口椎板间开窗组、半椎板切除组、全椎板切除组。结论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较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18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对18例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棘突椎板切除术3例,单侧显露棘突悬留式腰椎管扩大术加一侧部分关节突切除术4例,单侧显露棘突悬留式腰椎管扩大术加一侧关节突全部切除8例,经腹膜外前路椎间盘切除术3例。结果:本组18例经6 ̄48个月随访,总优良率达83.3%。结论: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较重,多数需手术治疗,应根据CT诊  相似文献   

10.
董清平  刘昱  董华 《中国骨伤》1999,12(2):39-40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中发现合并同一节段棘间韧带损伤者,我们采用切除上下部分棘突和椎板,髓核摘出术;若合并有神经根管狭窄者切除部分上下椎小关节。椎间盘切除方法与国内外学者介绍基本一致。但同时行骶棘肌代棘间韧带重建术,取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原手术入路下髓核切除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获得1~5年随访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1~62岁,平均37.2岁。初次手术术式:半椎板间盘切除术4例;椎板间开窗间盘切除术11例;椎间盘镜显微间盘切除术1例。初次手术至复发时为6~180个月,平均32个月。再次手术术式:采用原切口显露切除椎板残端进入椎管。术中摘除髓核,松解粘连,有侧隐窝狭窄者扩大神经根管并切除膨出的纤维环。没有切除瘢痕粘连组织。结果本组再次手术病例效果优者8例占50%,良者5例占31%,可者2例占13%,差1例占6%。优良率占81%。全部病例均较术前有进步。结论原切口显露可以有效祛除病因,解除症状,对脊柱稳定有利。侧隐窝狭窄是致病的重要原因,多继发于椎间盘突出。瘢痕粘连组织无需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 6 7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经半椎板切除 ,2 3例行开窗式手术 ,12例行全椎板切除 ,摘除椎间盘 ,扩大侧隐窝 ,彻底松解神经根。结果 术后患者经过平均1.8a随访 ,优良率 91%。结论 手术治疗除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外 ,更重要的是应施行侧隐窝扩大减压术。  相似文献   

13.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椎板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43例,术中发现游离型14例。结果:术后腰腿痛症状消失,大小便和下肢功能障碍分别于术后2周和4月恢复。结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状重,其原因有游离椎间盘对神经根机械压迫,神经营养障碍和炎症反应。采用椎板开窗探查能维持脊柱稳定性,术中应仔细分离髓核与神经根,防止硬脊膜撕裂和神经根损伤。  相似文献   

14.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根据突出部位与程度,分别采用五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其中侧方入路1例,单开窗法25例,双开窗法13例,半椎板切除18例,全椎板切除11例。结果 42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优良率90.5%。结论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多伴有低位突出,应充分重视临床查体。手术中仔细探察椎管、重视狭窄侧隐窝的减压、注意潜行椎间盘突出和脱出髓核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微创切口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从椎板切除、椎板间开窗、发展到显微腰椎间盘摘除和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我科从2004年开始在原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上,开展微创切口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CT和MRI影像技术的发展,腰椎间孔和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症逐渐被重视起来。它是腰椎间盘脱出在椎弓根内外缘之间或外缘以外,压迫相应节段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亦称之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与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都有不同。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6年2月~1998年2月经椎板峡部外缘手术入路切除椎间孔或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21~55岁,平均39-8岁,有外伤史12例。病程2~46个月,平均28-7…  相似文献   

17.
微损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681.5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多发病。自Mixter和Barr于1934年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传统开放手术需经后路椎板切除摘除髓核,术后部分病例遗留神经根粘连、硬膜纤维化、腰椎不...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同节段复发的原因、诊断方法及影响二次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32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病例,按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组,椎板加椎间盘切除组与椎板、椎间盘切除加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组。对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疗效等进行总结,分析椎间盘切除术后可能的复发原因。结果:本组病例均获5个月以上随访,保守治疗组优良率100%,腰椎融合组优良率92.9%,非融合组优良率93.2%。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同节段复发的确切原因仍不清楚,对诊断明确并伴有神经根损伤表现的患者可行二次手术治疗,是否采用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视患者不同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临床处理进行探讨。方法:从2000年2月至2006年4月行腰椎间盘手术846例,椎间盘突出再手术患者24例,占2.8%。再次手术行全椎板3例,半椎板7例。扩大开窗14例。其中20例行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疗效评定标准按Macnab法:优14例,良6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3.3%。本组无硬脊膜破裂及神经根损伤并发症。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多因手术并发症及继发性退变所致,再手术治疗的难点是上次手术形成的瘢痕使正常解剖结构不清,给暴露和解剖结构的确认增加了困难。再次手术将导致脊柱的稳定性进一步破坏,需行内固定和融合术。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再手术36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方法对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和术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再手术原因主要为术前漏诊及术前定位错误,椎间盘切除不彻底、对神经根管狭窄认识不足、不注意瘢痕粘连的预防、椎间盘感染及血肿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诊断及定位需准确,髓核切除要干净,并松解神经根,必要时扩大神经根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