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9 毫秒
1.
基于边缘颜色信息的车牌定位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莹  高满屯 《计算机仿真》2009,26(8):262-265,303
车辆牌照的自动识别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而车辆牌照的定位又是车牌识别的关键点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颜色点对与扫描线相结合的车牌定位方法.首先进行彩色边缘检测,然后以每一边缘点为中心,垂直于边缘方向取一条线段,在线段内检测边缘点两侧像素的颜色是否分别匹配车牌的底色与字符颜色,若是,则保留为候选车牌边缘点;通过扫描线搜索定位并分割出车牌区域.方法抓住了车牌背景与字符具有固定颜色搭配的重要特点,综合利用了车牌的结构特征和纹理特征,提高了车牌定位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能够实现车牌的快速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2.
针对复杂背景下的车牌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字符边缘颜色与逻辑的快速车牌定位方法。该定位方法将RGB彩色空间中的车牌图像,转换到HSV彩色空间中。根据像素点颜色进行二值化,得字符边缘颜色像素区,同时通过逻辑与,确定图像字符颜色边缘点,最后经纹理分析来定位车牌,解决了目前常用流行算法所不能处理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边缘颜色对的车牌定位新方法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车牌定位是车牌自动识别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边缘颜色对的车牌定位方法.首先进行彩色边缘检测,然后以每一边缘点为中心,垂直于边缘方向取一线形窗口,在窗口内检测边缘点两侧像素的颜色是否分别匹配车牌的底色与字符颜色,若是,则保留为候选车牌边缘点;然后进行形态滤波,剥离不符合车牌结构特征的区域,最后对候选车牌区域进行纹理特征的分析以确定真实车牌区域.该方法抓住了车牌背景与字符具有固定颜色搭配的重要特点,综合利用了车牌的结构特征和纹理特征,提高了车牌定位的可靠性.对各种条件下拍摄的163幅含有车牌的图像应用该算法,定位准确率达到98.2%。  相似文献   

4.
基于字符边缘颜色多分量信息的车牌定位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刚  黄席樾  刘政  周勇  朱彬  白正文 《计算机工程》2009,35(18):176-178
针对复杂环境下的车牌定位,提出利用车牌字符边缘颜色多分量信息特征的定位算法,分别提取车牌底色像素点和字符色像素点,排除没有字符色像素点相邻的底色纹理像素点。由于字符色与底色的相互影响,字符边缘处色度、饱和度分量都有较窄的范围,可缩小车牌的搜索区域。结果证明该特征有助于车牌的准确定位,可确定车牌颜色,同时运算多在二值图上进行,速度快。  相似文献   

5.
基于纹理和颜色的模糊车牌的增强与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汽车牌照自动识别系统中图像效果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盲解卷积的增强算法,并给出了一种纹理和颜色分析相结合的车牌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车牌字符具有明显竖直纹理的特征,经边缘检测获取垂直边缘图,结合形态学及车牌固有特征,确定疑似牌照区域;同时在HSV颜色空间进行颜色分割,提取出满足车牌颜色特性的区域.实验结果表明,在车牌图像失真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图像恢复和车牌定位.  相似文献   

6.
基于车牌色彩变化特征的车牌定位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昌涛  张玲  何伟  李刚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12):3654-3655
针对复杂背景下的车牌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车牌色彩变化特征的车牌定位方法。该定位方法将RGB彩色空间中的车牌图像转换到HSV彩色空间中进行颜色识别,分割出车牌底色及字符颜色相对应的颜色区域,同时通过边缘提取、二值化处理、与运算找到对应颜色边缘特征点,最后经纹理分析来定位车牌。  相似文献   

7.
一种RGB颜色空间中的车牌定位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车牌定位是车牌自动识别系统的关键。为了快速准确地进行车牌定位,提出了一种新的RGB颜色空间的车牌定位方法,该方法包括颜色特征提取、特征图像的二值化、形态学连通去噪、车牌候选区域检验4个步骤,同时针对传统颜色特征提取对光照变化敏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不包含亮度信息的颜色特征提取方法;对于车牌候选区域的检验摒弃了常用的易受图像尺寸及图像分辨率影响的区域面积、宽高比、矩形度等几何特征,而是采用车牌字符数及字符排列的规则度作为判定的依据,并由此设计了一种车牌字符规则度的计算方法,用来检验车牌候选区域。通过对包含不同尺寸、不同光照条件的605幅图像进行车牌定位的实验表明,成功率超过96%,可见该颜色特征提取方法对光照变化不敏感,该车牌检验方法可适用于各种不同尺寸图像的车牌定位。  相似文献   

8.
车牌定位是车牌识别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利用结构特征、纹理特征和颜色特征的车牌定位新方法.首先,利用顶帽变换抑制背景;其次,进行垂直边缘检测和形态滤波,通过结构特征进行车牌粗定位;再次,对候选区域的垂直投影应用一维小波分解滤噪,然后重构垂直投影,计算纹理统计量并构造纹理特征向量,应用BP神经网络识别车牌的字符纹理进行车牌的再定位;最后,对候选区域进行基于边缘颜色对的彩色边缘检测,根据其水平投影值进行车牌的精定位.对各种条件下拍摄的314幅含有车牌的车辆图像应用本算法,定位准确率达到98.7%.  相似文献   

9.
以车牌识别的实用性为目的,设计一种鲁棒的车牌识别系统。首先提出了Sobel-Color算法,以Sobel边缘和颜色两种特征进行车牌定位,并结合MSER算法,设计了一种可靠的车牌定位方法来获取候选车牌区域,然后采用SVM算法对候选车牌区域进行车牌判断;最后根据车牌特征设计了一种车牌字符分割算法,能正确分割车牌的各个字符,并有效地去除车牌边缘部分的虚假字符,又根据分割出的车牌字符特征对LeNet-5深度网络模型进行改进,然后采用改进的LeNet-5网络对车牌字符进行识别。对设计的车牌识别系统进行了正常条件测试、恶劣条件测试以及效率测试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车牌定位和车牌判断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车牌字符识别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因而设计的车牌识别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自然复杂环境中基于颜色的多车牌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自然复杂环境中车牌的定位和识别问题,提出了一个结合车牌颜色特征、灰度特征、几何形状特征的通用车牌定位方法,并首先根据中国车牌的颜色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的颜色分类方法,解决了颜色分类的基本难题;然后采用行扫描及线段分析的方法得到车牌底色所在的矩形区域;最后将可能的车牌区域统一转换成底色为黑色,字符颜色为白色的二值图像,再利用灰度特征进行验证,并分割出车牌区域.采用自然复杂环境中拍摄的图像对新方法进行验证的实验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新方法可在一定限度内自适应车牌的类型、大小、数量和方向,并对汽车在图像中的位置以及图像背景的限制较少,是一种适用性较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字形波纹板式换热器性能数值模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简化模型的计算结果难以准确描述换热器内完整的流体流动和换热特性.为此,本文建立与人字形波纹板片完全相同的,含分配区和传热区冷热双流道换热的计算模型,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 6.3,数值模拟4组不同名义速度下流体的流动和换热情况.分析流道内速度场和温度场发现,进口分配区对流体流动分布和换热都有显著影响,还将流体在流道内的流动情况详细描述.两侧流体的压降和进出口温差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小于6%,较准确地反映了换热器内整体的流动和换热特性,可直接用于研究板式换热器的性能,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有的轴向柱塞泵流动特性自动检测方法不能满足用户对流动特性检测准确率、漏检率的要求。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角点的柱塞泵流动特性自动检测方法,利用求解油液体积弹性的方式获取单柱塞油液特性方程,通过该特性方程完成对单柱塞腔内的流动特性模型的创建,由于实际的柱塞泵有多个柱塞,所以在柱塞泵整体模型中需要利用配流盘过流面积变化引起的节流效果完成配流,控制整个柱塞泵的高低压流量变化。通过创建的柱塞泵整体模型获取轴向柱塞泵角点特性,利用马氏距离获取初始的匹配特性点对集合,根据方差检验找出偏差匹配点对,反复执行这个步骤,直至匹配点对数不再减少,完成对轴向柱塞泵流动特性的多尺度自动检测。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完成对轴向柱塞泵流动特性的检测,并且漏检率要比当前采用的方法相对低一些。  相似文献   

13.
采用CFD/CSD双向流固耦合算法研究平板结构的气动弹性耦合特性.首先,采用CFD/CSD算法计算平板结构的颤振临界速度,并与已有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然后,分别对简支和固支边界条件的三维平板结构进行气动弹性特性分析,计算不同约束情况下流场分布的变化和平板结构的位移响应.同时还考虑加肋和结构材质对平板结构气动弹性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最近邻链的车牌检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立刚 《自动化学报》2011,37(10):1272-1278
根据车牌字符的几何特征和空间排列规则,提出了一种基于最近邻链的自适应车牌检测算法. 首先,采用自适应阈值分割算法消除光照变化的影响,并采用连通体分析方法消除部分干扰目标; 其次,根据车牌字符连通体的区域特征,将宽度和高度都相近的连通体构造为最近邻连通体对, 并将最近邻对连接为最近邻链,从而检测出所有可能的车牌区域; 最后,利用两组不同长度的方波模板分别对车牌的水平和竖直投影进行匹配, 它能够验证候选车牌区域的有效性,并求解所有车牌字符的最佳切分位置. 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自适应地处理光照不均匀、尺度变化、透视失真、背景干扰以及质量退化等因素的影响, 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复杂背景中的车牌区域.  相似文献   

15.
The radiation-hardened performances of static induction transistor (SIT) have been studied in depth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radiation of electron beam on the I-V characteristics, carrier distribution and potential distribution in the channel of SIT have been represented. A large number of electron-hole pairs are generated in the depletion region of reversely biased gate-channel PN junction. The radiation-generated electrons drift towards the drain region at high positive potential, while generated hol...  相似文献   

16.
基于CNN彩色图像边缘检测的车牌定位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万军  姜庆玲  张闯 《自动化学报》2009,35(12):1503-1512
针对现有车牌定位算法准确率不高、步骤多和速度慢等问题, 提出一种彩色图像车牌定位方法(License plate locating based on CNN color edge detection, LPLCCED). 首先利用细胞神经网络(Cell neural network, CNN)模型导出一种与车牌颜色特征相结合的车牌定位专用边缘检测算法, 将车牌的颜色对约束条件融合到边缘检测算法中, 本文专用边缘检测算法可以大大缩小车牌初步定位的范围. 接下来提出一种针对车牌特征的边缘滤波算法, 最后根据车牌结构和纹理特征对候选区域进行判别验证. 该流程的各个环节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 为面向智能交通领域的实时车牌识别系统的前期车牌定位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改进智能交通控制中的车牌定位性能为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边缘特性提取和改进BP神经网络的车牌定位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改进的图像的边缘特征提取方法,将边缘特征送入改进的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学习,实现车牌的粗定位;再利用车牌本身的几何特征实现车牌的准确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定位精度高,并提高了信息的实时处理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HSV颜色空间和SVM的车牌提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HSV算法在车牌提取中存在与车牌颜色相近的类似车牌区域的干扰,提出一种基于HSV颜色空间和 SVM 相结合的车牌提取算法,该方法能够较好的对多种车牌实现精确定位与提取。首先根据字符的边界特征和HSV颜色空间分别对蓝色和黄色车牌进行粗定位,获得几个车牌候选区;然后使用训练好的SVM分类器进行字符与非字符分类;最后根据车牌特征实现定位与提取。实验表明,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A recent neural model of illusory contour formation is based on a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shapes traced by particles moving with constant speed in directions given by Brownian motions. The input to that model consists of pairs of position and direction constraints, and the output consist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ours joining all such pairs. In general, these contours will not be closed, and their distribution will not be scale-invariant. In this article, we show how to compute a scale-invariant distribution of closed contours given position constraints alone and use this result to explain a well-known illusory contour ef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