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ernese手术治疗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介绍Bernese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方法 :1998年 4月~ 2 0 0 1年 12月 ,共有 2 9例 ( 30髋 )髋臼发育不良患者接受Bernese截骨术治疗。患者年龄 14~ 35岁 ,术前按Merled’Aubigne评分标准积分 6~ 15分 ,平均 13分 ,X线片示CE角 -5~ 2 0° ,平均 -0 .1° ,sharp角 42~ 6 0° ,平均 5 0° ,股骨头覆盖指数 10 %~ 6 0 % ,平均47.2 %。结果 :Merled’Aubigne评分从术前平均 13( 6~ 15 )分提高到术后平均 17( 12 .5~ 18)分 ,术后CE角平均 40°( 2 8~ 5 0°) ,sharp角平均 36°( 2 5~ 38°) ,股骨头覆盖指数 90 % ( 81%~ 10 0 % ) ,术后关节活动范围较术前在各方向上均有减少 ,术后并发症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例 ,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2例 ,髋关节半脱位加重 1例 ,浅表液化 2例。结论 :Bernese术具有其它截骨术不可比拟的优势 ,是目前治疗青少年及成年髋臼发育不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一种新型的髋臼周围截骨术 ,并报告其短期的放射线和临床观察结果。方法 本组髋臼发育不良 9例 9髋 ,全部为女性 ,年龄 1 5~ 4 8岁 ,平均 36 5岁 ,骨性关节炎Ⅰ级 3例 ,Ⅱ级 5例 ,Ⅲ级 1例采用一种新型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结果 改良髋臼周围截骨术后随访 3~ 6个月 ,平均 4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 2h 5 0min ,术中失血量平均为 70 0ml。Harris髋评分 :术前 73分 ,最后随访为 85分。术前 5例Trendelenburg征阳性 ,术后为 0例。平均CE角 :术前 6 3°,术后为 34 5°。平均Sharp角 :术前 4 8 6°,术后为 36 9°。髋臼指数角 :术前 2 5 9°,术后 8 7°。平均髋臼 -头 (A -T)指数 :术前 6 1 2 % ,术后为 88 0 %。平均股骨头垂直指数 :术前 1 0 9,术后 0 83。水平指数 :术前 1 6 6 ,术后 1 5 7。结论 改良髋臼周围截骨术是一种可在直视下操作的相对容易掌握的手术 ,通过术中的截骨旋转 ,达到髋臼对股骨头的充分覆盖 ,髋臼应力均衡分布 ,防止或延迟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进Tǒnnis方法治疗青少年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 :报道本科改进T彲nnis术式治疗 16例青少年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其中男 7例 ,女 9例 ;年龄 7~18岁 ,平均 12岁 ;左侧 9例 ,右侧 7例。 16例跛行 ,患肢大粗隆凸出 ,活动多后乏力 ,其中 9例还有轻度疼痛。 15例单侧发病 ,患肢较健侧短 1~ 3cm ,Trendelenburg氏征阳性。X线片检查 :术前CE角 10°~ 2 0° ,平均 14° ;髋臼指数 30°~ 45° ,平均 38° ;沈通氏线不连接 15例。治疗方法 : 对T彲nnis术式进行改进 :①术前牵引或结合髂腰肌松解。②设计 2个切口 ,用自制器材 ,紧靠髋臼基底截断坐骨、耻骨上支和髂骨。③髋臼旋转覆盖股骨头后 ,取三角形骨块插入 ,用多枚克氏针固定。④术后伤口负压引流 2d ,患肢皮牵引 2周。 8周后扶拐下地活动。术后随访 8~ 2 2个月 ,平均 16个月。结果 :术后患肢不再乏力 ,疼痛消失。 10例步态明显改进。髋关节活动度除 1例较差外 ,其余与术前相似。两下肢基本等长。X线片检查结果 :CE角为 15°~ 35° ,平均 2 8° ,较术前平均改进 14° ;髋臼指数 10°~ 35° ,平均 2 0° ,较术前平均改进 18°。 11例沈通氏线由中断变为连接。Trendelenburg氏征 10例为阴性。结论 :改进T彲nnis三联截骨术是治疗青少年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7):1546-1551
[目的]研究正常婴儿髋关节超声多种评价参数的相关性及多种测量方法从不同角度评价髋关节发育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5例婴儿[男56例,女49例,汉族72例,回族33例,月龄1~6个月,平均(2.6±1.3)个月]210个正常髋关节行超声检查,观察髋关节形态结构并测量不同参数(α角,β角,股骨头覆盖率,髋臼角,L值),比较不同参数相关性。[结果]1正常婴儿髋关节α角,β角,股骨头覆盖率测量值、髋臼角及L值测量值分别为(67.24±4.21)°,(62.92±6.40)°,(61.92±5.52)%,(23.04±2.56)°,(0.44±0.05);2正常男婴与女婴α角,β角,股骨头覆盖率,髋臼角及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族与汉族婴儿正常髋关节α角,β角,股骨头覆盖率,髋臼角及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α角与FHC呈正相关,与β角、髋臼角及L值呈负相关。[结论]Graf方法作为婴儿髋关节筛查的首选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FHC、AI角、L值与α、β角具有相关性性,反映股骨头覆盖及骨性髋臼发育情况,对婴儿髋关节超声筛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 1 0 0例 (2 0 0髋 )正常儿童 ,1 0 2例 (1 4 8髋 )先天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前后髋臼指数变化的随访观察。认为 5岁为髋臼发育的高峰期 ,髋脱位复位后髋臼发育的速度 1年内最快 ,3年内不要作出再建髋臼的决定。 3岁内通过手法复位、蛙式石膏固定—蛙式支架固定 ,绝大部分髋臼可以正常发育 ;大于此年龄并有明显髋臼发育不良者常需作髋臼重建术。强调股骨头缺血坏死是导致髋脱位复位后髋臼发育不良的重要因素 ,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 42例(50侧髋)髋臼发育不良的成年病人均接受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分别测定术前和术后JOA评分、中心边缘角和Sharp角。术前骨性关节炎分期:前期32侧髋,早期17侧髋,进展期1侧髋。 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7. 4年, 49侧髋的骨性关节炎得到明显改善(98. 0% ); 1侧无明显变化(2. 0% ); 无一例患髋的骨性关节炎病变继续恶化。JOA评分术前平均为76. 4分, 术后为96. 3分; 中心边缘角术前、术后平均为-14. 5°和30. 0°;Sharp角术前平均为50. 5°,术后为36. 3°,术前、术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 髋臼旋转截骨术能使发育不良的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得到有效的改善,使疼痛症状得到缓解,并使骨性关节炎的过程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acetabular dysplasia,AD)的X线表现,提出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126髋)AD的骨盆前后位X线片,根据有无髋周[股骨头和(或)髋臼]囊变分囊变组和无囊变组,随机选取50例正常骨盆正位X线片作为对照。分别测量髋关节内侧间隙、Sharp角、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和CE(center edge angle,CE)角。对比分析三组测量值并分析AD的X线征象。[结果]126髋主要表现为髋臼浅小、倾斜角度大和对股骨头覆盖不足;其中60髋(47.6%)出现髋周骨囊变。囊变组、无囊变组及正常对照组髋关节内侧间隙分别为(16.04±5.73)mm、(10.24±2.55)mm和(8.07±1.55)mm;Sharp角分别为(45.80±4.71)°、(45.18±3.44)°和(37.67±3.37)°;AI分别为(34.47±5.10)%、(44.65±4.18)%和(49.10±3.59)%;CE角分别为(12.38±8.95)°、(18.06±4.68)°和(35.53±5.65)°。三组数据两两比较,除囊变组与无囊变组的Sharp角无差异外(P﹥0.05),其他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X线平片诊断AD简单实用,该病常合并髋周骨囊变;对于髋关节内侧间隙及Sharp角增大,AI值及CE角变小的病例髋周更容易出现囊变,应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实用分型与术式选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既能反映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理形态,又有助于术式选择的临床实用性形态分型法.方法分别测量髋关节发育不良70例134髋的X线片中CE角、AHI、AC角、Sharp角、HX、HY、ATD等7项指标,以发育不良的圆弧形头臼关节面平行与否为依据,分同心圆和非同心圆型.同心圆型再分为轻型(CE角>10°或AHI≥75%)中型(CE角<10°>0°或AHI<75%>65%);重型(CE角≤0°或AHI≤65%)3个亚型,非同心圆型以不同肢位关节面对应关系的改善度,再分内翻、外翻和不定型3个亚型.结合46髋手术资料,提出分型与术式选择的方法.结果134髋中同心圆型占76.7%,非同心圆型的不定型占7.8%.同心圆型最适宜髋臼旋转截骨类术式,其中轻型也是造盖术的良好适应证.非同心圆型适合Chiari截骨术,其中内外翻型更适宜髋臼旋转和转子间联合截骨术式,不定型则适合姑息性或关节置换术.结论实用分型法既能客观反映病理形态,又能结合不同术式特点和力学因素选择术式,是为正确选择术式和预见疗效提供较为量化依据的实用性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治疗中年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0年2月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10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资料,男3例,女7例;年龄40~47岁,平均42岁;3例为双侧(单侧手术)、7例为单侧髋关节发育不良;左侧4例,右侧6例。2例有既往手术史,其中1例行Chari截骨术,1例行髋臼造盖术。髋关节骨关节炎分期:T?nnis 0期3例,Ⅰ期5例,Ⅱ期2例。6例Shenton线不连续。髋臼外侧CE角3.50°±4.88°,前侧CE角1.80°±5.07°,髋臼顶倾斜角18.20°±3.01°,股骨头超出指数31.30%±4.37%,Harris髋关节评分(67.40±7.75)分。结果 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76个月,平均37个月。1例术前T?nnis Ⅰ期者术后改善为0期,1例Ⅱ期者改善为Ⅰ期,其余分期无变化。术后2例Shenton线不连续。末次随访外侧CE角30.40°±3.31°,前侧CE角29.50°±3.03°,髋臼顶倾斜角4.50°±2.55°,股骨头超出指数9.90%±4.33%,Harris髋关节评分(84.10±4.07)分。3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感觉麻木,4~6个月自行恢复。1例出现髂窝血肿,2周后吸收消失,无残留症状。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精细操作,经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可治疗中年髋关节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0.
成人髋臼成形截骨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春红 《护理学杂志》2001,16(4):222-223
1991年 3月至 2 0 0 0年 1月 ,我科采用髋臼成形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 1 8例 ,效果较好。护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1 8例 ,男 7例、女 1 1例 ,年龄 1 9~ 34岁。1 8例均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 ,病程 1 9~ 34年。其中 4例曾行髂骨旋转截骨术 ,2例行髋臼髂骨内移截骨术 ,2例行髋臼造盖术 ,1 0例为初次手术。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跛行和疼痛 ,髋关节曲屈 50~ 85°(正常值 1 30~ 1 40°)、后伸 0~ 5°(正常值 1 0°)、内旋5~ 1 0°(正常值 30~ 45°)及外旋 1 5~ 2 5°(正常值40~ 50°)。 X线片示髋臼角 45~ 60…  相似文献   

11.
幼儿发育性髋脱位髋臼前倾的三维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连永  赵群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17):1314-1315,1318
[目的]利用髋关节的三维CT影像,来探讨3岁以下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dislocationofthehip,DDH)髋臼前倾角(Acetabularanteversion,AA)的改变。[方法]对44例3岁以下单侧DDH患儿的3D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正常侧髋作为对照,测量髋臼的前倾角。[结果]正常侧髋臼AA为(10·0±4·7)°,脱位侧为(18·1±4·5)°,P<0·01。按年龄分组,正常侧髋臼AA:小于18个月组为(9·2±4·3)°,大于等于18个月组为(10·6±4·9)°,P=0·34。脱位侧髋臼AA:小于18个月组为(16·2±4·5)°,大于等于18个月组为(19·2±4·1)°,P=0·03。[结论]三维CT能清晰地显示幼儿DDH髋臼的形态。脱位后,髋臼前倾角明显增加,且脱位时间越长,髋臼前倾越明显。了解髋臼的前倾情况,对DDH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前倾角在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说明在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矫正前倾角的必要性。方法 :1 990~ 1 999年我院采用各种手术方法治疗了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1 1 5例 ,术中发现前倾角最大的为 90°,最小的为 45°,平均为 70°。其中 1 1 0例在处理髋臼的同时进行了前倾角的矫正 ,保留前倾角在 1 0°~ 30°之间 ,平均矫正 45°。结果 :仅 75例病人有 2~ 5年不等的随访资料。效果良好者 62例 ;不良者为 1 3例 ;有外旋步态者 1 7例。结论 :前倾角的矫正可有效的减少头骺与髋臼之间的扭矩 ,更加有利于髋臼的再塑形 ,使髋关节更加吻合、稳定 ,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通过3D打印技术明确髋臼发育不良类型选择最合适的髋臼成形术治疗脑瘫儿童髋关节脱位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髋臼成形术治疗7例脑瘫儿童髋关节脱位,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3~8岁;左侧3例,右侧2例,双侧2例;2例髋关节半脱位,5例髋关节脱位。患儿术前均行骨盆-双股骨全长CT扫描。通过3D打印重建技术,判断髋臼发育不良类型:前侧2髋,前外2髋,外上1髋,后侧2髋,后外1髋,无发育不良1髋(未做髋臼成形术)。对8髋分别进行Pemberton,Dega和San Diego手术模拟,寻找最合适的手术方式并手术。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外移比例(migration percentage,MP),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CEA),Shenton线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的变化,并记录其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7例患者获随访,时间18~24个月。8髋Ⅰ期行软组织松解+股骨近端内翻去旋转短缩截骨+髋关节复位+髋臼成形术;1髋Ⅰ期行软组织松解+股骨近端内翻去旋转短缩截骨+髋关节复位术。MP由术前的58%~100%降至末次随访时的0~17.9%。AI由术前的25.0°~47.6°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1.1°~25.3°。CEA由术前的0°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21.1°~48.5°。Shenton''线均由中断变为连续。其中5例GMFCS分级下降1级,2例无变化。结论:脑瘫儿童髋关节脱位中髋臼发育不良的类型多样,髋臼成形术适用范围也有差异,借助3D打印技术计算机模拟手术可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并判断治疗效果,对脑瘫儿童髋关节脱位做到个体化、精准化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髋臼周围截骨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25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接受经改良Smith-Peterson人路的髋臼周围截骨术,女19例,男6例;年龄18~45岁,平均25.5岁.均为单侧发病,左侧14例,右侧11例.3例有既往手术史,2例Chari截骨术、1例Salter截骨术.髋关节骨关节炎T(o)nnis 0期13例、Ⅰ期9例、Ⅱ期3例.Shenton线不连续18例.髋臼外侧CE角4.57°±7.39°,前侧CE角0.95°±6.02°,髋臼顶倾斜角32.50°±5.96°,股骨头超出指数38.11%±5.70%,Harris髋关节评分(75.32±7.51)分.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2.0~7.5年,平均4.5年.3例髋关节骨关节炎T(o)nnis Ⅰ期者改善为0期,2例T(o)nnisⅡ期者改善为Ⅰ期,1例T(o)nnis Ⅰ期者进展为Ⅱ期.Shenton线不连续减少为10例.外侧CE角29.07°±5.81°,前侧CE角29.52°±4.51°,髋臼顶倾斜角19.17°±4.95°,股骨头超出指数24.20%±4.83%,Harris髋关节评分(84.88±4.8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6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感觉麻木,其中9例自行恢复,7例残留永久性麻木.1例出现髋关节周围Brooker Ⅰ型异位骨化.结论 经改良Smith-Peterson人路行髋臼周围截骨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可有效增加髋臼包容,改善关节功能,阻止髋臼周围硬化和囊性变,保持关节间隙,延缓骨关节炎进展.  相似文献   

15.
实验性髋臼发育不良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造成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理发病机制。方法 :将 18只幼兔的左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直位石膏固定 4周 ,比较双侧髋关节的X线片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直位石膏固定 4周造成了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动物模型。髋臼变浅、股骨头变小、向外上方移位。X线片可见髋臼指数增大 ,由固定前的 (2 8.44± 3 .91)°增大为 (3 3 .17± 3 .65 )° ;臼头指数减小 ,由固定前的 (75 .2 0± 4.41) %减小为 (5 8.71± 8.2 1) %。组织学观察可见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结论 :髋关节屈曲膝关节持续伸直位状态 ,容易造成髋关节发育不良。随着时间的延长 ,病理变化加重。及早复位 ,髋关节可以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由于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减少,导致股骨头与髋臼对应关系不良,使得局部应力集中于髋臼边缘,因非正常应力刺激而导致股骨颈前倾角与颈干角异常改变、股骨近端髓腔狭窄等,而股骨近端的变化又加重了髋臼在发育过程中的畸形[1]。由于不正常的关节应力和损伤,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已成为髋骨关节炎的常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生物力学机制及其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取6具经福尔马林防腐处理的女性尸体骨盆标本,建立髋关节生物力学模型,在模型上模拟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对骨盆缓慢施加连续纵向压力0~500 N,测量术前和术后载荷100、200、300、400、500 N时的股骨头承重区应变值,计算应力值。2007年7月至2014年10月应用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25例(26髋),男6例,女19例;年龄11~57岁,平均31岁。术后以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摄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头臼指数、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angle,CE角)及Sharp角。结果-随着脊柱纵向压力加大,股骨头上的应力值随之增加。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后应力值在载荷超过300 N后由上升趋势转变为下降趋势,总体呈抛物线状。100~500 N载荷下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后的应力值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随访18例(19髋),随访率72%。随访时间7~85个月,平均40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64.3±7.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5.6±5.3)分;头臼指数平均增加36.5%、CE角平均增加33.1°、Sharp角平均减少12.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具有较好的矫正髋臼畸形的能力,可增大股骨头的髋臼覆盖面和降低承重区压力。  相似文献   

18.
<正>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isplasia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原先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股骨头与髋臼在关节囊内丧失正常的对应关系,以致在出生前及出生后不能正常发育,甚至出生后继续恶化的髋关节发育性异常疾病。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是指由于髋臼先天发育缺陷造成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不良,可表现为髋关节中心的外移,关节处于半脱位或脱位状态。临床常见于两种情况:出生后就有髋臼发育的异常,但程度较轻,患者能在青少  相似文献   

19.
联合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如何提高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CDH)的治愈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997年 5月~ 2 0 0 0年 10月我院应用髋臼成形术 +股骨转子下截骨术联合治疗大龄CDH 13例 ,获得较好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13例 14髋 ,均为完全脱位。男 2例 ,女 11例 ,年龄 6~ 14岁。单侧 12例 ,双侧 1例。髋臼角 40°~ 6 0° ,前倾角 40°~ 90° ,颈干角140°~ 16 0°。1.2 手术方法 经髋关节前外侧入路 ,清理髋臼、剥离关节囊至髋臼前上缘。根据前倾角、颈干角的大小及脱位的程度 ,于股骨转子下短缩、旋转、内翻截骨 ,然后用 4~ 6孔钢…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经改良的经髂腹股沟入路在骨盆内壁行Bemese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方法] 10例髋关节发育不良造成髋关节疼痛的患者行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术,并对原截骨方法进行适当改良.患者平均年龄29岁,术前患者平均疼痛2.5年,髋关节活动度正常或基本正常,髋关节间隙正常或轻度狭窄.术前术后均测量CE角和AC角及Harris评分.[结果]术后10例经12 ~28个月(平均20个月)的随访.髋术后疼痛明显减轻,髋关节活动度保持正常.术后CE角和AC角及Harri评分明显改善,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骨盆内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