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脾化臌汤联合大黄?虫丸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变腹水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变腹水患者7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大黄?虫丸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化臌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与血清HA、Alb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腹水消退时间、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 50%,对照组有效率为74. 36%,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CD4~+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 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 2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腹水消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健脾化臌汤联合大黄?虫丸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变腹水,可改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白蛋白水平及T细胞亚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李琤  李广明  高鹏 《河南中医》2020,40(2):262-266
目的:探讨健脾化臌汤联合大黄[庶虫]虫丸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变腹水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变腹水患者7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大黄[庶虫]虫丸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化臌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与血清HA、Alb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腹水消退时间、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有效率为74.36%,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腹水消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臌汤联合大黄[庶虫]虫丸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变腹水,可改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白蛋白水平及T细胞亚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黄敏敏  吴新娟  邵佳微 《新中医》2021,53(16):92-95
目的:观察大黄?虫胶囊辅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7例CH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及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治疗,观察组给予大黄?虫胶囊辅助抗病毒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肝功能水平、肝纤维化指标及T细胞亚群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CD8~+水平及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均降低(P0.05),CD3~+、CD4~+、CD4~+/CD8~+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ALT、AST、TBil、HA、LN、Ⅳ-C、PCⅢ、CD8~+水平及HBV-DNA载量均较低(P0.05),CD3~+、CD4~+、CD4~+/CD8~+均较高(P0.05)。结论:大黄?虫胶囊辅助抗病毒治疗CHB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降低HBV-DNA载量,调节淋巴细胞亚群,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黄蛰虫丸联合贞芪扶正颗粒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大黄蛰虫丸与贞芪扶正颗粒。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的变化;检测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的比值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5%,对照组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BiL、Alb、ALT均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HA、IV-C、LN指标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CD4、CD8、CG4/CD8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蛰虫丸联合贞芪扶正颗粒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安全有效,且能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和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外周血Th/Treg平衡及淋巴细胞影响性,以期提高疗效,丰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安徽省淮北市中医医院收治符合纳入条件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予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补充白蛋白和血浆、放腹水、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汤剂治疗,每日1剂,均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淋巴细胞指标CD3~+、CD4~+、CD8~+、CD4~+/CD8~+、CD19、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在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指标白细胞介素-17(IL-17)、IL-6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在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白球比(A/G)、γ-谷氨酰转肽酶(γ-GT)、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层黏蛋白(LN)变化并比较;治疗过程中进行不良反应监测,并及时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统计比较。结果:1) 2组患者治疗前CD3~+、CD4~+、CD8~+、CD4~+/CD8~+、CD19、NK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CD3~+、CD4~+、CD4~+/CD8~+、CD19、NK细胞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CD8~+则显著下降(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CD19、NK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2) 2组患者治疗前Th17、IL-17、IL-6、Treg、TGF-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Th17、IL-17、IL-6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reg、TGF-β显著升高(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Th17、IL-17、IL-6显著低于对照组、Treg、TGF-β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3) 2组患者治疗前ALT、ALB、A/G、γ-GT、HA、Ⅳ型胶原、L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ALT、ALB、γ-GT、HA、Ⅳ型胶原、LN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A/G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A/G显著高于对照组,余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4)观察组疲乏无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而在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外周血Th/Treg平衡,提供淋巴细胞水平,改善功能,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益气健脾疏肝汤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依照摸球法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肿瘤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健脾疏肝汤,比较2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CD3+、CD4+、CD8+、CD4+/CD8+等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组间进行比较,治疗组CD4+/CD8+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明显(P 0. 05);对照组治疗后的CD3+、CD4+、CD8+、NK变化与治疗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组KS评分升高患者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采用益气健脾疏肝汤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增强其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能力,提高机体抗肿瘤效应和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借鉴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拟解毒化瘀疏肝方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8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解毒化瘀疏肝方药,持续治疗6个月;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后均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治疗6个月后观察中医症候积分、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变化。结果:3个月后两组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HBV-DNA载量明显下降,两组6个月后HBV-DNA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CHB患者加用解毒化瘀疏肝方,可缓解临床症状,抑制HBV-DNA复制,其机理可能与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自拟化瘀清热健脾汤联合雷尼替丁对脾虚瘀热型胃溃疡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从而探讨自拟化瘀清热健脾汤联合雷尼替丁改善脾虚瘀热型胃溃疡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脾虚瘀热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拟化瘀清热健脾汤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连续8周。治疗后,观察自拟化瘀清热健脾汤联合雷尼替丁对脾虚瘀热型胃溃疡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并与对照组作比较分析。结果:自拟化瘀清热健脾汤联合雷尼替丁可明显升高脾虚瘀热型胃溃疡患者CD+3、CD+4、CD+4/CD+8值、降低CD+8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自拟化瘀清热健脾汤联合雷尼替丁能更好的调节脾虚瘀热型胃溃疡患者的免疫功能,与单用雷尼替丁比较,自拟化瘀清热健脾汤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脾虚瘀热型胃溃疡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大黄■虫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性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应用价值及研究方向。方法:检索数据库包括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检索时间范围系自建库至2022年9月。挑选出大黄■虫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RevMan 5.3分析软件分析。结果:文献筛选结果显示,共有8个研究被纳入,包含690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347例和34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黄■虫和恩替卡韦两药联用组对于乙型肝炎性肝纤维化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用恩替卡韦的对照组,除了Ⅳ型胶原(Ⅳ-C),其他三项标志物两组间差异均达到统计学显著性。结论:结果显示,大黄■虫丸联合恩替卡韦有良好的抗乙型肝炎性肝纤维化作用,表明大黄■虫丸具有抗乙型肝炎性肝纤维化作用或增强恩替卡韦抗乙型肝炎性肝纤维化作用,提示临床治疗乙型肝炎性肝纤维化时可考虑选用大黄■虫丸和恩...  相似文献   

10.
疏肝化瘀运脾利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5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自拟方疏肝化瘀运脾利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用疏肝化瘀运脾利水汤治疗,对照组45例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总结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疏肝化瘀运脾利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可靠,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健脾疏肝方对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17例肝郁脾虚型C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疏肝方。治疗3个月,观察2组疗效以及免疫功能(CD3、CD4、CD8及CD4/CD8)、肝纤维化指标(LN、HA、Ⅳ-C、PⅢP)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41.67%,有效率91.67%,无效率8.33%;对照组显效率28.07%,有效率75.44%,无效率24.56%,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治疗后CD3、CD4、CD4/CD8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而CD8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而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LN、HA、Ⅳ-C、PⅢP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疏肝方可提高肝郁脾虚型CHB的临床疗效,有调节免疫及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肾健脾化瘀汤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肾病患者 96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 例。2 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缬沙坦胶囊,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肾健脾化瘀汤治疗。评价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免疫学指标和肾功能指标,观察不良 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2%,高于对照组85.42%(P<0.05)。治疗后,2 组CD4+、CD4+/ CD8+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 组(P<0.05)。治疗后,2 组24 h 尿蛋白水平(24 h UP)、尿素氮(BUN)、肌酐(SCr) 水平较治疗前降 低(P<0.05),且观察组24 h UP、BUN、SCr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健脾化瘀汤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病,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肾功能, 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医》2017,(10):1405-1406
目的:探讨舒肝健脾汤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肠道菌群移位及腹水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腹水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拉米夫定及胸腺肽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药疏肝健脾汤,两组均连续治疗3月为1疗程。结果:干预前两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内毒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及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结论:针对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使用疏肝健脾汤能显著降低体内内毒素水平,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肝功能,患者腹水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大黄(庶虫)虫丸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将8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44例予大黄(庶虫)虫丸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照组42例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2组均都给予常规保肝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及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蛋白(LN)等改变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大黄(庶虫)虫丸联合复方丹参滴丸能进一步提高保肝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三仁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探讨其对肝纤维化程度、血清病毒学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三仁汤,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水平、血清病毒学指标[HBV-DNA值、HBV-DNA转阴率]和免疫指标(CD4+、CD8+、CD4+/CD8+)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LN、PCⅢ及Ⅳ-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DN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BV-DNA转阴率80.85%与对照组的65.96%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9.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4%(P0.05)。结论:加味三仁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较好,可抑制肝纤维化和HBV-DNA复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大黄虫丸抗肝纤维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黄虫丸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对126例慢性乙肝中、重度和肝炎肝硬化患者,经护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同时联合检测患者肝纤维化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指标、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应用大黄虫丸6g,每天2次;对照组62例,应用复方益肝灵片5片,每天3次.2组均不加用其他药物治疗.疗程为3个月,每月联合检测患者血清HA、LN、P-Ⅲ-P指标.结果治疗组在应用大黄虫丸1个月后;HA、LV、P-Ⅲ-P3项指标便开始下降,二三个月后继续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黄虫丸抗肝纤维化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消臌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将11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支持疗法,治疗组在上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益气化瘀消臌汤,两组均在治疗2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腹水消退时间为(17.5±9.38)d,对照组为(28.5±12.6)d。治疗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Alb)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益气化瘀消臌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FOLFOX4化疗联合自拟中药扶正消积汤治疗中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中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FOLFOX4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应用FOLFOX4方案化疗联合自拟中药扶正消积汤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化疗近期临床效果及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及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均增高,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均0. 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CD3~+、CD4~+及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 05),CD8~+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 0. 05); 2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化疗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中晚期结肠癌患者临床应用FOLFOX4化疗联合自拟中药扶正消积汤治疗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免疫能力,且可减少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黄虫丸对肝癌介入治疗后所致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0例因肝癌施行经导管化疗栓塞后致肝纤维化的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抗纤维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大黄虫丸,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层粘蛋白(LN)、肝胆酸(CG)、三型前胶原肽(PCⅢ)无明显升高或降低。对照组治疗后HA,LN,CG,PCⅢ均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HA,LN,PCⅢ,CG等4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虫丸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所致的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合三甲散加减对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苓桂术甘汤合三甲散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纤维化指标(HA、LN、PCIII、c-IV)改善情况及免疫功能(CD4+、CD8+、CD4+/CD8+)变化情况等。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8.2%)明显高于对照组(7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然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CD3+、CD4+升高更明显,CD8+较前下降更显著,同时治疗组CD4+/CD8+比值变化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合三甲散加减治疗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肯定,可有效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