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16年春季日照港岚山港区近岸海域渔业资源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岚山港区近岸海域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及分布情况,探明该海域渔业资源变化及人类活动对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影响。[方法] 以2016年5月日照港岚山港区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的渔业资源状况,并结合2012年5月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6年5月该海域共捕获渔业资源种类46种,平均渔获量为27.63 kg/h。优势种为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绯魚銜(Callionymus beniteguri)、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等。比较2012年调查数据分析日照港岚山港区海域渔业资源种类和渔获量变化均不大。[结论] 近几年该海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变化不大,受人为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日照市近岸海域冬夏季游泳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资源密度和物种多样性及其变化趋势,于2016年2月(冬季)和8月(夏季)对该海域进行2个航次的调查。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71种,其中鱼类44种,甲壳类22种,头足类5种。冬季优势种为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和疣背深额虾(Latreutes planirostris),夏季为日本枪乌贼(Loliolusia pouica)、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冬夏两季调查游泳动物平均尾数资源密度分别为106.86×103,59.41×103 ind./km2;平均质量资源密度分别为191.22,251.35 kg/km2;平均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1.535,1.896;平均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540,0.693;平均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分别为2.505,2.495。研究表明该海域游泳动物以小型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为主。与2006年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调查结果相比,甲壳类物种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浙江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为评价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3年11月和2014年5月对该保护区28个站位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以及细胞丰度、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综合富营养化指数等。【结果】南麂列岛多数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春季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2门24种(属),秋季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2门22种(属);物种组成以广温性近岸种为主,主要优势种为甲藻和硅藻。春季调查中夜光藻(Noctilucas cintillans)、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 sp.)和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sp.)成为优势类群;秋季调查中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成为优势类群。【结论】南麂列岛浮游植物群落在近二十年来物种数及丰度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物种数大幅减少,春秋季平均丰度上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铁铝合金在高温结构材料、加热元件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对其强化和韧化机理的研究对设计和开发新型铁铝基高温合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真空熔炼方法制备不同铝含量的铁铝合金,经过不同的退火温度热处理后,用XRD方法测量其晶格常数,确定其X射线密度,采用阿基米德法测量其体密度,从而确定其空位浓度;用显微硬度计测量其硬度。[结果]空位浓度随着铝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合金中空位浓度增加;显微硬度随铝含量的增加或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结论]随着铝含量的增加,空位形成能下降,空位浓度增加;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合金中空位浓度增大;合金显微硬度增大主要是由于空位浓度增加对位错的阻碍作用增强所致。显微硬度与空位浓度的关系可近似表示为HV=1.922+2.179CVac1/2。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青岛胶州湾女姑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并对该海域进行底栖生态评价,2018年11月与2019年4月于胶州湾女姑口潮下带海域设置12个调查站位,开展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要素调查。秋、春两个航次共检出大型底栖动物82种,其中环节动物多毛类29种、节肢动物甲壳类29种、软体动物18种,这3个门类种类数占总种类数的92.68%;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密度665.83 ind./m2,平均生物量358.65 g/m2,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77。两个航次均表现出明显优势的种为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寡节甘吻沙蚕(Glycinde gurjanovae)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其次为小型贝类及多毛类,优势物种表现出小型化趋势。基于栖息密度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盐度、水温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AZTI海洋生物指数(AMBI)及多变量AMBI (M-AMBI) 分析显示,胶州湾女姑口海域底栖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启东长江口围填海工程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于2019年春季和夏季对围填海工程外侧水域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分析群落结构特征、多样性指数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9年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40种,其中围填海建造的围堤近侧和离岸20 km以外辐射的外侧海域分别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9种和29种;近侧海域和远侧海域的优势种分别为7种和10种,春、夏季共有优势种分别为伶鼬榧螺Oliva mustelina和异足索沙蚕Lumbrineris heteropoda,优势类群为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并且出现小型化、单一化趋势;近侧海域和远侧海域平均生物密度分别为15.36,19.64 ind./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28,3.80 g/m2;2019年近侧海域生物多样性指数较2011年有所下降,低于远侧海域;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盐度、水深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环境因子。围填海改变了海域的盐度、水深、沉积物等生境,加之围垦后人为频繁的扰动及陆源输入等综合因子的影响,导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均发生变动。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子梯度试验法,设定20(I)、28(II)和40kHz(III)3个不同低频率超声波试验组,以不进行超声波作用为对照组,研究超声波对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0d的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浮游植物的丰度为各组最高,试验组II、III中,浮游植物丰度分别为3.8×105、2.3×105 ind·L-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共鉴定到浮游植物种类属数为16个,数目大小依次为试验组I>试验组II>试验组III>对照组. 试验组I中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分别达1.661±0.055和1.071±0.020,为各组最高;试验组III中Pielou均匀度指数(J)达0.619±0.018,为各组最高;与对照组相比,施加20kHz超声波显著提高了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生物群落多样性(P<0.05).  相似文献   

8.
2011年秋季北黄海浮游植物群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1年11月21—25日在北黄海海域对32个站位进行了生物采样,应用Utermohl方法对调查海域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经115个样品的分析,共发现浮游植物3门31属64种.调查区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还有少量的金藻,物种以暖温性和广布性物种为主,主要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虹彩圆筛藻、三角角藻、斯氏几内亚藻、梭形角藻和旋链角毛藻等.本次调查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值为4.2×10^3个/L;硅藻占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比例最大,平均值为3.6x10^3个/L;其次为甲藻,平均值为O.95×10^3个/L.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分布不均匀,辽宁南岸海域最高,山东近岸海域其次,北黄海中部海域最低.细胞丰度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布趋势为先降低后升高,其中底层的细胞丰度主要由具槽帕拉藻和虹彩圆筛藻贡献.从断面分布上看,细胞丰度高值多集中在受陆源输入影响明显的近岸海域.调查区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在北黄海北部海域较高,在近岸海域较低.与历史资料的对比发现,近30年来北黄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2012年秋季渤海和北黄海浮游植物群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Utermhl方法对2012年秋季渤海和北黄海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细胞丰度和群落结构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38属94种,其中硅藻门29属62种,甲藻门8属31种,金藻门1属1种,物种生态习性以温带种和广布种为主.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30×103~10.48×103 L-1,平均值为2.79×103 L-1,硅藻主要优势物种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和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甲藻主要优势种为梭状角藻(Ceratium fusus)和三角角藻(Ceratium tripos).浮游植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介于0.32~2.95,平均值为1.49;Pielou均匀度指数介于0.16~0.89,平均值为0.55.CCA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优势种主要受磷酸盐限制.与历史资料比较发现,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由早期的硅藻占绝对优势向硅藻甲藻联合占优转变.  相似文献   

10.
利用网采法于2017年在虎威岭海域对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时空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43属65种,硅藻最多有41种,浮游动物共鉴定到9类21种,桡足类最多有7种.夏季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浮游动物密度均为全年最高.全年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硅藻为主,有15种;浮游植物以桡足类为主,有5种.秋季小环藻优势度高达0.60,夏季根状拟铃虫优势度高达0.57.浮游生物的均匀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当地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较稳定,根据多样性指数污染评价分析,该海域处于轻污染到中污染.由于目前该海域仍没有相关的生物群落调查,该研究将为该海域环境提供科学评价,为开发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2013年春季广西龙江河河段拉浪水库上游爆发的大规模大薸和水葫芦现象,对龙江河流域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方法】运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营养状态指数对龙江河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结果】本次调查浮游植物共镜检到7门42属56种(变种),其中绿藻门和硅藻门的种类较多,分别占镜检种类数的37.50%和25.00%。龙江河流域中的拟多甲藻丰度水平最高,其细胞密度为0.12×106~5.13×106 cells·L-1,其中糯米滩水电站的甲藻丰度占比高达91.76%,发生较严重的甲藻水华。龙江河流域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为0.68~2.99,均匀度指数(J)为0.18~0.48,营养状态指数为42.10~53.60。【结论】调查期间龙江河处于中营养和轻度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广西南丹山口林场引种秃杉的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解决杉木长期连栽产量递减的问题,总结杉木轮换树种秃杉(Taiwania flousiana)的引种栽培技术。【方法】从秃杉种源选择、种子采集、壮苗培育技术、造林技术设计与实施等方面对南丹山口林场引种秃杉栽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样地测定显示,8年生、11年生、14年生、17年生的秃杉林分平均胸径依次为10.7cm,12.7cm,14.1cm,20.8cm;平均树高分别为8.6m,11.9m,13.3m,17.3m;林分平均蓄积量依次为93.428m3/hm2,153.418m3/hm2,203.824m3/hm2,223.400m3/hm2。秃杉林分各项生长量指标分别超过同等立地条件的杉木二代林的8.8%~112.0%。【结论】山口林场秃杉的引种栽培技术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东洞庭湖浮游藻类优势种群对主要水环境因子的生态适应性,为东洞庭湖水生态系统保护、健康评估及生物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物种综合数量指标(重要值IV)筛选优势种表征浮游藻类群落结构,通过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从18项水质参数中提取出主要水环境因子,运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研究优势种群与主要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从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来看,水温与溶解氧是影响尖针杆藻(Synedra acusvar)的主要因子;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凸出舟形藻(Mavicula prptracta)是水体有机污染的良好指示种;草鞋形波缘藻(Cymatopleura solea)喜高浓度的氨氮;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敏感,而双头辐节藻(Stauroneis anceps)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表现出高耐受性;肘状针杆藻(Synedra ulna)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较其它藻类有一定的特殊性;大多数浮游藻类喜弱碱性的水体环境。相较于以往研究,电导率并不是影响东洞庭湖藻类群落结构的主要水环境因子。【结论】东洞庭湖不同的浮游藻类优势种群对环境因子有其特定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许铭本  姜发军  赖俊翔  张荣灿  雷富 《广西科学》2014,21(4):389-395,402
【目的】研究钦州湾外湾东北部近岸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判断其受环境干扰的程度,并分析其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6月和12月,采用拖网法进行底栖生物样品采集。使用PRIMER和SPSS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种类148种,其中软体动物57种,节肢动物42种,底栖鱼类20种,其他动物共29种。【结论】调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夏季可划分为3个群落,冬季可划分为2个群落。夏季多样性好于冬季,但冬季各站之间多样性变化范围较小。有少数站位受到中度干扰,个别站位受到稍微干扰。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与悬浮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生物量、丰度、种类数均与沉积物中的油类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均匀度与沉积物中值粒径呈显著负相关,丰度与沉积物的中值粒径呈显著正相关,Shannon-Wiener指数与沉积物中的粘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冬季种类数与水体中的盐度、pH值、溶解氧呈显著正相关,与水质中的油类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丰富度指数与溶解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2010年6月4日至26日在广西北部湾沿岸共设46个站位凋查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以及浮游植物数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0属149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硅藻41属106种,占总物种数的71.14%,占总细胞丰度的95.81%;甲藻18属32种,占总物种数的21.48%,占总细胞丰度的1.44%。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61.10×104 cell/L,硅藻平均细胞丰度为58.54×104 cell/L,甲藻类平均细胞丰度为0.88×104cell/L。浮游植物密集区在防城港海区,此外在北海营盘附近海域有一个较高的密度区。浮游植物丰度在茅尾海和钦州港近岸较低,其余海区的浮游植物数量分布态势为近岸高、外海低。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为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拟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pseudocurvisetus)、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尖刺拟菱形藻、拟旋链角毛藻密集区主要在防城港海区,而中肋骨条藻密集区主要在北海海区。浮游植物数量与温度、盐度及硝酸盐、亚硝酸盐、氨盐和硅酸盐无相关性,北海海区和防城港海区浮游植物丰度与活性磷酸盐呈显著正相关,磷在以上两个海区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6.
闫妍  黄凯燕  胡宝清 《广西科学》2018,25(5):620-624
【目的】阐明石漠化演变的过程和机制,为下一步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方向和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契合喀斯特地区景观特点的亚米级卫星数据,使用指数分类法提取2003年和2013年研究区不同等级石漠化信息,对研究区石漠化空间格局和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指数分类法分类精度评价结果显示,Kappa系数大于0.8,且野外验证精度为85%,说明解译结果可信。2003—2013年,研究区石漠化面积从96.55km~2减少至88.97km~2,石漠化面积呈现减少的趋势,总体减少速率为0.76km~2/a;无明显石漠化增加速率最大,为20.11km~2/a,轻度和中度石漠化演变速率为-0.23km~2/a和-0.02km~2/a。虽然不同等级石漠化面积之间均有转化,但是向无明显石漠化转移的面积(7.65km~2)大于向强度石漠化转移的面积(3.04km~2)。演变方向上,石漠化轻度改善的面积最大为10.56km~2。【结论】研究区整体的石漠化状况有所好转,总体上石漠化治理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轻度恶化的面积(6.08km~2)也不容忽视,需要对石漠化治理工程效果进行巩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环境污染评价方法,以期反映广西北部湾海域污染水平的客观情况,推进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进一步发展,为该海域的环境生态研究以及富营养化问题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和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分别对广西北部湾海域2010年6月和2010年9月调查的数据进行污染程度评价,并讨论利用多样性指数评价的合理性。【结果】广西北部湾海域污染等级处于轻中污染至无污染之间,其中利用水质化学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为轻污染,利用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进行评价的结果为轻中污染至轻污染或无污染。【结论】水质化学评价与水质生物学评价在海域污染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利用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海域水质污染程度,其评价标准仍有待更多的调查来验证和修正。在实际评价中不能单从指数结果就轻易下定论,应结合理化监测结果,才能得到实际结论。  相似文献   

18.
钦州湾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及评价钦州湾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程度。【方法】2010年3月(春季)及2010年9月(秋季)在钦州湾近岸海域布设9个站位进行水质、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调查。采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钦州湾近岸海域春季、秋季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20、3.68;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37、3.35;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33、2.89。【结论】以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2010年钦州湾近岸海域污染等级为轻污染;以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污染等级为轻度污染至无污染;以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进行评价,污染等级为轻中污染。相对于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能更灵敏地指示和评价海洋环境的污染形势,但其评价标准和方法有待更多的调查和研究来进行验证和修正。单一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海域污染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海洋环境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