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和青海西宁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2年5月7日发生在青海东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特征、中尺度环境场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基于"配料"法的思路分析了此次大—暴雨的水汽条件、稳定度条件及触发抬升条件。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东移及西南暖湿气流是影响此次强对流过程的主要大尺度环流背景;有利的热力、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是强对流天气产生和维持的机制;雷达回波特征对此次强降水天气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夏丽花  冯晋勤  黄美金  陈德花 《气象》2006,32(7):110-11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分析2005年5月5日福建省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在锋前暖区内,高空弱冷空气的侵入对不稳定能量释放起触发作用,高低空急流的相互配置为强对流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大气的不稳定和良好的水汽输送条件有利于飑线的形成和发展,移入型的回波在福建境内发展加强形成飑线,飑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3.
鲁丹  王令军  崔建云 《气象》2003,29(10):38-41
利用MICAPS二版提供的分析工具,使用他13实况分析资料、济南齐河多普勒雷达和潍坊市雷达资料及自动站资料,对2003年5月19日发生在该市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蒙古快速东移南下的横槽及其槽后的冷空气使不稳定层结加强,是触发此次对流发生的原因,而低层暖湿气流的存在为其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动力和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4.
鲁丹  王令军 《山东气象》2005,25(2):22-23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T213实况分析资料、全国雷达拼图资料、济南多普勒雷达和潍坊本市雷达资料及自动站资料,对2003年5月19日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快速东移南下的横槽极其槽后的冷空气使不稳定层结加强,是触发此次对流发生的原因。而低层暖湿气流的存在为其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动力和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方面对2010年9月4日豫西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成因进行诊断.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低压环流前部,弱冷空气的侵入对不稳定能量释放起触发作用,速度场的辐合为中气旋的产生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支持,大气的不稳定和低层充沛的水汽条件有利于超级单体风暴的形成和发展,中气旋是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2012年7月15日发生在黑龙江省西北部一次弱环境风切变条件下的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在综合各种常规观测、卫星及多普勒雷达资料的情况下,详细讨论了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环流背景场及物理量的变化,着重分析了垂直风切变较弱时仍能发生强风暴所需的条件.结果表明:在丰富的水汽条件、不稳定的层结和一定的触发机制等条件下,环境风切变较弱时也可产生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7.
杨庆红  彭九慧  刘园园 《干旱气象》2010,28(3):322-326,357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7年7月3日承德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大气不稳定指数的变化和θse的水平、垂直分布反映了大气的层结状态和不稳定能量积聚的状况;温度平流和螺旋度的垂直分布,显示了强对流发生前大气的热力、动力特征;散度、垂直速度随时间—高度的变化,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有着动力触发作用;高低空风场的配置和通气管指数可以判断垂直风切变的大小,是决定强对流天气发生及强度的重要条件;多普勒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的形态、强度、移向、垂直结构等特征及平均径向速度场中气旋、中尺度辐合线、逆风区等中小尺度系统特征对强对流天气的预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8月3—4日唐山地区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天气是500h Pa贝加尔湖以南低槽与河套短波槽东移合并引起的,850h Pa切变线是造成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地面辐合线是触发机制;台风外围暖湿气流输送是此次暴雨发生的主要水汽来源,低层充足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提供有利的水汽条件;低层维持暖湿、中高层干冷入侵增加了大气不稳定能量,是强对流天气出现的重要原因;低层辐合上升,高层辐散,高空急流抽吸、通风作用维持强对流发展;卫星红外云图、多普勒雷达基本反射率对对流单体,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对低层辐合线有很好的识别,对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风廓线仪资料、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7月23日16:00在成都城区发生的一次局地强对流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晴空太阳辐射增温和低层偏南气流的暖湿水汽输送使得成都附近大气具备对流发展的能量和水汽条件;地面暖平流及成都城市热岛效应,使得成都城区低层抬升作用增强;在弱的垂直风切变环境中,南下阵风锋与成都城区西北部地面中尺度热中心和中尺度辐合线相遇,激发出脉冲风暴并迅速发展,进而产生局地强对流天气;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显示脉冲风暴强盛时期具有悬垂回波、有界弱回波区、中层径向辐合等强风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05.7.23河北暴雨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侯瑞钦  景华  张迎新  张文君 《气象》2006,32(7):88-9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卫星、自动站、加密雨量站、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05年7月22—24日河北中南部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下产生的;副热带高压及热带系统造成的低层水汽堆积及高层的强辐散为强对流发生提供了热力和动力条件;整个过程中主要有三个强对流云团活动,地面对应有3个中-β尺度雨团产生,雨团一般出现在中尺度辐合线或中尺度气旋性环流偏向暖湿气流一侧;强雷达回波和正负速度对、逆风区等特征对强降水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及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08年7月13-14日郑州地区的一次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从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及雷达回波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东移的西风槽和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湿气流为此次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地面偏东气流为降水输送了充足的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强烈上升运动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数据、NCEP/NCAR再分析、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等资料,对2011年4月17日发生在广东省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空短波槽、弱冷空气和低空切变线是"4·17"过程的主要启动机制;旁瓣回波预示着冰雹等剧烈强对流天气的出现;对流层低层充足的暖湿水汽输送和辐合、层结的不稳定、"上冷下暖"、中层干空气的卷入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满足了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必须条件。  相似文献   

13.
用Micaps,地面自动站加密资料,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GFS 0.5°×0.5°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尺度WRF模式输出资料对2014夏季发生在宁波市地区的一个局地强雷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宁波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回波出现弱窄带回波时,对应边界层辐合线海风锋,在有利天气形势背景下易诱发强对流的发生发展。此次强雷雨过程是在有利天气背景条件下发生的,强对流发生在局地层结不稳定和较好的水汽条件下;利用中尺度WRF模式输出资料进行分析看到,海风锋的锋生造成的地转强迫促使次级环流加强,在东西风辐合线西侧有垂直上升运动出现;海风锋本身有一辐合抬升区,辐合上升运动的加强为雷暴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从而触发了该地区不稳定能量的强烈释放,促使了雷暴的新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金辉  支俊  方冰  刘涛  唐秀 《干旱气象》2010,28(2):206-21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喀什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T213数值预报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分析2008年5月26日克州境内出现的一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发生在中亚低值系统,高空冷空气的侵入对不稳定能量释放起触发作用,高低空急流的相互配置为此次天气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大气不稳定层结和良好的水汽输送条件有利于对流天气的形成和发展;表现在雷达回波强度的不断发展加强和径向速度的风场辐合。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江苏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卫星水汽图为主,结合可见光云图、雷达资料和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分析2009年6月5日发生在江苏徐州沛县的一次冰雹、龙卷天气,结果表明:卫星水汽图中动力异常区与对流系统的交界处和可见光云图上两个对流云团出流边界处触发的新的雷暴云团区域容易产生龙卷等强对流天气;水汽图上的水汽输送带与可见光云图的对流云系相一致,并且水汽图像特征与导致垂直运动和气流变形场的大尺度天气过程有关系,代表着对流层中上部的动力特征;强对流天气发生在低亮温对流云团中。高时空分辨率的卫星和雷达遥感资料很好地反映了短时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发展与演变,有效地补充了常规天气资料分析的不足,为短时天气预报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发生在阳泉的强对流天气的历史个例分析,得出其天气分型,结合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条件分析以及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应用,得出一些强对流天气预报指标,为做好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NCEP2.5°×2.5°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分析2016年6月22日通辽市强对流天气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中高层偏西气流带来的弱冷空气叠加在低层切变线南侧的暖湿空气之上,促使对流强烈发展;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大值区和"逆风区"分别对冰雹和短时强降水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附近;高空急流与低层低涡的配置结构,为这次强对流天气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8.
“7.17”庐山雷击事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许爱华  马中元  郭艳 《气象》2004,30(6):35-39
通过对 2 0 0 2年 7月 1 7日雷电过程的天气形势、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 ,以及雷电探测定位系统资料的分析 ,指出水汽云图上的强水汽累积区、雷达回波上的回波合并与高层强回波区以及雷达回波速度场上的“零值线”等特征 ,是判断雷电发生和强对流天气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区一次局地暴雪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资料、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7年春季承德市暴雪天气从形成的大尺度背景、水汽条件、动力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部高压脊的阻挡导致南北低值系统的合并加强,它的移动缓慢造成了这次暴雪天气。低层辐合和低空急流的建立造成大范围的水汽辐合和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深厚的大气湿层为大的降水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散度场、垂直速度场、k-螺旋度的高低空配置和时空变化是暴雪天气发生、发展的动力条件。结合红外卫星云图,分析实时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对预测暴雪天气的发展变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江苏中部一次强对流天气的物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探测和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05年4月20日发生在江苏的一次龙卷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是发生在东北冷涡南压、高空风速异常偏大、温度场明显落后于高度场的环流背景下;高、低空三支急流的耦合为其提供动力上升条件;350 hPa高空急流显著加强引发低层锋区增强,加速低层锋区南压是其触发因素;低层的对流不稳定和中层的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叠加是其不稳定机制;而强的垂直风切变则使得强对流风暴得以维持和加强.多普勒雷达产品分析显示多普勒雷达是做好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最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