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梅雨期安徽省长江、淮河、新安江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历史罕见。滁河流域属于长江流域,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上游襄河口闸以上发生超历史记录水位洪水,历史上第5次启用荒草二圩、荒草三圩蓄洪区分洪蓄水。通过水库蓄水量变化反推水库拦蓄的流量过程和利用各圩区蓄滞水量进行三角形概化反推入圩流量过程并结合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分析大型水库调度及中型水库拦蓄及启用荒草二圩、荒草三圩在削减洪峰流量、降低洪峰水位发挥的作用,实际降低相应站点水位0.50~1.50 m,有效减轻下游河段防洪压力。  相似文献   

2.
2015年6月底,长江支流滁河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襄河口闸上出现历史最高水位,荒草二圩、荒草三圩蓄滞洪区运用分洪。分析了此次过程的雨情水情汛情灾情,与2008年洪水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应对工作及启示,提出了流域防洪存在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滁河流域近年来实施的治理工程,使流域整体防洪能力得到了提升。2015年滁河流域发生超历史水位的洪水,受灾程度却明显低于同是大洪水的2008年,通过滁河治理工程效益对比分析,减灾效益显著。总结了2015年滁河洪水抗御过程中仍存在干流泄洪能力不足,蓄洪区运用困难,未经治理的干支流堤防和穿堤建筑物标准低,防汛非工程措施薄弱等诸多问题,并针对灾后重建提出了加快实施对江外排、兴建蓄洪区分洪控制工程、提高圩区排涝标准等治理对策,为相关流域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1954年型洪水淮河中游防洪工程联合调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淮河中游洪河口至浮山段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数学模型,采用实测洪水过程对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基于水动力数学模型,在现状工况条件下,对1954年型洪水进行了调度模拟分析,研究了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行蓄洪区与分洪河道等防洪工程联合调度运用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对于1954年型洪水,淮河干流行蓄洪区全部启用,不启用临淮岗工程,蚌埠以上大部分河段水位超保证水位,蚌埠以下河段水位低于保证水位.启用临淮岗工程,可以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减少行洪区启用数量,减少行蓄洪区淹没面积,同时也增加了上游蓄洪区和部分河段的淹没水深和高水位历时.综合全河段分析,启用临淮岗工程,干流大部分河段水位较低,行蓄洪区淹没面积减少,防洪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5.
为总结2020年暴雨洪水特性,详细分析了2020年暴雨洪水过程,介绍了水库调度及圩区分洪情况.结果表明:2020年梅雨期时间长,降雨强度大,累计雨量大.洪水呈现范围广、总量大、高水位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长江干流高水位受安徽区间洪水影响大,滁河洪水以滁河干流襄河口以上来水为主.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流域安徽区域防汛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治淮》2019,(12)
<正>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控制淮河上中游洪水的战略性工程。淮河发生设计标准洪水时,在行蓄洪区充分发挥作用以后,预报临淮岗坝前水位将超28.41m或城西湖蓄水位超27.5m时,启用临淮岗库区内的地付段、谷河洼、陈族湾大港口、临王段蓄洪,控制临淮岗坝前水位不超过28.41m。淮河的水情时空变化大,持续时间长、洪水总量大,临淮岗库区圩区在控制点水位达到控制值时同时启用经济损失和  相似文献   

7.
7月31日至8月2日,安徽省东部滁河等流域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降雨鞋超过历史记录。受强降雨影响,河流、水库水位陡涨,滁河等河流发生特大洪水,滁河干流水位全线超保证洪水他。  相似文献   

8.
感潮河段设计洪水位的推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感潮河段洪水位既受自上而下的洪水波运动的影响。又受自下而上的潮波顶托的影响,而且人类活动的影响也相当频繁,一般骓以直接根据水位系列来推救设计洪水位,因此在秦淮河与滁河感潮河段设计洪水位的确定中,提出了建立水位函数、采用频率组合法推求感潮河段设计洪水位的方法,求得了秦淮河感潮河段,现状工情、不破圩的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以及现状工情,并考虑特大洪水时使用分滞洪区的滁河感潮河段100年一遇设计洪  相似文献   

9.
2015年,安徽省滁河发生超历史最高水位的大洪水,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滁河干流和支流堤防无一决口,流域水库无一垮坝,蓄滞洪区运用过程中未出现人员伤亡,防汛抗洪工作取得了胜利。总结了"2015.6.28"洪水防御过程中关于部署、调度、防守等方面的经验,指出防汛责任、机制、信息保障的有效落实是取得抗洪胜利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韩士标 《治淮》2005,(11):15-15
2003年汛期,安徽省境内持续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主要降雨带集中在沿淮淮北及江淮东部地区.淮河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淮河干流正阳关水位最高达26.7m(85国家基准),超保证水位0.3m.淮河干流先后启用了濛洼、城东湖两处蓄洪区,以及邱家湖、唐垛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洛河洼、荆山湖等7处行洪区,并运用茨淮新河、怀洪新河分洪,以削减洪峰,辅助干流河道排洪,缓解干流洪水压力.  相似文献   

11.
老汪湖在20世纪50年代初治淮时圈圩成湖,规划为蓄洪区。蓄洪区建成后,当奎雅河流域遏设计防洪标准内洪水时,适时启用其蓄滞洪水,保障涌桥区、灵璧县、泗县奎雅河流域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针对老汪湖蓄洪区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3年与1991年滁河各发生1次大洪水,这两次大洪水.可比较的观测资料比较齐全.对认识滁河流域洪水规律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这两年洪水的环流形势、水雨情发生发展、洪水特性有其共同点.也存在许多差异。本文从环流形势、降雨、洪峰水位、流量、高水位持续时间和典型时段洪量等角度对两年的洪水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采用河道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了沮漳河河溶大桥所在河段的行洪水位,分析了两河大桥扩卡前后河道水位变化,发现在1996年7月洪水条件下,新河溶站扩卡之后水位比扩卡之前旧河溶站水位抬高0.20 m.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淮河干流正阳关至浮山河段的一维、二维耦合水动力数学模型,利用实际洪水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通过所建模型,对整治方案不同洪水量级条件进行计算,评估干流河道整治和行洪区调整规划方案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行洪区启用前计算水位与规划值相差不大,但设计条件下,计算水位远高于规划值,表明本轮整治工程实施后,规划目标尚未完全达到。研究表明沿淮河生产圩高程变化、河道糙率取值和行洪区流量分配是影响计算结果的三个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开展赣江下游廿四联圩防洪保护区洪水分析计算研究,基于MIKE模型建立了赣江河网一维与保护区二维耦合的水动力数学模型。分别采用2010年5月1日至9月30日和2012年5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的实测水位流量资料对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参考已有成果并结合保护区下垫面情况确定了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的糙率取值,模拟了廿四联圩遭遇赣江或鄱阳湖较大洪水致使堤防被动溃决情况下的溃口流量过程和堤内外水位过程、保护区内水深和流速时空分布等在内的水动力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廿四联圩所设溃口处流量随保护区内水位涨落的变化过程,以及保护区内洪水演进过程中的水深和流速在地形和隔堤等作用下的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淮河干流正阳关至浮山河段的一维、二维耦合水动力数学模型,利用实际洪水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通过所建模型,对整治方案不同洪水量级条件进行计算,评估干流河道整治和行洪区调整规划方案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行洪区启用前计算水位与规划值相差不大,但设计条件下,计算水位远高于规划值,表明本轮整治工程实施后,规划目标尚未完全达到。研究表明沿淮河生产圩高程变化、河道糙率取值和行洪区流量分配是影响计算结果的三个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滁河流域2003年梅雨期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政祥  丁志立 《水资源研究》2004,25(4):22-24,28
2003年梅雨期滁河发生了特大暴雨洪水,暴雨中心稳定在襄河、清流河和来安河上,滁河流域(六合以上)3d面雨量为有实测记录以来的最大值,致使支流襄河、清流河水位超过历史最高记录,其余干支流洪水位接近历史最高记录。详细分析了“2003、7”暴雨洪水过程,并与1991年滁河暴雨洪水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扩大入江、入海泄量对洪泽湖及其上游淮干水位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洪泽湖的出湖流量变化对洪泽湖的泄流能力以及淮河中下游水位的影响,建立淮河中下游一维、洪泽湖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通过实测水文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及验证。基于数学模型,分析了扩大入江水道以及入海水道泄量对洪泽湖及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 提高淮河入江水道泄流能力使其达到设计泄量,能使洪泽湖湖区内各个位置水位有所降低,其中蒋坝水位降幅最大,1991 年洪水时下降 0. 7 m,2003 年洪水时下降 0. 62 m,同时使淮河干流沿程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上游至下游沿程水位降幅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实施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对 1991 年型洪水洪泽湖湖区水位降低效果明显,其中蒋坝水位降幅最大,为 0. 06 m。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启用能够使洪泽湖内水位有明显的降低,其中蒋坝水位降低幅度最大,1991 年洪水蒋坝水位降低 0. 3 m,溧河洼地区以及淮北淮南处降幅比蒋坝小,对淮干入湖河段水位的降幅相对比较小,到吴家渡水位降幅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各行蓄洪区运用对淮干水位降低的效果及其影响,基于MIKE 11软件建立淮河干流南照集至正阳关段河道及行蓄洪区一维水动力学模型,模拟行蓄洪区在不同工况及调度条件下运用后的洪水演进。行蓄洪区运用效果受分洪时机及分洪能力影响显著,在现状工况下,若按规定在淮干洪峰到达前1 d左右及时启用,可显著降低其下游淮干水位,其中南润段运用可降低润河集洪峰水位0.18 m,邱家湖、姜唐湖运用分别可降低正阳关洪峰水位0.49、0.90 m。若按规定联合调度,南润段、邱家湖先启用可显著降低淮干洪峰水位,姜唐湖后启用,削峰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2016·7”特大暴雨水雨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靖  王义坤 《江苏水利》2016,(11):39-41
2016年7月,南京市因受本地降水及上游来水影响,水位出现快速上涨过程,长江、秦淮河、滁河、水阳江、固城湖、石臼湖等主要河湖控制站水位均出现了超警戒水位,其中秦淮河、石臼湖等河湖发生超历史水位。通过分析本次暴雨洪水特点,为今后应对类似大洪水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