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远红外全棉保健床单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具有保健保暖和抗菌作用的高附加值天然纺织品,先将精选的远红外粉、分散剂、润湿剂等按比例加入水中,研磨分散成远红外保健浆,然后以后整理技术浸轧全棉床单,开发的全棉远红个保健床单的远红外全波长积分发射率达87%。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电气石粉诱发空气负离子产生的机理,以及纳米粉体分散整理剂的制备要点,并采用动态光散射激光粒度仪对自制的FRN系列负离子远红外整理剂进行稳定性测试,使用电镜扫描仪观察了粉体粒子在织物上的附着状态。介绍了FRN系列负离子远红外整理剂在针织物上的浸轧法和浸渍法整理工艺,测试了被整理织物的各项性能指标,结果分别为:远红外法向全发射率0.87,负离子含量4700个/cm3,24h菌落数4.43×104,24h抗菌率81.3%。  相似文献   

3.
专利信息     
王元荪 《印染助剂》2007,24(5):47-48
一种制造具有吸湿排汗性织物的方法,抗菌杀菌布料及制造工艺,蚕丝纤维及其织物的精练脱胶方法,具有远红外功能针、纺织品浸轧法后整理,经编镀银内衣面料的生产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远红外纺织品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远红外纺织品的发展概况,对远红外织物的作用机理及其功能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远红外织物的加工及性能测试方法,提出了测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了远红外纺织品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远红外喷胶棉的生产与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卫  薛少林  雷杰 《非织造布》2001,9(3):23-26
介绍了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保温保健纺织品—远红外喷胶棉 ,论述了采用短路线、低成本的后整理方法来生产远红外喷胶棉的可行性 ,重点研究远红外喷胶棉整理液配方的确定 ,并对远红外喷胶棉及其产品的试制及性能测试加以说明。研究结果表明 ,所研究并试制的远红外喷胶棉在常温下的远红外发射率达到了 80 % ,具有良好的保温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6.
梁翠  郑敏 《纺织学报》2013,(9):49-52,57
为探讨远红外纳米整理对棉针织物的保暖保健性能的影响,以平板保温仪和人体试验法对自制的远红外纳米纺织品进行了测试和评价,采用SEM表征了处理前后棉针织物表面的微观结构,EDS分析了整理后棉针织物表面的物相组成。结果表明:整理后的棉针织物表面呈现均匀的纳米粒子,EDS表明远红外纳米粒子是氧化锆;整理后的织物保温率得到较大提高;远红外纳米纺织品能改善人体体表微循环,提高体表温度,提高织物保温性,具有保健保暖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纬纱中远红外涤纶长丝含量和织物组织结构对织物远红外性能的影响,以普通涤纶丝为经纱,远红外涤纶长丝与黏胶长丝为纬纱,试织了14种不同规格的织物试样。测试各试样的远红外辐射温升、远红外发射率以及体表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对织物的远红外性能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随着纬纱中远红外涤纶长丝含量的增加,织物的远红外温升和发射率逐渐增强;纬纱中远红外涤纶长丝含量不同时,织物对体表皮肤微循环血流促进效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织物组织为蜂巢组织时,织物的远红外温升和发射性能最好;当组织结构为平纹时,织物对体表皮肤微循环血流促进效果最差;当织物组织不同时,织物对体表皮肤微循环血流的促进效用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新型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g-C_3N_4/BiOBr,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g-C_3N_4/BiOBr进行表征,探讨分散剂种类对光催化剂的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浸轧和印花涂层两种方法将光催化剂应用于织物的功能整理,同时探讨整理工艺对织物的光催化性能、自清洁性能、耐皂洗牢度和断裂强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g-C_3N_4/BiOBr整理的涤纶织物具有较好的可见光催化性能,在同样的工艺条件下,自清洁效果均优于经P25(市售TiO_2)整理的涤纶织物;经浸轧和印花涂层整理的两种涤纶织物都具有较高的耐皂洗牢度,经过25次水洗,织物的ΔK/S分别保持在85.00%和80.00%左右,浸轧整理织物的断裂强力下降约3%,印花涂层整理织物的断裂强力上升约8%。  相似文献   

9.
纳米远红外喷胶棉产品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采用短路线、低成本的后整理方法开发纳米远红外喷胶棉的可行性,介绍了纳米功能整理液的配制和纳米远红外喷胶棉产品的生产工艺,对试制的喷胶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试制的喷胶棉在常温下的远红外发射率达到了86%,具有良好的保温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已利用纳米微粒稳定地分散在涤纶或其他合纤的纺丝液中,然后纺出具有防紫外线、抗菌、防臭和消臭、远红外反射或吸收红外线等功能的合纤。在印染和后整理,采用涂层,浸轧或“植入”等方法,使天然纤维或普通化纤也具有不同的功能性。总之,纳米技术应用于纺织品整理的特点是既可保持衣物的原本质感和外观,又能使纳米材料在纺织品的处理效果更均匀及持久。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负离子远红外功能织物对乳腺增生的保健效果,采用浸轧法制备负离子远红外功能织物,选取健康雌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功能织物组,功能织物组穿着由负离子远红外功能织物制成的外套,模型组穿着普通面料外套,采用公认的雌激素法制备乳腺增生大鼠模型。通过测量大鼠乳头高度和直径, 进行乳腺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乳头直径、高度增大;与模型组比较,功能织物组乳头直径、高度减小;功能织物组较模型组乳腺形态和组织学特征有所改善;负离子远红外功能织物可使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头高度、直径明显缩小,对大鼠乳腺增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相变材料微胶囊PCM采用浸轧法对纯棉和涤纶织物进行整理,用DSC法和织物透气仪测试调温织物的储热和透气性能。最优整理工艺为:采用两次一浸一轧的方式、相变材料微胶囊的用量为250 g/L、烘干温度为110 ℃,烘干时间为120 s。DSC热分析表明:调温织物的升温和降温速率较普通织物显著减缓,具有智能调温功能,且调温织物的透气性有所增加。通过此方法可以制备得到具有调温功能的织物,具备一定的耐洗性能,且在涤纶织物上效果略佳。  相似文献   

13.
以铁观音茶梗为原料,提取天然功能物质作为整理剂,采用氧化缩合法及蛋白质络合法对纺织品进行仿生功能整理,并以色牢度检测为基础对天然功能物质与织物结合效果进行评价,探讨了茶梗提取物仿生整理后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结果表明,浸轧茶梗提取液后,再经过固着液处理的棉织物,其耐皂洗色牢度和湿摩擦牢度提高,其中,氧化缩合法中的碱性固着液处理后织物色牢度最高;整理后织物对紫外线的吸收率有明显提高,紫外线防护能力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4.
远红外纺织品的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远红外纺织品的发展概况,分析了远红外织物的功能及其机理,并探讨了远红外织物的加工方法和测试方法,展望了远红外纺织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远红外织物对乳腺肿瘤患者的辅助治疗效应,使用6种不同的远红外锦纶织物和普通锦纶织物对MCF7、Bcap37和MDA-MB-231 3种乳腺癌细胞进行辐射培养,对比分析了织物材料以及辐射时长对3种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远红外锦纶织物的远红外光发射率有所差异,其中茶叶碳锦纶的远红外光发射率在6种远红外织物中最强;6种远红外织物可不同程度地抑制MCF7和Bcap37 乳腺肿瘤细胞的增殖,对MDA-MB-231细胞也有抑制作用但不显著;随着远红外光辐射时长的延长,远红外锦纶织物的远红外光发射率越高,其抑制乳腺肿瘤细胞增殖的效果越显著,从细胞生物学角度说明远红外织物可抑制且不促进乳腺肿瘤细胞的增殖,为探究穿戴远红外织物作为乳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开发具有保暖、远红外及抗菌复合功能织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采用浸渍、浸轧、烘干、还原、烘干工艺制得棉/还原氧化石墨烯(RGO)针织物。通过SEM和XPS测试验证了RGO片状结构存在于纤维表面及纤维之间的空隙中。棉/RGO针织物表现出了一定的保暖、远红外及抑菌效果,且在水洗30次后还可保持较好的功能性。RGO分布于织物空隙中,使其透气率、芯吸高度和透湿量略有下降,拉伸强力有所提升。棉/RGO针织物不仅实现了保暖、远红外及抑菌复合功能,还基本保持了针织物原样的服用性能,展现出了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筛选得到2种纺织品远红外蓄热保暖功能后整理剂,对3种衬衣和裤子全棉面料进行后整理,并对整理后的面料进行远红外及其他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整理后3种全棉面料的远红外发射率和远红外辐射温升这2个评价指标都分别大于或等于标准中的标准值(0.88和1.4℃),符合远红外纺织品的要求;并对整理前后面料的触感、水分扩散、机械强力、透气等性能进行了测试与比较。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远红外测试仪对针织面料、机织面料、植绒面料、银色印花面料进行测试,探究纺织品不同测试面的远红外性能,结果表明:针织面料和机织面料的不同测试面对远红外性能无显著影响;植绒面料植绒面的远红外发射率要低于基布面,植绒面的温升值要高于基布面;银色印花面料印花面的远红外发射率和远红外温升值远低于基布面.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远红外发射率内在和外在因素的讨论,以及试验环境中温湿度对远红外发射率测试的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证明了温度对远红外发射率影响显著,而湿度对远红外发射率基本无影响,从而为纺织品远红外发射率的测定方法标准在制定试验环境条件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将二氧化硅(SiO2)和氧化锌(ZnO)纳米粒子添加到纺丝液中,利用静电纺丝将SiO2/ZnO/PU纳米纤维沉积在均匀输送的棉网上,通过传统纺纱工艺制成远红外/抗菌多功能纳米纤维纱线,并对其织物的远红外发射率和抗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SiO2和ZnO粒子的协同作用可有效增强织物的远红外发射功能,其发射率随纳米粒子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升高;质量分数为6%时,纳米纤维纱线具有较好的形貌与力学性能,同时具有较高的远红外发射率和优异的抗菌性能,远红外发射率为0.896,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9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