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探讨 20 世纪 20 年代晚期德国大力建设社会福利住房的背景下,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对住房问题的核心立场。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住房短缺的紧迫问题,现代建筑师提出了“最低限度住宅”的概念,并在 “新法兰克福”社会住房项目中实践。而密斯反对“最低限度住宅”理念。在社会学家赫尔穆特·普莱斯纳和建筑师西格弗里德·埃贝林等人的思想影响下,他坚持艺术关怀位于建筑价值排序的首位,并强调住宅的首要价值是维护、支持人们内心世界的发展。 通过梳理“最低限度住宅”概念的发展和应用,揭示其内在结构中经济效率和文化价值的动态博弈。同时交叉分析密斯的写作和阅读,展现其对现代住房空间的思考,更细腻、深入地探讨密斯的建筑理论发展,并揭示出现代主义建筑在其发展初期作为社会干预手段和作为精神文化追求两条道路之间的冲突张力。  相似文献   

2.
该文是对即将更新和改造的广州市荔湾区西来初地·华林寺·锦纶会馆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调查和研究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并在对该地段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宗教、文化、历史、社会背景以及现状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提出了“合理的和小范围”的更新与改造原则。为该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规划及城市设计制定了可行的更新及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当代乡土·现代化的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综述,介绍了与会者们对当代乡土、传统与现代化、世界文明与地区文化等课题丰富的、富于启发性的认识与观念。指出这些建筑师与学者在不同领域的研究、探索及已获得的成就表明:当代乡土———作为一种建筑观,本身就是多元的,而且这种多元的建筑观念必将对今天和未来多元化世界的建筑文化产生积极与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方海  杨宇峤 《时代建筑》2003,(6):112-117
本文通过对主要设计成员凯萨·布隆斯泰德和沃迪·凯威的背景,以及对私人住宅、餐馆、办公楼、图书馆、精品屋等案例的阐释,向读者介绍了这家十分活跃的芬兰设计事务所,同时展现了北欧的室内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5.
美国建筑师托德·威廉姆斯和比丽·钱(TodWilliams&BillieTsien)以“建筑是工作和生活的结合”为基本创作理念,将日常生活的感受融于建筑设计中,使建筑体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对空间体验的重视,对材料特性的探索,以及“缓慢”的设计理论,共同形成了建筑中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6.
我其实不能被称作乡村建筑师,我的项目在乡村和城市兼而有之,而工作中最主要的就是处理与地景的关系.“地景”实际上拥有双关含义;一方面是指一种物理现象、自然的景观.另一方面可以拆分为两个概念:地和景.地,其实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含义,即建筑、地域、气候和当地的传统以及与生活方式的关系.而景,我认为还是带有建筑师个人内心对环境和生活的一些理解,带有个人和主观意识.我们的工作实际上是这二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阅读《视差》--斯蒂文·霍尔建筑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洁萍 《新建筑》2003,(6):64-67
以斯蒂文·霍尔的近期著作《视差》为线索,探讨了他在建筑现象学研究方面的进展,并诠释了“弱化建筑”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生活空间植被与村民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本文以广东肇庆地区蕉园古村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及访谈法,分析其传统生活空间主要植被的"食·疗"功效及地域性景观价值。并就蕉园古村植被现状进行调查,结合岭南医学与中医养生理论,就其与村民日常"食·疗"生活的深层联系进行解析,包括"茶饮防病"、"食治调养"、"外治疗疾"3个层面。同时从物质性与精神性2个层面,就其生活空间植被所体现的地域性景观价值进行阐述,初步阐明了岭南传统村落生活空间植被之"食·疗·景"特征与应用机制,揭示了传统村落生活空间植被与村民日常养生保健的深层关系,为当代人居环境地域养生景观营造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9.
华峰  何俊萍  张首 《建筑技艺》2013,(4):164-173
地形是建筑营造的基础,它在对细节描述的同时,揭示出"这个"地点的信息,关注的是"此",而不是一个普遍类型,它是关于一个完全独特的地点。以地形为切入点,从宏观的地域到微观的地点探索精品度假酒店的空间营造、形态生成以及景观营造的地域性问题,说明了文化、环境、生态的共融与表达,这是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下特定的地形模式。  相似文献   

10.
彼得·莱斯为本世纪最杰出的结构工程师之一。从巴黎的蓬皮杜中心、拉·维莱特温室,到拉·德方斯大拱门的“云”及休斯敦的梅耶收藏馆等,彼得·莱斯与众多著名建筑师密切配合,在近百项创新设计中发挥了大胆的想象力并对结构与材料进行了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1.
戴松茁  蔡峰 《时代建筑》2004,(5):138-145
美国洛翰建筑事务所可追溯到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1940年在美国开办的事务所.这个设计师事务所由60余位致力于推进营造技艺,强调对环境负责的建筑师、规划师和室内设计师组成,以将复杂、广泛的挑战化为超凡脱俗的设计方案,并拥有持久的影响力和价值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几项工程实例阐述了建筑设计是一个从整体构思到细部刻划的复杂过程 ,只有立足环境 ,着眼细部 ,从宏观到微观全方位地把握 ,才能使建筑更具表现力 ,使建筑形象更丰富 ,更充实  相似文献   

13.
形式·空间·材料的统一——彼得·卒姆托温泉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士现代建筑在当今世界建筑发展史上独领风骚。瓦尔斯温泉是瑞士著名建筑师彼得·卒姆托的代表作品。文章从建筑与环境、形式与功能、材料与空间表现力等方面,剖析了建筑师追求事物本质的创作理念和独特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14.
自70年代的能源危机以来,以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为核心内容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逐渐成为建筑师追寻的方向。曾经以展示现代工艺技术为主要特征的“高技派”也开始致力于关注本土文化和地域气候,逐步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气候观,走上一条从“高技术”到“生态技术”的探索之路。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尼姆卡时艺术中心和弗雷才斯地方中等职业学校都位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这里有浓郁的地方文化和鲜明的气候特征。建筑师在注重建筑与城市文脉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同时,还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在建筑采光与遮阳,自然通风等技术环节上作出了积极的尝试,为以后完成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柏林新国会大厦等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开然  冯炜 《中国园林》2002,18(4):69-71
公众参与形式的景观在现代城市尤其是居住区范围内应运而生,并且正在形成“城市公众自助景观环境体系”(citywidesys-temforenvironmentalself-help),这种“自助景观环境体系”的思想在美国“社区花园”景观中较为普及,其代表人物为卡尔·林(KarlLinn)。本文详细介绍了卡尔·林的景观思想及其景观创作实践的过程和实例,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建立城市公众自助景观环境体系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湖南临武文体广电中心的设计进行解读,探讨在丘陵风貌变迁的三四线城市如何展开地域建筑设计实践。以地形学理论为视角,把环境的核心要素——地形作为切入点,分析柔化界面与空间层叠的设计策略;进一步提出浅丘地景、图底合一、层状结构、仿生网络的设计手法。最终,设计以地景的方式巧妙应对了建筑的地域表达、形式建构以及重塑城市风貌的多重诉求。建筑成为原有环境与城市的延续和再生,自然融入环境并呈现出独特的"柔化与层叠"的地景特征与空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未建成之但丁纪念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晓玲 《建筑师》2006,(4):41-46
本文通过对意大利建筑师特拉尼的作品-但丁纪念堂的感性的游历和理性的形式分析,探讨特拉尼在但丁纪念堂的设计中由感性地联系历史与文学的过程到理性地设计平面的过程,最终创造出给人感性触动的理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介绍芬兰建筑师朱哈·利维斯凯的建筑设计思想、设计手法及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这个充斥着个性化与分离性的世界里,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Calatrava)是为数不多可以被称作世界性的设计师。他以其独有的设计天赋,超越了艺术,科学和技术间的彼此差异,创造出了一系列融合了结构学与运动学的诗意的建筑形态。本文通过对其建筑思想与设计作品的研究,深入分析了其作品背后所蕴涵的理论根源,从而以较为全面的视角展现出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的创作历程。  相似文献   

20.
刘志勇  李震 《新建筑》2005,(5):54-57
在全球化形势下,如何发展地域文化,如何创造具有强烈地域文化特色的高质量建筑环境,成为当今建筑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芬兰当代著名建筑师朱哈·利维斯卡,植根芬兰文化和建筑的优良传统,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历史和文化特色,创作出具有强烈地域感的建筑.介绍了朱哈·利维斯卡的基本建筑思想,分析了其两个最典型的作品,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朱哈·利维斯卡建筑创作手法的主要特征,寻求对我国地域性建筑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