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子午流注电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电针组(观察组)和西药组(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运用子午流注电针治疗,28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瑞健)口服,每次0.2 g,每日3次,28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优于药物对照组73.33%。两组治疗该病的主要单项症状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电针为主针刺能够有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5,(11):1516-1518
目的:评价子午流注电针治疗腹泻型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腹泻型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电针组(治疗组)和西药组(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运用子午流注电针治疗进行针刺治疗,28d为1个疗程;对照组,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瑞健)口服,1次0.2g,1d3次,28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腹泻型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该病证的总有效率为91.67%,优于药物对照组73.33%。2组治疗该病的主要单项症状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电针为主针刺能够有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常用针刺疗法,即灵龟八法刺法、子午流注刺法、辨证体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患者150例,按完全随机分为三组:灵龟八法刺法组、子午流注刺法组、辨证体针组,每组50例。灵龟八法刺法组采用患者就诊时灵龟八法所开穴位针刺;子午流注刺法组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择时选穴;辨证体针组选取天枢、足三里、公孙、肝俞、脾俞、太冲,3组穴位均采用解惑刺法,治疗8周后,采用胃肠症状评估量表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36评价生活质量。结果:子午流注组、灵龟八法组和辨证体针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0%、84.00%、68.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子午流注组、灵龟八法组与辨证体针组生活质量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子午流注组与灵龟八法组生活质量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午流注刺法能够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安全性高,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针刺治疗的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治疗肝火上扰型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1例耳鸣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每组27例.对照组A采用传统针刺进行治疗,对照组B给予每日3次口服弥可保0.5 mg,治疗组采用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疗程为2周.观察3组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耳鸣评价量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ICV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辨证取穴针刺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针刺前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动脉搏动指数(PI)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ACA、MCA、PCA、VA及BA的Vm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增快(P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PCA、VA、BA的PI值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ICVD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脑动脉弹性,促进脑血管扩张,增加脑血流量,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调神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4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1例。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调神法结合传统针刺治疗,两组均以6天为一疗程,休息1天后进行下一疗程的治疗,连续治疗4个疗程。根据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变化,观察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及HAMA评分均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IB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两组疗后评分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不适症状疗效肯定,可以有效改善肠易激症状和焦虑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从脑肠相关论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脑肠相关针刺组(治疗组)和常规辨证取穴组(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运用孙思邈"十三鬼穴"加天枢、大肠俞等穴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常规选取足三里、天枢、大肠俞、肝俞、脾俞等穴进行针刺治疗,每星期治疗3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SF-36量表各个维度得分基本一致;两组治疗后得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SF-36量表评分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健康变化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肠相关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取穴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运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雷火灸及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雷火灸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运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雷火灸及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给予匹维溴铵(50 mg/次,3次/d)及双歧四联活菌(1.5 g/次,3次/d)口服,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总体疗效、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生活质量、血清25-(OH)D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46/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0%(36/50)。观察组患者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Z=-2.248,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t=-2.45,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t=11.49,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25-(OH)D值数值高于对照组(t=3.804,P<0.05)。结论:运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雷火灸及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腹泻、腹痛等症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电针配合辨证取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气滞证)的疗效。方法将180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60例,给予子午流注电针配合辨证取穴;西药组60例,给予枸橼酸莫沙比利治疗,中药组60例给予柴胡舒肝丸治疗。均以3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子午流注电针配合辨证取穴组症状及胃镜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同时优于中药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电针配合辨证取穴在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四神丸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四神丸加味治疗,对照组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配合使用复方地芬诺脂片,疗程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腹痛腹泻积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与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腹痛、腹泻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神丸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在改善腹痛腹泻症状和中医证候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袁军  李梅  张素钊  王耀民  宁沛  孙翔    康国辉 《河北中医》2014,(11):1669-1671
目的观察予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采用子午流注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辨证取穴针刺治疗,2组均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2组治疗后TC、TG、LDL—C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1,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改善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腹痛程度、腹痛频率、腹胀症状及大便性状,减少大便次数;温针灸在改善患者腹痛程度、大便性状及次数方面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编式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失眠患者,分为子午流注针法结合辨证取穴治疗组和单纯辨证取穴对照组,各30例,经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子午流注针法结合辨证取穴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而单纯辨证取穴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结合辨证取穴治疗失眠疗效满意,且明显优于单纯辨证取穴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朱琏针法配合疏香灸、中医五音疗法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乳果糖联合枸橼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朱琏针法配合疏香灸、中医五音疗法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腧穴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以及血清脑肠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刺法组、灵龟八法刺法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40例。3组均接受消化科常规护理及治疗,子午流注刺法组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择时选穴,灵龟八法刺法组采用患者就诊时灵龟八法所开穴位针刺,空白对照组只接受消化科常规护理及治疗。治疗8周后,采用胃肠症状评估量表观察临床症状及治疗前后血清脑肠肽的变化。结果子午流注组、灵龟八法组、空白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77.50%、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子午流注组与灵龟八法组和空白对照组在血清脑肠肽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刺法能够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调节血清脑肠肽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点穴配合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点穴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蒙脱石散治疗,2组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3例,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穴配合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调畅气机、疏肝解郁、调节胃肠功能作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调肝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辨证为肝郁脾虚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自拟中药调肝补脾方,每日1剂,疗程为4周;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0.1g,每天3次,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自拟调肝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症状学改变、P物质和五羟色胺的变化,证明针刺结合参柴止泻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之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患者60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人,对照组30人。治疗组应用针刺结合参柴止泻汤治疗,对照组应用匹维溴铵片治疗,50mg,日3次,口服。7日为1疗程,共4个疗程。监测并对比两组症状学改变和P物质(SP)及五羟色胺(5 HT)的变化,对比两组疗效,得出结论。结果:治疗28天后,治疗组症状学改变和P物质(SP)及五羟色胺(5 HT)水平下降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参柴止泻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之肝郁脾虚证可取得良好疗效,且优于匹维溴铵片的疗效,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穴取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中脘、关元、足三里等。两组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54.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配合神阙穴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给予升阳益胃汤配合神阙穴贴敷治疗,对照组60例用西药常规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疗效,并对临床治愈患者随访半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前者在改善临床症状上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复发率22.3%,对照组复发率为6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配合神阙穴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