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需要相应的语用学理论进行指导。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是人们交际活动中常用的语用原则,获得了语言界广泛的认可。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按照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本文试阐述了顺应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因势利导”理论源于先秦哲学思想体系,在中医学对疾病的认知与诊治的各个阶段竞相体现,从人身立命抑或疾病治疗、调摄养生都体现出顺应自然之势、顺应正邪消长之势、顺应疾病发展转归之势,其治则基本框架乃是构建在“因势利导”思想的基础之上。本文就“因势利导”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进行简要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顺应论”的框架内,语言的使用就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从语用顺应理论的视角来看,翻译很难实现对等。原语文本与译语文本的时代差异、语境差异以及语言结构差异都可能造成信息再现的困难。语言顺应的动态性给翻译的启示是:译者完全可以按照跨文化交际的具体语境灵活地采用翻译策略。评判译文的标准是看它是否顺应译文读者的时间、语境和语言结构。  相似文献   

4.
对《老年护理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顺应老龄化发展趋势,我校为护理本科生开设了老年护理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方法不能顺应现代整体护理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我们大胆的改革,在理论授课环节,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了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角色扮演、专题讨论等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采用了临床见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扩展实践教学场所,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岐伯、黄帝的"天人相应"理论,对当代人类的整体生存来说具有特殊的精神价值,也具有警示作用.方法:根据<黄帝内经>的原文,从顺应自然、协调阴阳、身心健康诸方面,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进行研究探讨.结果与结论:"天人相应"理论,对当今社会如何远离各种危害,保持内心的超脱和宁静,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价值参考和理论借鉴."天人相应"理论的当代意义,在于告诫人们,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代社会,应懂得减少过多的欲望,顺应自然,健康快乐生存.  相似文献   

6.
顺应天道,无为不净,见素抱朴,致虚守静是《老子》的基本哲学思想,顺应四时阴阳,节帛嗜欲,清虚养神是《内经》所述养生的基本原则,从历史文化与学术发展的角度,论述了两者之间的渊源关系,认为《内经》的养生理论是在以《老子》为主的哲学思想影响下形成的,要理解和掌握《内经》的养生理论,必须阅读和了解《老子》。  相似文献   

7.
从以五脏为中心、食物性能、顺应自然等理论出发,以节饮食、适寒湿、合理搭配、谨和五味、三因制宜为原则,论述了中医营养食疗学的理论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董化玲  王仁忠 《求医问药》2011,9(2):131-132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明确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在养生时须顺应自然规律,在春夏两季认真护养体内的阳气,在秋冬两季认真护养体内的阴气。笔者对秋冬养阴这一理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以这一理论为指导,使用中药治疗在秋冬两季发作的慢性咽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内经》“神”原分析,可见顺应自然,保持乐观舒达的情志,建立平衡的心理状态,建立健康的行为习惯是摄生长寿的要素。从中显示了中医顺应自然,天人合一观;七情、内因发病观;注重机体反应性的整体观;调神扶正的治疗观等优势理论,及其对临床、心理、行为医学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内经》睡眠理论,从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等人与自然相应论及睡眠的生理、病理以及睡眠异常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药等.这些理论对于当今睡眠养生及预防和治疗睡眠障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分类系统地整理了《内经》中的睡眠理论,并列举了临床典型失眠治愈病例以说明《内经》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何家礼 《医学综述》2011,17(16):2469-2471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发病机制仍在探索阶段,目前提及较多的有缺血缺氧和微血栓形成学说、自身免疫学说、再灌注损伤与自由基、钙超载学说、一氧化碳介导的损伤学说、细胞凋亡学说、兴奋性氨基酸学说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该疾病的发生并非用一个学说可以完全解释,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针对各种可能的发病机制及相应的对因对症支持治疗进行阐述和探讨各种学说和治疗措施进行简介,以方便今后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2.
脾胃学说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如调理脾胃,健脾和胃,顾护胃气等从脾胃论治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13.
中医“六郁”之说学术源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震亨以人身诸病多起于郁,气郁然后湿、热、痰、血、食相因为病,创立六郁之说,制越鞠丸通治六郁病证。戴原礼在其论治六郁的基础上,提出"六郁责诸中焦"之说,辨治六郁,须分中外风、寒、湿、热四气之不同;王纶在继承其医学思想的基础上,发挥了杂病以气、血、痰、郁论治的观点;龚廷贤在丹溪治郁理论基础上,结合临床补充证治方药,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内经》中对五味理论进行系统论述,涉及到五味与五行、阴阳、五脏的关系,五味的功效,以及五味所伤等内容,奠定了五味理论的基础。自此之后,五味理论的内容发展缓慢。到金元时期,兴起药性理论研究之风,五味理论备受医家们的关注。金元医家在继承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五味理论,并将"五味所伤"作为食疗本草中的重要原则指导饮食禁忌,还将五味理论用以解释具体的药物功效。金元医家对五味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纯阳学说是中医对小儿体质的理论归纳,"纯阳"先由术数范畴进入道教术语体系,由道教引入中医学领域;唐末内丹学的兴起为纯阳学说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土壤;金元时期,医家以纯阳学说为理论依据,用药多以寒凉为主,确立纯阳学说的权威性,是典型的"赋魅"过程;明清时期,医家对纯阳学说的无限扩大提出质疑,并提出"稚阴稚阳"学说作为重新诠释纯阳学说的新思路,是一个"祛魅"过程。文章引入"赋魅""祛魅"的概念,分析探讨小儿纯阳学说学术地位演变过程,深入理解各时期中医理论认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从味辛的归属、作用、太过、对应疾病的适应证、禁忌等几方面对《黄帝内经》中的味辛理论进行了论述,并就味辛理论对后世中药理论、方剂配伍的指导作用及其临床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好古,元代医家,将伤寒学说与脾胃内伤学说有机地结合而创立阴证学说。认为阴证的病因为外感寒、内饮冷,"人本气虚"和"内已伏阴";病机为"元阳中脱";辨证着重三阴阳虚证;治疗亦偏重于温补,善用附子、干姜,并讲究服药时间、方法。其对于阴证的论治,既补充了仲景之学,又发挥了易水学说,至今仍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伤寒六经气化学说是由后世医家研究伤寒发病及六经传变机理时逐渐兴起的一种学说,该学说经民国医家的研究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著作方面,涌现出二十多部伤寒气化学著作。理论方面,提出新的六经六气分配规律及手足经异化理论,同时扩大开阖枢理论应用范围,并以地域差异归纳气化用药规律等,此外,引入阴阳理论、命门学说、六经疆界、西医理论等概念改良标本中气从化规律。这些成果极大的推动了民国伤寒六经气化学说的发展,同时丰富了伤寒气化学说理论体系,为临床应用张仲景《伤寒论》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经》寒热治疗学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和今后研究的启示。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 ,从《内经》寒热理论的哲学基础、寒热致病的病因病机学说、寒热病证的临床特点、寒热病证的施治等方面进行归纳与整理 ,并与后世医家的相关理论作比较研究。结果 《内经》寒热治疗学理论奠定了中医学外感病的基础 ,后世继承了《内经》的学术思想并有所发展。结论 《内经》寒热治疗学理论构筑了中医学外感病的基本框架 ,今后应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对其实质和机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结合偏头痛的病因病机,从血管源学说、神经源性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学说、遗传因素等方面对偏头痛实验模型的制备进行系统地概括;同时从血管、神经、基因及蛋白组学等方面对药效评价指标进行归类,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评价体系,为偏头痛的实验设计提供一些思路。本文对偏头痛实验思路进行系统而全面地探讨,为偏头痛的临床研究及新药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