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多房囊性肾癌(MCR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MCRCC的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CRCC,均行MS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分析其CT征象。结果 22例病灶均边界清楚,14例囊壁局部增厚,8例囊壁均匀增厚;6例病灶分隔菲薄(≤2 mm),11例不均匀增厚(2 mm<厚度≤5 mm),5例分隔结节;双期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均强化,但囊液、出血及钙化不强化;2例囊壁钙化,3例囊液内钙化。结论 MCRCC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对MCRCC术前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25例胃间质瘤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结果肿瘤均单发,呈均匀或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其内可见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腔内型4例,腔外型14例,哑铃型7例。良性19例,直径均〈5 cm,密度均匀,强化较均匀;恶性6例,直径均〉5 cm,密度多不均匀,见囊变、坏死,且强化不均匀。静脉期病变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瘤内见点状钙化灶1例。结论多排螺旋CT可同时观察肿瘤本身、周围脏器及有无转移等重要征象,对鉴别良、恶性肿瘤,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肾上腺淋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对肾上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淋巴瘤,皆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分析其病变特征、浸润范围、软组织肿块的范围等.结果 4例肾上腺淋巴瘤7个病灶,其中双侧3例,单侧1例.肿瘤直径3~10 cm.CT平扫肿瘤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中度强化.结论 肾上腺淋巴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术前CT扫描有利于确诊.  相似文献   

4.
肝癌的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对 5 4例肝细胞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扫描表现进行分析 ,探讨其在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全部病例行全肝平扫和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 2 5s开始肝动脉期扫描 ,70s开始门脉期扫描。观察全部病灶在双期增强扫描中的表现。结果 肝动脉期扫描共发现病灶 72个 ,其中 2 8个病灶表现为均匀强化 ,40个为不均匀强化 (其中 4个还可见到供血动脉 ) ,另有 4个无明显强化。门脉期扫描中发现 6 2个病灶 ,均为低密度 ,其中 8例可见到门脉癌栓形成 ,另有 7个病灶可见到假包膜形成。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充分反映肝细胞性肝癌的特征 ,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SCT对肝脏转移性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肝脏转移性间质瘤的MSCT资料.结果 18例中,原发灶位于食管下段1例,胃8例,小肠7例,肠系膜1例,腹膜后1例;其中多发16例,单发2例;15例为囊实性,壁厚薄不均,3例为实性;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最大径8~150mm;平扫17例呈不均匀较低密度,边界相对较清晰,1例出现不均匀钙化;增强强化不均匀,9例明显强化,7例中等强化,2例轻度强化;15例囊实性肿瘤中央可见未强化坏死区.结论 肝脏转移性间质瘤常多发,大小不等,边界相对清晰,少有钙化;多数肿瘤内部可见低密度坏死囊变区,增强以明显强化或中等强化多见,MSCT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和分析肝胆管囊腺癌(hepato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HBCAC)的CT表现,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胆管囊腺癌的CT资料,其中2例因碘过敏仅做多层螺旋CT平扫,16例做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14例为单发囊性病灶,4例为多发囊性病灶,其中12例有壁结节,15例肝内胆管扩张,6例病灶中有实质性软组织肿块,CT主要表现为囊性密度病灶,可见囊壁或分隔,乳头状软组织影向囊内突出形成壁结节,增强扫描后壁结节及软组织肿块持续性强化。结论 多层螺旋CT能显示肝胆管囊腺癌的特征性表现,可为诊断肝胆管囊腺癌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勇  马健  张旭辉 《肿瘤学杂志》2017,23(8):732-734
摘 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统成像诊断对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价值。[方法] 9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分别行多层螺旋CT检查,同时对患者肾上腺淋巴瘤的发病部位、多层螺旋CT检查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双肾均有病灶和单肾病灶患者各6例、3例。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肿瘤长径范围5.6~7.8cm,平均6.1cm;9例患者双肾边界清晰和边界不清晰患者分别为7例、2例。患者经CT影响检查显示,肾上腺轮廓消失或呈不规则形状者4例;多层螺旋CT平扫发现,患者肿瘤部分密度均匀与不均匀患者比例为2∶1。[结论] 多层螺旋CT泌尿系统成像诊断对原发性肾上腺巴瘤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cle spiral CT,MSCT)增强扫描表现与胃癌组织学分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SCT对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患者术前行低张力水充盈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并将肿瘤之CT征象(CT三维图像上肿瘤最大径及厚度、强化方式及程度、瘤周低密度带厚度)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对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MSCT三维成像上病灶厚度、强化方式、强化程度及瘤周低密度带厚度与胃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2)MSCT三维成像上肿瘤最大径与分化程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MSCT增强扫描部分表现与胃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对于术前诊断胃癌的分化程度、分析术式及评价预后具良好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单发良、恶性结节的CT表现。方法通过经病理证实的47例甲状腺单发良性结节和21例恶性结节CT影像对比,分析两者间的CT表现差别。结果47例单发良性结节中39例病变边界清晰、8例病灶边界欠清、26例囊变、10例钙化;21例恶性结节有17例病变边界不清、4例病灶边界较清、8例囊变、9例钙化、6例表现强化残圈征、9例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和7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螺旋CT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肿块型胰腺淋巴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肿块型胰腺淋巴瘤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 9例肿瘤均为单发,位于胰头部5例、颈体部3例、尾部1例;呈不规则分叶状7例,椭圆形2例;最大径约2.3~7.6 cm,平均4.9 cm.CT平扫肿瘤边界欠清,呈等或略低密度,CT值平均36.5 HU.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呈轻或中度持续强化,7例均匀强化,2例强化不均.5例肿瘤包绕邻近血管,类似“血管漂浮征”.所有肿瘤未见钙化,未见明显胰管增宽,2例出现胆总管轻度增宽.腹腔或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6例,增强较均匀一致,中等强化.结论 CT对肿块型胰腺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扫描对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例,其中有典型临床表现22例,无典型临床表现8例。对两组MS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例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肿块最大长径为(6.94±2.38)cm,变性7例;肿瘤实质成分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平均CT值分别为43.5 HU (35.7~51.5 HU)、95.2 HU(80.5~120.2 HU)和89.0 HU(75.7~103.8 HU)。22例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肿块最大长径为(6.34±1.35)cm,变性22例;肿瘤实质成分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平均CT值分别为43.0 HU(34.3~52.6 HU)、97.9 HU(78.3~122.8 HU)、90.2 HU(75.5~105.2 HU)。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与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比较在肿块最大长径、变性比例以及肿瘤强化程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典型与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初诊未治、有完整影像学资料及病理结果的肾上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12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原发性,10例继发性)。10例继发性病例中8例为双侧肾上腺受侵,2例为单侧受侵;8例表现为肾上腺肿物,2例为肾上腺增厚。8例边界清楚。4例伴有坏死或囊变。无伴有出血、钙化、脂肪者。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低于静脉期肝实质。8例伴多脏器受侵。9例伴淋巴结肿大,受侵淋巴结主要分布于腹腔及腹膜后。其中3例行PET-CT检查,肾上腺病变均伴有明显摄取增高,中位SUVmax为24.5。2例原发病例均为双侧肾上腺受侵,肿物密度混杂,内见囊变、坏死,增强扫描静脉期强化程度均低于肝实质。结论肾上腺淋巴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以双侧受侵、边界清楚的低血供肿物为多见。继发病例常伴有多脏器、多组淋巴结受累。PET-CT有助于肿瘤定性诊断和观察有无淋巴结及其他脏器受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上腺成熟畸胎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结合病理证实为肾上腺成熟畸胎瘤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学特点,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6例患者中,肿块位于左侧肾上腺2例,右侧4例;患侧腰痛3例,体检发现肾上腺肿物3例。6例患者均无高血压史。CT平扫检查示肿物位于肾上腺区域,为椭圆形或哑铃状的囊、实性混合包块,其直径3~6cm,内有钙化灶,多表现为斑块状或弧形,包块内可见脂肪样密度灶。B型超声示肾上腺区囊实性肿物,边界清晰。CT增强后肿物边缘和内部软组织成分可见强化。病理示镜下可见钙化、软骨、脂肪、鳞状上皮及黏液柱状上皮等。6例患者均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见肿瘤边界清楚,血供不丰富。术后随访1—8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成熟畸胎瘤发生于肾上腺罕见,以女性多见,多发于年轻人,临床症状不典型,对其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肾上腺成熟畸胎瘤宜行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胸膜孤立性纤维瘤(pleur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PSFT)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PSFT的CT资料。结果 9例均表现为胸腔内单发的软组织肿块,位于左侧胸腔6例,右侧胸腔3例。肿瘤最大直径4.3~18.7 cm,平均14.3 cm,其中7例体积较巨大,周边稍呈分叶状,2例较小者呈类圆形。CT平扫肿瘤较密实,呈等或略低密度,6例密度不均,见2种密度区混杂分布,3例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7例不均匀强化,强化方式多样而程度变化较大,5例巨大者轻、中度强化和显著强化同时存在;7例见肿瘤内血管明显强化。4例周围见轻度压迫性肺不张,3例少量胸腔积液。9例瘤-肺界面均较光整,邻近肋骨结构均正常,未见明显骨质增生及压迹或骨质破坏,周边见胸膜局限掀起呈胸膜尾征。结论 PSFT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对其诊断及鉴别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卵巢纤维卵泡膜瘤及纤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Dai J  Wu H  Li J 《中华肿瘤杂志》2000,22(6):504-506,I015
目的 探讨卵巢纤维卵泡膜瘤及纤维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纤维卵泡膜瘤和2例纤维瘤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 14例肿瘤中,发生在绝经后10例,伴有腹水7例。实性10例,囊性及囊实性各2例。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9例,分叶或不规则形5例。所有肿瘤边缘均清楚。CT表现:实性肿瘤和囊实性肿瘤的实性部分及其囊壁平扫时与子宫肌对比呈等密度,增强后无强化或有轻度强化,密度明显低于子宫肌;密度欠均匀者瘤内见浅淡的斑片状、索条状低密度区;囊性或囊实性肿瘤的囊、实部分界限清晰,可见壁结节。结论 CT是诊断纤维卵泡膜瘤及纤维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叶慧  李杨  莫逸  谢爱民  彭翔 《陕西肿瘤医学》2011,(11):2293-2296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显像在肾上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全身18F-FDG PET/CT及CT平扫加增强的影像学资料,比较两者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42例中,原发性肾上腺肿瘤3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余12例为转移性肾上腺肿瘤,肾癌转移4例,肺癌转移7例,肝癌转移1例。18F-FDG PET/CT检查阳性42例,敏感度100%,良性病变的SUV值为1.1-2.6,平均1.8,恶性病变的SUV值为2.5-12.3,平均6.0。良恶性病变的SU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平扫加增强检查阳性38例,敏感度90.5%。PET/CT对肾上腺肿瘤的敏感度明显高于CT,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在肾上腺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敏感度高于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肉瘤样恶性间皮瘤的CT与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肉瘤样恶性间皮瘤的CT与MRI资料.5例发生在胸膜,1例发生在腹膜.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5例胸膜肉瘤样恶性间皮瘤全部发生在左胸,广泛不规则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其中,3例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平扫密度不均,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伴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1例腹膜肉瘤样恶性间皮瘤表现为大量腹腔积液,腹膜不规则增厚,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平扫密度不均,增强不均匀强化,腹腔、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MRI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ing,T1 WI)等低信号、T2抑脂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ighted imaging,DWI)高信号,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CT与MRI表现能较准确显示肉瘤样恶性间皮瘤的病变特征,对定性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肺肉瘤样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肺肉瘤样癌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结果6例患者最常见的呼吸系统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100.O%),其次5例为痰中带血(83.3%)和4例胸痛(66.7%);影像学表现为增强CT扫描可见肿块实体部分轻度强化,转移淋巴结环形强化1例,肺内转移3例,纵隔转移2例,腋窝淋巴结转移2例,胸膜及胸壁侵犯3例,胸腔积液3例,肋骨转移1例,肝转移1例,脑转移2例;病理诊断3例为多形性癌,2例梭形细胞癌,1例为巨细胞癌。结论肺肉瘤样癌临床少见,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肺部增强cT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诊断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