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的血压特点.方法 将2型糖尿病合并CKD患者共409例,分为CKD1期组(127例)、CKD2期组(121例)、CKD3期组(81例)、CKD4期组(36例)、CKD5期组(44例),统计各组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各组血压水平、节律特点.结果 随CKD进展,2型糖尿病合并CKD患者高血压发生率逐渐增加(x2=28.363,P<0.0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比例逐渐升高(x2=15.324,P<0.05),脉压水平逐渐升高(F=16.229,P<0.05);血压节律方面,随CKD进展,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逐渐降低(F=6.753,5.105,P均<0.05),非杓型血压所占比例逐渐上升(x2=26.980,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CKD分期不同,血压异常改变特点不同,整体血压异常特点为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增大,同时伴血压节律异常.  相似文献   

2.
营养治疗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并糖尿病的老年CKD的营养治 疗存在着特殊性。低蛋白饮食作为营养治疗的核心,可以改善合并糖尿病的老年CKD患者的预后,但同时引发营养 不良、血糖升高、心情低落的风险较年轻患者更高,因此适度的低蛋白饮食和及时的营养状态评估对于此类人群尤为 重要,同时应提高老年患者饮食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保障低蛋白饮食的实施。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合并糖尿病的老年 CKD患者也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其他合并症,应该结合患者的营养状况,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营养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泰安市区成年健康查体人群慢性肾脏病(CKD)流行病学特征,调查CK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明确CKD的高危人群。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6 000例18周岁以上城镇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尿等实验室检查,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CKD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14 399例研究对象进入统计分析,CKD患者共1366例(9.49%),男性患病率为9.21%,女性为9.85%,男女患病率比较,P=0.126。CKD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P=0.000),60岁后患病比例明显加大。CKD知晓率为1.4%。CKD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非CKD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女性、高收缩压、既往肾病史、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尿酸血症、吸烟为C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泰安市区成年健康查体人群CKD患病率为9.49%,60岁后CKD患病比例明显加大。年龄每增加10岁、女性、高收缩压、既往肾病史、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尿酸血症、吸烟为C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脏疾病(CKD)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是导致CKD和终末期肾病(ESRD)的最常见原因。盐皮质激素受体(MR)是炎症和纤维化的关键驱动因素,可导致肾功能下降。Finerenone是一种专门针对MR过度激活的非甾体选择性MR拮抗剂,可以阻断辅助因子的募集,从而阻断促炎和促纤维化介质基因的转录。最新研究结果显示,Finerenone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CKD患者的心肾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上海金山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CKD)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上海金山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47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CKD筛查,根据是否患CKD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K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糖尿病患者473例,发生CKD 154例(32.56%),其中143例(30.23%)为微量白蛋白尿期,11例(2.33%)为临床白蛋白尿期。两组性别、体重指数(BMI)、腰围、是否服用降糖药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程、既往高血压、是否注射胰岛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尿酸、总胆红素水平、是否尿葡萄糖阳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血尿素水平、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尿蛋白是否阳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注射胰岛素、HbA1c、eGFR、尿蛋白阳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CKD有回归关系。结论上海金山区社区糖尿病患者CKD的患病率较高。高血压史、注射胰岛素、HbA1c、eGFR、尿蛋白阳性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CKD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血浆心钠素(A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T2DM患者93例,根据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30例、CKD 3期(CKD3)组31例及CKD 4期(CKD 4)组32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正常对照(NC)组.采用ELISA测定各组血浆ANP水平. 结果 (1)DM、CKD 3和CKD 4组ANP水平均高于NC组,且随UAER增加而增加[(280.89±43.66) vs (356.87±45.45) vs (414.95±57.52) vs (164.09±36.64) ng/L,P<0.05];(2)ANP水平与病程、HbA1c、FPG、TG、BUN、Cr呈正相关(r=0.77、0.82、0.73、0.71、0.80、0.74,P均<0.05),与HDL-C呈负相关(r=-0.68,P<0.05). 结论 血浆ANP与CKD患者UAER正相关,FPG、HbA1c、BUN、Cr和TG是血浆ANP的独立正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专用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CKD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心脑血管并发症与CKD之间相互影响的情况。结果 CKDⅠ~Ⅴ期患者共129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72例。CKD主要并发疾病依次为高血压(69.0%)、贫血(44.2%)、高血脂(43.4%)、心脏疾病(41.9%)、糖尿病(30.2%)等。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降低和高血压为CKD并发CVD的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血脂、年龄增加皆为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GFR水平降低、高血压、CRP水平升高、高血脂、年龄增加为CKD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早发现CKD并发症和严重程度,重视各种危险因素对CVD和CKD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与T2DM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1294例T2DM患者分为SCH组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两组间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患者的甲状腺功能,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SCH与T2DM慢性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18.8%的T2DM患者合并SCH。SCH组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D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和糖尿病足(DF)患病率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5)。CKD、DR和DPN患者FT3下降,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CH为CKD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9,P=0.012)。结论 T2DM合并SCH患者CKD、DR、DPN和DF患病率升高。SCH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中蛋白聚糖-1(syndecan-1)的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55例,其中单纯糖尿病者(DM组)27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DR组)8例,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者(CKD组)8例,同时合并DR和CKD者(DR+CKD组)12例。另选取健康对照者(NC)9名。采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syndecan-1的水平,并分析syndecan-1与DR和CKD的相关性。结果 DM、DR、CKD、DR+CKD及NC组血清中syndecan-1的浓度分别为(26.79±16.89)、(18.83±8.74)、(69.44±52.58)、(80.33±94.28)及(21.59±14.50)ng/ml,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600,P=0.0088)。CKD、DR+CKD组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0、7.3400,P=0.0284、0.0067)。方差分析结果表明,CKD是决定血清syndecan-1浓度的因素(F=4.9600,P=0.031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肌酐(Scr)水平对血清syndecan-1浓度有极大的决定作用(R2=0.8000)。结论 CKD患者血清syndecan-1水平明显升高,Scr水平与糖尿病患者血清syndecan-1的水平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及瑞格列奈对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CKD患者分为二甲双胍(Met)组及瑞格列奈(Rep)组,每组各45例。Met组予二甲双胍1500mg/d,Rep组予瑞格列奈6mg/d,疗程12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HbA1c及TGF-β1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FPG、2hPG、HbA1c及TGF-β1均降低(P0.05)。与Rep组比较,Met组血清TGF-β1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二甲双胍较瑞格列奈更能降低CKD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可能延缓CKD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SCH)与T2DM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将1294例T2DM患者分为SCH组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两组间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患者的甲状腺功能,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SCH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结果18.8%的T2DM患者合并SCH。SCH组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D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和糖尿病足病(DF)患病率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5);CKD、DR和DPN患者FT3下降,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CH为CKD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9,P=0.012)。 结论 T2DM合并SCH 患者CKD、DR、DPN和DF患病率升高。SCH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水平及吡格列酮(PGZ)对其影响。方法选取体检健康者92名为健康对照(NC)组、新诊断单纯T2DM患者89例为T2DM组和早期CKD患者90例为CKD组。将CKD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一步分为联合吡格列酮治疗(PGZ)亚组45例和联合格列美脲治疗(GLI)亚组45例。采用ELISA检测血清ANGPTL4水平,观察治疗前后CKD患者血清ANGPTL4水平变化。结果 NC、T2DM、CKD组血清ANGPTL4水平逐渐降低[(34.8±4.75)vs(31.1±3.65)vs(27.1±3.52)ng/ml,P<0.05或P<0.01]。血清ANGPTL4水平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TG呈正相关(r=0.635、0.526,P<0.05或P<0.01),与BMI、FPG、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UAlb/Cr、VEGF、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负相关(r=-0.502、-0.624、-0.542、-0.520、-0.538、-0.566、-0.576、-0.509,P<0.05或P<0.01)。治疗后PGZ亚组血清ANGPTL4水平较治疗前升高[(31.51±3.87)vs(27.60±3.58)ng/ml,P<0.05],UAlb/Cr降低[(88.50±8.90)vs(116.20±10.30)mg/24h,P<0.01]。治疗后GLI亚组UAlb/Cr较治疗前降低[(99.70±12.80)vs(122.40±13.10)mg/24h,P<0.05],血清ANGPTL4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20±3.54)vs(26.60±3.48)ng/ml,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bA1c、FIns、UAlb/Cr是血清ANGPTL4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KD患者血清ANGPTL4水平降低,吡格列酮通过增加血清ANGPTL4水平对CKD患者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2DM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SNPrs3025039多态性。方法运用PCR-RFLP检测170例T2DM患者(T2DM组)和100名健康体检者(NC组)的VEGF基因SNPrs3025039多态性。结果 (1)两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组CT、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糖尿病非CKD(NCKD)组(P<0.05);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低于NCKD组(P<0.05);(2)T2DM组BMI、SBP、DBP、HbA1c、FPG、2hPG、TG水平高于NC组(P<0.01),HDL-C水平较NC组降低(P<0.01)。结合FPG、TG、TC、LDL-C及HDL-C进行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和TT基因型与CKD的发生呈正相关(OR=2.75,P<0.05)。结论 T2DM患者VEGF基因SNPrs3025039多态性与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T、TT基因型与CKD的发病风险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乙酰辅酶A羧化酶B(ACACB)基因rs2268388多态性与我国昆明地区汉族人群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T2DM患者248例,根据两次UAlb/Cr或24 hUAlb结果分为单纯T2DM组85例、CKD1组99例及CKD2组64例,另选取健康对照(NC)组70名.采用Taqman PCR(Three-star)法对各组ACACB基因rs2268388多态性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各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风险因素及相关临床和生化指标. 结果 (1)单纯T2DM、CKD各组C/T基因型频率均低于NC组(Z=-2.391,P=0.017);CKD1组和CKD2组ACACB基因rs2268388T/T基因型频率高于单纯T2DM组(Z=-2.522,P=0.012;Z=-4.981,P=0.001);CK D1组和CKD2组T/T基因型频率及各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病程、rs2268388T/T基因型、高TG、高HbA1 c及高SUA是CKD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在昆明地区汉族人群中,ACACB基因rs2268388T/T基因型可能与CKD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5.
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及影响因素,以评价其监测老年CKD患者价值。方法134例老年患者按病因分组,将CKD 2~5期非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CKD组(68例),其他疾病患者作为非CKD组(66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分析CKD和其他危险因素对动态血压的影响。结果与非CKD组患者比较,CKD组患者糖尿病、左心室肥厚和心血管病发生率增加。24 h ABPM显示,与非CKD组患者比较,CKD组患者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非杓型血压发生率增加(P<0.01)。合并糖尿病、左心室肥厚和贫血与CKD患者发生非杓型血压独立相关。结论通过24 h ABPM可动态观察老年CKD患者血压特点,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脏病(CKD)起病隐匿,患病率高、知晓率低、诊治率低,为中国重大慢性疾病之一。立足社区的CKD早期筛查、分层管理有利于疾病的及时诊治、延缓进展、降低终末期肾病发生率。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中国国情,由多学科联合推进模式下CKD及其并发症管理项目联盟组织全国多学科专家讨论,针对初诊医生和基层医疗机构,提出了基于个体筛查模式的中国成人CKD及并发症早期筛查临床路径的专家建议。  相似文献   

17.

规范合理的评估及管理模式对延缓老年慢性肾脏病(CKD)进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老年CKD患者本身的特殊性,目前临床上在对老年人肾功能的准确定义、分期、评价系统及并发症和合并症的防治方面均存在某些尚需解决或研究探讨的问题。文章从最新指南到临床实践看老年CKD的诊断、预后评估及常见并发症的管理,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老年CKD的过度诊断,同时更好地预测老年CKD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或合并其他疾病的风险,以便对其尽早实施必要的临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美国肾病数据系统(USRDS)资料,近年来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发生率已增长了1倍。心血管疾病(CVD)是CKD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及其死亡原因,其病死率约占ESRD患者的50%,是普通人群的10—20倍。为减少CKD的心血管事件,降低ESRD患者的病死率,早期认识CVD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在CKD患者的治疗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基因多态性与T2DM及CK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525例T2DM患者(T2DM组)和255名健康人群(NC组),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PCR)对Ang-2 759T→G→C及Ang-2 1087A→G进行基因检测;同时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ARMS-PCR)对Ang-2 1233A→G进行基因检测。根据UAER将T2DM组分为3个亚组:未合并CKD组(CKD0组)、合并微量蛋白尿组(CKD1组)和合并大量蛋白尿组(CKD2组),比较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及临床变量间的差异。结果 Ang-2 1087A→G(AG+GG)、Ang-2 1233A→G(AG+GG)基因型频率和1087G、1233G等位基因频率在T2DM与N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CKD0、CKD1、CKD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ng-2 1078G、Ang-2 1233G等位基因、SBP、FPG、HbA1c、肾小球滤过率(eGFR)、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Ang-2血清学水平、HOMA-β是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危险因素。Ang-2 1078G、Ang-2 1233G等位基因、MCP-1、Ang-2血清学水平与IR呈正相关。结论 Ang-2 1087G、Ang-2 1233G等位基因变异可能与CKD相关,同时Ang-21087A→G、Ang-2 1233A→G与T2DM相关。而Ang-2 759T→G→C与T2DM及CKD无相关性。Ang-2 1087G、Ang-2 1233G等位基因、SBP、FPG、HbA1c、HOMA-β是发生CK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众所周知,慢性肾脏病(CKD)与高血压的关系非常密切。CKD患者高血压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随着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高血压发生率递增,CKD 5期高血压发生率90%。高血压是CKD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CKD患者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控制高血压是延缓CKD进展、降低心血管病发病、提高CKD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