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用多FIFO输入缓冲队列消除HOL阻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输入端口具有单输入FIFO(先入先出)队列的输入缓冲信元交换机(如ATM),影响交换吞吐率的主要因素是信头阻塞(HOL)。本文分析了在单FIFO队列情况下的信元阻塞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给出了输入端口具有多FIFO队列在信元交换结构,描述了基于N-FIFO输入缓冲的排队策略和迭代匹配算法,并对它们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于输入端口具有单FIFO(先入先出)队列的输入缓冲交换机(如ATM),影响交换吞吐率的主要因素是信头阻塞(HOL)。文章给出了输入端口具有多FIFOl队列的信元交换机结构,阐述了PIM、iSLIP、iLRU、iLQF等多种迭代匹配算法,并对它们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3.
信头阻塞(HOL)限制了采用FIFO输入队列交换机的吞吐率,而使用虚输出队列(VOQ)技术可以完全消除HOL阻塞,给出了VOQ交换机模型,提出了对VOQ仲裁算法的分类方法和评价指标,分析了基于VOQ交换结构的MSM和MWM近似算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4.
iLQF调度算法及其参数的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一种无内部阻塞ATM交换结构的输入缓存模型及其缓存信元的iLQF调度算法(即迭代的最长队列优先调度算法),并具体给出该算法的实现方案。通过仿真,分析和确定了交换结构的输入缓存长度和iLQF调度算法的迭代次数对信元丢失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Byte-Focal结构存在的计算复杂度较高及"伪队头阻塞"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隐式Flow Splitter的负载均衡交换结构(load balanced switch based on implicit flow splitter,LB-IFS).LB-IFS在输入端引入双缓冲模式和两步调度策略,较好地解决了"伪队头阻塞"问题且能使信元以不失序的状态离开第1级crossbar,同时输入端设置隐式Flow Splitter为每个信元分配一个理论转发路径;输出端利用VIQ(virtual input queuing)结构的重排序缓存,结合理论转发路径,方便地实现信元的有序转发.理论分析和仿真都表明:LB-IFS能保证全流程计算复杂度均为O(1)且其时延性能优于Byte-Focal.  相似文献   

6.
信头阻塞(HOL)限制了采用FIFO输入队列交换机的吞吐率,而使用虚输出队列(VOQ)技术可以完全消除HOL阻塞。文章给出了VOQ的交换机模型,介绍了基于最大权重匹配的算法LQF、OCF、LPF及其性能,还描述了更加实用的并行迭代算法i-LQF、i-OCF和i-LPF。文章的结论对于构造高带宽的交换机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ATM交换结构,采用输入缓冲和每条入线在同一个时隙内可传送多于一个信元的策略,利用神经网络具有的实时性、高度并行处理能力和易于电路或光电技术实现等特点,提出了一种Hopfield神经网络调度算法。实验仿真比较表明,该方法不但大大提高了吞吐率,消除了队头阻塞造成的性能恶化,而且降低了信元丢失率和较大程度地降低了平均信元时延,提高了ATM交换结构的性能,实现了信元的优化调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建立了描述ATM交换网络的模型,然后分析了在有限缓存容量下交换网的时延和信元丢失率。笔者把各个站点的缓冲区划分为输入缓存和输出缓存,系统时延和信元丢失率是评判系统的指标,根据模型可求出具有输入和输出队的ATM交换的时延和丢失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星载交换机中硬件处理速度和存储器容量受限的情况,设计实现了一个高性能队列管理器。采用虚拟输出排队机制改善输入缓存中存在的队头阻塞问题;使用前向地址指针pre_addr和后向地址指针nxt_addr控制信元的写入和读出。通过ModelSim SE行为级时序仿真可知,其能够达到星载交换机的队列时延要求,具有较高的交换性能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许继影  陈仕军 《计算机仿真》2009,26(9):96-99,119
在网络通信中,如何合理分配网络资源、减少信元损失和通信阻塞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带有共享缓冲的门限网络系统。利用排队理论,建立了服务系统的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进行简化,并根据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共享缓冲区为定值的情况下,适当调整其中一类顾客的缓存大小,可使系统总的顾客损失率到达最小;两类顾客缓存均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共享缓冲区可减少系统总的顾客损失率。为决策者控制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