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山  崔薇  吴瑛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36):116-119
目的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谵妄不仅发病率高,而且还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及院内死亡率。因此,美国危重症医学会发布了ICU成年患者疼痛、躁动/镇静、谵妄、活动受限和睡眠紊乱的预防及处理指南。本文对指南中谵妄管理部分进行解读,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执行谵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后谵妄的评估和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007年1月~2009年4月入住ICU的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病因?影响因素,运用ICU患者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进行评估及干预?方法:采用CAM-ICU对5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谵妄的评估,筛查出谵妄患者,并根据其临床症状和病因给予非药物和药物的干预,并记录其症状缓解时间?确定与肝移植患者谵妄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共发生谵妄12例,占20.7%,根据结果进行原因分析,采取非药物和药物性的干预措施?结论:ICU医护人员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常是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生理及心理变化;CAM-ICU作为一套快速?有效的评估工具可供ICU监护人员在工作中早期诊断出患者的认知改变及谵妄,早期给予医疗干预并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沈叶菊  王银龙  牟志芳  刘克喜  康秀文 《浙江医学》2020,42(21):2317-2319,2326
目的分析ICU成人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成人手术后患者250例,术后转入ICU第2天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评估患者谵妄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110例)和非谵妄组(140例);分析术后谵妄的可能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术前合并基础病、ASA分级、手术时间、术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身体约束、ICU机械通气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RS)、术后使用镇静、镇痛药;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总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及病死率。结果共110例患者发生谵妄,谵妄发生率44.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5岁、手术时间≥3h、术后VRS评分≥4分、ASA分级2级以上、APACHEII评分、身体约束、受教育程度、ICU机械通气时间、使用镇静镇痛药是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谵妄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总住院时间较非谵妄组明显延长,治疗总费用、病死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ICU成人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众多,而术后谵妄患者的病死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危重症患者ICU治疗后早期(3个月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经ICU收治后出院或转出的危重症患者165例,根据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分为A组(无认知功能障碍,135例)和B组(认知功能障碍组,30例),收集2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ICU治疗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相关因素。 结果 ICU治疗后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为18.18%(30/1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87,95%CI:1.085~1.299,P<0.001)、病程急性生理健康评分-Ⅱ(APACHEⅡ)最高分(OR=1.392,95%CI:1.170~1.657,P<0.001)、入住ICU时长(OR=1.089,95%CI:1.016~1.166,P<0.001)为危重症患者ICU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无谵妄发生(OR=0.209,95%CI:0.054~0.803,P=0.023)为危重症患者ICU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 年龄、APACHEⅡ最高分、入住ICU时长为危重症患者ICU治疗后早期(3个月)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低谵妄发生率为其保护性因素,临床应关注危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以减少危重患者ICU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发生ICU谵妄与血气分析、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ICU谵妄评估工具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对所纳入患者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ICU谵妄组和非ICU谵妄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血常规及血生化(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的检验值。结果共219例ICU患者符合入选标准。ICU谵妄组和非ICU谵妄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男性红细胞计数(RBC)、男性血红蛋白(HGB)、男性血细胞比容(HCT)、女性RBC、女性HGB、钙(Ca)、尿素(UREA)、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球蛋白(GLO)、胆碱酯酶(CHE)、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Ca、CHE、WBC是ICU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钙血症、肝功能障碍、感染是发生ICU谵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痴呆是一种发展病程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患者的认知功能会随着疾病的进展不断减退。目前国内临床医护人员及家属对晚期痴呆的关注较少,传统的认知功能评估工具存在“地板效应”,在跟踪晚期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方面能力有限。而对晚期痴呆患者进行正确的评估可以识别其残存的认知功能和维持生存的基本技能,为医护人员提供可以利用的信息,追踪治疗效果,同时提高照顾者的信心,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发表的晚期痴呆患者认知功能评估工具的相关研究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严重损害量表(SIB)、严重损害量表-缩减版(SIB-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重度(SMMSE)、贝勒严重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认知评估(BPMSE-cog)、严重损害测试量表(TSI)、严重认知损害量表(SCIP)等工具在评估晚期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方面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性,为我国晚期痴呆患者认知功能评估工具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Vidatak EZ交流板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我科收治的131例接受有创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65例)和对照组(66例)。医护人员采用Vidatak EZ交流板与试验组交流,文字卡与对照组交流。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使用监护室患者意识模糊评估法评估2组患者ICU谵妄的发病情况。比较2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总时间、治疗结果及ICU谵妄的发病率。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住院总时间及治疗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有创通气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ICU谵妄的发病率比较显示,试验组ICU谵妄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datak EZ交流板能有效缩短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降低ICU谵妄的发病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抽样调查国内儿科医护人员对腹腔间隙综合征(ACS )的知晓程度。方法设计关于腹腔间隙综合征知晓度的调查问卷,2012年11月向参加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儿科危重症大会的医护人员发放问卷调查300份。结果回收194份,回收率64.7%。28.9%(56/194)的人未听说过ACS。49.5%(96/194)听说过但未接触过ACS ,21.6%(42/194)熟悉ACS。知晓ACS(听说过与熟悉的总和)医护人员中,仅7.2%(10/138)知道ACS的准确定义。83.3%(35/42)熟悉ACS的医护人员使用膀胱测压法进行腹腔压力测量,其中仅57.1%(20/35)的人知道膀胱测压时生理盐水的正确用量。结论国内儿科医护人员对ACS的知晓程度不高,有必要加强广大儿科医护人员关于ACS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对ACS的认识,推动中国儿童ACS的救治。  相似文献   

9.
谵妄是一种急性、可逆性和广泛性的意识障碍,危重症患者是谵妄的高发人群。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谵妄严重影响患者的远期转归,其不良后果包括ICU住院时间延长、额外的医疗费用增加、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增加等。近年来,ICU谵妄的临床识别率逐渐提高,但目前学术界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尚无统一认识。虽然谵妄的病理生理机制还没有明确,但公认较多的是中枢神经递质的失衡。本文就谵妄的定义与分型、病理生理机制、抗精神病药物的药理特性和临床应用情况进行阐述,旨在从抗精神病药物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发,为ICU谵妄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ICU护士对疼痛、躁动和谵妄(PAD)循证护理知识的认知、需求现状,为镇静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252名ICU护士进行网络调查,调查工具为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ICU护士PAD循证护理知识问卷、知识需求调查表。结果 ICU护士PAD循证护理知识得分为(28.67±8.00)分,其影响因素有:镇静培训和ICU类型。知识得分较低的是"谵妄的高危因素"、"每日唤醒的概述和实施"和"理想的镇静深度"。ICU护士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科室培训、工作经验积累和同事交流方式,对镇静药物的使用和监测、镇痛镇静评估量表的使用和谵妄的评估与干预需求较大。结论 ICU护士对疼痛、躁动和谵妄知识掌握欠佳,提示护理管理者需加强ICU护士镇痛镇静相关培训。  相似文献   

11.
术后谵妄和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外科病人手术后的发病率可高达70%。术后谵妄和认知功能障碍对病人近期和远期康复均会产生不良影响。除增加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外,还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并增加病人出院后需要长期医疗护理的潜在风险。虽然谵妄的临床分型主要分为反应过激型和反应迟钝型,但其临床表现的实质是病人认知能力下降。尽管目前尚不清楚其特异性发病原因,现已知其发病与诸多因素有关。脑组织对外周炎性介质变化所产生的应答反应是各类谵妄病理生理改变所致的临床表现的主要原因,老年病人的脑组织对外周炎性剌激所产生的反应较年轻人脑组织所产生的反应尤为严重。谵妄的发病风险因素可分为病人自身因素和外界诱发因素。前者主要包括病人年龄、并存症、认知功能和机体功能下降、视觉和听觉功能障碍以及术前长期需要医疗护理等。后者主要为术后转入ICU进行重症监护治疗、应用抗胆碱能药物、酒精与药物戒断、感染、医源性并发症、代谢紊乱以及术后应用镇痛药(阿片类)和镇静药(苯二氮卓类)。尽管临床工作中已有数种评分方法可供用于判断病人的谵妄程度,但意识紊乱测试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CAM)和危重症病人意识紊乱测试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ICU patient,CAM-ICU)是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标准方法。非药物性多模式预防方案和药物性预防方法均有助于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围手术期应用氟哌啶醇可明显降低其发生率并减轻其临床症状,多模式预防和治疗手段是降低其发病率、缓解发病程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贵强  袁灵  卫茂华  杨盛泉 《海南医学》2014,(18):2690-269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应用于老年术后谵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术后发生谵妄的48例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23例)和丙泊酚组(25例),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治疗,根据重症谵妄筛查表(ICDSC)评估治疗效果,并结合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SAS)调整镇静药剂量,使镇静深度评分控制在2~4分,同时比较两组在ICU住院天数及副作用的差异。结果 给予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治疗后,患者的谵妄症状均缓解,两组的ICDSC评分分别为(1.6±1.0)分和(1.9±0.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与丙泊酚组的ICU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2.3±1.0)d和(3.1±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方面,右美托咪定组的低血压发生率为30.4%,明显低于丙泊酚组的60.0%(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心动过缓发生率为17.4%,明显低于丙泊酚组的44.0%(P〈0.05);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治疗老年术后谵妄均有效,但在减少副作用方面,右美托咪定具有明显优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ICU治疗谵妄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espiratoryintensivecareunit,RICU)中患者出现谵妄的病因。方法对2010—06/2012—06月在作者医院RICU住院期间出现谵妄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期随机抽取相同例数未出现谵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住院期间出现谵妄的患者共30例,发生率为8.2%(30/362),年龄多在70岁以上,男女无明显差异。南原发病引起的谵妄占53.3%(16/30),其中以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多见,40%患者需要机械通气。药物因素引起的谵妄占33.3%(10/30),以喹诺酮类、糖皮质激素类、茶碱类药物多见。由个人因素和ICU环境因素引起的谵妄占13.3%(4/30)。与对照组比较,谵妄组病死率无明显增加,但住院时间长[(16±5)d vs.(12±4)d,P〈0.05],住院费用高。结论通过积极处理原发病,去除诱因及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有助于降低RICU谵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的价值。方法选择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70例,其中2010年1月至9月3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月至10月4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ICU综合征发生率、患者的焦虑值和谵妄值、ICU入住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焦虑值和谵妄值、ICU入住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有利于减轻患者症状、促进康复、缩短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谵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期间是否发生谵妄将所有患者分为谵妄组(85例)和对照组(4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谵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503例患者中16.90%(85/503)的患者发生谵妄,谵妄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糖尿病、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缺氧、电解质紊乱、睡眠障碍、使用咪唑安定、感染、射血分数〈40%、机械通气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β=1.830,OR =6.290)、缺氧(β=1.778,OR =5.918)、电解质紊乱(β=1.462,OR =4.315)、睡眠障碍(β=1.475,OR =4.371)、使用咪唑安定(β=1.746,OR =5.732)、感染(β=1.759,OR =5.807)、机械通气(β=1.822,OR =6.184)是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缺氧、电解质紊乱、睡眠障碍、使用咪唑安定、感染、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合并有上述临床特征的患者,应及时实施针对性的措施以降低患者发生谵妄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赵帅  李娟  季清娜 《中国医药导报》2012,(31):95-96,1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和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方法将80例使用机械通气的术后重症患者分为Y组(右美托咪定组,42例)和M组(咪达唑仑组,38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根据Prince-Henry疼痛评分调整芬太尼用量,使患者疼痛评分≤3分。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0.08~0.10 mg/(kg.h)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2~0.6μg/(kg.h)持续泵入,维持Ramsay镇静评分为3~4分。连续记录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无创平均动脉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及镇静镇痛评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芬太尼用量、总镇静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及谵妄、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总镇静时间、低血压、心动过缓及恶心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比较,Y组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397.36±100.55)μg/(kg.h)vs(217.48±94.83)μg/(kg.h)](P<0.05),停药后苏醒时间Y组短于M组[(0.23±0.05)min vs(10.21±0.76)min](P<0.05),Y组谵妄发生率低于M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满意,易唤醒谵妄发生率低,可减少芬太尼用量,治疗剂量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ICU镇静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ICU患者院内死亡概率(Probabilityof HospitalMortality,PHM)的预测模型,探索利用朴素贝叶斯推理方法预测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来自心脏、内科、外科和创伤等ICU病房的4000名患者进行研究,从原始数据集中随机划分出30%的独立样本作为验证集,将所建模型与经典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比较。结果:与LogistiC回归模型相比,朴素贝叶斯预测模型的分辨度提高明显(AUC=0.8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同时,两者的校准度均不够好(拟合优度检验p〈0.000)。结论:朴素贝叶斯模型能够很好地区分出发生院内死亡的患者,在预测ICU患者的PHM方面,比Logistic回归模型有优势,不过仍有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在ICU镇静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全麻腹部手术后保留气管插管转入ICU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20例)和咪达唑仑组(M组,20例).D组予右美托咪啶负荷量1μg/kg经中心静脉泵注射20min,每1h依据Ramsay评分调整药物泵入剂量为0.2~0.7μg/(kg.h);M组予咪达唑仑负荷剂量0.05mg/kg静脉1min推注完,根据不同镇静程度维持剂量为0.02~0.1mg/(kg.h).每2h进行疼痛数字评分(NRS),当NRS评分〉4分时,加用芬太尼1μg/kg.达到脱机条件者拔出气管导管.比较2组患者的镇静效率,芬太尼用量,停药后唤醒时间、拔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心血管事件及谵妄发生率.结果D组镇静效率明显高于M组(P〈0.05);与M组比较,D组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停药后唤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用药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用于ICU患者,镇静、镇痛效果好,易唤醒,可缩短拔管时间,且血流动力学稳定,谵妄发生率低,是较理想的ICU镇静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转入ICU治疗监护期间出现谵妄如何进行早期识别及护理的分析与总结,更好地认识此类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以便尽可能减少其发生。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25例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后转入ICU监护治疗患者作为护理组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另选取同期的25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组发生率为8.0%(2/25),对照组发生率为20.0%(5/25),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尽可能减少谵妄并发症的发生,ICU护士必须充分了解此类患者发生谵妄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早期识别与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中患者出现谵妄的临床特征、病因及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EICU呼吸组住院期间出现谵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随机抽取相同例数未出现谵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总结比较分析。结果住院期间出现谵妄的患者共42例,谵妄发生率为7.5%(42/563)。所有出现谵妄的患者均合并3种以上疾病,以肺部感染、高血压、冠心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及低钠血症多见,50%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有创/无创)。谵妄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均为11.9%(5/42)。与对照组比较,谵妄组住院时间长[14(11)d比12(11)d,P〉0.05],住院费用高[28 389(58 999)元比19 373(21 457)元,P〈0.05]。42例谵妄患者中发现由原发基础疾病引起的谵妄占52.4%(22/42),药物因素引起的谵妄占9.5%(4/42),由ICU环境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谵妄占38.1%(16/42)。结论针对ICU谵妄的原因,去除相关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进行综合治疗,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