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张欣 《城市建筑》2014,(9):267-267
超高层建筑在中国大地茁壮成长,但是超高层建筑适合中国吗?本文分析了超高层建筑的优缺点,提出不应该把修建超高层的摩天大楼作为一种繁荣城市经济的攀比手段,要合理的、适度地发展超高层建筑。  相似文献   

2.
张伟干 《建筑知识》2014,(9):430-430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当前人口与居住土体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由此修建超高层建筑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方向。超高层建筑职工难度大,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当道建筑的发展,本文对超高层施工技术详细分析,并结以超高层梁转换施工技术为例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鲁慧敏 《山西建筑》2007,33(5):39-40
研究超高层建筑本身和周边环境相互之间的影响以及给人们心理带来的问题,提出要慎重修建超高层建筑,并注重建筑的环境设计,尽量减少超高层建筑给环境和人群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的增长,我国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要求高层建筑的供水系统也要严格进行,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方案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居民生活的质量,随着经济增长,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家的建筑修建在1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甚至是超高层建筑,他们都具备了层数多,修建难度大,用水要求高,需水量大的特点,因此我们要合理的选择供水加压方式,这是设计超高层住宅基础设施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关系到生活用水系统和城市公共用水系统的使用,也是直接关系到居民的住宅供水系统问题的关键。本文针对超高层建筑在供水时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供水加压的方式调节,从而降低超高层建筑在供水时的浪费,节约能源,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化能力也同步增强,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修建起来,随之衍生的给排水设计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我国当前超高层建筑的给排水设计来讲,其主要的问题就在于怎样对现存的设计模式进行改进、使其更好的节约建筑材料及资金投入,降低耗能,这也是当今建筑设计人员应首要探寻的问题.本文简要对现今超高层建筑中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进行简要分析,并就其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超高层建筑中给排水设计,为人们创建一个舒适的工作及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高层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已有一个世纪,美国是高层建筑的发源地。目前高度在100m以上的超高建筑已遍布35个国家之中,大部为钢结构,钢结构柱和梁截面大都为钢板焊接,形式为工字形和箱形。钢板最厚达150mm(如美国芝加哥的汉考克大厦)。我国超高层钢结构建筑是80年代才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7.
成都“海外交流中心”深基坑护壁工程剖析邵家斌(四川省地质勘察工程集团总公司,崇庆611230)1前言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为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将车库、金库、仓贮、配电、供水、电梯等重要设施置于地下,地下室的修建已成为高层、超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度...  相似文献   

8.
罗浩源  梁杰 《四川建材》2021,(4):61-62,72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更新,在需求增多的同时,对技术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超高层建筑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明显标志之一,代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新时代背景下绿色高效成为了各行各业发展的准则。钢结构技术在最近几年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频繁被使用在超高层建筑的修建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全国范围内,特别是上海逐年发展起来的超高层建筑的燃气供应系统的设计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并结合上海某超高层建筑燃气供应系统设计的实例进行分析,意在通过与各方专家的探讨,取得在超高层建筑燃气供应系统设计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国外技术开发简讯ZI世纪日本的超高层建筑为了适应日本经济的发展,把日本变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吸引世界经济。日本正在计划建造超高层建筑。根据目前的计划,1996年将在东京上野公园附近,建造突破了300m高的"上野站超高层大厦"。有些建筑公司,正在计划设计...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40年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呈现出雨后春笋般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超高层建筑发展的中心,在该领域总体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先以时间为维度,概括回顾了我国高层建筑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源,七八十年代局部发展,到改革开放之后飞跃发展的历程。其次重点介绍21世纪以来近20年我国超高层建筑结构的新发展:不断攀升的建筑高度和综合建筑功能衍生出的结构效率、延性和可建性更佳的结构体系,所采用的抗风设计手段和各种减振措施,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消能减震技术的广泛应用。精确的计算分析手段和方法验证了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可行性,部分影响结构经济性的整体结构控制指标需要进一步探讨。大量的试验研究和专项技术研究为结构设计的创新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提升了其关键技术。最后,基于目前超高层建筑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对今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包括若干重点技术的研发和突破等方面进行展望,也期待我国早日从超高层建筑的大国成为超高层建筑的强国。  相似文献   

12.
超高层建筑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超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是楼体高、人员密集、日常管理和应急状态管理复杂,在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距离长,对消防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这就给超高层建筑中的电气消防设计提出更高要求,下面结合中信大厦实例,介绍电气消防设计创新技术和设计理念. 1 中信大厦电气消防设计综述...  相似文献   

13.
高层建筑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繁荣与科技进步的象征,尤其超高层建筑更是许多城市的重要标志.拓展城市空间,树立城市地标,以摩天大楼来表现城市形象和经济实力成了现代城市所热衷的发展路径.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层超高层建筑在大城市兴起.21世纪则掀起了更大的发展高潮,人类对超高层建筑的高度追求更是不断攀升.高层建筑是我国一些大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的人口、资源、环境、交通等问题,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这都是建设高层建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我国250 m以上超高层建筑数量日益增加,超高层建筑由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逐渐向全国其他区域扩展,其中环渤海地区以及部分二线城市中超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对不同高度的超高层建筑,其常用的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框筒-核心筒、巨型框架-核心筒和巨型框架-核心筒-巨型支撑结构。分析表明:随着结构高度的增加,巨型框架和巨型支撑应用较多,混合结构在超高层建筑结构中广泛应用。通过实际工程造价分析,研究了建筑高度、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对超高层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分别从超高层建筑形态空气动力学优化和长周期响应方面,阐明了超高层建筑结构分析、设计中的关键问题。采用黏滞阻尼器可有效降低超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响应,对黏滞阻尼器在实际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关伟  于连友  贾国熠 《门窗》2013,(2):215-216
20世纪初,随着当时世界上第一幢高度超过200M的摩天大楼——纽约的"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大楼"的建成,超高层建筑成为了全球建筑设计者狂热追求和挑战的项目。伴随着21世纪的钟声,中国超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其速度甚至超过了美国、迪拜。中国建筑摩天大楼的热潮不仅吸引了全球建筑界的大腕们,也让中国本土建筑企业开始尝试参与摩天大楼设计。本文主要论述超高层建筑所需的结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各施工企业逐渐加强对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的提高。超高层建筑结构复杂、施工场地狭小等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国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是超高层建筑中的关键技术,也是其中的难点技术。因此需要加强对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提升,从而促进超高层建筑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简要阐述超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发展与施工影响因素,针对现代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加气混凝土制品在世界各国大规模发展起来。用这种制品最早修建的建筑是于20世纪30年代初建于瑞典斯德哥尔摩远郊的1栋2层住宅,迄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北京大量推行这种节能墙体,应用建筑有北京加气厂办公楼、白家庄建材局的家属宿舍楼(这2栋建筑内外墙、屋面板、楼板都是加气混凝土制品)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超高层建筑?据专家介绍。在国际上把高度超过30层或100m以上的高楼。称之为超高层建筑,俗称“摩天大楼”。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追逐这种天空之城的梦想,都想感受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乐趣。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鹤立鸡群”的摩天大楼在全球城市建筑中拔地而起,也在我国各大城市纷纷“试比高”,而在我们广东省.特别是广州和深圳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据有关资料,目前广州市共有高层建筑6411栋,其中超高层建筑352栋,而规划中的广州珠江新城几乎全部是由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组成。 但最近几年,“高楼林立”带来的负面影响接踵而至,“高楼综合征”引起各方关注。对超高层建筑的争议越来越多。有人认为。现代超高层建筑从一定意义上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在城市节地、提升城市形象、拉动社会投资、扩大旅游和商贸活动等方面,有其独特作用。但也有人认为超高层建筑存在资源浪费、破坏城市景观、引发灾难、影响城市交通、存在巨大的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上海2002年就提出将严格控制高层建筑过快增长和无序布局。 毋容置疑,超高层建筑是科技进步的象征。2006年11月28日,广州建设新技术推广站举办了一场“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基础设计学术报告会”.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赵锡宏教授做了精彩的演讲.让广州的建筑设计专家欣赏了世界高水平的超高层建筑。现本刊根据这次报告的精彩内容,编辑本专题。并介绍了我国超高层建筑最多的上海市超高层建筑的技术进展,从技术的角度欣赏和探讨超高层建筑的发展,以期对业界有所启迪。[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我国超高层建筑发展进入兴盛时期,建筑高度不断刷新且建筑外形复杂多变,这对超高层测量定位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华策国际大厦工程为超高层钢结构建筑,文章对其钢结构测量定位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为超高层钢结构安装测量施工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超高层建筑在城市节地、提升城市形象、拉动社会投资、扩大旅游和商贸活动等方面有其独特作用,也远非普通建筑可以比拟,因此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雄厚的地区竣工、在建和拟建的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钢结构技术的发展更是助长了建筑超高层化态势,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从1990年代中期的不足200栋一跃发展到目前的近900栋。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不完全统计,在1996年底.全国超高层建筑物中高度在200米以上的只有8栋,而到1998年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