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粉煤灰中漂珠分选机理与分选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粉煤灰中各种颗粒在介质中的受力情况和沉浮规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浓缩设备是实现漂珠分选较为理想的现有选矿设备,研究了采用浓缩机分选漂珠的基本原理并进行了分选试验.分选试验结果表明当浓缩机给料量为1.09m3/(m2·h)时,可获得较高的漂珠回收率和漂珠纯度.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漂珠提取率,优化提取工艺,采用理论计算及正交试验方法对漂珠全自动生产线的水灰比、灰浆流量、搅拌转速等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水灰比为15:1,灰浆流量1 m3/min,搅拌转速为20 r/min时,漂珠自动提取生产线的提取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具体介绍测量漂珠耐压强度的方法,并通过测量对甲、乙两厂漂珠耐压强度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Si元素对漂珠负载TiO2材料结晶性能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Si浓度的溶胶,以漂珠作为载体,探讨Si元素对TiO2结晶性能的影响.利用XRD、SEM、EDS分析漂珠负载硅掺杂二氧化钛样品的表观形貌及晶体性能.结果表明:无论是漂珠中的Si还是溶胶中的Si都会抑制金红石相TiO2晶体的生成;溶胶中Ti:Si=7:1时制备出的漂珠负载Si掺杂TiO2样品的物相为锐钛矿型且结晶性能最好,同时也发现TiO2更容易负载在漂珠的内部孔洞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较系统地测试了本地漂珠的成分、结构和性能,用正交试验法设计漂珠涂料配方。着重研究了涂料的保温、耐用性能。获得了一个适合铝合金铸件金属型铸造,保温性能、耐用性及其它性能均比传统的石棉涂料高的、无毒害的新型涂料——漂珠涂料。使用本涂料能大大提高铸件工艺出品率,减少废品率,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刻蚀法对粉煤灰漂珠进行预处理,形成表面具有微孔结构且具有一定储水释水功能的内养护剂,进一步饱水处理后,以轻骨料的形式部分取代河沙用于配制自养护超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了饱水条件下漂珠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力学性能和自收缩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其水化程度和微观形貌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和未掺入漂珠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相比,饱水处理后漂珠取代15%河沙情况下,超高性能混凝土扩展度提高了10%;标准养护28d后,密实的基体中水泥水化程度提高了20%;自收缩程度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常规打捞方法不完全适用于高压注水井的打捞作业。在实施打捞作业过程中,针对高压注水井可能存在的结盐、结垢、管柱严重粘扣、封隔器堵塞、解封失效等具体情况,只有采用针对性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后,方可保障后续打捞作业的顺利进行和打捞作业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银催化礼是有机化工的一种新型催化剂,用于生产甲醛和鸟洛托品等。该催化剂是以火电厂粉煤灰中的漂珠作银的载体。它与浮石银催化剂比较,可以减少原材料的消耗,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在停电频繁时亦不受影响。漂珠是从火电厂粉煤灰中筛选出的球形颗粒,用它作银催他剂属废物利用。我校已研制多年的银催化剂,是国内国外独家生产的新型产品。该研究项目1992年获四川省电力工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电力部科技进步四等奖。经国家科委正式登记,并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公报》96年11期公布。本是1996年10月柞在南京召开的国际电力环境保护研讨会上宣读的论。  相似文献   

9.
惯导对准过程中陀螺仪漂移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惯导对准过程中陀螺仪漂移率的测量是一个重要的工程实际问题,经典的闭环测量在测量精度和快速性等方面存在缺点。研究了开环测漂的方案,利用递推的最小二乘法获得了陀螺漂移的计算公式。实验证明,开环测漂方案既能满足精度要求,又能保证快速性,切合工程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河南焦作电厂粉煤灰主要由玻璃微珠(漂珠、轻珠、沉珠和磁珠)组成.主要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铁、钛、钾、钠、钙、镁等.结晶相为莫来石、石英、方解石、磁铁矿、赤铁矿。本文对河南焦作电厂的粉煤灰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为其进一步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粉煤灰和页岩陶粒为基本原料制备轻质高强混凝土(High-strength light weight concrete, HSLC), 考察了水 灰比、轻集料等对试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轻集料强度一定的条件下, HSLC 的抗压强度会随水灰比的增加而 提高; 在一定的水灰比下, 轻集料的强度对HSLC 的强度起决定性作用。此外, 原材料中适当添加减轻剂漂珠可以降 低混凝土试块的表观密度; 所用不同品种的水泥也会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比研究了3种养护方法(自然养护、湿法养护和蒸汽养护)对粉煤灰-石膏-石灰砌块抗压强度和物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养护样品的抗压强度比自然养护和湿法养护样品的抗压强度提高了1倍多,自然养护样品的水化产物以钙铝黄长石(2CaO.Al2O3.SiO2)为主,湿法养护样品的水化产物以钙长石(CaO.Al2O3.2SiO2)为主,而蒸汽养护制品的水化产物则以钙矾石(3CaO.Al2O3.3CaSO4.32H2O)为主;自然养护和湿法养护样品中火山灰反应不完全,仍有无定形的硅质玻璃体漂珠存在,而蒸汽养护制品中火山灰反应彻底,漂珠已完全消失,所形成的胶凝水化产物多以板状胶结状态存在.机理分析指出,蒸汽养护样品具有最高强度的主要原因是粉煤灰化学激发和热激发.  相似文献   

13.
超短基线纯方位定位可在缺乏斜距信息的条件下实现对声信标的定位,以实现对丢失声信标的打捞.针对该方法定位误差与测量船航迹有关的问题,探讨了对搜索航迹的规划,以在保证定位精度的条件下提高搜索效率.从两测点纯方位定位模型出发,分析了纯方位定位算法定位误差的空间分布情况,确定了此方法的定位高精度区域.据此分别研究了采用直线航迹与圆弧航迹进行定位的误差特点,将两者的定位性能进行比对后,得出在相同误差条件下圆弧航迹定位精度优于直线航迹的结论,并通过计算机仿真与外场实验进行了验证.最后结合分析结果与两种航迹的大范围搜索效率规划出采用“直线-圆弧”航迹联合搜索定位丢失信标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利用超声脉冲回波法测量液位、料位、厚度和河床地形时,通常会遇到杂散反射干扰、邻近物体干扰、电源和电磁干扰等。本文分析了这几种类型干扰的特征及它们与正常界面回波信号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程控增益抑制、自动时间衰减抑制、数字滤波和异值剔除几种抑制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中广泛采用的无砟轨道结构,对无砟轨道的轨道板结构的分析基础上,针对预制式轨道板结构的特点,建立了预制式轨道板结构的力学模型,即弹性支撑的刚体模型。通过对预制式轨道板结构质量变化对轨道和桥梁系统振动响应影响的分析,求得无砟轨道中预制式轨道板结构的质量对振动影响的规律,提出了无砟轨道结构减振设计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6.
考虑低温海水及其流速对漂浮软管的传热影响,采用分段逼近法进行海上漂浮软管输送燃料油的温降和压降计算;针对岸滩不同起点油温,进行海上漂浮软管输送燃料油的流量范围计算,为燃料油海上漂浮软管输送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复杂起伏地表尤其山地表层结构下的速度分析的精度直接受到浮动基准面的选择的影响,本文推导出在浮动基准面上速度分析误差公式,指出基于浮动基准面上的速度分析的误差与替换层的速度成正比,与浮动基准面与水平观测面的高程差成正比,与目的层埋深成反比。同时,基于理论模型,定量分析了浮动基准面上速度分析的误差,为速度误差校正提供了依据;也验证了基于浮动基准面上的速度分析的误差比基于固定基准面上的速度分析误差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消除传统浮头式换热器浮头端存在的流动死区,本文采用数值模拟软件ANSYS FLUENT,对浮头式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流动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证明浮头式换热器浮头端管箱内存在介质流动的死区,同时提出了4种改进结构,并利用ANSYS FLUENT对改进后的换热器壳程流场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4种结构均可有效消除流动死区,而浮头端与壳程旁路相连,有流出旁路的结构最能保持壳程内流体流动,也最为合理。该结构对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减少换热器故障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减小道路交通汽车荷载对广州市番禺万博商务中心地下空间结构产生的低频振动影响,研发一种新型的钢弹簧浮置板隔振道路。应用ANSYS软件分别建立钢弹簧浮置板、地下空间、浮置板和地下空间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这3种不同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传导比。结果表明:设计的浮置板道路基频为8.69 Hz;地下空间基频为15.69 Hz;浮置板与地下空间整体结构基频为7.33 Hz;从振型上看,低频时主要体现为浮置板的振动,中高频时主要为地下空间结构顶板的振动;3种结构的传导比峰值均出现在第一阶固有频率附近,地下空间结构在增加钢弹簧浮置板后传导比最大为0.878。钢弹簧浮置板道路可起到良好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城市景观湖泊中漂在水面上的浮泥不仅影响水体景观,而且还阻碍空气中的氧向水中传输,影响水质。采用化学混凝法对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浮泥层主要由微小泥粒和少量的其它碎小杂物组成;浮泥Ⅰ采用硫酸铝、浮泥Ⅱ采用聚铝为混凝剂时,可有效降低水中的浊度、色度和高锰酸钾指数;但对浮泥Ⅱ的去除效果不如浮泥Ⅰ,原因是其中的藻类较多,影响了微小泥粒的絮凝。并对具体操作上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