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病例报告 患者,40岁,因腹腔镜下子宫鞘内次全切除术后左下腹穿刺孔瘢痕处周期性疼痛及包块1年,于2007年4月16日入我院.患者因月经增多2年,加重2月,B超检查发现多发性子宫肌瘤,于2004年9月20日在我院行全身麻醉下经腹腔镜子宫鞘内次全切除术.术中未发现双侧附件异常病灶及盆腔内粘连.术中用切割机绞碎子宫及肌瘤并经左下腹穿刺孔取出.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平滑肌瘤".术后每月仍有2~3天少量月经样阴道流血,术后2年左下腹穿刺孔瘢痕处出现与月经周期有关的疼痛及包块,每月阴道流血时包块长大约6 cm×5 cm ×5 cm,阴道流血后包块逐渐缩小到3 cm×2 cm×2 cm.  相似文献   

2.
一、病例摘要患者,37岁。体检发现盆腔肿物1年,以“子宫肌瘤”收入院。患者糖尿病史5年余,平素月经规律。妇科检查:外阴及阴道无异常,宫颈光滑,子宫前位,如孕18周大小,质中,不活动,双侧附件区触及不满意。彩超检查显示:宫体大小6.9cm×4.3cm×5.4cm,子宫内膜厚0.2cm,子宫左侧可见一个14.3cm×13.5cm×8.9cm低回声包块,与子宫底部紧相邻,其内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双侧卵巢显示不清。考虑盆腔包块来源待定,子宫肌瘤待除外。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正常大小,右附件正常,左卵巢肿物,遂行左卵巢肿物剥除术+左输卵管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患者 5 2岁 ,住院号 7116。体检发现盆腔包块 2年 ,下腹痛半个月 ,于 2 0 0 2年 5月 9日入院。妇科检查 :外阴发育正常 ,阴道畅 ,宫颈光滑 ,子宫水平位亚新生儿头大 ,形状不规则 ,质硬 ,活动良好 ,无压痛 ,双附件区未触及包块。B超 :子宫峡部、后壁及宫底分别见 3 4 0cm× 5 2 1cm、6 99cm× 5 4 1cm、4 4 5cm× 4 4 9cm强弱不等回声。入院诊断 :子宫肌瘤。于 2 0 0 2年 5月 11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次切术。术中探查 :子宫形状不规则 ,质硬 ,见肿物结节。双附件无异常 ,常规行子宫次切术。术中见右盆壁约 5cm× 5cm× 4cm、1 5c…  相似文献   

4.
患者,40岁,因子宫肌瘤剔除术后3个月,发现盆腔肿物14天于2006年8月30日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因不规则阴道出血5个月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子宫肌瘤",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见子宫前壁肌瘤大小约6cm×5cm×4cm,双侧附件未见异常,病理结果:子宫平滑肌瘤。术后为控制肿瘤复发,口服米非  相似文献   

5.
<正>1病例简介患者,18岁,因"无月经初潮,周期性下腹痛3年"于2014年7月28日收入院。患者3年前开始无诱因突发下腹隐痛,每1~2个月腹痛1次,每次4~5天自止,不伴发热等。患者入院前5天腹痛再发,盆腔超声检查:子宫5.1cm×3.2cm×3.2cm,内膜厚度2mm,左宫角显示不清,宫壁回声均匀,宫颈管内见5.2cm×4.1cm×5.2cm暗区,内见絮状物,双侧卵巢正常大小,回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 患者,33岁,因原发不孕10年,进行性痛经5年于2012年8月2日入院.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平素月经规律,有痛经史,近5年痛经呈进行性加重,严重时需服用止痛药缓解,非经期时有腰骶酸胀感,经量、经期及月经周期无明显改变.患者23岁结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但一直未孕,男方各项检查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宫颈外观正常,子宫偏小,左侧宫骶韧带增厚,可扪及触痛结节.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示:宫腔影稍小,右侧输卵管梗阻,左侧输卵管未显示.妇科B超检查:子宫偏向盆腔右侧,宫体4cm×3 cm×3 cm,肌层回声均匀,内膜厚0.9 cm.左侧卵巢未见异常,右侧附件区未见卵巢回声.盆腔左侧见3 cm×2cm×2cm类子宫肌层等密度低回声团,与宫腔不相通.考虑单角合并残角子宫(有内膜型)可能.  相似文献   

7.
患者 3 5岁 ,孕 2产 2 ,住院号 9913 4 4。 3年前曾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 ,术后经期左下腹痛 ,进行性加重 ,伴有下坠、腰痛等不适 ,于 1999年 3月 5日入院治疗。妇科检查 :外阴、阴道宫颈无异常 ,子宫后位 ,正常大小 ,其左侧可触及一约 5cm× 4cm× 4cm大小肿物 ,质中等硬度 ,有压痛 ,与子宫关系密切。B超检查 :子宫正常大小 ,其左侧可见一 5cm×4cm× 4cm大小低回声光团 ,双侧附件未见异常。拟诊 :①阔韧带肿物。②子宫内膜异常位症。入院后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子宫正常大小 ,右侧附件正常 ,左侧宫角突出一结节约 5cm× 4c…  相似文献   

8.
患者28岁,因未避孕未孕4年,发现子宫畸形1年余就诊.平素月经规律,痛经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2006年其丈夫在外院检查精液常规正常.2008年10月3日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外阴口可见阴道完全纵隔,厚约0.8 cm.双宫颈,有各自的轮廓且双侧宫颈之间纵隔较阴道纵隔显著增厚,右侧宫颈稍大.子宫正常大小,宫底未及凹陷或凸起.生殖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B超示:子宫5.4 cm ×5.4 cm × 3.8 cm,可见两分离子宫内膜,中间肌性结构厚约1.4 cm.提示:子官腔形态异常,中隔子宫待除外.行子官输卵管碘油造影,结果提示:子宫中隔或单角子宫.2009年2月行盆腔MRI检查,结果提示:子宫完全中隔伴阴道纵隔.见图1.  相似文献   

9.
患者 2 7岁 ,农民 ,孕 1产 1 ,剖宫产术后严重出血 3 3 h,4次行开腹手术止血未奏效 ,血压低 ,由基层医院转入我院。患者于 1 999年 1 1月 2 0日 1 4时因“羊水过少”在某基层医院行剖宫产术 ,因出头困难 ,行“T”型向下切口 ,取出一活婴。术中子宫切口右侧裂伤 2 cm×3 cm,予缝  相似文献   

10.
<正>1病例报告例1,患者,29岁,因原发性不孕3年于2010年5月30日就诊。患者平素月经欠规则,周期5/20~48天,量中,无痛经,末次月经:2010年5月29日。2008年10月在基层医院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提示双侧输卵管阻塞,当年11月在省级医院行盆腔三维彩超检查示:子宫切面形态失常,右侧角部缺失,子宫峡部右侧可见3.3 cm×1.4 cm条索状低回声,内部回声均匀,未见内膜显示,双侧卵巢均显示,大小正常,提示子宫发育异常(左侧单角子宫,右侧残角子宫)。于2009年1月在外院行输卵管介入治疗,治疗后复查HSG示左侧单角子宫,右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不孕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术与开腹手术后仍然不孕的原因。方法 :选择 10 3例有手术指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 ,分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两组进行手术治疗 ,术后口服孕三烯酮 3~ 6个月 ,随访患者 2年内妊娠情况 ,分析术后不孕的原因。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 2年内妊娠率为 5 5 .2 0 % ,开腹手术 5 0 .0 0 % ,总妊娠率为5 2 .74 % ,两组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程度与输卵管通畅程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不孕原因中 ,输卵管不通占 37.2 1% (16 / 4 3) ,子宫腺肌病 13.95 % (6 /4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 9.30 % (4/ 4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肌瘤 6 .98% (3/ 4 3) ,既往有两次开腹史者 4 .6 5 % (2 / 4 3)。另外还有 2 7.91% (12 / 4 3)输卵管通畅但不孕原因未明。结论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应选手术治疗 ,有条件首选腹腔镜手术 ;术后不孕与输卵管不通关系密切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肌瘤及腺肌病等也是不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1病历摘要患者,41岁,G3P1,因阴道不规则流血半年于2011年6月1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则,经期有轻微下腹胀,末次月经:2011年4月22日.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无腹痛.3月前当地医院考虑"子宫内膜炎"予中药口服治疗,当时腹部超声见宫内节育器、左附件囊性包块3.4 cm ×2.9 cm,药物治疗2个月后症状持续.1+月前再次于当地医院就诊,妇科检查提示后穹隆有2个赘生物,大者2cm×1 cm,小者0.5 cm ×0.5 cm,静脉麻醉下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和阴道赘生物摘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子宫内膜来源息肉,并伴腺体单纯性增生.  相似文献   

13.
王娜  陈思敬  闵玲  郑莹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4):254-256
1病例摘要患者,31岁,G0 P0,因不孕4年,月经淋漓不尽9月,于2018年11月9日入我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8年9月25日。9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淋漓不尽,具体表现为月经干净1~2天后再次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持续3~5天。患者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未孕4年,其丈夫弱精。入院前29天因月经淋漓不尽于我院门诊就诊,阴道彩超检查示:子宫内膜厚0.3 cm(单层),左前壁肌壁间凸向内膜查见大小约1.9 cm×1.5 cm×1.9 cm不均质弱回声,边界较清,周边探及血流信号,余肌壁回声均匀。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示:子宫内膜非典型性腺肌瘤样息肉(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其内腺体灶性癌变及广泛鳞化。因患者未生育,有强烈生育要求,充分告知病情及保留生育功能相关风险后进行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14.
1.可能诊断 :绝经后子宫绒癌2 .诊断依据与分析2 .1 年龄及孕产史 :5 0岁 ,曾顺产 4胎 ,人工流产 3次 ,末次人工流产术时间为绝经 8年前。2 .2 绝经后出血 :患者绝经 2年零 9月 ,无明显诱因突然阴道少许出血 ,淋漓不尽 2月。2 .3 子宫增大及宫内团块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 ,子宫稍大 ,表面光滑 ,质软、活动好。双侧附件未触及包块 ;B超 :子宫 10 .6 cm× 8.8cm× 7.8cm大小 ,子宫轮廓线规整 ,宫内探及 7.2 cm× 5 .4cm× 4.6 cm实性不均质团块 ,团块内可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 ,双侧附件及其他未见异常。2 .4 分段诊刮 :宫颈…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切除术后肌壁间妊娠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报告  患者 ,4 5岁。因子宫内膜切除术后 1年 ,药物流产后不规则阴道流血 1月余入院。患者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于 1年前在某院行子宫内膜电切术 ,术后月经稀发 ,1月余前因停经 5 0 +天自行药物流产 ,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 ,于本院清宫两次 ,术后阴道仍然淋漓不断流血。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可 ,贫血貌 ,子宫增大如孕 2 +月大小。B超提示子宫肌层内不均质回声 ,血HCG 9U/L。入院后止血治疗无效 ,行子宫全切术。术中可见子宫如孕 2 +月大小 ,表面光滑。术后切开子宫见子宫前肌壁间内有一 2cm× 3cm× 4cm大小坏死组织 ,切除标本经本…  相似文献   

16.
1病历摘要 患者,33岁,G3P1.因剖宫产瘢痕妊娠药物保守治疗后3个月、阴道流血3次,于2010年1月4日入院.4年前因臀位行剖宫产.3个月前患者因停经45天,少量阴道流血7天第1次入院.血 β-HCG 7900U/L.B超检查提示子宫峡部处6 cm×5 cm×4 cm不均质回声,血供丰富,RI 0.3.  相似文献   

17.
患者39岁,住院号141839。因药物流产后7d,发现盆腔包块1d于2004年5月14日入院。患者于2003年8月因月经量增多,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在我科行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月经按月来潮。末次月经为2004年3月24日,停经后有轻度恶心,于13d前在当地行尿HCG检查阳性,给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服药前未行B超检查)。服米索前列醇后出现腹痛,持续1d,阴道有少量出血,暗褐色,5d后阴道流血停止,无烂肉样组织排出。近1周偶感下腹胀痛,来我院就诊。B超提示,宫腔内未见妊娠囊,右宫角可见一约4.3cm×3.5cm大小混合性占位病变,子宫直…  相似文献   

18.
例1.患者29岁,闭经50天后,阴道不规则流血伴有“烂肉样物”15天,于1977年7月2日诊断为过期流产、失血性贫血收入院。患者既往月经周期1~2个月,持续7~20天。现婚后7个月,未孕。检查:子宫颈光滑,子宫体鸭卵大,较硬,活动,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无异常。故行诊刮术:探查宫腔11cm,刮出宫腔内容物40g,似绒毛组织(肉眼观察,未作病理)。经输血、输液,抗菌治疗后出院。出院后6个月,又因停经4~+个月,阴道流血3天,于1978年1月11日第2次入院。妇科检查:子宫鹅卵大,硬,无压痛,双侧附件区均可触到手拳大小囊性肿物,光滑,能活动。探查宫腔12cm,前壁有实性肿物突出,第二次行刮宫术,刮出内膜样组织约30g。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增殖症(病理号:780057)。一周  相似文献   

19.
患者,41岁,G4P1.因子宫次全切除术后13年,发现盆腔包块半年于2010年11月3日入院.患者1997年因子宫肌瘤在当地县医院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术后每月仍有月经,量少,持续3~4天.术后至今未行检查.半年前有轻度腹痛、腹胀等不适,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盆腔囊肿,直径3 cm,未进一步诊治.1周前腹胀加重,伴有便秘、尿频等,但无阴道流血、流液等.患病以来精神食欲无改变,体重无减轻.  相似文献   

20.
1 诊断 右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合并盆腔腹膜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双侧输卵管积水;继发不孕. 2 诊断依据及分析 2.1患者因"月经期右下腹隐痛2天,加重12小时"入院.患者在月经期右下腹隐痛2天,12小时前患者于卫生间滑到后腹部疼病加重,休息后不缓解,伴有轻度恶心,肛门坠胀感.查体:面容痛苦,平车推入病房,体温38.5℃,有肌紧张,下腹压痛,以右下腹为主,伴有反跳痛.妇科检查:宫颈举痛阳性,宫体前位,略大,压痛阳性,活动度尚可:双侧附件区均有压痛,右侧为重.盆腔B超检查:子宫正常大小,肌层回声均匀,宫腔线分离;右侧附件区3.2cm×4.5 cm×5.0 cm大小低回声团块,界限不清,内细密点状回声,见分隔,卵巢形态不清,左侧卵巢大小3.0cm×2.4 cm×1.5 cm;双侧输卵管见腊肠样改变,盆腔积液深2 cm.经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增大,可表现为右下腹隐痛,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部受到撞击后出现腹痛加重,诊断首先考虑妇科常见的急腹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因患者有发热及腹部体征,考虑合并盆腔腹膜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